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福音 - 14 - 約翰福音 第十四集(麥克阿瑟)

414 views
點選我展開全文逐字稿與下載區↓↓↓

約翰福音系列 第十四集 一體兩面的真理:上帝的主權與人的責任(約三11-21) 】麥克阿瑟

一體兩面的真理:上帝的主權與人的責任
今天上午
我們要繼續講約翰福音第三章
請打開聖經
和我一起來看約翰福音第三章
我們要稍微瀏覽11至21節
然後,我要稍微離題
因為有件事我必須告訴你
好讓你對這段經文的背景
有正確的認識
記住這件事,大有幫助
由我來讀 我們結束了頭十節
耶穌和尼哥德慕的對談
就是耶穌告訴他
關於重生、從上頭生的事
我們談到了新生
談到了從上頭生
這是上帝的作為
是出於祂主權恩典和至高權能的作為
這是神恩獨作——上帝單方面的作為
而非神人協作——上帝和人一同合作
這並非人的意志、能力
和上帝的意志、能力結合
這是上帝的奇妙作為
祂從天上而降,發出不可抵抗的呼召
這是對罪人內心發出的有效呼召
吸引罪人親近祂
使罪人重生、稱義、成聖
最後使這罪人得著榮耀
這是上帝的作為
從上面來的新生,這是以出生打比方
如同沒有人對自己的出生有功勞
你對自己肉身的出生沒有功勞
也對自己屬靈的重生沒有功勞
重生是上帝的作為,是創造的神蹟
因此,前十節講到尼哥德慕
主仍繼續對尼哥德慕說話
卻不只是對他說話
因為從第11節開始
說話的對象是複數
「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
第11節出現複數代名詞
所以祂不只對尼哥德慕說
更擴展到任何剛好在場聽見的人
甚至是後來讀到這段話的每個人
對話結束於第10節
獨白開始了
尼哥德慕已無話可說
耶穌卻從11節講到21節
請注意這裡的重點
「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
我們所說的是我們知道的
我們所見證的是我們見過的
你們卻不領受我們的見證」
這表示耶穌所說的關於新生的教訓
尼哥德慕並未接受
這裡是對剛才對話的剖析
「你並沒有接受我說的」
這也解釋了9-10節
尼哥德慕的無知
尼哥德慕並不明白
「怎能有這事呢?」
耶穌說:「你是以色列人的先生
還不明白這事嗎?」
他不明白的原因在於:
無知源自於不信
所以他並非信徒
「你們卻不領受我們的見證」
主接著說,「我對你們說地上的事
你們尚且不信
若說天上的事,如何能信呢?
除了從天降下、仍舊在天的人子
沒有人升過天
摩西在曠野怎樣舉蛇
人子也必照樣被舉起來
叫一切信祂的都得永生
上帝愛世人,甚至將祂的獨生子
賜給他們,叫一切信祂的
不致滅亡,反得永生」
馬丁路德稱這節經文為福音的縮影
這也是我們最熟悉的經節
不是要定世人的罪
乃是要叫世人因祂得救
信他的人,不被定罪
不信的人,罪已經定了
因為他不信上帝獨生子的名
光來到世間(指基督)
世人因自己的行為是惡的
不愛光,倒愛黑暗
定他們的罪就是在此
凡作惡的便恨光
並不來就光
恐怕他的行為受責備
但行真理的必來就光
要顯明他所行的是靠上帝而行」
我讀這段經文時
要是有哪個詞不斷出現
就一定是「相信」
它出現了七次
頭十節「重生」一詞出現了五次
「重生」或「從上頭生」
就是指,出於上帝主權
超然的奇妙恩典之工
是上帝做成的
這就是1-10節的主題:新生、重生
而這一段的主題卻是信心、相信
因此,早上的信息題目是Sola Fide
就是「唯獨信心」的拉丁文
為什麼我選擇用拉丁文
訂定信息的題目呢?
