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福音 - 36 - 約翰福音 第三十六集(麥克阿瑟)

179 views
點選我展開全文逐字稿與下載區↓↓↓

約翰福音系列 第三十六集 假門徒病理學(一)(約六) 】麥克阿瑟

今天早上
我們接著講約翰福音六章
我們已經講約翰第六章
講了五週,非常蒙福
要講這一章不並容易
有七十一節經文
即便我們講了六講
也不容易講解
對我來說,用六講涵蓋71節經文
能講的仍然有限,因為其中有豐富的真理
但我想告訴各位的是
約翰福音第六章
實在是整本聖經裡最偉大其中一章
雖然裡頭有各樣的成分
大多數情況下,註解或講道
都會把這章分成幾段
以致於有可能會錯失這章的目的
過去為聖經分章的人
相對要容易得多了
至於這裡,因為它始於
「這事以後,耶穌渡過加利利海」
然後結束於七章1節:
「這事以後,耶穌在加利利遊行」
所以這顯然是第六章裡的獨立單元
它也是從聖靈而來的神聖啟示
其中包含了我們的主
在加利利事奉的最後幾天
所發生的事
祂在加利利的事奉
持續了一年多
這一章是它的總結
所以我們得到的是
對這整個事奉的最終結果
在讀到這章的結尾以前
你真的猜不到故事會怎麼發展
這是我一直試圖要讓各位明白的
來看看結尾附近的66節
「從此」,這裡的「此」是指這章
耶穌所說所行的
「從此,祂門徒中多有退去的」
退出與祂的關係
「不再和祂同行」
這已成了定局
他們最終決定離開基督
這一章是在講,原先跟隨耶穌的門徒
怎樣離棄祂的故事
請記住,這樣的事發生於
祂在加利利長期事奉的尾聲
祂在加利利這段時間
天天行神蹟,教導人天國的法則
祂用自己的作為和話語
來證明祂的一切宣告
而他們最終仍決定離棄祂
而且還不在少數
有大量的人離棄祂
『你們也要去嗎?』」
難道這代表成千上萬的人都走了
只剩下12人嗎?
有可能不是這樣
大概剩下其他一些人
但頂就只有耶穌復活後
在加利利顯現時
聚在一起親眼見祂的那500人
因此,有成千上萬跟隨祂的人
似乎在這裡退去了
就連祂復活之後
在數萬加利利人當中
只有500名見證人
出現在那裡
這是一個背道的故事
這是假門徒的故事
這一章就是在講假門徒
故事始於一場神蹟的騷動
就是餵飽五千男人和女人、小孩
共有二萬至二萬五千人
主能創造食物
祂創造食物的同一天
也醫治病症、趕鬼
這天就和平常行神蹟的日子一樣
都有醫治的神蹟發生
在此之後,16至21節
是祂在水上行走的故事
當然,約翰將兩個神蹟記了下來
因為它們正符合他的目的
這些神蹟能證明耶穌是基督
是上帝的兒子
約翰用它們當作證據
來證明祂的神性和主張
講了兩個神蹟以後
我們開始聽見耶穌的教訓
這章剩下的部分,從26至59節
祂開始教訓人
這部份是祂的話語
先是祂的作為,再來是祂的話語
這正合乎約翰的目的
約翰想要讓讀者明白
耶穌的作為和話語
都提供充分的證據
證實祂確實如祂所說的
是上帝、彌賽亞和救主
耶穌說,「你們要因我的話信我
也要因我的作為信我」
因此,約翰忠於他的使命
也忠於他在約二十31中所說的目的
他記這些關於祂話語的事
「要叫你們信耶穌是基督
是上帝的兒子,並且叫你們信了祂
就可以因祂的名得生命」
所以這是福音性的目的
但在本章中,你或許盼望
耶穌的作為和話語
能說服一切跟隨祂、看見祂神蹟、
聽見祂話語的人
但這樣的事並沒有發生
原因在於66節:「從此,祂門徒中
多有退去的,不再和他同行」
這裡的門徒mathetes意味著
「學習者、學生」
有許多跟隨祂的學生
經過一段時間以後,最終仍拋棄了他
他們退去了
單看這方面
這是可悲的一章
這事臨到基督,實在叫人難過
我們今天會談這部分
下週再講第六章的
最後一篇信息
在這一章,主讓我們一瞥
假門徒的特徵
誰有可能背道?
