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福音 - 19 - 約翰福音 第十九集(麥克阿瑟)

265 views
點選我展開全文逐字稿與下載區↓↓↓

約翰福音系列 第十九集 彌賽亞:活水(一)(約四1-15) 】麥克阿瑟

請打開聖經
翻到約翰福音第四章
翻聖經的同時,我要感謝Austin Duncan、
Phil Johnson、Nathan Busenitz
這段時間站上講台
做了美妙的工作
能聽見他們講道
總是叫我們喜樂
不過能夠回來繼續講約翰福音
仍是有益的
當然,井邊婦人的故事
你們都相當熟悉
要是你在教會長大
你可能從主日學到各種場合
都不斷聽到這段故事
你肯定也讀過許多次
為這美妙的故事讚嘆不已
我今天不是要把你不知道的事告訴你
也不是要揭發這段故事
隱藏、不為人知的實情
這段故事是眾所周知的
也是一段單純直白的故事
講述的是耶穌向一位遭棄的婦傳福音
她得救的過程
以及她被神使用,叫村子裡許多人得救
事實上,這整個故事
最終的評論在39節:
「那城裏有好些撒馬利亞人信了耶穌
因為那婦人作見證⋯⋯」
這裡可以清楚地看到我們的主
在傳福音給罪人上所做的榜樣
正如在四福音裡
任何一處看到的一樣
我們能從這段經文中學到許多
我們也應該對其中的教訓非常熟悉
我們要研讀教訓
好明白怎樣接觸身邊不信的世人
怎樣使他們聽見福音
明白福音有哪些好處和哪些要求
不過我們還是要來看看這個故事
其中為我們傳福音所做的榜樣
我想提醒各位
約翰的目的在這裡仍然達成了
約翰的目的記在二十章31節
「但記這些事要叫你們信耶穌是基督
是上帝的兒子
並且叫你們信了他
就可以因他的名得生命」
所以說,這段談的是這位婦人
以及與她的談話
我們知道,這項次要目的
正合乎約翰的任務
他的主要目的
是顯明基督
他的主要目的是宣告
耶穌是彌賽亞,是上帝的兒子
他的主要目的是
是將耶穌顯明出來
在這個敘述中,表露出耶穌的人性
他又倦又渴,坐在井旁
這是祂的人性
我們還會仔細來看這一點
這裡也顯出祂的神性來
因為祂遇見一位從未謀面的婦人
祂卻曉得她全部的過去
這裡顯出祂的人性、祂的疲倦
也顯出祂的神性、祂的全知
那麼,這裡恰恰將基督呈顯出來
截至目前,約翰福音的作者
使徒約翰已經道出基督就是上帝的兒子
施洗約翰表明了基督是彌賽亞
耶穌的門徒卻見證祂是彌賽亞
所以我們有使徒約翰的見證
有施洗約翰的見證
也有門徒的見證
但這裡是頭一次
祂親口宣告自己是彌賽亞
就在25、26節
婦人提到那將要來的彌賽亞
耶穌在26節對她說:「這和你說話的就是祂!」
所以到目前為止,都是使徒約翰、
施洗約翰和耶穌門徒的見證
但在這裡
祂親口表明自己是彌賽亞
但這項宣告有什麼特別的呢?
