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福音 - 48 - 約翰福音 第四十八集(麥克阿瑟)

159 views
點選我展開全文逐字稿與下載區↓↓↓

約翰福音系列 第四十八集 看不見上帝的榮耀 (約九1 12) 】麥克阿瑟

看不見上帝的榮耀
今天早上我要你翻開聖經約翰福音第九章
約翰福音第九章
我們繼續按照我們的進度
來看這本聚焦在耶穌神性的傳記
記這些事 要叫你們信耶穌是基督
是神的兒子 並且叫你們信了他
就可以因他的名得生命
這是在二十章30~31節的主題經文
這福音書寫下來是為了證明耶穌是神在肉身顯現
證明祂是救主
並相信祂帶來的是永遠的拯救
這是約翰福音的目的
它不僅僅是歷史
它是福音性質的著作
帶領人信靠主耶穌基督、唯一的救主
透過約翰福音的鏡頭來看祂活出的生命
祂不斷地在彰顯自己的神性
與此同時
祂的國家、以色列的百姓
對祂的排斥愈來愈嚴重
當我們進入第九章的時候
有一點點細微的差異在這裡出現了
這告訴了我們
我們已經越過了某種臨界點
這就是我們接下來要看的經節
在第2節會提到祂的門徒
祂在耶路撒冷這樣的特殊事工背景下
這裡第一次提到祂的門徒
因為祂的焦點仍然是在在群眾身上
祂還是在和人群互動
證明祂是誰、宣告祂是誰
祂藉著所行的神蹟表達祂的大能
來聲明自己的身份
我們可以說
祂曾經和百姓與領袖一起作工
但是距離祂的死亡只剩下幾個月
人們一直以來的拒絕已變得很清楚和具體
現在我們看到祂的對象開始轉變了
如同我們在其他的福音書裡看到的一樣
最後幾個月祂的焦點轉向自己的門徒
為確保回答完門徒的疑問
使他們有能力面對要發生的事
我想在某種意義上 這等於是告訴我們
祂進入了另一個狀態
現在開始遠離人群、遠離以色列、
遠離下定決心要殺祂的宗教領袖們
把焦點放在祂的門徒身上
並不是說這部分的聖經很特別
不必或不應該對百姓和宗教領袖產生影響
因為事實上已經產生影響了
但現在導入了新的重點!
讓我來讀讀這章投12節經文
這整章一直到最後的發展
基本上都是圍繞著一件神蹟性醫治
整章都是
這章大部分都在討論這件神蹟本身
這就是為何
我一度把標題訂為「不信的人對神蹟的探索」
因為這正是即將要發生的事情
但是首先我們必須從神蹟本身開始
就是他們接著要探索的
第一節「耶穌往前走的時候
看見一個生來就瞎眼的人
門徒問他說:『拉比 是誰犯了罪
以致他生來就瞎眼呢?是這人
還是他父母呢?』
耶穌回答:『既不是這人犯了罪
也不是他父母犯了罪
而是要在他身上顯明神的工作
趁着白天
我們必須作差我來的那位的工作
黑夜來到 就沒有人能夠作了
我在世上的時候 是世界的光』
說了這些話 耶穌吐唾沫在地上
用唾沫和了泥 塗在瞎子的眼睛上
對他說:『你到西羅亞池裏洗一洗吧』
(『西羅亞』翻譯出來就是『奉差遣』)
於是他去 洗了
回來就看得見了
鄰居和以前見他討飯的人說:
『這不是那常坐着討飯的人嗎?』
有的說:『是他啊』
又有的說:『不是 只是像他』
那人自己說:『是我』
他們就對他說:『你的眼睛是怎麼開的呢?』
那人回答:『有個人叫耶穌 和了泥塗在我眼睛上
對我說“到西羅亞池洗一洗”
我去洗了 就看得見了』
他們說:『那人在哪裏?』
他說:『我不知道』」
(新漢語譯本)
自從亞當墮落以來
不健康、疾病、畸形、死亡就已經支配了這個世界
整個人類歷史基本上就是如此
我們所有人都身受其害
我們都走在死亡的路上
我們都被罪帶來的敗壞感染、影響著
不健康、疾病、身體的缺陷
我們都已習以為常
這一切都是生活的一部份
從起初(創世紀第三章記錄人的墮落)
就真實地支配著我們的生命
如果你去看舊約
各樣敗壞在物質生活方面的影響極為深遠、普遍
絲毫沒有減弱與間斷過
神蹟性的醫治在整個舊約聖經裡極為罕見
幾乎可以說是不存在的
有攻擊猶太人的邊境恐怖份子、
得痲瘋病的乃縵被治癒的紀錄
這是在列王紀下(五章)
後來有患絕症的希西家王
上帝饒恕病治好了他的絕症
這也是在列王紀下(二十章)
然後在民數記二十一章
上帝打發具有致命毒素的火蛇咬了以色列的百姓
若非主憐憫他們、醫治了他們的蛇毒
他們早就死了
所以你看到的有乃縵這個人的醫治
希西家這個人的醫治
被蛇咬的以色列、猶太人群體的醫治
一個人徹底的醫治是非常罕見、非比尋常的
當你讀到新約
新約一開始
就有兩個不同的身體上的醫治神蹟
其中一個是發生在以利沙伯身上
使一輩子無法生育的她
能夠生下一個孩子:施洗約翰
這就是個醫治神蹟
接著當然是馬利亞
她的例子不是個醫治事件
但是瑪莉亞被賦予了
沒有生父、人父 就未婚生子的特權和能力
可是你看舊約時
你看到的是六次真實改變人生理的神蹟
在舊約裡面你會看到三次復活
就只有這三次
列王紀上十七章裡寡婦的兒子
在列王紀下四章裡書念寡婦的兒子
以及列王紀下十三章
在以利沙的墳裡的人
三個人復活而已!