誰有可能退去?
希伯來書二、三、四、六、十章
警告我們有人聽了、明白了真理
就背棄真理
而這樣的人要受更重的刑罰
約壹二說:「他們從我們中間出去
卻不是屬我們的」
約壹二說:「他們從我們中間出去
卻不是屬我們的」
耶穌警告說,有的土壤領受這道
卻讓這道死在其中
枯乾而死
這樣的歸信只是暫時的
這在聖經的教訓裡
是相當重要的
但這章特別顯明了
假門徒的內在病理學
這些假門徒、背道者
見過了神蹟不只一次
而是許多次的神蹟
他們聽耶穌講道也不只一次
而是許多次講道
是什麼促使他們決定背棄祂?
本章讓我們一瞥
他們心裡的情況
我們可以問我們:背道者的思想中
有哪些缺陷?
暫時跟隨的假門徒
有哪些記號?
我們可以怎樣看待他們?
我們這幾週
一直在回答這些問題
我們在聖誕主日
總結了這一章
因為這一章十分適合
慶祝道成肉身
我們一直在探討關這個問題
我們來簡短複習一下
假門徒的主要特徵和心態
一、這本章開頭我們看見
假門徒受人群吸引
人數越多
他們就越感興趣
他們在尋找刺激
第二,他們對超自然的應許深深著迷
大量人群聚集
是因為應許了超自然的事
發生了超自然的事
他們想要了解發生什麼事
這仍是假門徒的記號
他們受人群吸引
並對超自然的應許深深著迷
第三,我們看見
假門徒只在乎地上的利益
他們想用武力強逼耶穌作王
要祂每天為他們
創造食物、提供醫治
他們對祂沒有興趣
卻對祂所提供的好處很感興趣
他們想強逼祂作他們的王
假門徒的情況就是這樣
他們只在乎地上的利益
第四、我們看見
假門徒對敬拜毫無熱情
耶穌走在水面上的事件
讓我們明白這一點
我們之前對照了太十四33
耶穌走在水面上
上了船以後
門徒說:「你真是上帝的兒子」
就敬拜祂
真門徒也是這樣
真門徒是真敬拜者
假門徒對敬拜毫不在乎
當代所謂的「敬拜」
他們或許會有
今天人們營造某種音樂的氣氛
把它稱為「敬拜」
他們或許喜愛音樂和感覺
他們毫不在乎
將讚美、敬拜歸給上帝
五、我們看見
假門徒追求個人的興旺
對地上的糧、地上的事很感興趣
「你們找我,並不是因見了神蹟
乃是因吃餅得飽
不要為那必壞的食物勞力」
他們全心追求個人的興旺
就像尋求地上利益一樣
只不過這一點
是很具體、很個人的
耶穌說:「不要為那必壞的食物勞力」
像你們追著我要找食物
而跨越了加利利海北岸一樣
相反地,「要為那存到永生的食物勞力
就是人子要賜給你們的
因為人子是父上帝所印證的」
第五點就是,追求個人的興旺
而上一次,在聖誕節前
我們講了第六點
假門徒對上帝提出要求
他們將上帝視如銀行
他們認為上帝是他們一切願望的存儲庫
他們只想要知道
從祂提領出來的機制為何
怎樣能從祂那裡獲得?
今天,人們說
正面宣告就能夠促使上帝動工
你若相信、提名、宣告
你就能夠創造出來
就能使它成真、化為現實
假門徒總是向上帝提出要求
首先,他們問:「我們當行甚麼
才算做上帝的工呢?」
還記得嗎?
他們想要能力
「我們怎樣能做和你一樣的事呢?