祂並不是向以色列的重要宗教領袖
表明自己的身份
這件事並沒有發生在耶路撒冷
並沒有臨到宗教機構
而是臨到一位婦人
從各方面看,她都是遭棄的
她是撒馬利亞人
撒馬利亞人本質上
是猶太族玷污了的形態
主前722年,亞述人來襲
擄走了當時北國以色列的猶太人
被擄以後,存留的猶太人
拜偶像的異族通婚
他們是遺棄猶太教信仰的混血兒
他們犯下了猶太人所能犯
最可恨的重罪
就是與拜偶像的外邦人通婚
這就是他們所做的
他們被拋棄的
她是被拋棄的婦人
不僅如此,她也是犯姦淫的婦人
她結過許多次婚
現在正處在一段通姦的關係中
她是個無知的婦人
她對真宗教一無所知
耶穌也對她說:
「你們所拜的,你們不知道」
至少猶太人有完整的舊約
她是個無知的婦人
她沒有受過教育
她也是個冷漠的婦人
她不像尼哥德慕
她並沒有尋求耶穌
尼哥德慕夜裡來見耶穌
是因為他知道,耶穌是從神那裡來的
祂是神所差來的先知
因為祂所行的,無人能行
尼哥德慕看過祂所行的神蹟
這個女人卻什麼都沒見過
對耶穌一無所知
不曾聽過任何關於祂的事
她對宗教無動於衷
她不帶任何立場
她不知道耶穌是誰
她不知道
這位坐在井旁的陌生猶太人是誰
她來自腐敗的文化與社會底層
她在自己的領土
也屬於賤民
她是不潔的婦人
她與尼哥德慕恰恰相反
尼哥底母謹守道德,恪遵宗教
是個正直的猶太人,有學識的神學家
他是社會的精英,傑出的領袖
十分虔誠,受眾人尊敬
他尋求耶穌,為要明白救恩的道路
進天國的道路
這婦人正好相反
但她卻是約翰福音書裡
耶穌首先宣告自己身份的對象
這實在叫人驚奇
這一方面見證了以色列人的背道
這項啟示沒有臨到顯赫的宗教領袖
而是臨到這位婦人
這對以色列人來說
是如一般針刺痛的責備
不僅如此,這對耶穌來說
更是在宣告
祂來了
是要拯救各方各族各民
這是在見證
一切信的人,都可得救
而這是約三16的宣告
上帝愛世人,甚至賜下祂的獨生子
叫一切信祂的
不至滅亡,反得永生
這是聖經的見證
羅馬書十章:「凡求告主名的就必得救」
不拘是猶太人還是外邦人
加拉太書三章也在講同樣的事
歌羅西書三章也一樣
打從一開始
福音就不僅僅是為了猶太人
而是為了世上的眾人
使徒行傳十章34節,「彼得就開口說:
『我真看出上帝是不偏待人
原來,各國中那敬畏主、
行義的人都為主所悅納』」
是「各國」
正因此,大使命說:
「將福音傳給萬民
去到地極,傳給所有人聽」
所以這證明了上帝撇棄了以色列
果然,主後70年
這事應驗了
但這也證明了
福音是給一切信的人
不論他們的族種、地位如何
我們實踐大使命,宣揚福音的同時
理應明白這一點
要進入這故事時
可能會走向各樣的叉路
可能會有各樣歧路可以選擇
包括讓故事更豐富的歷史背景
和衍生出靈意
我不願意過度這麼做
我只想提及
那些能讓各位重溫這故事的重點
我常說,重要的不是把故事帶到現代
而是把你帶進當時的事件裡
讓你體會事件本身
我需要告訴當時發生什麼事
好讓你覺得自己身置其境
我們研讀這段故事時
將看見基督的榮耀彰顯出來
但我們也要學習祂怎樣接觸
對福音冷淡的世人
我有時會遇到有人會走過來對我說:
「我該怎樣才能得救呢?」
或者說:「我正想要弄清楚
要怎樣進天國」
或者說:「我怎樣才能得到永生呢?」
這不時會發生,而我欣喜樂見
要是能從這種問題開始解答
會容易得多
但是我們這一生大多數情況下
得由你開始向冷漠的人談論
他們需要聽見的福音
這就是我們要向耶穌學習的
我們從尼哥德慕那裡學到
若有人說「我要進天國」,該怎麼回應
耶穌說,「等等,那不是憑你一己之力
就能辦到的
你需要從上頭生」
我們明白了這一點
你若要進入上帝國,就得求神賜你新生命
這對於我們大多數人來說
是非常難得的經歷
大概最常發生的就是家中的兒女
來問我們問題
我們則從怎麼重生的問題
開始回答
但大多數情況下
我們若傳福音給世人
就需要由我們開始
和那些無知的、漠不關心的人談話
或是以自己的信仰和宗教為是的人談話
必須由我們來開始對話
這尋求耶穌的尼哥德慕不同
這位婦人根本不尋求祂
不知道祂的存在
也不知道祂是誰
祂是個不認識的陌生人
更不用說尋求了
祂竟然坐在井邊
祂還說了非常奇怪的話
是她無法理解的──至少一開始無法理解
耶穌不看她的冷漠
這算不得阻礙
祂不看她的無知
這算不得阻礙
祂更不看她犯了姦淫
我知道,當我們望向這不道德的世界時
我們往往會非常自以為義
我們很容易對人們產生怨恨
很容易憎恨同性戀者
憎恨他們倡導同性婚姻
敗壞我們的文化,腐蝕我們的年輕人
我們很容易怨恨不守貞潔的人
我們也很容易因為伊斯蘭恐怖分子
所造成做的破壞而恨他們
但這正是宣教的禾場
他們不是仇敵
而是宣教的禾場
所有的罪人,哪怕他們不是同性戀者
或伊斯蘭恐怖分子
全都落在同樣的光景
正邁向同一處地獄
他們與上帝隔絕
我們在世上有責任去觸及他們
他們是需要醫生的病人
他們是不義的罪人
當我們講述這個故事
明白基督彰顯出了祂的榮光
同時也要學習一些傳福音的原則
是主在這裡所使用的原則
這會對我們十分有幫助
我們要先從第1節開始
看看這故事發生的場景
「因此」(NASB版,直譯)
是很重要的連接詞,連接上一段經文
「主知道法利賽人聽見祂
收門徒,施洗,比約翰還多
其實不是耶穌親自施洗
乃是祂的門徒施洗
祂就離了猶太
又往加利利去」
簡單來說,耶穌離開了猶大這地方
祂先前在猶大做什麼?