自從人類墮落到主耶穌基督來
整個歷史中間非常、非常罕見
順便說
你可能會說 那只是舊約
沒錯 可是如果你了解舊約
那是宗教信仰的中心所在地 不是嗎?
那是上帝最活躍的地方
那是上帝行事的所在
上帝透過先祖、先知和以色列這個國家行事
在上帝行事的整個歷史期間
沒有出現什麼神蹟
醫治的神蹟只有發生在極少的場合下
一直到耶穌出現
耶穌出現時
各種神蹟在祂三年的傳道生涯中急遽增加
順便說一下
在祂前面三十年的生命中
沒有行過任何的神蹟。沒有!
因為
他三十歲的時候參加在迦拿的婚宴
把水變成了酒
聖經說了這是耶穌行的第一件神蹟
所以這些胡說八道的諾斯底異端
他們在偽造的福音書裡 說少年耶穌行神蹟
實在荒謬可笑
我們在歷史當中看不到醫治的事件
你看不到疾病和殘缺有神蹟式的逆轉
你看不到有人從死裡復活
這是非常少見的偶發事件
然後你來看基督的生命和傳道的過程
醫治的神蹟簡直是天天發生
神蹟這樣急遽增加
是為了要證明彌賽亞、上帝的兒子、
神在肉身的顯現 已來到這個世界
馬太福音十二章15節說祂醫好所有的病人
所以 祂在各地治好了當中所有的病人
這就是為何我說過很多次:
祂基本上消除了以色列地上的疾病
根據使徒行傳二章22節彼得說的話
我們透過之前對使徒行傳的探討看到:
這是上帝藉著神蹟證實耶穌是彌賽亞
這些都是超自然的醫治
這些是創造性的神蹟
新的肢體賜給了肢體有殘疾的人
新的器官賜給了器官有殘缺、病痛的人
新的眼睛賜給了瞎眼的人
新的耳朵賜給了不能聽見的人
每一個都是創造的工作
是前後一致的
約翰藉著這一句話作為福音書的引言:
「太初有道 道與上帝同在 道就是上帝」
沒有一樣東西不是藉著祂造的
一切都是藉著祂造的
祂就是創造者
而如今我們看著祂創造
所有這些醫治的神蹟都是超自然的創造行動
把腐敗的、殘缺的、不健全的、
被感染的地方 用全新的東西替代
上帝透過基督行事
這些事無法按常理解釋
無法用醫學解釋
無法用心理作用解釋
這些不是人所想像的身心失調的病
有點被耶穌這個心理學家的本領改變了
祂沒有使用任何的藥物
沒有任何適用於這些疾病的配方
沒有康復的過程
這些神蹟都是神聖的、超自然的、
即刻性的、創造性的改變
藉著一句話、一次觸摸
就有即刻和完全的改變
在人類的歷史中間從來沒有這樣的事
就在三年內急遽增加
先知在以賽亞書第四十二章7節說過
彌賽亞帶來醫治
祂不但要來 也要醫治
如今這就是以賽亞書四十二章僕人之歌
當中的彌賽亞預言的實現
這很明顯 讓我先說一下
還有太多的神蹟沒有記錄在新約裡面
這是約翰告訴我們的
因為他在自己的福音書結尾說:
如果耶穌所做的一切都寫成書
世界都容納不了
在第九章這裡
我們有榮幸能看見幾萬個神蹟之中的一個
耶穌所行的創造性神蹟
我們要在非信徒身旁查看這個神蹟
我們會發現非信徒是怎樣研究神蹟的
光是這個神蹟
就應該大大地改變了他們對耶穌的看法
如果他們還不認識祂是聖者
這個神蹟應該足以證實祂自稱的神性
可是剛好相反
他們不但沒有信
不但不承認祂們所看見、所經歷的
是沒有人能解釋的神蹟
反而只是加深他們的敵意 讓他們更為憤怒
