約翰福音 - 7 - 約翰福音 第七集(麥克阿瑟)

539 views
點選我展開全文逐字稿與下載區↓↓↓

約翰福音系列 第七集 神蹟的起頭(約二1~11)】麥克阿瑟

神蹟的起頭
我要提醒你們
今晚我們會繼續思想彌賽亞
我們都曉得耶穌是彌賽亞
但我們明白其中的含義嗎?
上週談過了彌賽亞的職份
今晚將要看看彌賽亞的位格和事奉
而且這是我認為最迷人的觀點之一
以一種概覽的觀點來看
好幫助我們明白
我們主耶穌基督的榮耀
今晚六點鐘來和我們一起
繼續更深認識彌賽亞
現在來看約翰福音第二章
我提醒過,並要再次提醒你們
約翰寫這卷福音書
其實只有一個目的
他說:「但記這些事」
這卷福音書上的話
「要叫你們信耶穌是基督
是上帝的兒子」
約翰寫福音書,要證實拿撒勒人耶穌
就是彌賽亞,是上帝的兒子
「並且叫你們信了祂
就可以因祂的名得生命」
得永遠的生命
因此,我們一直在說
他帶著護教的目的
要證明耶穌是彌賽亞,是上帝的兒子
他也帶著福音的目的
你們信了祂
就可以因祂的名得永生
約翰福音收集了
關於主耶穌基督的證據
證明祂的神性和人性
這卷福音書的所有目的
就是要列出證明基督神性的證據
我們已經談過第一章
並從中得知這一點
前18節是使徒約翰自己的見證
開頭這18節有人稱之為序言
約翰自己見證:道(耶穌基督)就是上帝
道與上帝同在,創造了萬有
道是光,是生命
這些都是他見證的一部份
住在我們中間
我們也見過他的榮光
正是父獨生子的榮光
充充滿滿地有恩典有真理
開頭18節是使徒經由默示而得的見證
見證了耶穌就是那造物主上帝
卻又上帝有區別
既是上帝,又與上帝有別
從19節開始
見證來自於舊約最偉大的先知
是當時空前偉大的人物
──施洗約翰
他是舊約最後一位先知
也是第一位傳耶穌基督的傳道人
他證實耶穌是彌賽亞,上帝的羔羊
從38節開始,是第三組人的口頭見證
──安得烈、彼得、約翰、腓力、拿但業
他們是真實敬拜真上帝的舊約信徒
他們親身見證了耶穌就是彌賽亞
就是律法和先知所說的那一位
是上帝的兒子,是以色列的王
第一章是使徒約翰、施洗約翰
與五位施洗約翰門徒的口頭見證
這五位門徒就跟隨了耶穌
後來成為使徒
他們的見證都是口頭見證
耶穌是上帝,與上帝同在
祂是光,是生命
祂是成了肉身的上帝
是上帝的羔羊,是彌賽亞
祂是舊約聖經所說的那一位
是上帝的兒子,是以色列的王
這些全聲明都記在第一章
現在我們來看第二章
先前是口頭的見證,現在是耶穌的作為
約翰在整卷福音書中
會在基督的話和基督的作為之間切換
他會使我們看見
耶穌表明自己神性的談話
以及祂所做
能顯明、證實祂神性的事
祂施行只有上帝能行的神蹟
第二章出現了頭一樣神蹟
約翰福音裡,有八樣神蹟
耶穌行了八樣奇蹟,顯明祂的神性
第二章,祂把水變成酒
第四章,祂醫好垂死的人
第五章,祂治好癱子
第六章,祂為好幾千人創造食物
第六章,祂在水面上行走
第九章,祂使瞎眼的得看見
第十一章