都在講道
傳講什麼?
傳講悔改,傳講天國
祂一直在做施洗約翰所做的事情
你還記得,他們的事工重疊了一段時間
耶穌顯在世人眼前
就在約翰施洗的地方──約旦河
約翰為他施洗,說:「看哪
上帝的羔羊,除去世人罪孽的」
並指出基督
約翰告訴門徒說:「去跟從基督
祂是彌賽亞,去追隨他
我必衰微,祂必興旺」
於是就有了這段過渡期
我們在第三章結尾看見
約翰隨後向北移動
開始在新的地方講道、為人施洗
宣造耶穌是彌賽亞
叫人預備迎接祂的來到
預備朝見祂
他在北方也做同樣的事
他為什麼去北方?
因為他想讓把自己最受人歡迎的地方
留給耶穌
所以耶穌這時人在猶太,可以想見
有越來越多人聚集到他那裡去
甚至比約翰更多人
這就是聖經的意思
耶穌收門徒、施洗,比約翰更多
他們到耶穌這裡來
並且受洗
耶穌有一項特點,是約翰沒有的
耶穌行了神蹟
約翰卻不曾行神蹟
耶穌已經開始行神蹟
十分吸引人
而祂祂也在施洗
什麼樣的洗呢?
是猶太人皈依的洗禮,承認說:
「我並不比外邦人好
我渴望內心得到潔淨」
這洗禮透過身體浸到水中
象徵著渴望內心得潔淨
以預備彌賽亞的到來
這就是耶穌所做的
第1節說,耶穌收門徒,施洗
為約翰更多
第2節似乎是作者使徒約翰的註解:
「其實不是耶穌親自施洗
乃是祂的門徒施洗」
有幾項明顯的原因
要是耶穌親自為你施洗
別人卻都由門徒施洗
這會叫你自命不凡
所以耶穌自己不施洗
只把責任交託給門徒
但籠統地說,這也可以說是耶穌的洗
因為是由祂委任的人施洗的
我也得提醒各位
洗禮的關鍵並不在於施洗者是誰
施洗者不會為洗禮增添任何功效
保羅說:「我感謝神
除了基利司布並該猶以外
我沒有給你們一個人施洗」
重點在於洗禮本身
重點在於受洗者的內心
而不在於施洗者
就連猶大也為人施洗
因為他也是門徒中的一分子
所以耶穌的事工正蓬勃發展
然而這也衍生了一些問題
法利賽人早就恨惡施洗約翰
為什麼恨施洗約翰?
因為當宗教領袖來到
約翰施洗所在的約旦
這記在馬太福音第三章
約翰這樣對他們說:
「毒蛇的種類!