耶穌愈是提出證據 他們反而愈來愈憤怒
他們的恨意也不斷升高
衝突漸漸加深
所以不可避免的事發生了
耶穌開始放棄他們了
這就是為何我們看到對話開頭
對象不再是法利賽人
而是門徒
大多數情況下 他們的蒙昧無知變本加厲
他們努力收集更多對耶穌的可恥控告
以便盡快將祂處死
實在令人難過悲傷
這正是約翰福音第一章所說的:
「他到自己的地方來 自己的人卻不接受他」
第九章專注在神蹟和探究上 整章都是
我們在接下來的幾週裡會稍作分解
我們在第五章和第六章
都看過神蹟發生後有討論和對話
在這神蹟之後我們又會看到這樣的情形
我要把經文分成幾個段落
所以今天早上讓我們先看看第1節到第12節
我可以講很久 你們知道的
不過這段是敘事文體 我們要來細細品味
我要把這12節經文簡單分成幾個相關的要點:
黑暗、光明、目睹、再次回到黑暗中
黑暗、光明、目睹、再次回到黑暗中
讓我們從黑暗開始 第1節:
「耶穌往前走的時候 看見一個生來就瞎眼的人」
瞎眼,我們在新約裡時常看到
是新約時期非常普遍的遭遇
在古時候這是非常普遍的事情
即使是更早以前 如果你回到舊約
回到摩西五經的時代
回到摩西和族長的時期
你會發現有多次提及瞎眼的事
在利未記裡面有提到
申命記裡也有
接著在歷史書裡也有
在先知書裡也有
古時候失明是常有的事
這就是為何以賽亞書四十二章會說
彌賽亞來的時候 祂會開瞎子的眼
這裡就是其中一種瞎眼的例子
耶穌看到一個生來瞎眼的人
他的一生都看不見 他天生就失明了
現在讓我交代一下背景
在第八章58節裡
耶穌才宣告過自己就是自有永有者
祂就是上帝本身
他們視之為褻瀆而感到火冒三丈
所以他們撿起石頭向祂扔去
但耶穌卻躲起來 從殿裡出去了
祂離開了聖殿
當祂走出了聖殿
祂路過看見一個人
是生來瞎眼的
這個人坐在其中一個殿門口
耶穌經過的時候就向祂乞討
我們怎麼會知道?
因為這是非常明顯的事實
因為乞丐必然會出現在聖殿的門口
就是這個人出現的地方
我只需要注意到 祂停下來了
即使祂正冒著高度的風險
都沒有關心自己的生命
因為祂正從被石頭打死的危險當中逃跑著
祂停下來是為了顯出恩典、能力、
憐憫與同情
甚至是要救這個瞎眼的乞丐
這就像耶穌在自己面對死亡的時候
救了一位小偷一樣
有個和這個乞丐平行的美事
在使徒行傳第三章記載著另外一個乞丐
兩者都是坐在聖殿的門口
這裡的乞丐是瞎眼的
使徒行傳三章裡的乞丐是生來癱瘓的
他是先天性的失明
另外那一位是先天性的畸形
兩個人都在聖殿 他們都見了耶穌
都被耶穌醫治了
兩件事都必然會發生
即使在使徒行傳第三章裡
是使徒傳達了耶穌的能力
可是依然是耶穌的能力
他們都說明了耶穌表現的醫治大能
以及兩個坐在聖殿裡的乞丐之間的共同點
其實馬太福音二十一章14節就說了:
「有些瞎子和瘸子到聖殿來見耶穌
耶穌就治好了他們」
(新漢語譯本)
你明白了吧!
乞丐都是去人群聚集的地方對吧?
即便是今日
乞丐也是往人多的地方去
你去人群聚集的地方
就會發現有人在乞討
他們不會孤軍奮戰
乞丐知道該去哪裡
他們會去聖殿
他們為什麼會去聖殿呢?