祂使死了好幾天的人復活
第二十一章,祂創造食物
作門徒的早餐
神蹟的最高峰則是祂從死裡復活
約翰記下了這些神蹟奇事
我要提醒各位,二十章30節說:
「耶穌在門徒面前另外行了許多神蹟
沒有記在這書上」
我不希望你誤以為
這些就是耶穌行過的全部神蹟
事實並非如此,還有許多神蹟
跟隨耶穌的人每天都在見證神蹟
二十一25,約翰福音的最後一節
約翰寫道:「耶穌所行的事還有許多
若是一一地都寫出來,我想
所寫的書就是世界也容不下了」
耶穌行過許神蹟奇事
連全世界的書也記不了所有細節
還有許多其他神蹟
約翰只給舉出幾個神蹟為例
要證明耶穌其實就是上帝
因為祂所行的事,只有上帝能行的事
一14,上帝永恆的道成了肉身
彰顯祂的榮耀
這是約翰的重點所在:
祂以神蹟顯出自己的榮耀──上帝的榮耀
到了第二章
也提及耶穌公開事奉的開端
他對群眾、對以色列民的公開事奉
都記在第二至十二章
第十二章結束
祂的公開事奉也結束了
第十三至十七章是祂在馬可樓上
對使徒們的私下事奉
後面緊接著祂的死和復活
也就是第十八至二十一章的主旨
整卷書可以這樣分段:
第一章,口頭見證
第二至十二章,公開事奉
第十三至十七章,私下事奉
第十八章到最後,是他的死、復活
和復活後顯現
這有助於了解我們所談的
是約翰福音架構中的哪個位置
現在我們要開始談祂的公開事奉
一直談到十二章結束
這段由一個超然的神蹟展開
由我從二章1節讀起
「第三日,在加利利的迦拿
有娶親的筵席
耶穌的母親在那裏
耶穌和他的門徒也被請去赴席
酒用盡了,耶穌的母親對祂說:
『他們沒有酒了』
耶穌說:『母親,我與你有甚麼相干?
我的時候還沒有到』
祂母親對用人說:
『他告訴你們甚麼
你們就做甚麼』
照猶太人潔淨的規矩
有六口石缸擺在那裏
每口可以盛兩三桶水
耶穌對用人說:『把缸倒滿了水』
他們就倒滿了,直到缸口
耶穌又說:『現在可以舀出來
送給管筵席的』
他們就送了去
管筵席的嘗了那水變的酒
並不知道是哪裏來的
只有舀水的用人知道
管筵席的便叫新郎來
對他說:『人都是先擺上好酒
等客喝足了,才擺上次的
你倒把好酒留到如今!』
這是耶穌所行的頭一件神蹟
是在加利利的迦拿行的
顯出他的榮耀來;他的門徒就信他了」
無法照常人的方式來解釋耶穌
祂必定是上帝
要是只有這個神蹟記載下來
我們仍得以明白祂是上帝
因為祂憑空造出酒來
我們先前已經知道祂是造物主
約一3,「凡被造的,沒有一樣不是藉著他造的」
一切都是祂造的
祂從無中造出萬有
又是上帝又是人的耶穌
憑空造出酒來,這證明祂是上帝
聖經不給我們留餘地作其他的解釋
這就是約翰的任務
約翰福音裡會陸續出現更多證據
我要把這段敘述分成四個部份
就從這場婚宴開始
婚宴比起其他任何宴會都更重要
是以前小鎮村莊的百姓
生活中最重要的事
這是場婚宴
第1節說,「第三日
在加利利的迦拿有娶親的筵席」
表示這場婚宴是古時家庭生活中
無比重要、精心策劃的事件
第三日是指什麼?