誰指示你們逃避將來的忿怒呢?」
然後指出他們當受的刑罰
約翰並不受他們喜愛
耶穌則更加不受喜愛
因為耶穌以同樣的信息
指責他們背道的宗教
但耶穌更進入了聖殿,大大發怒
這些法利賽人本質上
是一切宗教事務的看門狗
他們顧守著自己的宗教草地
對耶穌的憎仇與日俱增
而耶穌想要避免時機未到的對抗
現在還不是時候
在衝突衝上高點之前
還有很多事奉要做
第3節,於是祂再次離開了猶大
說「再次」是因為祂是來自
加利利和拿撒勒
祂遠離耶路撒冷,回到家鄉
回到加利利,在那裡事奉一年多
耶穌從來沒有必要試驗祂的仇敵
七章30節,「他們就想要捉拿耶穌
只是沒有人下手
因為祂的時候還沒有到」
八章20節:「這些話是耶穌在殿裏的庫房、
教訓人時所說的,
也沒有人拿他
因為他的時候還沒有到」
祂照著上帝的時間表行動
祂為了避免不合時宜的事發生
採取了自然的行動
甚至有時採取超自然的行動
他們在拿撒勒想殺祂
而祂卻只是消失不見
我們不知道是怎麼辦到的
就從他們中間離開了
於是祂來到加利利
正在那裡進行偉大的事奉
要是你曾和我們一起查考過福音書
就知道這段時間發生了哪些事
為了到加利利,就必須經過撒馬利亞
嚴格說來,其實不必經過撒馬利亞
你可以沿著海邊走
你在南邊猶大的耶路撒冷
要去北邊的加利利
可以往西邊由沿海平原上去
避開撒馬利亞
撒馬利亞是居中的一片土地
你也可以往東穿過約旦河
經過比利亞地區
再從約旦河穿回來
這樣就可以繞過撒馬利亞
或者,可以直接穿過撒馬利亞
如果你是嚴謹的,或者說
正統的猶太人,擔心沾染了污穢
要麼就沿著海岸線走
要麼就穿過約旦河東行
因為你不會想要行經撒馬利亞
但在這段經文裡
祂必須得行經撒馬利亞
從希臘文的字義上來看
祂必須得經過撒馬利亞
我們可以說,因為這是最短的路線
所以祂就必須經過
說祂想要離開
卻又不想延長旅途
祂想盡快抵達加利利
所以選了最短的路線
但我認為必須想得更深一些
祂必須行經撒馬利亞是因為
上帝如此安排
上帝定意要祂會見井旁的婦人
這是在創世以前就預定好的
這會使她得救
使撒馬利亞的一座小村子裡的人都得救
祂必須走這路
這是最短的路線沒錯
但不單是地理上的理由
更出於上帝的安排
具有事先預定好的屬靈必要性
可以說是上帝的主權
或超自然的目的
正朝著一位意想不到、有罪的婦人
推動著一切
所以他行經撒馬利亞
來到一座撒馬利亞的城
撒馬利亞本來是北方王國首都的名字
聯合王國包括掃羅、大衛、所羅門王
而最後一位王──所羅門王死後
國家一分為二,十個支派北遷
二個支派留在南邊
南方被稱為猶大
北方則稱為是以色列
這是歷史性的分裂
當北國獨立建國以後
暗利⋯⋯他是北國的王
順帶一下,北國的王都是惡王
都是不義的王
北國從來沒有出過善王
按照列王記下十六章的記載
暗利定撒馬利亞為首都
不用多久,撒馬利亞這個詞
就從首都名,衍生為整個地區的名稱
所以整個地區都稱為撒馬利亞
往撒馬利亞路上的某處
有一座村莊,叫作敘加
這段聖經說,祂到了撒馬利亞的一座城
名叫敘加
大概在現代的阿斯卡(Askar)附近
位於以巴路山的山坡上
正對著基利心山
你還記得申命記二十八章
講到了以巴路山和基利心山嗎?
上帝咒詛和祝福的兩座山上警告百姓
他們若順服,就蒙福
若不順服,就受詛咒
就是這個以巴路山
不只是這座村子⋯⋯
順帶一提,假設你從伯大尼出發
或許主是住在
馬利亞、馬大和拉撒路的家裡
我們不曉得
但假設是從耶路撒冷旁的伯大尼出發
大約二十英哩的跋山涉水
可不是一路平坦
要在起伏不斷的路上走20英哩
來到現代的阿斯卡城
大概就是古時的敘加了
一天要這樣走二十英哩
祂來到這地方
我們曉得是雅各買的土地
他在那裡掘了一口井
再將這些留傳給兒子約瑟
後來出埃及以後,約書亞征服那地
約瑟也被帶去葬在那裡
這樣歷史、地理位置都定了下來
聖經也總是會交待清楚
因為這本真實的書,記載了真實的人
在真實的地方,實際上所做的事
耶穌走了二十英哩,到達了敘加附近
更有人說(他們認為)雅各井
大概離敘加村半英哩至一英哩
離阿斯卡大約半英哩左右
到了以後,聖經記載:
「耶穌因走路困乏,就坐在井旁」
「就坐在井旁」是什麼意思?