因為一個理由 最虔誠的人會去聖殿
表面上是好人的都會去聖殿
富有同情心的人、善良、有愛心的人
早晚都要獻祭的人 也會去聖殿
這表示他們自覺有罪
而對罪有罪疚感的人很可能更加地慷慨
所以有虔誠的人 有罪疚感的人
在那樣的世界裡也有嘗試賺取救恩的人
而賺取救恩的方法
拉比教導他們的方法 就是施捨
所以有這些行善施捨的人
這樣那裡就會有大量的人潮
所以如果你要挑選對象
就有更多的選擇了
因為群眾整天都在聖殿湧進湧出
此外
乞丐也知道好心的信眾都在哪裡出現
以免強盜用其他的方式把乞丐所有的一切都拿走了
所以聖殿就是他們聚集的地方
他們鎖定那裡
因為這是最適合他們生存的地方
這個乞丐看不見基督 他從未看過任何東西
可是經文說耶穌「過去的時候」看見了這個乞丐
主權的恩典支配著這個神蹟
主權在這個神蹟中是決定性的因素
瞎眼的人看不見任何東西
他不知道耶穌會走過去
但耶穌看見了他
這個瞎眼的人 正描繪了被罪惡蒙蔽的人
沒有能力認識耶穌
他身陷在絕望的盲目之中
沒有認識救主的能力
這樣的比喻非常逼真
其實 福音書用這個比喻
保羅也多次談到屬靈的瞎眼
在福音書記錄得醫治的案例中
比起任何其他特定疾病 瞎眼的人是比較多的
有一個聾啞人得醫治
有個癱瘓的人得醫治
有個患熱病的人得醫治
痲瘋病人得醫治的案例有兩件
一群痲瘋病人
有三個人從死裡復活
但瞎眼得醫治的人卻有五件案例
瞎眼非常適合用來說明 人屬靈的黑暗和失喪
一直以來都是無助的
這個瞎眼的人需要有人憐憫
選擇幫助他
他就像罪人一樣
上帝必須主動透過基督對這瞎眼的人採取行動
上帝必須透過基督對這個罪人採取行動
這就是恩典運作的方式
我們是失喪的人 我們已經死了
我們是瞎眼的人 我們不認識真理
我們眼中沒有基督 我們心中沒有神
而上帝看見了我們
出於祂的憐憫和恩典 賜下屬靈的視覺
這個醫治的神蹟刻畫了一幅美麗的景象
我們在第1節裡看到黑暗
在第2~5節裡看到光明
祂的門徒問祂說:
「拉比 是誰犯了罪 以致他生來就瞎眼呢?
是這人 還是他父母呢?」
基本上這個疑問就把他們的神學告訴了你
就是你如果身體出了毛病 就是罪的問題
不是間接的 而是直接和罪過有關
我們都會同意每個人的病痛
都與亞當的墮落有關!對吧?
可是你不能說我現在生病了
是因為三個月前我犯了某個罪 認為兩者有必然的關係
但是他們的神學就是這樣認為的
如果你有殘疾 如果你不健康
如果你患有某種疾病 就是因為犯了罪
並非因為世人的墮落
而是因為你正背負著罪過
所以是誰的罪呢?
意思就是把人的墮落與實際犯的罪切割開來:
是這個人犯的罪 還是他父母犯的罪?
這就是他們的觀念
這就是他們宗教體系發展出來的神學
生病、身體虛弱或類似的情況
不是因為他們犯了罪 就是他們的父母犯了罪
這個問題可能有身體上、生理上的考量
醫學上的考量 你也說得通
因為古早以前造成瞎眼的最大因素就是淋病
因為無法治療
當一個母親患有淋病時
嬰兒一旦通過產道
基本上生出來就會是瞎眼的
這是傳染性的疾病
現今即使是第三世界國家 也沒有藥物可以治療
無論是硝酸銀或其他使用過的藥物 都沒有療效
瞎眼的人數倍增
根據我看到的消息來源 那時距離現在沒有很多年
有九成天生瞎眼的人都是源自性病
即使是今天 許多的國家對此都無能為力
瞎眼的人還在增加
所以他們講的
是不是他們父親或母親的罪過?
講的是疾病的傳染?
可能他們是這麼想的
但更有可能的是神學上的罪
而不是生理上的罪
拉比確信父母的罪會禍延子孫
他們的根據從何而來?
他們之所以如此
是因為他們誤解了出埃及記二十章的內容
我會花幾分鐘說明
他們相信父母的罪會導致兒女有罪和遭受刑罰
在我們開始講原因之前 我們先倒帶一下
他們認為苦難和人生中犯的罪有直接的關聯
你還記得約伯的朋友就是典型的例子嗎?
約伯沒有做錯事 他卻遭受極大的苦難
他的朋友在後續的章節裡不斷出現
他們試圖控告他
想要他覺得內疚 讓他承認自己沒犯過的罪
使他們能找到造成他苦難的直接成因
他不斷地擺脫這些指控 不斷地反駁
不過這就反映了他們的神學
哪裡有罪 哪裡就有苦難
哪裡有苦難 哪裡就有相應的罪
在受苦的人身上就有特定的罪
你在路加福音十三章看到這個觀念
你記得西羅亞樓倒塌的時候 壓死了所有的人嗎?
你還記得彼拉多的人進來
殺了正在敬拜的加利利人嗎?
有幾個人問的是什麼?
他們說:「他們是比其他的人更壞的罪人嗎?」
如果大禍臨頭
如果高塔倒下 把你壓死了
或是有人行刺你
這就是你比其他人壞的記號嗎?
最壞的人災難上身 比較好的人得以逃脫
這是一樣的神學
所以他們的問題是來自拉比的思想背景
拉比甚至必須解釋先天性的問題
天生的畸形、天生的瞎眼、生來瞎眼的
這個人的罪怎麼會讓他生來瞎眼?
他們說 是這個人犯罪嗎?
他怎麼能犯罪?他還在子宮裡!