也就是上帝的作為
我們知道你做的出於上帝的作為
你所行的,除非有上帝同在
否則無人能行」
這是尼哥德慕所說的
「我們知道你有神奇的能力
我們要怎樣獲得這種能力?
把這種能力給我們」
耶穌說:「我不打算給你們
你們唯一擁有的能力
上帝的工作,唯一你所能行的
就是相信
除此無他
他不會將自己的能力傳給他們
這種能力暫時傳給了
使徒和70個門徒
卻沒有傳給眾人
所以他們不會得到祂的能力
來他創造食物,創造他們想要的世界
所以30節,他們說:
「如果你不打算給我們能力
你願意行神蹟嗎?
如果你不打算給我們能力
讓我們自己來
你就應該再行一個神蹟
你必須保持神蹟不斷發生
你如果想要我們信你
要麼給我們能力,要麼直接供應我們
你要麼給我們行神蹟的能力
要麼就自己不斷行神蹟
來滿足我們的願望」
所以在我們看見假信徒
淺薄、好奇又自私
不斷向主要東西
他們不斷向祂提出要求
祂若要他們信祂
就得展現出行神蹟的能力
提供他們想要的東西
「把我們要的拿出來
我們就會信你」
他們尋求個人的滿足
要主回應他們的要求
這與真門徒完全相反
假門徒認為上帝之所以存在
是為了目足他們的想望
真門徒明白
事實正好相反
真門徒明白自己認了耶穌為主
因此就不再說
「我要這個、那個
祢來為我實現」
讓我換個方式說
當真信徒出於意志
承認耶穌是主
當你以得救的信心,承認耶穌
這是最後一次出於意志的自私行動
是最後一次
與此同時
這也是第一次承認上帝掌權
當你承認耶穌是主
你就放棄了自己的主權
那是你個人意志的最後一次行動
就算不是最後一次
從你的角度來看,當你接受耶穌是主時
你在宣告祂的主權
這就成了第一次宣告祂掌權的行動
真門徒的生活中
再也不會問自己想要什麼
只會問⋯⋯什麼?
只會問祂想要什麼
因此,假門徒帶著
完全自私利己的目的
上帝在他們眼裡
是他們想要的東西的分配者
他們尋求的
是獲得這些事的機制
正因此,「提名宣告」的成功福音
和正面宣告運動實在荒謬至極
它們只是不斷產生假門徒
七、這也是我們今天的處境
假門徒不在基督裡尋求滿足
七、這也是我們今天的處境
假門徒不在基督裡尋求滿足
他們沒有在基督裡尋求滿足
「不要為那必壞的食物勞力」
別再尋求暫時、地上的美物
要開始「為存到永生的食物勞力
就是人子要賜給你們的」
我們的主呼召別聚焦於必壞的食物
倒要去追求帶來永遠滿足的真食物
什麼樣的食物?
主說,祂會賞賜
祂說,「我要賜給你們」
「人子要賜給你們」
來到35節
我們就知道這是什麼樣的糧
耶穌對他們說:
「我是生命的糧」
祂會捨己
祂在這章後面所說的
更是突顯了這一點
祂不斷重申:
「你們必須吃我肉、喝我血」
「這就是從天上降下來的糧」
祂為賜下能滿足靈魂的糧
祂就是那使靈魂得飽足的糧
這就是這糧最單純的含義
對真門徒來說
基督就是一切
對真門徒來說
基督就是一切
祂是一切
真門徒所尋求的
從來不是祂能提供的事
真門徒尋求的
是祂自己
祂是才是唯一滿足真門徒的事
保羅說:「⋯⋯使我認識基督」
保羅說:「有了基督
其他一切都是糞土」
基督就是一切
當我尋見基督,我就把
所成就、賺得、獲得視同垃圾
因為我活著,就是基督
死了就有益處」
這是腓立比書一章的內容
「我已經與基督同釘十字架
現在活著的不再是我
乃是基督在我裏面活著」
真門徒完全以基督為中心