因為那是過去描述11-21節的教義
所使用的的古典術語
可以追溯到宗教改革
十六、十七世紀時,有了宗教改革
為了辦明福音
改教家提出五個「唯獨」
這五個「唯獨」成了宗教改革的記號
這些「唯獨」是更正教的基礎
也是正確的福音觀
改教家首先提出了「唯獨聖經」
來對抗羅馬天主教會
他們申明,上帝的啟示只有一個來源:
唯獨聖經,sola scriptura
而非教皇發佈的教諭,或教會議會的結果
或羅馬天主教的集體教權
這些都不是上帝所默示的可靠啟示
sola scriptura之後是sola Christus
馬利亞並非共贖者
只有基督才是救贖者
唯獨基督,祂是唯一的救主
得救不是靠恩典加上行為
而是單靠恩典,sola gratia
不得歸功於人的行為和努力
而是sola fide,單單藉著信心
最後一個sola是soli Deo gloria
榮耀全歸上帝
這些sola就是宗教改革的特色
當你閱讀任何改教時期的著作
一定會遇到這些「唯獨」
其實,這些年來,我在好些
以傳講這些「唯獨」為目的的特會中
講過這些題目
還有其他講員也來傳講這五個「唯獨」
這些都是很重要的主題
我們現在談的是「唯獨信心」
人得救是單單藉著信心
不是藉著信心加上行為
因為你們得救是本乎恩,也因著信
而不是出於行為
這話記在以弗所書二8、9
不是出於行為
是單單藉著信心
再看羅馬書第三章,人稱義不在乎行為
「不在乎遵行律法」
羅馬書第四章,亞伯拉罕因信稱義
而不是因行為稱義
羅馬書第十章,得救是因著
相信基督的復活
並承認祂是主
上帝的話語清楚表明了這一點
早先我讀過希伯來書第十章
引用的一段舊約經文:「義人必因信得生」
也就是說,稱義是單單出於信心
而我們都知道一段
關乎「因信稱義」的歷史
馬丁路德發現了這一點,
並開啟了宗教改革
他是宗教改革的導火線
宗教改革大聲指責羅馬天主教
於是抗羅宗誕生了
這名字出於它對抗羅馬天主教
真正的福音也就得以恢復
救恩單單藉著信
不是藉著信心加上行為
而是單單藉著信
約翰福音11-21節
就是這個意思
他用複數代名詞
不單是對尼哥德慕說而已:
「我對你們眾人說」這包括了所有
在場的人,連同祂的門徒在內
「我要對將來讀到這段話的人說
你只能單單藉著信心得救」
不致滅亡,反得永生」
關鍵在於信
關鍵全在於信,除此無它
這和約翰的寫作目的如出一轍
約翰在這卷書最後──第二十章31節
道出他的目的:
「但記這些事」
意指整卷福音書
「但記這些事
要叫你們信耶穌是基督
是上帝的兒子,並且叫你們信了祂
就可以因祂的名得生命」
約翰一貫地說:永生
也就是罪得赦免、
與上帝和好、
天上的盼望臨到凡信的人
這永生是單單藉著信
這一點的迷人之處在於
它緊接在1-10節之後
好好想一想
耶穌是在和非信徒談話
祂談話的對象是一位
偏差、異端、背道宗教裡的人
祂渴望引領那人認識真理
因此祂在這次對話中
三次對他說(包括11節):
「實實在在地」,這是在說
「我要告訴你的真理
完全不同於你以往所學
又教給以色列人的謬誤」
我要告訴你真理
首先你得明白
救恩是上帝的作為
從天上賜下來
你對此一點功勞也沒有
我們先前談過這一點
接下來,沒有作任何解釋
也沒有變換場景,主接續了對話
把它變成一段獨白
祂說:「凡信的人,都能得救」
並在這段經文中解釋
「凡信的人,都能得救」
一方面是「上帝的主權」的教義
另一方面是「人的相信」
或「人的責任」的教義
我剛才讀過了好些警戒
你若不信,就要被定罪
你若不信,就要受審
意思是,你若不信
就要為自己的不信負責
就會被追討所犯的罪
受到懲罰
這就是人的責任
因此,你必須相信
因著信主耶穌基督──上帝的兒子
你就不致滅亡,反得永生
這裡是從正反兩面
去談人的責任
你若不肯相信
將要受到嚴厲的審判
另一方面,你若相信
不論你的身份如何,終必得著永生
所以,1-10節和其他經節
同樣清晰傳遞了主權救恩
與之相對的
聖經中也清楚表明了人的責任
有個問題我今天要是不回答
以後你讀任何一節都會再遇到
那就是,這兩件事要怎麼合在一起?