拉比甚至還發展出產前犯罪的觀念
在子宮裡犯罪
拉比之間在這個主題上有些非常古怪的討論
其中一位拉比最後用創世記四章7節回應:
「罪就伏在門口」
他說這個門就是指子宮的門
所以他以獨到的見解
把這句經文解釋成產前犯罪
另外一個人主張 另一位拉比認為
如果嬰兒在子宮裡犯罪
他就會踢得比平常更用力!
真是瘋了!
有些人相信靈魂前世存在
柏拉圖就相信這個說法
受希臘教化者的影響下
認為你的靈魂在懷胎之前就在犯罪了
所以某種程度他們真的相信
他們有些人相信人在子宮裡就做了壞事
或者是懷孕之前的靈魂造成的
另一方面 他們也確實相信
孩子受的苦難是由於父母的罪
以為這就是出埃及記二十章5節說的:
「我耶和華你的神
是忌邪的神 恨我的 我必追討他的罪
自父及子 直到三四代」
你一定聽過有人用這節經文
說有被咒詛的孩子、被咒詛的世代
認為你是在用某種方式償還父母的罪過
這種觀念甚至流傳到今日
但是在猶太人中間的觀念卻認為
會因為父母所犯的罪 造成後面幾代人的受罰
你說這是什麼意思?
首先 這是集體的表達方式:
做父親的、領袖的、同一代元首的罪
他們所犯的罪深深影響了整代人
使他們無法翻轉、根除 直到三、四代
這個原則就被建立起來了
這不是說個人的罪會禍及三四代 子孫、曾孫、玄孫
讓他們同受咒詛
這和聖經所講的完全不同
我會用一分鐘向你們說明
這裡說的是:你最好留意你們這一代的人
因為如果你們具有邪惡和犯罪的特性
你們要花三、四代的時間才能翻身
你看我們如今生活的這一代 無法很快有所轉變
被影響得很深
這不是個人的事情
翻開以西結書 因為我要讓你們看看
以西結書十八章
先知書中最重要的篇章之一
因為它直接表現了這個問題
主的話…
以西結書十八章第1節
耶和華的話又臨到我 以西結說:
「你們在以色列地怎麼用這俗語說
『父親吃了酸葡萄 兒子的牙酸倒了』呢?」
這是個俗語 這俗語是說
孩子承受著父母行為的後果
所以上帝對以西結說:你們用這俗語是什麼意思?
第3節:「我指著我的永生起誓:
你們在以色列中必不再引用這俗語了!」
停止使用它!
然後祂在20節解釋了:
「唯獨犯罪的 才會滅亡
兒子必不擔當父親的罪孽
父親也必不擔當兒子的罪孽
義人的義必歸他自己
惡人的惡也必歸他自己」(新譯本)
個人的責任、範圍
可是在猶太教的神學裡
現在回到約翰福音第九章
他們已經把這個系統發展成世代會被咒詛了
所以他們想知道:是這個人犯了某種罪嗎?
他透過什麼途徑犯罪了嗎?
他在子宮裡犯罪了嗎?
還是他父母犯罪
所以他因為被咒詛而瞎眼了?
他們會用幾個例子
他們會說到亞干
他們會說亞干進入迦南地時
他偷了他不應該偷的東西
埋藏在他帳棚的地裡
你記得上帝說
要用石頭把他和他全家打死嗎?
為什麼上帝要他全家死光光?
答案是:他們串通好了 他們是共犯
他們都有罪
在舊約裡上帝有好幾次是透過讓人生病
來直接懲罰人犯的罪
甚至殺了幾個人
米利暗在民數記十二章得了痲瘋病
就是來自上帝直接地刑罰
烏撒 上帝直接刑罰 死了!
碰了約櫃 上帝直接刑罰就死了!
所以那樣的事情在舊約裡有發生過幾次
但這些難題剛好全面反省了這種神學
耶穌給出的答案是第3節:
「既不是這人犯了罪 也不是他父母犯了罪」
這根本和誰犯罪沒有關係
用一句話就把整個神學系統沖毀了
因為耶穌是在說:
「一個人可能患有嚴重的、先天性的、終身的疾病
這和他自己的罪或父母的罪一點關係都沒有
祂用一句話就把整個系統摧毀了
你不能下那樣的結論
這裡有個他瞎眼的理由:
「而是要在他身上顯明神的工作」
他是為了上帝的榮耀 成了瞎眼的人
他因為要榮耀上帝 所以是瞎眼的
他是瞎眼的
所以我們能看到這一刻、這個醫治
上帝的大能得以顯現 證實了上帝的作為
上帝也得著榮耀
不是所有的疾病、不是所有的缺陷、
不是所有的苦難都來自個人的罪
是有可能
你可以是一個信徒
而如果你繼續犯罪
主可能會使你軟弱、生病,甚至奪走你的生命
有致於死的罪
但你不能說兩者之間必然相關
不然你就像約伯的朋友一樣,你會說這樣的話:
「喔…約伯!你一定是在什麼地方犯罪了!