就在困乏、疲憊的狀態下
坐在井旁
那時約有午正,原文是六時
一天從日出開始,大概是我們的早上六點
所以聖經的六時,就是指中午
是午正
日正當中
日頭升到最高點,而祂早上
已經走了20哩艱辛的路途
祂已經精疲力盡
「困乏」的原文kopiao
是指滿身是汗、
這是相當困倦的情況
祂疲憊不堪
祂的力量已經耗盡
午正,在烈日下
祂就坐在井旁
這就是接下來驚人會晤的背景
你又再次看見耶穌的人性
祂的人性表露無遺
祂能體會我們身為人所受的苦
因為祂就和我們一樣是人
祂體驗過知疲倦、口渴、
疲憊、無力的感覺
這就使祂能作一位體恤我們的大祭司
祂從自己的經歷學會怎樣體恤我們
那些說「只有聖母馬利亞或聖人
才能體恤我們」的人
這經文儼然叫他們無法回答
耶穌有和我們一樣肉體
祂體驗過我們身體的疲憊
祂就坐在井旁
現在來看看這次會晤
同時我要談一些重點
我們今天只能談一半的重點
下週再談另一半
個人佈道的榜樣
第一點:
出人意外的俯就
我的意思是
耶穌主動踏進了她的世界
第7節:
「有一個撒馬利亞的婦人來打水」
我得停在這裡一下
打水是婦女的工作
男人在田地工作,做粗活
女人則負責打水
所有史料都支持這種分工
他們每天都這樣分工
婦女每天都打水
因為水是每天所需要的
在那裡,水資源相當稀少
每天都要去井旁打水
井旁也是公共聚會的場所
是打水的婦女會面之處
奇妙的是
她們通常要到黃昏才來打水
傍晚氣溫下降以後
他們才來打水
她又為什麼要中午來打水?
為什麼是正午十二點鐘呢?
我們沒有肯定的答案
但我們可以合理假設說
這女人在鎮上有壞名聲
有過五位丈夫,而且還在犯姦淫
順帶一提,撒馬利亞人的宗教
是基於對他們對摩西五經的觀點
也包含十誡,以及許多
關於婚姻、離婚、姦淫的律法
借用霍桑的小說
她是一位「身上有紅字的婦人」
她若是個尋常的婦女,就會黃昏來打水
但她若是有污名的婦女
或許就會中午來打水
因為那時沒有人會在井旁
或許她在逃避人們的質問
逃避人們輕視的眼光
為什麼到這座井來呢?
因為有些史料指出
有其他的井離敘加更近
為什麼要走這麼遠的路?
為什麼不去其他的井打水?
答案可能一樣
因為她不願在正常時間到近處去
免得受到其他婦女的蔑視
她不是什麼可敬的人物
因此,大家都認為
她不是那種值得上帝兒子關注的婦人
她不是有名望的婦人
這是主的俯就
主是如何開始對話的?
祂採取主動
祂對她說:
「請你給我水喝」
萊爾(J. C. Ryle)說:
「這是對罪人靈性進攻的一項恩慈舉動」
講到傳福音,我們不會想到「進攻」
但我們確應該這樣想
這是一件非常令人震驚的事
顯然,在我們的文化中
這並沒有什麼好驚訝的
但在當時的文化裡,祂的行動十分叫人吃驚
因為當時在公開場合,男人不會和女人談話
這是違背了宗教禮儀
尤其是是拉比
從來不在公開場合與女性說話
事實上,我記得幾年前曾讀過
有一群法利賽人和拉比
被稱為「傷痕累累的法利賽人」
他之所以傷痕累累
是因為他們每回看到女人
總閉上眼睛,直奔進屋子裡
猶太男人從不和女人說話
你知道嗎?猶太拉比甚至不可
在公開場合與自己家族裡的女人說話
但耶穌是拉比,是猶太男人
祂不僅與女人談話
還與一位被唾棄、鄙視的女人談話
她是混種的異教徒
比這更糟的是,她是眾所皆知的淫婦
很可能長久不斷犯姦淫
才會離婚這麼多次
因為你若讀舊約的摩西律法
你會發現摩西確實許可離婚
而我們曉得,耶穌也重申了
准許離婚都是出於淫亂的緣故
這是個不道德的婦人
祂對這位婦人說,「請你給我水喝」
幾乎是打破了猶太人的每項禁令
有人可能會問:
「祂為什麼不向門徒要水喝」
這是辦不到的,因為第8節說
門徒已經去城裡買食物了
祂是獨自一人在那裡
他為什麼獨自一人呢?