真門徒會和使徒保羅一同說
(我想你會明白的)
「我知道怎樣處卑賤
也知道怎樣處豐富
或缺乏,或有餘
或缺乏,或有餘」
全都無妨
我不在乎我有沒有車或房子
我不在乎我是否健康
我唯一想要的
就是基督
基督就是我的一切
基督就是我所需要的一切
基督就是我所想要的一切
這是真門徒心裡所渴求的
回到馬太福音十三章
你就明白了
馬太福音十三章
主在這裡講了天國的比喻
太十三44-46
我們都很熟悉這段經文
兩個非常簡短的比喻
三節包括兩個比喻
這不常見
「天國好像寶貝藏在地裏
人遇見了就把它藏起來
歡歡喜喜地去變賣一切所有的
買這塊地
天國又好像買賣人尋找好珠子
遇見一顆重價的珠子
就去變賣他一切所有的,買了這顆珠子」
非常簡單的小故事
一個人在耕田時找到了寶藏
他本來可以拿了寶藏就跑
但他是誠實的人
所以放了回去
根據猶太法律
他若要合法擁有這筆財富
就必須購買整塊地
他也這麼做了
所以他不得不變賣一切
來買這塊地,好得著寶藏
他是在無意中遇到寶藏的
第二個故事裡
有個尋找珍珠的商人
他四處找尋
找到了一顆極具價值的珍珠
他就變賣一切去把珍珠買下來
關鍵就在這裡
「尋見寶藏」
無論你是偶然發現,還是刻意尋找
它價值連城
甚至讓你變賣一切來買它
在古代,寶藏埋在地裡
是很常見的
沒有銀行能夠安全存放寶藏
所以會把它放在盒子裡埋地來
可能過了幾代才會出土
到時地主已經換人了
這樣的事相當常見
珍珠被視為最有價值的珠寶
這點買賣珠寶的人都十分了解
出於不明的原因,這段經文的解釋
在教會中一直有許多混淆的說法
其實很簡單
寶藏和珍珠指的是什麼?
都是指最具價值的事
價值連城,甚至讓人放棄一切所有的
來購買它
答案是:寶貝是基督
珍珠是基督
你要來買基督
你要賣掉所有的
來買基督
這樣的富足是無法理解的
不朽壞的、無玷污、不減少的
是藏在基督裡的
無限、永恆財寶
比喻全在講述祂
所有的智慧、知識的財寶
都積蓄在祂裡面
我們在祂裡面
尋見救贖、智慧和公義
(哥林多前書一章30節)
基督是在萬有之上
在祂裡面
我們蒙受一切天上屬靈的福分
基督就是一切
假門徒看不見這一點
正因此,有些傳道人不講基督
不傳基督
不用祂來吸引人
也不提供基督
因為假門徒不尋求基督的榮耀
也不在祂裡面尋求一切好處
真門徒卻這麼做
對真門徒來說,唯一的滿足
就是基督,除此無他
他想要的一切
都只在基督裡
歸屬於基督,為基督所有
受祂呵護,蒙祂賜福
有祂所應許將來的榮耀
並蒙祂保守
真門徒喜愛這一切好處
出於全然的喜樂,他們盼望
罪得赦免、救恩、聖潔、公義、天國
和永恆的真財富
真門徒將自己在世上所擁有的一切
與基督相比,便視這一切如糞土
假門徒想從基督那裡得到
更多原本已經擁有的
他想要更多錢、更多東西、更成功
更多屬世的垃圾
更多的保羅所說的糞土
真門徒卻只渴望得著基督
基督在萬物之上
我喜歡那首時常聽到的歌曲
Fernando Ortega唱著:
「給我耶穌」
「只要給我耶穌」
「或生或死,給我耶穌」
這就是真門徒靈魂所求的一切
這就是真門徒靈魂所求的一切
不是遺產
不是成就
不是錢
不是身外之物
而是耶穌
假門徒卻不是這樣
沒錯,永生是白白賜下的恩賜
沒錯,是耶穌基督所買來的
但奇怪的是
它也是高昂代價換來的
你得變賣一切
為什麼?