快點!從實招來!」
你沒有比約伯的朋友好到哪裡去
不!這跟此人的父母無關!
他們有罪嗎?當然有!
他是個罪人嗎?當然是!
但是這和疾病沒有什麼關係!
這個世界上有健康的罪人 你有注意到嗎?
真的!他們中間有些人是很可憐的
我的意思是,他們中間有些人是可憐的罪人
他們活很久
而且很健康
而有些忠心服事主的信徒病痛纏身
所以你不能將兩者劃上等號
好!耶穌已經處理了那種神學 將它連根拔起
祂說:「這和上帝的作為有關!」
這個人瞎眼的目的
是要透過上帝的兒子來彰顯上帝的大能
要證實他就是自己宣稱的彌賽亞 就是上帝本身
祂是要行一個創造性的神蹟
以致於讓每個人都清楚知道
祂就是那位創造者
如同約翰於福音書一開始所說的
他是上帝為要透過基督彰顯上帝作為 所預備的器皿
耶穌並不想繼續討論他們的神學
只是要把它消滅 將它根除
所以 只是要除掉他們所認為的絕對關聯
不再有任何的神學討論
在第4節祂說:「趁着白天
我們必須作差我來的那位的工作
黑夜來到 就沒有人能夠作了」
你知道嗎?討論神學是件好事
但你遲早都要工作
這個時候祂不再繼續站在那裡討論神學了
是時候去工作了
嗯…祂說:
「黑夜就要到了!那時候就沒有人能做工了」
(中文標準譯本)
祂不是在講自然法則的夜晚
我想祂說話的時候是白天
我想他可能是要在白天這段時間醫治這個人
如此這個人就能知道自己能看見東西了
我的意思是…如果你要等到天黑才醫治他
那就有點沒禮貌了!
別這樣嘛!讓我休息一下吧!
我是說…這很重要!至少在白天醫治吧!
所以我認為耶穌是打算在天還亮的時候醫治他
但這不是重點
重點是「我們」這兩個字
我很喜歡這個關鍵字!
我們先停在這裡一下
「我們必須作差我來的那位的工作」
回頭看第五章17節和接下來的經文 祂說:
「我父作工直到現在 我也作工」(新譯本)
父和我一起作工
父作什麼工 我就作什麼工
父說什麼 我就說什麼
父所願意的 我也願意
父和我同工
就因為祂把自己和上帝看為同等
為此他們就想用石頭打祂 還記得嗎?
這裡祂用「我們」把門徒也算進來
我們是一起被要求
「趁着白天 作差我來的那位的工作」
那你說「白天」是什麼意思呢?
不是白晝 是餘生、終其一生
這裡有更深遠的屬靈含意
死亡正在逼近 祂只剩幾個月
門徒裡的一些人也沒有很長的生命
他們還有幾年可活 但他們是要殉道的人
這裡有更現實的問題
我們只有短暫的生命
現在不是捲入神學辯論的時候
我們徹底摧毀了那種神學的根基
然後我們就去作工吧!我很愛「我們」這樣的表達
耶穌在約翰福音第五章說自己與父同工
這裡他說我們與父都是一起作工的
這是什麼樣的呼召啊?
令人難以相信、難以想像!
我好愛這個「我們」!
依照黑夜即將來臨、你生命將要結束的現實
我們不知道自己還有多少時間 我們不知道!
幾個月?幾年?我們不知道!
呼吸一次就少一次 過一天就少一天
是時候作工了
我不知道我還有多少時間
可是我並不認為自己還能做更多
我想要為神國做的事情
我不能閒下來
因為活著就只為一件事
就是和救主與天父一起工作
把工作做好
成為「我們」的一份子讓我興奮不已
「趁着白天 我們必須作差我來的那位的工作」
趁着白天 講的是你的生命
是說要趁著光還沒有永久熄滅、你還沒離開世界以前
以弗所書五章16節
保羅用換個方式來說:「要把握時機」
(新譯本)
好好把握時機 因為這時代邪惡
你把生命拿來做什麼呢?你如何利用時間呢?
浪費在一堆無關緊要的事情上嗎?
我們都在這個「我們」裡面 我覺得很好
這提升了整個觀念不是嗎?
基督徒聽著 只要還是白天 趕快清理你的生命
脫去罪惡、遠離世俗、瑣碎的事 不再妥協
別浪費時間了 別和世界糾纏不清了
別再做那些以後根本毫無價值的事情了
和主一同、和父一起著手進行吧!
和那一位一起做許多超過我們一切所求所想的事吧!
快去作工!