因為他們需要食物
有幾位門徒去買食物?
全都去了?
不,是主要他們都離開
對這次談話是有益的
這樣說吧
祂想和這個婦人單獨在一起
祂沒有他們,就沒辦法得水喝
也就沒有任何工具能打水
祂對這婦人說:「請你給我水喝」
這實在令人震驚
順帶一下,耶穌從來沒有行過神蹟
來解祂自己的渴
來止自己的飢餓
或是讓自己得著任何好處──從來沒有
四卷福音書裡,不曾記載耶穌行過神蹟
來餵飽祂自己
使自己得到好處
祂是這樣看重工作、辛勞、關愛、犧牲
祂是這樣看付出
和我們為了維持生命所做的一切努力
這也是祂對人性的委身
我藉著自己或別人的努力、辛勞
得到我們所需用的
祂沒有行神蹟來供應自己所需用的
第9節,婦人回應了
「撒馬利亞的婦人對祂說:
『你既是猶太人
怎麼向我一個撒馬利亞婦人要水喝呢?』」
約翰則加上註解,補充說:
「原來猶太人和撒馬利亞人沒有來往」
而且我們可以先不看英文
來看看希臘文
「原來猶太人和撒馬利亞人沒有來往」
原文從字面上來看
動詞是「他們不用同樣的器具」
也就是說
「別和撤瑪利亞人共用任何東西」
他們不共用任何東西
他們不會同喝一杯
非常明確
她說:「我知道你的文化
也知道你怎麼想我們的」
耶穌已經打破了這項規矩
因為這項傳統並不合聖經
猶太人這樣憎恨撒馬利亞人
是不對的
也是不合律法的
他們原本都是宣教的禾場
猶太人卻舉國都成了約拿,不是嗎?
他們成了約拿的國度
不想要把信息傳給別人
他們的行為就和約拿如出一轍
不把真理告訴撒馬利亞人
也不試著吸引他們認識真上帝
去接觸真正的聖經
他們反倒輕視撒馬利亞人
這婦女明白這點
她曉得他們從不分享任何東西
她說:「你既是猶太人」
她怎麼曉得祂是猶太人?
可能是從祂的衣著看出來的
猶太人的穿著很獨特
在衣服邊上有繸子
這是民數記十五章的指示
當然了,拉比最可能照著做
祂的外表一點也不像中世紀的畫作
更不用說頭上有光環了
祂的外表只是尋常的猶太人
這裡再次顯露祂的人性
祂對她說話
打破了她對猶太人的印象
還有,耶穌對這些不合聖經的傳統
是一點也不在乎
祂不久前差派門徒去到
撒馬利亞的城裡去買⋯⋯什麼?食物
撒馬利亞人所做的食物
他們要買來吃
耶穌根本不在乎傳統
祂只顯明真理
猶太人創造這些傳統
將撒馬利亞人拒於門外
猶太人違背了上帝的旨意
也悖離了上帝的心意
上帝得差遣祂的彌賽亞
去做猶太人永遠不會做的事
去做這些宗教領袖永遠不會做的事
以色列的宗教領袖甚至沒有意思要
使自己的百姓歸正
更不用說撒馬利亞人了
約翰還加註說:
「猶太人和撒馬利亞人沒有來往」
他們不共用器具
約翰福音八章48節,猶太人說:
「我們說你是撒馬利亞人
並且是鬼附著的
這話豈不正對嗎?」
他們就是這樣對耶穌說話
他們要說「你什麼都不是」
會這樣表達:
「你是個被鬼附的撒馬利亞人」
極其蔑撒馬利亞人
主前722年,亞述將北國擄去
將所有人都帶走
這段故事記在列王記下十七章
所有人都被擄走
這十個支派只有留下一些人
而這個地區來了巴比倫、古他、亞瓦、哈馬
和西法瓦音等地的人
全都列在列王紀下十七章
他們來到這裡,相互通婚
也把他們的神祇都帶來
於是他們就不再是
純種的以色列人
這在猶太人眼中是大罪
他們製造出自己的奇特宗教
在基利心山上建造了一座聖殿
進行他們自己的崇拜
我們之後會更詳細來談
南個的猶太人被擄歸回之後
更是充滿怨恨
回想一下他們被擄歸回的歷史
他們歸回重建以後
記得嗎?撒馬利亞人曾試著幫助他們
還記得尼希米的故事嗎?