我去到世界各地
總會有回答提問的機會
在開放提問時,
總會有人問我這個問題:
「救恩怎麼能是完全出於上帝的工作
同時我又得為著自己信或不信負責?
這兩件事怎麼能放在一起?」
首先,我要說
大多數人在傳福音的時後
會完全避開這個問題
好像連當基督徒好一段時間的人
也不喜歡面對這個問題
他們會想盡辦法
讓非信徒對此一無所知
而這完全和耶穌所做的相反
耶穌與非信徒談話
向他提出這項一體兩面的真理
上帝的主權救恩和人的責任
從對話一開始,祂就提出來了
這全然是上帝的作為
但你若不信,仍要負責
你若相信,你是蒙召而信
並且必要得著永生
這些都是同樣真理的一體兩面
容我來告訴你
這兩面是並行的
從不互相干擾
從不互相衝突
也都從不打折扣
從不改變
你不知道這兩面如何並行
只能證明你的不足
這不是上帝的責任
你無法調和這兩面
反映出你的墮落
當然我也是一樣
人們總是問我
「你要怎麼調和這兩件事?」
我只回答
「我不去調和
我也做不到」
這兩件事在人的心思裡無法調和
但要明白,你的頭腦微不足道
我也一樣
和上帝無限廣闊的心思相比
就算我們全部加總起來,仍是微不足道
我只能告訴你
上帝話語中,真理都是並行的
答案就是,要全心相信真理的這兩面
一方面,上帝的主權會塑造你的敬拜
另一方面,人的責任會激勵你傳福音
我們該如何理解這兩方面呢?
我們要來看這段經文
而我要談談不信的景況、
信的稱許、和不信的定罪
但這要到下次再講
我想談這項議題,因為正如我所說
我若不談,你讀到每節經文
心裡都會產生兩難
不明白到底怎麼回事
我們怎麼能說,「你當信
你若信,就必得救」
又和上帝主權的救恩調和?
這些是怎樣調和呢?
他們不用調和
我再強調:它們都是真理的一體兩面
都是對的
我已經看了很多了
看過人們出於好意
想要調和這些方面
所使用一切可以想像的方式
他們都很有恩賜
這些知名的傳道人、神學家、
作家、解經家,想要調和這兩件事
凡是想要調和這兩件事的人
總是損害了其中一樣
或者兩樣都損害了
你無法改變這兩件事
不得任意篡改
你必須樂於相信這兩件事
我怎麼有辦法幫助你們
調和這兩件事?
我無法調和
也無法強加在一起
我解決不了你的兩難
我不能消除這表明的矛盾
那麼我還能做什麼?
我想要讓你對「自己無法明白」這一點
感到釋懷
這是我的目標,可以嗎?
我想要你雖不明白
仍感到十分愉悅
好嗎?