是會見腓力和拿但業以後的第三日
第49節,當腓力領拿但業前來
拿但業指著耶穌說:
「我們已經查究過,也明白了
你就是上帝的兒子,是以色列的王」
使徒約翰在序言這樣說
施洗約翰也這樣說
門徒也都這樣說
現在迦拿婚宴的神蹟要來證明這一點
來到會面後的第三日
我們得知,施洗約翰說
「看哪,上帝的羔羊」
並要他的門徒轉去跟從耶穌
而這五人就跟了耶穌
而從那天起,到這「第三日」
已經過了一週
他們已經從約旦河和猶大之外
一路走回加利利的迦拿村
大約有九英哩路
而迦拿的遺址位於拿撒勒北方
約9英哩處
這些事都發生在這緊湊的一週裡
施洗約翰宣告了耶穌的身份
門徒開始跟從祂
一路跟祂來到迦拿
還記得,我們在談論安得烈、彼得
腓力、拿但業和約翰
而剛好拿但業的家鄉就是迦拿
記載在約翰福音二十一2
這是極小的村落
以拿撒勒為例,在耶穌的時代
拿撒勒的人口頂多500人
最多才這樣而已,是個小地方
迦拿在9英哩外,甚至還更小
可能只有幾十人,只住著當地的農民
是非常非常小的地方
這樣的話,這場婚禮就會是件大事
顯然來自拿撒勒的人都認識迦拿人
因為他們住得不遠,一起種田
住偏遠地區的人若是需要某些東西
就會來拿撒勒買
要是拿撒勒鎮有將近五百人
他們也會彼此認識
他們已經住在那裡好幾代,定居在那裡
他們不只是朋友,大多都有親威關係
甚至與迦拿人都有親威關係
因此拿但業要是出現在那裡
並不奇怪,因為那是他的村莊
馬利亞也出現,也不足為奇
她住在拿撒勒好一段時間了
也難怪其他加利利人都在場
跟著耶穌來的人,全都在那裡
他們當然也就認識參加婚禮的人們
第三日,在加利利的迦拿
有娶親的筵席
這是非常重要的事件
雖然婚宴本身很重要,卻非因此重要
重要的原因在於
耶穌在婚宴中所行的事
我會闡明,它的重要性
甚至高過神蹟本身
我要額外說明一件事,讓各位好好思想
我們的主在婚宴上行了頭一個神蹟
正強調了婚約的神聖性
婚禮很重要
公開誓約很重要
儀式很重要事項,這是不可少的
未婚的人都住在同個地區
已婚的人都在上帝和眾人面前
公開誓約
婚姻是上帝所設計、所立定的
並有公開的誓約為證
這是所有人際關係中
最崇高、最美好的關係
其他人際關係,都不如婚姻那般美好
聖經稱之為「生命之恩」
是所有普遍恩典中
最美妙的、最有福的
說到普遍恩典,意思是指
上帝不分信徒、非信徒
一概賞賜所有人的那種恩典
這就叫普遍恩典
而所有的普遍恩典,包括世上的美事
日落、睡眠、健康、美食、墜入情網
在所有普遍恩典中,最精美的一樣
就是婚姻
這是上帝賜給人類最好的禮物
無論人認識祂與否
任何社會只要尊祟婚姻、看重婚姻
──兩人公開終身相許
一男一女締結、信守婚約
在愛的約束中一同養育兒女
任何社會只要尊祟婚姻
都會暫時蒙福、興旺
社會會安定、平穩、祥和
犯罪率會降到最低點
另一方面,任何社會
只要不尊祟婚姻的盟約
一男一女共同生活的公開盟約
在其中養育、照顧兒女
任何社會只要貶低婚姻
不尊祟婚姻,都是腐敗的
注定要落入混亂、邪惡與審判
不尊祟一生一世的婚姻
不守一男一女誓約
不道德的事就增多
不法、罪行會氾濫在文化中
社會結構會破碎、瓦解
惡事橫行
我們的主尊祟婚姻,因為祂不僅參與
更在婚禮上行頭一個神蹟
我也不禁要提到
羅馬天主教規定婚姻是聖禮
因為耶穌在那場婚禮中
羅馬天主教的聖禮教義和婚姻聖禮
是根據約翰福音第二章
因為耶穌出席了婚禮
第2節,耶穌和門徒受邀參加婚禮
而耶穌的母親從第1節就在那裡了
羅馬天主教以此為根據
發展出婚姻為聖禮的概念
只因為耶穌在那場婚禮中
聖禮是什麼意思?
你們當中出自羅馬天主教背景的人
就曉得聖禮包括聖洗、堅振
聖體、傅油、聖秩、懺悔、婚姻
那麼在羅馬天主教體系中
聖禮代表著什麼?
聖禮是神聖的儀式
其中有上帝所賜屬靈的恩典
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就是上帝會在聖禮中
藉著基督賜下內在的屬靈恩典
讓我進一步說明
羅馬天主教說:
婚姻是一種聖禮,就像其他聖禮一樣
是上帝藉著基督賜下屬靈恩典的方式
能使人在婚姻中稱義
得享永生的應許
羅馬天主教看重婚姻,這點我很樂見
我樂見他們鼓勵人們結婚
但是說婚姻是通往稱義與永生之路
來鼓勵人們結婚,就成了說謊的
那並非真理
婚姻裡頭並沒有
有效、使人稱義的恩典
婚姻是種普遍恩典
而不是使人得救的恩典
不知怎地,婚姻卻成了基督使恩典
進入靈魂的手段,能產生神奇的效果
產生了一種必須外加行為的稱義
並且成了永生的保證
這是羅馬天主教神學的產物
荒謬至極
婚姻的確是上帝所設立的
它是普世的、關係上的、普遍的恩典
是所有普遍恩典之冠
因為它能帶來最大的好處
耶穌來到了婚禮,耶穌的母親在那裡
這是很正常的
她的家族有多少人
都住在拿撒勒小鎮上?