撒馬利亞人想幫助他們
他們卻拒絕接受幫助
所以撒馬利亞人試圖阻撓他們
這仇恨也越來越深
一直持續下去
有猶太人的叛徒,名叫瑪拿西
是撒馬利亞人參巴拉的女婿
還記得嗎?他是尼希米的仇敵
這個猶太人叛徒名叫瑪拿西
娶了參巴拉的女兒
而參巴拉曾在撒馬利亞
建造他們自己的聖殿
因為他們無法有分於
耶路撒冷新建的聖殿
所以從此雙方一直都在爭競
過了四、五百年後
雙方更是彼此為仇
就這樣耶穌向一位
完全冷漠、不道德的婦人話話
這是第一點,出人意外的俯就
這就是對話的起點
第二點:主動提供的憐憫
祂並沒有談到猶太人和撒馬利亞人的衝突
祂完全不在意這件事
祂回答說:「你若知道上帝的恩賜
和對你說『給我水喝』的是誰
你必早求祂
祂也必早給了你活水」
這是主動提供的憐憫
以生理的渴和水為接觸點
祂扭轉了整個局面
祂從渴出發,向她要水喝
再將兩人的角色反轉過來
將她視為口渴的
而祂自己是水的源頭
她不明白祂要表達什麼
但這是憐憫
這是白白的憐憫,因為祂說
「你若知道上帝的恩賜」
原文是dorean
指上帝白白的賞賜
傳福音就從這一點開始
你先開啟對話
再找到雙方都在意的話題
再來,就是不管罪人的道德
將福音提供給他們
這樣的憐憫
不管罪人是否道德
這樣的憐憫
也不管罪人是否敬虔
單單憐憫他們
這就是唯獨恩典
這是上帝的恩賜
這是福音獨特的榮光
這和其他所有宗教相反
其他宗教都說:「做這個,做那個
上帝就必賜你這個」
福音說:「不論你在宗教上
在道德上處於什麼光景
這是白白的恩賜」
這是上帝的恩賜
這是恩典的賞賜
這是憐憫的恩賞
dorean 這個詞在這裡
是指「白白的恩賜」
保羅喜愛用這個詞
羅馬書第五章裡
就用了這個詞
白白的「賞賜」
就在這裡
我們的主談到了主動提供的憐憫
「你若知道上帝的恩賜
和對你說『給我水喝』的是誰
你必早⋯⋯」怎麼樣?
「求祂」
之前講到約翰福音三章的重生時
我們是怎麼說的?
重生是上帝的作為
你無法參與自己的出生
你所能做的一切,就是求
你就只能夠求,再沒有別的
上帝有恩賜要賞給人
你只要求,我就要在這裡給你
祂是用第三人稱說的:
「你若求祂,祂必早賜給你活水」
主提及活水
將對話導向屬靈的話題
我們談論的重點不在水
我們不是在談活水嗎?
她可能會以為
活水是某種井裡的水
為什麼?
因為那口井有泉水注入
從雅各到當時都不斷供水
你若知道上帝要賜給你的
是什麼樣的活水,你必早求他
你若知道我是唯一能賜活水的
我既然在這裡,你必早求我
我也必早給了你活水
上帝的恩賜是什麼?
活水是什麼?