只要好好安歇,別再吵著想明白了
這就是我們今天的目的
我希望你接受:
哇,原來你不懂某件事也無妨
我知道這很難令人接受
因為人心驕傲
接受現實吧
我們要安於「無法明白」
我要你明白,當聖經談到這些事
並沒有作出解釋
沒有回過頭來自省
聖經沒有寫:
「我知道這真的不容易明白」
當中並沒有基本陳述
也沒有嘗試解釋
聖經將這些事都陳述為真理
卻從來沒有去解釋或調和
因為這兩件事都真實存在著
而事實上,我們也難以理解
聖經為何只給我們一個選項,那就是
相信這一體兩面
並以單單相信為滿足
讓我舉些例子,好幫助你釋懷
翻到以賽亞書十章
這裡的角度不太一樣
但我希望你看見
上帝以各種讓人驚奇的方式
向我們顯明這些事
我們都知道,上帝有祂確定的旨意
上帝必定照祂的旨意行,或者說
凡祂所願意的,就照著行
不論祂有什麼目的,祂必定成就
主的旨意,無人能阻擋
祂有絕對的主權
祂在每個人的生命中
任意而行
祂在眾人中,照自己的意思行
祂在這世上
行自己的美意
祂使自己的目的成就
整本聖經都清楚表明了上帝的主權
至於這要怎樣和人的責任並行
有一處例子相當有趣
以賽亞書第十章,上帝提及亞述
亞述國、亞述人
祂以十分引人注意的方式
提及這拜偶像的外邦
以賽亞書十5:「亞述⋯⋯有禍了」
(新譯本)
上帝將使審判臨到亞述
「有禍了」是個希伯來狀聲詞
我們中文說「有禍了」
希伯來文是hoy
是一種嘆息
我說狀聲詞,就是這個意思
這個字的發音和意思相近
這個表達極其痛苦的字
意指毀滅與審判
上帝要毀滅亞述
上帝要使審判臨到亞述
「亞述是我怒氣的棍
手中拿我惱恨的杖」
上帝說:我要審判亞述
然後祂將亞述視為祂怒氣的棍
和祂惱恨的杖
換句話說,亞述是上帝手中的武器
上帝拿起亞述,就像拿起武器
要用亞述來發作怒氣
向誰發作呢?
第6節,「我要打發他攻擊褻瀆的國民
吩咐他攻擊我所惱怒的百姓」
這指稱實在可悲
因為祂指的是以色列
這在歷史上發生過
上帝曾拿起亞述
差遣亞述毀滅背道、拜偶像的以色列
上帝說,「我要拿起亞述
我怒氣的棍,我惱恨的杖
我要打發他攻擊不虔的國民
攻擊以色列
祂就是這麼做的
亞述是上帝使用的工具
就是分裂之後的北國以色列
俘虜、屠殺他們
他們未曾從被擄之地歸回
亞述是神的武器
而第6節祂說:「搶財為擄物
奪貨為掠物,將他們踐踏
像街上的泥土一樣」
這就是實際上發生的情況
第7節最引人注意:
「然而,他不是這樣的意思
他心也不這樣打算」
我要用亞述這麼做
但這並非亞述的計劃
這不是亞述的選擇
這是我揀選亞述去做的事
這不是亞述的意思
這不是它的計劃
事情正好相反,它有自己的目的
「毀滅、剪除不少的國」
亞述的目標有好多國家
國名記在下一節
第9節指出其中一些國家
亞述有它的計劃
我卻有我的計劃
它沒有這樣的計劃
也沒有這樣的意思
我要揀選他們
並用它們當作武器
這實在驚人
亞述本來並不打算這樣做
上帝確實憑自己主權揀選他們
驅使他們攻擊以色列,完成祂的旨意
第5節祂說,「亞述⋯⋯有禍了」
(新譯本)
亞述有禍了
這國要為著它做了
原本沒有打算要做的事而被毀滅
亞述原本沒有計畫或意向要這麼做
亞述有自己的計劃
上帝有不同的計劃
亞述卻要被毀壞
第12節:「主在錫安山」,代表以色列
「和耶路撒冷成就他一切工作的時候」
主說:『我必罰亞述王自大的心
和他高傲眼目的榮耀』」
祂接著引用亞述王變得驕傲
開始攻擊以色列時所說的話
上帝說,「我要毀了他」
第16節(新譯本):我「必打發令人消瘦的病
臨到亞述王肥壯的軍人中間
在他的榮耀之下必燃起火燄
如同火燒一樣
以色列的光必變成火
他的聖者必成為火燄
在一日之間把亞述王的
荊棘和蒺藜焚燒與吞滅
又把他樹林
和豐盛果園的榮美全部滅盡
好像一個患病的人漸漸虛弱一樣」
這裡出現驚人的並列:
上帝為著祂揀選一國去做的事
而懲罰這國
沒有任何解釋
沒有辦法調和
驕傲的責任全落在亞述王身上
惡意和屠殺的責任
全落在亞述身上
即便他們是按照上帝的預旨行動
也要為自己所做所為負全責
這再次證明了這一體兩面都是真理:
人的責任和上帝的主權
它們各自為真
也只能這樣看待它們
即便上帝使用罪人來完成祂的旨意
罪人仍要為自己違背上帝的行為
負起全責
上帝命定了萬事
為萬事定了終局
我們來看一下新約
翻到馬太福音十一章
這裡更直接談到重點
馬太福音十一章27節
談到上帝的主權
「一切所有的,都是我父交付我的」
接著聽仔細了
除了父,沒有人知道子;
除了子和子所願意指示的,
沒有人知道父。
聽明白了嗎?