大概幾百人
他們對路上相遇的人
有多麼熟識?
其實可能都有關係
都是堂表親威、親近的朋友
馬利亞出現在那裡,可能是因為
她一直以來都是服事人的人
從她的尊主頌就能
看得出她的敬虔性情
她一直都是個奇妙、
蒙愛、可愛的女子
她可能在婚宴中擔任某個服事的角色
因為她看見問題,就去告訴耶穌
我再說,這是為期數天的大事件
有人說,婚宴會從週間開始
連續舉行數天
有時會從一週的開始
連續進行一週七天的婚宴
人們來參加,是因為先前有段訂婚期
可能一年前新人就訂婚了
訂婚是有法律約束力的約定
只有離婚才能打破
但婚姻還沒有完成
要到婚宴結束,婚姻才算數
這一年來有什麼事發生呢?
丈夫要準備為他的新娘預備住處
他要為新娘建一座房子
可能是針對他父親的房子
家族的房子進行擴建
新郎有義務負擔婚禮的所有費用
他得做好一切準備
等到一切準備就緒
房子建好、佈置完成
都預備妥當了以後
他就證明自己有照顧、供應這女子
所需要的一切,婚宴也就開始了
這是盛大的慶祝
因為他努力工作了一年
她也一直在等待,為此作準備
終於時機成熟了,就有了盛大的慶祝
耶穌和五位門徒
都出席了這場盛宴
我想額外補充一點:
這場婚宴美妙之處在於
三十年來祂都住在拿撒勒小城
人口不過幾百人而已
而現在祂要顯在世人眼前了
三十年來完全默默無聞地
過著私人的生活
現在祂就要開始公開傳道
而從過去私人生活到公開事奉的橋樑
就是這個為自己的家族和朋友
所行的神蹟
你明白嗎?這神蹟不是發生在猶大
而是為著祂的家族、朋友的緣故而行
他們是頭一批見識到祂
之前隱而未見能力的人
見識到
祂就是造物主上帝
這是發生於親友間的神蹟
這讓以下的事實更顯奇特:
祂回拿撒勒以後,過了幾個月
他們又到平常去的猶太會堂(路四)
在那裡大家都認識祂
祂出生以來都在那裡聚會
祂向大家講道,告訴他們祂是彌賽亞
而這一點已經透過這個事件證明了
相信我,祂的作為
一定會在那個小社區裡傳開
幾個月後,祂回來告訴他們:
「今天這些預言應驗在你們耳中了」
結果在會堂裡長久以來熟識的人
那些親戚朋友,祂雖為他們行了神蹟
他們卻拿石頭要丟祂,想要殺祂
這到底是何等的硬心!
祂就這樣在親友間行神蹟
而開始了祂的神蹟事奉
讓祂從拿撒勒默默無聞的生活
進入公開的事奉中
順便說一句,這裡沒有提及約瑟
我認為約瑟這時已經去世
他必定在耶穌默默無聞的日子中離世
婚宴中也有認識約瑟和馬利亞的人
約六42說,那裡有些人
認識祂的父母,認識約瑟和馬利亞
但約瑟很可能早就死了
我們確知他在耶穌十架前就過世了
因為約十九記載,祂掛在十架上時
祂把自己的母親馬利亞託付給使徒約翰照顧
她是個寡婦
這表示地上的父死了以後
祂一直兄代父職
祂身為長子,有責任照顧寡婦和家庭
剛才說過,婚宴是個大事件
是最大的事件,熱鬧得不得了
大家都愉快地慶祝著
這就是婚宴的情形
接著困難來了
第3節,酒用盡了,這下麻煩了
酒用盡了,根本是場災難
這是實在是極度難堪的事
新郎花了一年時間
要證明他能照顧新娘
建好了房子給她住
所需的一切他都備齊了
他必須證明自己有能力照顧她一輩子
她的父親才會把女兒交給他
問題來了,也許是他不善計劃
你們每個作父親的,要把女兒嫁出去
都會擔心
這傢伙能不能養活一口子
這傢伙能照顧妳嗎?