因為基督極其寶貴
你可以把一切拿走
只要給我基督
年輕的財主
不願接受這樣的交易
他很有錢
抓著自己的錢不放
如果他已經有的,耶穌能給了更多
他就要耶穌
真門徒則會說:
「我願拋棄一切」
真門徒捨己,背起自己的十字架
甚至面對死亡,跟隨基督
真門徒願意恨自己的父親、
母親、弟兄姊妹
甚至恨惡自己的生命
真門徒會計算代價
無論代價多少
耶穌都值得那個價
我知道明智的投資者
不會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
但真信徒卻是這麼做的
從一個門徒首重耶穌所給的東西
就可以看出他是假門徒
從一個門徒首重耶穌自己
就可以看出他是真門徒
來看約翰福音六章36節
當時這群人對耶穌並不感興趣
重點就在這裡
他們對耶穌本身
其實沒有真正的興趣
你們已經看見我」
這表示完整的顯露
「你們已經親眼見了我」
這不是信心
而是眼見
你們看見了
你已見過了神蹟
你們還親身經歷過神蹟
你聽過我說
卻仍不相信」
人心就是這麼剛硬
他們全看見也全聽見了
卻對祂沒有興趣
他們不要祂
他們只想要祂能夠提供的東西
「常將這糧賜給我們」
他們想要得到能力
他們想要祂供應的東西
他們不要祂
他們不愛祂
這是巨大的打擊
對任何人來說
這都是一次巨大的打擊
如果這沒有對你造成打擊
我猜想你還沒有盡力傳揚基督
把福音講解給人聽
讓人可以明白、可以相信
最後被嘲笑,被拒絕了
被完全厭棄
有人轉過身走開了
也許你傳過福音給家人聽
也許你也傳過福音給親密的朋友
熟人、同事聽
卻不太明白
這種事怎麼會發生
你告訴人們
一切關於基督的事以後
人們竟然轉身離基督而去?
耶穌在突然間大受群眾歡迎
因為祂超過一年的時間
天天在他們眼前行神蹟
這群人仍然不信
並不是因為他們欠缺證據
而是因為祂所宣講的事
他們不感興趣
當然,危機就在於人們
(尤其當代佈道家)會改變宣講的主題
開始宣講人們原本就渴望的東西
這是更改在福音
耶穌怎麼面對這種狀況呢?
要記住,耶穌是人
我認為,祂的反應就像人會有的反應
就像我會有的反應一樣
祂的反應讓我們都感到訝異
從37節開始的經文
我們都很熟悉
你們可能還需要了解
這段經文的背景
從37節開始
是一段獨白
是祂在對自己說話
祂說的話,他們都聽得到
不過耶穌卻是滿腹憂傷地說的
這算是某種保護措施
這些話讓耶穌保持平衡
如果連我們也期望人們回應福音
那麼祂身為一個人
會有什麼樣期望呢?
祂難道不會期望自己所宣講的
大有榮光,受人們喜愛嗎?
我認為,這是祂生命中
相當痛苦的一刻
我認為
這是讓祂失望、心碎的時刻
我不知道祂是否哭了
確實有這樣的可能
不過聖經沒有記載
這一刻實在叫人痛心
那祂有什麼反應呢?
祂的反應在37節
「凡父所賜給我的人
必到我這裏來」
多麼奇妙!
祂在做什麼?
讓我告訴你
祂在做什麼
祂在傾力倚靠
上帝的揀選
祂所做的
正是你們必須做的
祂所做的解釋
正是我對這種處境必須提出的解釋
人們為什麼不信?
人們為什麼不願聽?
人們為什麼不願來?
人們為什麼不願接受?
人們為什麼不願承認?
真理實在驚人
證據充滿了說服力
人們為什麼沒有回應?
你又該怎麼辦?