能認識子的
就只有子願意指示的人
基督若不願你信靠祂
不願你認識祂
你就無法認識祂
除非子願意你認識祂
否則你就無法認識祂
接著28節怎麼說?
「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裏來
我就使你們得安息」
怎麼回事?
祂才剛說,若非子指示
沒有人能到祂那裡去
現在怎麼又這麼說?
但整本聖經充滿了這樣的話
都是真理的一體兩面
一方面是上帝主權的目的
另一方面是公開的邀請
向勞苦、擔重擔的人說
「到我這裡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
我心裏柔和謙卑
你們當負我的軛,學我的樣式
這樣,你們心裏就必得享安息」
這話確立了:除非從上頭有啟示臨到人
否則人無法認識基督
接著還有,基督直接向所有人發出
衷心的邀請要他們到祂那裡來
翻到約翰福音第六章
這是十分精妙的一段經文
來看約翰福音六章35節
耶穌餵飽了眾人以後
教導生命的糧──
祂自己就是生命的糧
到我這裏來的,必定不餓
信我的,永遠不渴」
意思是:你若靈性飢渴
到基督那裡去,就能得著滿足
這是什麼意思呢?
意思就是相信
「信我的」──凡信我的,永遠不渴
我對你們說過,你們已經看見我
還是不信」
你們的問題在於
你們看見了我、聽見了我
我剛才造出食物
餵飽二萬至二萬五千人
我也不斷教訓人
這些我都說過了
你們的問題在於不信
必到我這裏來」
祂的話題從不信
轉移到上帝的主權
你們不願相信
也不願到我這裡來
接著祂說:「凡父所賜給我的人
必到我這裏來」
因為我父的意思是
叫一切見子而信的人得永生」
主題一直在上帝的主權
和人的責任之間來來回回
先是提到新生、重生是上帝的作為
是父揀選、父吸引、父交付子
子領受、子保守
好叫一個也不失落
這是上帝的方面
接著不經任何解釋
就談到了信的人有永生
就沒有能到我這裏來的」
除非父吸引你
否則你無法到子那裡去
就到我這裏來」
這也佐證了
救恩是上帝的作為
惟獨從上帝來的,祂看見過父」
這說的是上帝這一方的作為
「除非上帝吸引你
除非上帝呼召你
否則你無法認識子、認識父
無法在祂們裡頭得著永生
信的人有永生」
關鍵在於相信
我又因父活著
照樣,吃我肉的人也要因我活著」
你所要做的就只是接受基督
接納祂,就必得永生
這就是重生
是約翰福音三1-10所說的
新生,從上頭來的重生
賜生命的是聖靈
有不信的人」
你們當中有不信的人
那是你們的問題
這麼說的結果,66節:
「祂門徒中多有退去的,不再和祂同行
耶穌就對那十二個門徒說:
『你們也要去嗎?』
西門彼得回答說:
『主啊,祢有永生之道,我們還歸從誰呢?