這傢伙是不是誇大其詞?
他真的有能耐嗎?
這裡也發生一樣的問題
在最盛大的婚宴中,酒用盡了
要記住,生活不並容易
處處充滿艱難,工作也很辛苦
在這世上,光是要活著都不容易了
而這樣的宴會正是一種調劑
結果酒用盡了
「酒用盡了」
什麼樣的酒?
他們常喝的酒,是用各種水果釀製
以葡萄為主,但也不乏其他水果
容我提醒各位,因為當時沒有冰箱
酒和任何水果的汁液,都必須經過發酵
發酵會產生酒精
當時用水解渴有危險性的
因為水並不純淨
但用發酵酒解渴也很危險的
因為你有可能喝醉,而醉酒是罪
你不會想要生病
你也不會想要犯罪
所以他們的辦法是用水稀釋酒
比例在1:3到1:10之間
十份水加一份酒
到三份水加一份酒之間
他們得這樣做才能夠喝水
因為水經過潔淨
這樣他們也可以喝到酒
而不至於酒醉,因為經過稀釋
酒就是用這種平常的方式製造
但現在酒用盡了
這下麻煩大了,場面會非常尷尬
第3節,耶穌的母親對祂說:
「他們沒有酒了」
為什麼是由她來說,原因不得而知
也有可能是由她負責的
但這點我們無法肯定
只是她一定曉得發生了什麼事情
一旦酒用盡了,大家都會知道酒沒了
因為已經沒酒喝了
這婚宴還得持續好幾天
有人認為,她要祂行神蹟
可是祂從來沒有行過神蹟
她為什麼會突然要祂行神蹟呢?
祂一個神蹟也沒有行過
可是,祂受過約翰的洗
她曉得祂將展開公開的事奉
她曉得祂正召集門徒
這是前所未見的
──祂離開家,往南方去,受過了試探
要知道,約翰認定祂是上帝的羔羊
這件事就算後來沒有傳開
也一定會在婚宴中傳開來
她可能在想:「哇,也許時候到了
可能神蹟要從這裡開始了」
這也有可能
但我認為當中可以看出更明顯的線索
試著這樣想:
每次馬利亞遇到麻煩
她會去找家裡的哪個人來解決呢?
祂一生中從沒有提出過壞點子
祂一生中從沒有提供錯誤的解決方案
祂從來沒有誤導她走向錯誤
每個難題,祂都有完美的解答
每次遭遇困境,祂都有完美的辦法
家裡不論什麼事出了亂子
祂都曉得原因,也知道怎麼改正
祂是歷史上最有智慧、聰明
也最有辦法的人
祂都和她住在一起
我們當中有些人
正面臨家中各種不同的問題
有些事我無能為力
我沒辦法解決所有的問題
根本不可能
但祂曉得怎麼解決所有問題
不僅如此,祂在乎人
祂滿有憐憫、善良、慈愛
祂能看出問題所在
除了祂,她還能去找誰?
還有其他人像祂這樣可靠的嗎?
一個也找不著
每個難題,祂都有完美的解答
每次發問,祂都能完美地回應
每個麻煩,祂都能完美地解決
她也曉得祂深切關心別人
因為祂愛人的方式,只有上帝做得到
我不認為她一定是在求神蹟
她只是照常去找
每回遇到困難都會去找的那個人
她只是對祂說:
「他們沒有酒了」
沒酒了
她已經學會當個
信靠祂領導能力、智慧的寡婦
喔對了,羅馬天主教會的教導是
如果你需要什麼東西,別去找耶穌
要去找馬利亞替你求耶穌
他們說,要找馬利亞去求耶穌
因為耶穌無法拒絕馬利亞
這樣的說法就是來自這段經文
你相信這種事嗎?
那乾脆把她因為求助而被祂斥責的事
也忘記好了
這是新約裡唯一一次記載
馬利亞向耶穌提出要求
祂回答說:「不干你的事」
然而羅馬天主教根據這段經文
去祟拜馬利亞,要馬利亞向耶穌代求
在馬利亞對祂說「酒用盡了」以後
第4節,耶穌對她說:
「婦人」;竟然稱婦人,不稱母親?