最終,你得倚靠上帝的主權計劃
我無意破壞你的世界觀
但我得告訴你真理
耶穌是新約中的
第一位加爾文主義者
祂倚靠上帝的主權揀選
上帝的主揀呼召
祂知道若非父吸引人
沒有人能到祂那裡來
「凡父所賜給我的人
必到我這裏來
到我這裏來的,我總不丟棄他
因為我從天上降下來
不是要按自己的意思行
乃是要按那差我來者的意思行」
從這個意義上講
祂就像我們一樣
我們並沒有從天上降下來
但祂生命的目標是遵行父的旨意
叫父的旨意得以成全
祂以此為滿足
祂所賜給我的,叫我一個也不失落
在末日卻叫他復活」
祂回歸到這項偉大的
主權揀選教義
除非父預定一個人相信
他才會相信
就沒有能到我這裏來的」
若不是蒙我父的恩賜
沒有人能到我這裏來」
這就是我們的主耶穌
你可以放心地說
這位傷心的佈道家
超過一年的時間展現祂的神性
證明祂的信息
他們仍不相信
祂從哪裡尋找安慰?
祂在從裡找到平衡
讓傷心止息?
祂倚靠父的旨意、
父的揀選、父的呼召、
父指教罪人的靈魂
祂說:「當父吸引人
把賜人給我
我就必接受他,保守他
並在末後叫他復活」
約翰福音十章
有一段非常相似的經文
十章26節
祂一再地面對這種拒絕:
「只是你們不信
因為你們不是我的羊
我的羊聽我的聲音
我也認識他們,他們也跟著我
我又賜給他們永生;他們永不滅亡
誰也不能從我手裏把他們奪去
我父把羊賜給我,祂比萬有都大
誰也不能從我父手裏把他們奪去」
這是同樣的情況
「只是你們不信」
「只是你們不信」
但話又說回來,「那些屬於父、
父又賜給我、歸屬於我的羊
必聽我,也必信我
我也必接納、保守他們
並叫他們復活」
這話表述了我們的主信靠
上帝主權的揀選和呼召
約六40
又講了這真理的另一面
「因為我父的意思是
叫一切見子而信的人得永生
並且在末日我要叫他復活」
明白了嗎?
這是表面上看似矛盾
這是一直以來辯論不休的兩面:
上帝主權和人類責任
父吸引人、父所預定的
這全是父的計劃
「一切見子而信的人」
這裡停下來反思這段話
沒有花費力氣解釋
這極大的奧秘
「祂他所賜給我的」
我必「叫他復活」
「一切信的人
我必叫他復活」
連主耶穌基督也不作出妥協的解釋
這必能帶給你們安慰
祂並不打算在這兩端之間
搭建橋樑
但經文最終告訴我們
他們沒有相信
他們不信
他們不信
「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們
信的人有永生」
「信的人有永生」
祂在這篇生命之糧的信息裡
不斷重述這一點
「一切信的人
有永生」
「一切信的人
有永生」
「一切信的人
有永生」
你們不信,但除非父親吸引人
否則沒有人能相信
我只能領你來到我們的主所說的
你必須從這真理的兩面得著安慰
你有可能不明瞭這兩面
上帝卻完全明瞭
這表明了你不是上帝
你必須得認清這一點
這些假門徒不信
他們受人群吸引
他們對超自然的事深深著迷
他們只想到地上的事
他們毫不渴望敬拜
他們只尋求個人的興旺
他們將上帝當作銀行
對祂任意提出要求
他們對基督其實不感興趣
他們沒有被吸引到基督那裡去
因此,這種膚淺的表現
很容易叫人感到失望、受影響
就在這時
猶太人說話了
他們是猶太會堂裡的猶太領袖
這事件發生於迦百農的會堂裡(59節)
私下議論的希臘文是gogguzō
這是一種擬聲詞
意思是「嘀咕」,私下說悄悄話
私下喃喃地抱怨祂
祂聽見他們私下議論
因為祂說:「我是從天上降下來的糧」
祂強調自己成了肉身
他們卻說:「這不是約瑟的兒子耶穌嗎?
他的父母我們豈不認得嗎?
他如今怎麼說
『我是從天上降下來的』呢?」
這是鄙視、嘲弄、譏笑
他們在嘲笑耶穌
「你們不要大家議論」
他們為什麼議論?