我們已經信了
又知道你是上帝的聖者』」
經文一直在這兩方來回穿梭:
從上帝出於主權的選擇
父和子出於主權的啟示
賜生命的聖靈主權的工作
再到信與不信
這兩個主題在聖經各處一同出現
就算不能完全明白這真理的一體兩面
也必須肯定它的真實性
使徒行傳第二章
有另一個例子可以佐證
彼得在五旬節當天講道
他控訴猶太人棄絕基督
並釘死基督
使徒行傳二章22節,他說:
「以色列人哪,請聽我的話
上帝藉著拿撒勒人耶穌在你們中間
施行異能、奇事、神蹟
將祂證明出來,這是你們自己知道的
他既按著上帝的定旨先見被交與人
你們就藉著無法之人的手
把他釘在十字架上,殺了」
這是上帝的定旨先見
卻是你們將祂釘在十字架上
從主的教導就能曉得
他們要為此負責
他們的家成為荒場留給他們
他們的罪不只是殺害先知
而是殺害上帝的兒子
他們得為自己的不信
為自己抵擋基督,負起全責
這的確是按照上帝的定旨先見
但那棄絕祂,取祂性命的人也
要負起全責
使徒行傳第四章:
「希律和本丟彼拉多
外邦人和以色列民
果然在這城裏聚集
要攻打祢所膏的聖僕耶穌」
這是對上帝說的
「成就祢手和祢意旨所預定
必有的事」
所以猶太人、羅馬人、彼拉多、希律
每個人都有分於殺害耶穌
他們這麼做,是出於不信
是滔天大罪
然而他們所行的
卻是上帝手所定的旨意
都是真理的一體兩面
舊約預言耶穌要被背叛
預言了猶大
新約聖經記載
猶大應驗了舊約的預言:
「連我知己的朋友
⋯⋯也用腳踢我」
上帝預定猶大將會背叛
(約十八)
耶穌說:「其中除了那滅亡之子
沒有一個滅亡的,好叫經上的話得應驗」
徒一25卻說:當猶大自縊時,
「這位分猶大已經丟棄
往自己的地方去了」
這些例子顯明,聖經一貫地道出
這兩方面的真理
卻從不混雜
沒讓任何一方的真理受虧損
最後一處例子是
羅馬書九、十、十一章
然後我們就要總結了
顯然這幾章都很重要
我記得頭一次我講這三章時
花了差不多一年的時間
我承認,人們不到六個月就開始求饒
我們苦耕了一年才讀完這三章
現在我只要帶你們概覽一回
一至八章在談福音
接著九至十一章,解釋過福音以後,
使徒心裡渴望罪人能領受這福音真理
他選了一群罪人,是他最熟悉的
也是他最關愛的──猶太人
所以我們要從前八章汲取福音
再看看猶太人如何領受福音
他對自己的民族有什麼感受?
九章1節:「我在基督裏說真話
並不謊言,有我良心被聖靈感動給我作見證:
我是大有憂愁,心裏時常傷痛
為我弟兄,我骨肉之親,就是自己被咒詛
與基督分離,我也願意
他們是以色列人」
這事困擾著他
他明白福音
他前面揭示了福音的榮光
現在看著他的民族──以色列人
心裡十分偒痛,甚至
若是失去救恩,能換得
以色列人得救,他也情願
十章1節也是一樣
「弟兄們,我心裏所願的
向上帝所求的,是要以色列人得救」
帶著一樣的心情
十一章1節:「上帝棄絕了他的百姓嗎?
斷乎沒有!」
看起來好像棄絕,但從來不是
我們看見保羅熱切盼望
盼望他所揭示的榮耀福音
能臨到以色列人
這就帶入了真理的這兩方面
第一方面是第九章:上帝的主權
另一方面是第十章:人的意志
來看看第九章怎麼開頭的
第九章開頭就認定
以色列人享有的好處
諸約、律法、聖殿、列祖的應許
就連基督也是從以色列人中出來的
這些都是以色列人的好處
上帝的話從不落空
那事情怎麼會這樣?
「從以色列生的不都是以色列人」
什麼?
「從以色列生的不都是以色列人」
上帝自己揀選人
再看13節,這裡有個例子
「雅各是我所愛的
以掃是我所惡的」
什麼?
「雅各是我所愛的
以掃是我所惡的
我已經定下來
將來大的要服事小的」
「我們可說什麼呢?
難道上帝有甚麼不公平嗎?」
這聽起來不太公平
怎麼可以在人出生之前
就做這樣定下來呢?
怎麼可以揀選雅各
卻不揀選以掃呢?
怎麼可以這麼做?
這不公平
引用了出埃及記三十三章
「我要憐憫誰就憐憫誰
要恩待誰就恩待誰」
全由我定奪
我要憐憫、恩待誰
都由我自己決定
「據此看來,這不在乎那定意的
也不在乎那奔跑的
只在乎發憐憫的上帝
上帝要憐憫誰就憐憫誰
要叫誰剛硬就叫誰剛硬」
「他為甚麼還指責人呢?」
我根本不是原因所在
如果都由祂決定好了
祂怎麼能叫我為著棄絕基督負責?