耶穌知道祂的死期在幾個月後就要來到
祂在第5節說:
「我在世上的時候 是世界的光」
但那只是短暫的時間
某種意義上 祂一直以來都是光
但從未像在世上的三年那般閃耀過
我必須要在我還在世上的時候
使用我的能力、我的光
祂要使用祂的大能賜給這個人屬肉體的光
但更重要的是 祂要賜給這個人屬靈的光
如果你往下看到38節
這個人自己說了:「主啊 我相信!」
他就拜耶穌
所以祂不僅醫治了這個瞎眼的人 也拯救了祂
所以我說第2節到第5節 是光衝進了黑暗
首先是屬肉體的光 所以祂能看見了
接著是屬靈的光 所以祂能看見上帝了
首先他能看見身邊的世界
接著他能看見世界、屬靈的世界
第八章祂說:「我是世界的光」
「跟從我的 必定不在黑暗裡走
卻要得著生命的光」
耶穌感到祂生命的結束即將到來
祂就說:「小子們!我們該去作工了!
我只有趁白天的時候
才能照出這種程度的亮光 馬上就要結束了!」
祂好幾次重複了類似的話
我們在福音書裡至少有四次說到祂是光
但不會一直如此 時間是有限的
所以先是黑暗 再是光明
接著我們來到第三段 6到7節的看見
說了這些話
耶穌吐唾沫在地上 用唾沫和了泥
塗在瞎子的眼睛上對他說:
「你到西羅亞池裏洗一洗吧」
(「西羅亞」翻譯出來就是「奉差遣」。)
於是他去 洗了
回來就看得見了
如果你看注釋書 有個問題會出現:
祂為什麼要用這個方法?
祂有幾次都用這個方法
馬可福音第七章
祂用唾沫和了泥塗在一個人的耳朵上
馬可福音第八章
祂對另一個瞎眼的人做了同樣的事情
有人問說 祂為什麼這麼做?
我發現了一些有趣的見解
其中一個人說:
利用唾液有療效的特性
真的嗎?
這也太誇張了!
另外一位注釋家說:讓他更看不見
你無法使完全瞎眼的人更看不見
在沒有功能的眼睛上堆泥巴
不會讓你更盲目
這不是個好的看法
另一個作者說:象徵著人是用泥土做的
看不到關聯性!
另一位說:
給眼睛痊癒的時間
那雙眼睛不需要治好 它們需要換掉
根本沒有知覺
祂為什麼要用這個方法?我不知道!
而且我完全不感興趣!祂就是這麼做了!
有件事我很清楚
只是觸摸到他的眼睛
他就能馬上看到 祂當場創造了雙眼
祂為何要打發他到某個地方?
我想是因為祂在這裡要求順服
祂要這個人順服!
要記得這個人不知道誰在和他說話
他沒有看過任何人
但是他聽從了
第7節說他去了 也洗了眼睛
回來就看得見了
他為什麼會順從?
如果你來到一個瞎眼的乞丐面前
把口水和爛泥塗在他的眼睛上
他可能會賞你一個耳光!
如果他不知道你是誰
那你是誰對他來說都無所謂了!
他為何順從?
神無法抗拒的大能正催逼著他的意志
他正在改變
我們在這裡看到了重生的例證嗎?
新生命劃破了他黑暗的靈魂
我認為他一點猶豫都沒有
我認為神的靈在內部開始改變了他
在他心中點燃了一絲信心的火光
結果就是他在38節說:
「主啊,我相信!」並跪拜耶穌!
是聖靈大能先吸引這個人順服基督的嗎?
為何是西羅亞池?
那是個非常特別的地方
在城牆之外
有個叫基訓泉(Spring of Gihon)的地方
有很多的水
聖城很容易被攻擊 很容易被包圍
在希西家的日子裡
他們很擔心亞述人會圍攻並切斷水源
希西家建了一條水道
從基訓泉穿過城牆底下 引進耶路撒冷
所以他們有給水系統 而水就存在西羅亞池裡
西羅亞意為「奉差遣」
因為水是從基訓泉「奉差遣」而進入聖城的
積蓄成為供給慶祝住棚節使用的水源
他們在節期倒水
紀念上帝在曠野供應的水
耶穌說祂就是那使人活的水 記得嗎?
所以這裡談到的是上帝的供應、
上帝的潔淨、
生命之水
這真是幅美麗的圖畫
描繪著「奉差遣」的水進入聖城
另一個完美的象徵
在舊約中
從聖殿山流出的水被視為屬靈祝福的象徵
以賽亞書第八章就說明了這一點(賽八6)
所以當一個人去西羅亞池清洗時
就是在比喻:
他是來到那位真正的西羅亞面前
祂就是從上帝那裡流出來的生命之泉
基督就是真西羅亞
祂甚至在七章37節說:
「人若渴了 可以到我這裡來喝!」
多美的意象 多美的比喻啊!
這就是救恩在這比喻中呈現的方式
主權的恩典遇見一個瞎眼、無助、
在絕望中行乞的罪人
他看不見 他看不見上帝 看不見基督
但主權的恩典臨到他身上
祂榮耀的、憐憫人的手就觸摸了他盲目的靈魂
只要求出於單純信心的回應
並促使他作出了回應
他找到了通往潔淨泉源的路
就是以賽亞書裡彌賽亞拯救的象徵
他回來就看得見了 是屬靈上的
這真是一幅美麗的圖畫!