因為祂粉碎了他們的盼望
他們所盼望的是什麼?
白白得來的食物
行神蹟的能力
神蹟奇事
讓日子過得輕鬆、病得醫治
趕鬼、飢餓的得飽足
他們就只想要這些
他們想要成為「社會福音」的推手
讓世界表面上看起來好一些
我並不反對熱心助人
我不反對讓生活更美好
我不反對醫生和醫院
為病人提供醫療和禱告
這些我都贊同
但這並不是福音信息
這是人人都願意接受的信息
這是人人都願意接受的信息
他們當然喜歡
捐錢給窮人的基督徒
他們當然喜歡
幫助流離失所之人的基督徒
他們當然喜歡
從事社會福利工作的人
這些都是人的本分,是好的、對的
但這並不等於福音
這不是傳道人蒙召去傳的信息
人們如果以為這就是基督教
那他們肯定會喜歡這種基督教
耶穌卻說:
「這並不是我所在乎的
我當然可以繼續醫治你們
但我已經完成了
我當然可以繼續餵飽你們
但我已經完成了」
他們不想要悔改
他們沒有渴望擁有信心
他們自認為不需要救恩
因為他們可是上帝的子民
畢竟,他們坐在猶太教堂裡
手拿舊約的書卷
他們只想要餵豬的豆莢
不願享有甘甜的天國
這是他們譏笑的原因
這是他們譏笑的原因
耶穌說:「不要譏笑」
先是「你們不信」
然後「你們譏笑」
這時祂的安慰從何而來?
同樣的,44節:
「若不是差我來的父吸引人
就沒有能到我這裏來的
到我這裏來的
在末日我要叫他復活」
而且祂倚靠
天父上帝揀選人的旨意和呼召
「若不是差我來的父吸引人
就沒有能到我這裏來的」
祂沒有說:「好吧,既然你這麼說
我就繼續醫治
好吧,我來負責食物」
完全沒有!
他們已經從不信
進到嘲笑的地步
這些都是領袖
我承認,這些是領袖
對群眾的影響力非常大
因為66節說
他門徒中多有退去的
促使他們做出最終決定的部分因素
我認為是他們領袖的態度
祂事奉的過程
在在顯了這一點
他們厭棄真理,不願相信
然後就譏笑
可以說,幾乎要到譏笑的地步
才能證明你厭棄真理
必須取笑、藐視真理
才稱得上厭棄真理
你不能只說,「這信息很不錯
耶穌是個了不起的人物
祂確實是上帝的兒子
證據全擺明了
只是我自己對相信它並不感興趣
但它確實值得信賴
我希望人們來信它」
這樣就稱不上厭棄
一旦你退去,拒絕相信
你就會開始嘲笑你所厭棄的信息
好保護你的自尊
耶穌不與他們爭論
祂也沒有改變信息
祂再次倚靠上帝的主權
祂在上帝的能力裡
找到安慰和確據
差我來的父吸引人來
來的人,在末日我要叫他復活
證明這一點
「在先知書上寫著說:
『他們都要蒙上帝的教訓』
凡聽見父之教訓又學習的
就到我這裏來」
一個人要怎樣
憑信心來到基督面前呢?
一、這必須出於父的意思
必須是父吸引人
二、必須蒙父的教訓
就在45節
看見了嗎?
這裡引用了以賽亞書五十四13
耶利米書和彌迦書也有類似的經文
「他們都要蒙上帝的教訓」
要知道,罪人憑自己
是沒有能力相信的
罪人憑自己
沒有能力前來
罪人憑自己
沒有能力悔改
耶穌在這裡指出了信心的根基
「若不是差我來的父吸引人
就沒有能到我這裏來的」
這是怎麼一回事?
「在先知書上寫著說:
『他們都要蒙上帝的教訓』」
祂怎樣吸引人的?
就是神在罪人心裡教導他
福音的真實可信
信不是單從聽道而來
更是從什麼而來?