其實稱「婦人」並不會顯得苛刻
有人說,這就像美國南方人說「女士」
這不到苛刻,只是這並不親密
並沒有稱她為母親,卻是有禮的稱謂
順道一提,在約十九
祂在十字架上也用了同樣的字
祂對她說:「婦人
看,你的兒子!」
就把她託付給約翰
那裡祂也稱她「婦人」,為什麼呢?
因為祂要告訴她:
我們先前的關係就到此為止了
已經結束了
她在祂的生命中
已經不再有權柄了
她不再有權吩咐祂行事
或對祂提出建議
這是很大的轉變,我很有把握地說
凡她有求於祂的事,凡她要祂做的事
祂都出於愛滿足她了
但她再也無法要求祂做什麼了
在祂的事奉中,她沒有任何地位
仔細聽好了,祂十二歲時
就讓她預見了現在這一刻
當時祂在殿中和教師談話
又說:「我必須以我父的事為念」
就在這天,祂父的事展開了
而祂母親的事完結了
從此刻起,祂表達的意思是說:
我不再做妳的事了;我要做我父的事
我不做我母親的事了
而要全力投入我父的事
我來補充一下
祂從來沒有問過別人的建議
事實上,當別人給祂建議
祂通常會責備他們
例如:「撒但,退我後邊去吧!」
祂在這裡的斥責則溫柔一些:
「這與我有何干?」
「這與我們有何干?」這非常重要
這些年的孝順、服從已經結束了
祂不再做祂母親的事
現在祂要做祂父的事
後來在約翰福音裡,祂說:
「我只做父吩咐我做的
我只做父降旨要我做的
只有看見父所做的,我才能做
父將祂的話賜給我
父所說的話,我就說出來」
祂在疏離這持續了三十年的母子關係
稱她母親,這關係就仍舊和過去一樣
「婦人」則表明了,她現在面對的
不是她的兒子,而是上帝的兒子
「這與我們有何干?」這句話多麼叫人驚奇
而且這句話在舊約用了好幾次
太八、可一、可五也有提到
是很常見的說法
這是猶太人的表達方式,直譯是
「有什麼既干我又干你的事?」
有什麼事和你我都有關的呢?沒有
我們有什麼關聯嗎?沒有
這句話將兩人分離開來
我和你的渴望、心願、建議完全無關
祂在太十二確保了這點
你一定記得這個故事,從46節開始:
耶穌還對眾人說話的時候
不料祂母親和他弟兄站在外邊,要與他說話
也就是馬利亞和祂同母的兄弟
「有人告訴他說:『看哪
你母親和你弟兄站在外邊
要與你說話』
他卻回答那人說:
『誰是我的母親?誰是我的弟兄?』
就伸手指著門徒,說:
『看哪,我的母親,我的弟兄
凡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
就是我的弟兄姊妹和母親了』
唯一與我有親屬關係的人
就是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
其他的人際關係都停止了
祂就是這個的意思
我們有什麼關聯?