這帶我們來到本章開頭的最後一小部份
我們又再次回到黑暗裡面
因為每個人都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
鄰居和那些以前看過他行乞的人說:
「這不是那常坐着討飯的人嗎?」
意思是討飯對他來說是為了生存的日常交易
人們非常熟悉
同樣的乞丐 一直都在一樣的地方行乞
他們無法解釋這個人是怎麼會看見的
所以他們說:「這不是那常坐着討飯的人嗎?」
有的說:「是他啊。」
又有的說:「不是 只是像他」
他走上前來說:「是我!
你們不需要爭辯 我可以告訴你
我就是那個人
我無法想像接下來的對話
他正在解釋自己一輩子沒有看見過任何東西
正面對著他眼前的整個世界
我無法得知當他在說自己就是那個人的時候
表現出什麼樣的喜悅與激動
所以他們接著就說:「你的眼睛是怎麼開的呢?」
我很喜歡11節他的回答
這是非常簡潔的說明
他回答:「有個人叫耶穌」
一定是有人告訴了他
「有個人叫耶穌 和了泥塗在我眼睛上
對我說『到西羅亞池洗一洗』
我去洗了 就看得見了」
這並沒有解釋此事是如何發生的
只是說明自己做了什麼事
對於這件事是怎麼發生的
無法作出任何解釋
那是創造性的神蹟
可是這個人只能描述自己的經歷
所以對於其他人來說
他又讓大家陷入黑暗了
我只能告訴你:這個人名叫耶穌的人來了
把泥塗在我眼睛上 叫我到西羅亞池洗一洗
我去洗了 就看得見了
他們對他說:「他在哪裏?」
他說:「我不知道」
我的意思是
搞不好他有說:「哪裡在哪裡?
我從來都看不見哪裡或是其他東西
你們是什麼意思?
你們要我指出在哪裡?
我不知道任何東西在哪裡!
所以這種黑暗就隨之而來
壟罩在每個人身上
他們要如何驅散這種黑暗?
第13節 他們把這個從前瞎眼的人
帶到法利賽人那裏
他們要去找專家
這就是不信的人開始研究神蹟時會做的事
這真是個奇妙的故事、
令人驚奇的故事
耶穌醫治瞎子的描述
完美地說明了救恩進行的真實過程
我們被罪惡蒙蔽 四處乞討
我們看不見上帝 我們眼裡沒有基督
我們沒有認出救主的能力
我們沒有辦法接受任何的拯救或救援
然而因著上帝的憐憫、基督的恩典
祂找到了我們
這就是救恩
祂在我們瞎眼的時候向我們伸出手來
祂賜給我們視力
祂要求的只是信心帶出的行動
是祂給我們行動的能力
祂就洗淨了我們
使我們永遠看得見
這就是會發生在這個人身上的事
首先屬肉體的醫治發生了
接著靈裡的愚昧被挪去了
不過我們下次再講這個部分
我們來禱告:
主啊!能身歷其境是何等的祝福
好像我們參與其中
因為聖經的語言是那麼清晰、完美、簡明
能回到那樣的場景中
與耶穌在這些處境中同行 真是太美妙了!
更美的是 如同這樣偉大的歷史記載一樣
同樣也發生在我們自己身上
我們從前是瞎眼的
看不見上帝 看不見基督 不認識真光
我們甚至不知道有世界可以看 長得什麼樣子
直到祢帶著憐憫與恩典來了
主動揀選、賜給我們屬靈的視力
你所要求的是信心的行動 你也使我們順從
我們來池子裡清洗
我們就被潔淨了
我們看見了!
感謝祢主動恩待我們 賜給我們救恩
主啊!我求祢也將救恩賜給那些在我們當中
仍舊瞎眼、仍舊在那裡盲目地尋找、沒有盼望的人!
主啊!請祢為他們的靈魂稍作停留
伸出援手
觸摸他們
賜視力給他們
使他們有信心回應
認定祢是他們的主、救他們的主
翻譯/字幕:改革宗電視台 楊忠道

約翰麥克阿瑟


YouTube播放清單

約翰福音-麥克阿瑟(陸續更新中)


雲端下載

約翰福音-麥克阿瑟(陸續更新中)


延伸閱讀


約翰·麥克阿瑟(麥卡瑟)是加州太陽谷恩典社區教會(Grace Community Church in Sun Valley)牧師—教師,主人神學院(Master’s College and Seminary)院長,著名的聖經教師和特會講員。著作超過一百五十本。包括《耶穌所傳的福音》(The Gospel according to Jesus,麥種)、《麥卡瑟新約註釋》(MacArthur New Testament Commentary series)和《麥卡瑟研讀本聖經》(MacArthur Study Bible)。同時也負責「賜你恩典」(Grace to You)機構。該機構事工包括製作全球性廣播節目及電視節目。

Tags: ,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