從聽基督的道而來
沒有福音
就沒有救恩
但這不僅僅是外在的聽聆
而是內在出於上帝的教訓
人們前來
是出於父的意思
人們前來,是出於父的吸引
人們前來,是出於父的教訓
因此,在人心裡有上帝的教訓
使得人心對生命的糧
產生渴望
除非蒙父的教訓
否則這事不會發生
父又怎樣教導人?
來看46節
「這不是說有人看見過父」
所以很遺憾
你無法享有私人課程
你也沒有去過天堂和祂說話
祂也沒有下來跟你說話
那你是怎麼蒙父的教訓呢?
有一個人從上帝那裡來
祂見過父親
如果你要蒙父的教訓
你就得讓唯一認識父的人來教導你
這人就是父的獨生子
「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們
信的人有永生
我就是生命的糧」
父怎樣教訓人?
透過子
透過子的福音
希伯來書一章說:
上帝古時藉著眾先知說話
如今藉著祂兒子曉諭我們
羅馬書十章:信道是從聽道
從聽基督的道而來的
明白以下這點,對我是很大的安慰
盼望對你們也是:
耶穌在痛心的事奉中倚靠
父絕對不改的旨意、呼召
和父在罪人心中的教訓
父所吸引的都必前來
至於耶穌這方面,祂說:
「我必接納、我必保守,當末日
我必叫他們復活,一個也不失落」
「而重點在於
你們對我完全沒有興趣
我提供什麼給你們?
救恩、保全、和天國
接納你們、保守你們
救你們到永恆的國度裡」
這就是耶穌所提供的
都是與將來的世界有關
無論你是否擁有
無論你是充分認識還是模糊不清
無論你對今生想要完成的事
都實現了沒有
無論你是否富足
是否健康──你都有基督
這就所有真門徒所渴望的
有基督就夠了
有基督就夠了
我們下次再繼續講
天父,再次感謝你祢帶領我們
今天早上從這段聖經得著滿足
但願祢的聖靈
使今天軟弱無力的講道
永遠停留在聽見的人心中
感謝祢
祢的話如此明白
其中的信息十分明顯
活潑、光明、確實
又能改變人的生命
感謝祢使我們在敬拜中得著激勵我們
感謝祢賜下美妙的音樂
讓我們能以這些方式表達
我們的讚美
主啊,就我們對這段經文的認識
我們也承擔了責任
我們有責任向世人宣告
「凡信的人,基督都必接納」
然後就安心倚靠這件事實:
「除非父吸引人,否則沒有人能來」
天父,我們一如既往
甘心樂意做你的工
我們順從基督的主權
單單為了能看到祂的旨意
成全在我們身上
並透過我們成全
天父,我們再次感謝祢
賜下基督、賜下聖經
而聖經又啟示我們基督的事
若不是上帝的話語
我們就無從認識祂
感謝祢賜下這段記載
其中充滿了豐富的真理
何等寶貴
我們稱頌祢的名
我們帶著感恩的心來敬拜
因著祢在基督賜給我們的一切
我們感謝祢,願我們更加愛基督
願祂成為我們所有人的一切
我們如此祈求
乃是奉祂的名

約翰麥克阿瑟


YouTube播放清單

約翰福音-麥克阿瑟(陸續更新中)


雲端下載

約翰福音-麥克阿瑟(陸續更新中)


延伸閱讀


約翰·麥克阿瑟(麥卡瑟)是加州太陽谷恩典社區教會(Grace Community Church in Sun Valley)牧師—教師,主人神學院(Master’s College and Seminary)院長,著名的聖經教師和特會講員。著作超過一百五十本。包括《耶穌所傳的福音》(The Gospel according to Jesus,麥種)、《麥卡瑟新約註釋》(MacArthur New Testament Commentary series)和《麥卡瑟研讀本聖經》(MacArthur Study Bible)。同時也負責「賜你恩典」(Grace to You)機構。該機構事工包括製作全球性廣播節目及電視節目。

Tags: ,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