你在我生命中沒有份量了
所有的家庭關係已經結束了
這和羅馬天主教的說法恰恰相反
他們說,馬利亞在祂生命中有其份量
祂明白地駁斥這種想法
路十一27,「耶穌正說這話的時候
眾人中間有一個女人大聲說:
『懷你胎的和乳養你的有福了!』
耶穌說:「是,卻還不如
聽上帝之道而遵守的人有福」
祂完全疏離了自己和馬利亞
祂認定在某種屬天的關係中
她已沒有份量了
祂再也不做母親的事
現在,祂做祂天父的事
然後祂說:「我的時候還沒有到」
這是我們第一次看到這說法
後來我們會再看到
第七、八、十二、十三、十七章
都會再看到這句話
「我的時候還沒有到」
或者說「我的時候到了」
而這句話是指十字架的時候到了
死和復活的時候到了
而耶穌的意思是說:聽好,
我們沒有任何關聯
因為現在我照著上帝的時間表行事
最後我會死,每件事都會引致這結局
每個事件、每個問題、每種情況
都會引致這最終時刻
所以祂說「我的時候還沒有到」
意思是說:
上帝已經為我定下
死和復活的最終時刻
每件引致這結局的事
都是上帝所定的
你則不在上帝的時間表內
馬利亞就此退開
「祂母親對用人說:
『祂告訴你們甚麼,你們就做甚麼』」
她就離開了
好吧
接著祂就照著她的要求去做
祂也說了,祂之所以這麼做
是因為這在上帝的時間表內
我不曉得她是否知道這點
當然她並不覺得會發生什麼神蹟
她可能期待某種平常的解決方案
但這神蹟是上帝所定
於是這困境就得到了解決
事情發生得快
照猶太人潔淨的規矩,有六口石缸擺在那裏
每口可以盛兩三桶水
這些石缸裡
共有120~180加侖的水
這些水不是拿來喝的
我剛才說過,除非摻酒淨化過
否則他們是不喝水的
可七3、4,猶太人什麼都要潔淨
他們洗手⋯⋯洗杯、罐、銅器
他們什麼都洗
這不是為了清潔,而是一種儀式
是他們發明的淨化儀式
這些水的用途就是來潔淨的
因為人們要來,都要這樣經過儀式
在餐前用水潔淨
而這麼多天、這麼多頓飯
所以才預備大量的水
供大家進行水洗的儀式
耶穌說:「把缸倒滿了水」
他們就照著做,直到缸口
如果沒有倒到缸口
可能有人會懷疑只說祂加了酒
但如果缸裡倒滿水
就沒有剩餘的空間
這是重點
還有,有群沒有利害關係的人
也見證了這神蹟
這個問題對他們沒有直接的影響
他們無意要證明耶穌做了什麼事
他們只是用人,只是在那裡服事
他們可能不是全職的僕人
可能只是朋友或願意幫忙的人
麻煩不在他們身上
這事無關他們的利益
他們將見證這項神蹟
「他們就倒滿了,直到缸口
耶穌又說:『現在可以舀出來
送給管筵席的』
原文是architriklinos,侍者領班
「他們就送了去
管筵席的嘗了那水變的酒」
等一等,什麼時候變的?
就在第8~9節之間的空白處變的
不是的,其實是在第7~8節之間的空白處發生的
他們倒滿到缸口
又馬上舀出來,送給管筵席的
他們送了去,管筵席的嘗了那水變的酒
這事如此低調,像是暗中進行的
神蹟從哪來的?
這是很驚人的事
酒從哪裡來的?從葡萄來的
葡萄從哪來的?從葡萄樹來的
葡萄樹怎麼來的?從種子來的
種子怎麼來的?從別的其他葡萄來的
要怎麼讓葡萄樹生長?
要有陽光、水、土壤
要怎麼製酒?用壓的、醡的
當時沒有葡萄,沒有葡萄樹
沒有種子,沒有陽光
沒有水,沒有土壤
什麼都沒有,祂憑空造出酒來
祂至少可以說,「要有酒!」
不是嗎
這裡發生了十分不尋常的事
「管筵席的嘗了那水變的酒
並不知道是哪裏來的,只有舀水的用人知道」
他們知道大事發生
這群絲毫沒有利害關係的見證人
見證了祂造出酒來代替原來的水
原本的水到哪裡去了?