又有誰能抗拒祂的旨意呢?
人們會像這樣抱怨
說這不公平
上帝怎麼回答?
祂只說:「閉嘴
你無權問這樣的話」
接下去的話,就是這個意思
竟敢向上帝強嘴呢?
受造之物豈能對造他的說:
『祢為甚麼這樣造我呢?』
窯匠難道沒有權柄
從一團泥裏拿一塊做成貴重的器皿
又拿一塊做成卑賤的器皿嗎?
這有什麼不可呢?
倘若上帝要顯明他的忿怒
藉著預備遭毀滅的器皿來彰顯他的權能
上帝有權彰顯祂的榮耀
就是透過發怒得著的榮耀
徜若祂要藉著蒙憐憫的器皿
彰顯祂豐盛的榮耀,又有什麼不可?
上帝因祂的忿怒得榮耀
也因祂的恩典得榮耀
「那本來不是我子民的,
我要稱為『我的子民』」
我要這樣稱呼他們
我要作這決定
上帝憑自己主權作決定
這是論及上帝有主權揀選人得救
最有力的新約經文
再來看下一章──第十章
又來到另一面:人的責任
問題在哪裡呢?
「我心裏所願的,向上帝所求的
是要以色列人得救」
我求的是他們能得救
他們為什麼沒有得救?
但不是按著真知識」
他們缺乏充足的知識
他不是說,「他們無法得救
因為上帝大概沒有揀選他們」
他沒有這麼說
他說:「問題在於他們缺乏知識」
他們不明白什麼事呢?
他們不明白
那必須明白的事
必須完全明白的事
舉例來說,他們不明白上帝的義
這十分重要
他們對上帝公義
沒有充足的認識
他們看待上帝的義
低於所當看的
他們想要建立自己的義
他們的神學實在差得離譜
他們看待上帝的義
低於所當看的
他們的人論也很糟糕
他們看待自己的義
過於所當看的
以為能靠自己討上帝喜悅
因此,他們不認識上帝
是聖潔、完全公義的
他們也不認識自己
是完全罪惡的
因此,他們不服上帝的義
換句話說,他們不明白
自己無法達到上帝的義
因此,他們不求基督終止
律法之下的管轄,使他們稱義
那麼這事會臨到什麼樣的人呢?
這反倒臨到凡信的人
這多麼奇妙啊?
第4節,他們不明白
那終結律法的管轄暴政的義
這義卻是凡信的人得著了
因此,第8節保羅說:
這就是我們所傳的道
「就是我們所傳信主的道」
我們傳的是信主的道
我們傳的是,「你若口裏認耶穌為主
心裏信上帝叫他從死裏復活
就必得救
因為,人心裏相信就可以稱義」
「凡信他的人必不至於羞愧」
凡信他的人,不拘是「猶太人、
希臘人,並沒有分別
因為眾人同有一位主
祂也厚待一切求告祂的人
因為『凡求告主名的
就必得救』」
哇!
在第九章絕對地肯定了
上帝握有救恩的主權以後
接著就論到認識真理、
相信真理、信靠基督
我們怎樣回應這兩件事?
我們有一項職責
「然而,人未曾信他
怎能求他呢?
未曾聽見他
怎能信他呢?
沒有傳道的
怎能聽見呢?
若沒有奉差遣,怎能傳道呢?」
關乎基督的道而來的
所以我們的責任是什麼?
鑽進象牙塔,絞盡腦汁
找出調和這兩項真理的方式?
想方設法來解除這表面上的矛盾?
試圖靠自己揣測無限上帝的心思?