而且這酒更是不經發酵的酒
它繞過了詛咒
它略過了地、葡萄樹、葡萄等等
這是有史以來最好的酒
這是宛如產自伊甸園的酒
這很明顯是好酒,因為管筵席的叫新郎來
而新郎想要聽見好消息
他必須為婚宴負責
「對他說:『人都是先擺上好酒
等客喝足了,才擺上次的
你倒把好酒留到如今!』
這是很常見的
大家都這麼做,你也是啊
你邀請朋友用餐,要是吃了好一段時間
還吃不夠,他們會拿冰箱裡的來吃
事情就是這樣
你準備食物,把你有的給他們
要是他們還覺得餓
你就開始找昨天、前天、甚至上週剩的…
所以他才說,「沒有人會這樣做
沒有人把這樣好酒留到最後」
萬萬沒想到,這個無關利害的人
再次見證了這是酒
這不僅是酒,還是上好的酒
純淨甜美、未經發酵
味道一流、無與倫比
這人毫無利害關係的、無意要證明耶穌什麼事
他卻見證了這創造性神蹟
真奇妙
這婚宴又回到原先的歡樂氣氛
也道出這段話的目的
我們看見婚宴、問題、困境
又看見了供應和目的
是在加利利的迦拿行的
顯出祂的榮耀來,祂的門徒」
就怎麼樣?「就信祂了」
現在我們看見了約翰福音的目的
「但記這些事要叫你們信
耶穌是基督,是上帝的兒子
並且叫你們信了祂
就可以因祂的名得生命」
這就是目的
祂彰顯出自己的榮耀,約一14
「充充滿滿地有恩典有真理
我們也見過祂的榮光
正是父獨生子的榮光」
約翰寫下這話
而他首先在這迦拿婚宴中
見到這榮光,因為他就在現場
容我把在坐的各位分成三組人
你們都屬於其中一組
祂的門徒信了祂,這是第一組
翻到約翰福音十二章
我們要在這裡結束
約十二37,「祂雖然在他們面前
行了許多神蹟,他們還是不信祂」
這是第二組
有信祂的,也有不信祂的
這兩組人都像今天的你們一樣
見過了這些神蹟
你們也聽見了客觀的見證人
證實了這些神蹟
你要麼信,要麼不信
而且你聽見的還不只這樣
另外有第三組人
往後看42節,「雖然如此
官長中卻有好些信他的」
當然了,證明祂是上帝的證據
十分確鑿、清楚
「官長中卻有好些信他的
只因法利賽人的緣故
就不承認,恐怕被趕出會堂」
他們不想犧牲社會地位
過於愛上帝的榮耀」
在座各位都屬於其中一組
你要麼信,你要麼不信
再不然就是雖信,卻不願付代價來跟隨基督
這會是很可悲的事
愛那些無法給你永福之人的讚許
過於上帝的讚許──祂藉祂兒子賞賜你永生
你這麼做實在虧大了
天父,我們再次感謝祢
今天早晨讓我們能敬拜你
花時間來看我們主在婚禮上的作為
這看起來只是兩千年前
遙遠國度中偏鄉小鎮外的小事件
然而,那裡發生了第一個
能證明耶穌是彌賽亞的偉大神蹟
能證明祂是舊約所應許的那一位
是上帝的兒子,上帝的羔羊
是以色列的王
我們感謝祢,讓我們看見、聽見
當時在場見證人的記錄
證明祂有創造的大能
是專屬於上帝的大能
我們相信,並因信得著永生
我為今天早晨在這裡
不信、抗拒證據的人祈求
我也為那看見真理、承認真理
卻不願歸向基督的人祈求
他們不願意,是因為愛人的讚許
過於愛上帝的讚許
主啊,願祢幫助我們看清自己的處境
因為這樣我們才能跨出第一步
不信的,賜他們信心
至於信卻不願委身
因為他們愛人、愛世界
過於愛上帝
因為他們渴求世界所提供的
過於祢為他們所預備的
主啊,讓這樣的人明白
自己所作了何等可怕的決定
更何況,那些既知道也信,卻不投靠主的
將受更重的審判
求祢在我們眾人心中動工
至於信的人
求祢讓我們的信能充滿喜樂
不信的人,賜他們信心
至於信而不願委身的人
主啊,感動他們來投靠祢
尋求祢的榮耀
也就是愛祢的兒子,好得著永生
天父,我們求祢今天就施恩
給那些抗拒的心
他們不願領受自己也承認的真理
他們得用盡一切罪惡的力量
才能對抗福音
願他們降服,並接受真理
領受祢所應許的救恩
我們奉祢兒子的名字求

約翰麥克阿瑟


YouTube播放清單

約翰福音-麥克阿瑟(陸續更新中)


雲端下載

約翰福音-麥克阿瑟(陸續更新中)


延伸閱讀


約翰·麥克阿瑟(麥卡瑟)是加州太陽谷恩典社區教會(Grace Community Church in Sun Valley)牧師—教師,主人神學院(Master’s College and Seminary)院長,著名的聖經教師和特會講員。著作超過一百五十本。包括《耶穌所傳的福音》(The Gospel according to Jesus,麥種)、《麥卡瑟新約註釋》(MacArthur New Testament Commentary series)和《麥卡瑟研讀本聖經》(MacArthur Study Bible)。同時也負責「賜你恩典」(Grace to You)機構。該機構事工包括製作全球性廣播節目及電視節目。

Tags: ,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