不,我們的責任是要認清:
我們領受了吩咐和使命
到世界各地傳福音
給凡有氣息的人聽
因為凡信的人,就必得救
只要信,就必得救
耶穌說:「到我這裏來的
我總不丟棄他」(約六37)
人到耶穌這裡來的唯一辦法
就是先聽見道
他們能聽見道的唯一辦法
就是我們去傳給他們
要是上帝主權和人的責任這項議題
對你而言不過是一種頭腦運動
你已經搞錯重點了
我們有責任傳揚救恩的消息
直到地極
我們若這麼做
他們就會說出羅十15的話
也是引自賽五十二:「報福音、
傳喜信的人,他們的腳蹤何等佳美」
最後,來看羅馬書十一章結尾
就是要到世界各處傳講福音
作受差遣的傳道人
傳講真理使人聽道、信道並得救
但最後的結論在羅馬書十一章33節
保羅明白這真理的一體兩面
當然所有人也都能明白
他說:「深哉
上帝豐富的智慧和知識!」
首先應當承認:
上帝所知道、明白的事
深不可測
是我們無法測度的
他說,「祂的判斷何其難測!
祂的蹤跡何其難尋!」
你明白這裡頭的教訓嗎?
你無法明白兩件事
在上帝的心思裡是如何調和的
今生你永遠也無法了解
這兩件事何其難測難尋
很多人想給上帝一點點建議
告訴祂該怎麼調和這兩件事
但是,34節:「誰知道主的心?
誰作過他的謀士呢?」
你還以為上帝正等你來提點祂
告訴祂怎麼讓事情更容易明白嗎?
你以為自己是誰?
你不知道主的心
連皮毛都搆不上
你當不了祂的策士
再看35節,祂並沒有義務讓你
知道得比現有的資訊更多
「誰是先給了他
使他後來償還呢?」
你以為上帝虧欠你?
你以為祂欠你一個解釋?
不,最後他說:
「萬有都是本於祂、倚靠祂、歸於祂」
我們將這些真理放在原處
保持原樣
「願榮耀歸給他,直到永遠
阿們!」
現在,我說了這麼多
帶你們看了這些經文
為了讓我們在看待信心時
能夠感到釋懷
尤其是當你思量信心
和重生是上帝的作為時
你是否更能坦然接受
這兩件事了呢?
但願如此
這是今天的重點所在。
詩篇七十七篇⋯⋯謝謝
詩篇七十七篇19節說:
「祢的道在海中
祢的路在大水中」
我喜歡下面這段
「祢的腳蹤無人知道」
這意象何其美妙
你走在海上,不留下腳印
這就叫我心滿意足了
這讓我滿心歡喜
我一生都相信真理的兩面性
但讓我擔起責任的
就是「唯獨信心」
在上帝的主權上並沒有我的責任
在相信這方面,全部的責任都在我身上
要信,不要停留在不信之中
更要傳揚信息
讓別人也能聽見、相信
下一次我們要來看的奇妙經文是
凡信的人,不至滅亡,反得永生
天父,感謝祢讓我們今天早上
思想這些真理
我們當中某些人或許長久以來
並不明白這些真理有多麼奇妙
也不明白這些真理怎樣超過
我們所能描述的
我們榮耀祢、愛祢、尊崇祢
高舉去,甚至傾盡全力這麼做
我們仍無法按著祢的本相
完全認識祢
我們渴望有一日到了天上
我們得以完全知道、明白
讓我們能夠完完全全地榮耀祢
在這日來臨之前
我們要像使徒那樣榮耀祢
和他一同說:萬有都是本於祢
倚靠祢、歸於祢
願榮耀歸給祢,直到永遠
阿們

約翰麥克阿瑟


YouTube播放清單

約翰福音-麥克阿瑟(陸續更新中)


雲端下載

約翰福音-麥克阿瑟(陸續更新中)


延伸閱讀


約翰·麥克阿瑟(麥卡瑟)是加州太陽谷恩典社區教會(Grace Community Church in Sun Valley)牧師—教師,主人神學院(Master’s College and Seminary)院長,著名的聖經教師和特會講員。著作超過一百五十本。包括《耶穌所傳的福音》(The Gospel according to Jesus,麥種)、《麥卡瑟新約註釋》(MacArthur New Testament Commentary series)和《麥卡瑟研讀本聖經》(MacArthur Study Bible)。同時也負責「賜你恩典」(Grace to You)機構。該機構事工包括製作全球性廣播節目及電視節目。

Tags: ,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