顯然就是指救恩
救恩所包括的一切
憐憫、恩典、赦免、寬恕、稱義
不住地湧流
永不止息
有一點現在我要明說
當罪人齊聚上帝的審判台前
就是白色大寶座
末了,他們都被帶來接受到最後審判
全被帶到上帝的法庭上
根據主所說的,他們要下到地獄裡
不是因為犯了各樣的罪
他們會下地獄是因為
他們沒有求這項恩賜
雅各說:「你們得不著
是因為你們不求」
耶穌說:
「你們不肯到我這裏來得生命」
耶穌說:「你們若不信我是基督
必要死在罪中」
「我所去的地方
你們不能到」
這是一項恩賜
這是一項恩賜
你若知道這項恩賜
你若能領略這項恩賜
明白那站在你面前的是誰
你必早求我,我也必給了你
這是憐憫
這是基督福音的獨特之處
這項白白的恩賜
是賜給一切求的人
「凡求告主名的就必得救」
「凡求告主名的」(羅馬書十章)
為什麼這裡用活水來形容?
因為他們人在井邊
這是合適的比喻
但活水也有舊約的基礎
耶利米書二章13節講到
愚昧、不順服的以色列人丟棄了上帝
丟棄了活水的泉源
為自己鑿破裂不能存水的池子
在他們的世界觀裡
水就是生命,是不可或缺的
耶利米書十七章13節,耶利米警告說:
凡離棄主的必致蒙羞
離開上帝的
他們的名字必寫在土裏
因為他們離棄了這活水的泉源
就是主
詩篇三十六篇9節說
上帝就是生命的源頭
以賽亞書十二章3節說
被贖之民必從救恩的泉源歡然取水
以賽亞書五十五章1節:
「你們一切乾渴的都當就近水來」
水就是生命
你從上帝那裡汲取生命
上帝要給你生命的恩賜
這是流動的水
在約翰福音六章35節,耶穌說:
「我就是生命的糧
到我這裏來的,必定不餓
信我的,永遠不渴」
後來在約翰福音七章37節:
「節期的末日,就是最大之日
耶穌站著高聲說:
『人若渴了,可以到我這裏來喝
信我的人就如經上所說:
(這是引用以賽亞書的話)
「從他腹中
要流出活水的江河來」』」
耶穌的意思就是這樣
你必早求祂
祂也必早給了你活水
要在他裏頭成為泉源,直湧到永生」
這種水一旦得著
就永不再渴
這就是聖徒永蒙保守
信徒永遠安穩
一旦你領受了這水
一旦這水安置在你裡頭
它就會湧流直到永永遠遠
這一口井
將要永遠湧出水來
這就是福音
憐憫不看道德
也不看宗教
你只管求
這是恩賜
她想要明白祂是什麼意思
沒有打水的器具,井又深
你從哪裏得活水呢?」
她的話帶有諷刺的意味
這句話是在嘲笑
有嘲弄的意味
這位婦人十分習慣自我防衛
「你可不比我們的祖宗雅各更大
我說得對嗎?
他將這井留給我們
他自己和兒子並牲畜也都喝這井裏的水」
你以為自己是誰?
你有比這更好的嗎?
你連水桶都沒有
要怎麼給我水?
打水得要扔下一百碼或一百呎的繩子
你要怎麼辦到?
你還有別的井嗎?
你比雅各還大嗎?
創世記二十六章18、19節
記載了掘井的歷史
她的話中帶著懷疑和嘲諷
憐憫能以恩慈、忍耐來回應
凡喝這水的還要再渴
人若喝我所賜的水
就永遠不渴
我所賜的水要在他裏頭成為泉源
直湧到永生」
這就是永遠得救
哇!
這就帶我們來到
傳福音的第三項的原則
先是出人意外的俯就
再來是主動提供的憐憫
第三是無與倫比的應許之福
叫人永不再渴的水
這明指著永生
這就是不老泉
這是永生的泉源
他的話再清楚不過了
這是從上帝而來、永恆常存、
充沛又叫人滿足的憐憫和福氣
罪人只要祈求
就必得著
這項比喻已經顯明出來
祂所教導的就是永生
祂向她提供的永生,是屬靈的實體
是憐憫的恩賜
只要祈求就能白白得著的恩賜
這恩賜是什麼?
是活水
是永遠的飽足
叫我不渴,也不用來這麼遠打水」
她還是無法領會
請把這水賜給我
我只能看到她帶著懷疑
這人是誰?他到底在說什麼?
那她又在說什麼?
她有絲毫領會這話嗎?
有可能
她是否開始思考屬靈的事
和永恆的事呢?
有可能
還是說
她只是更大力地嘲諷?
還是說,她既不明白
又帶著嘲諷的語氣
這時聖靈藉著救主的話在她心裡運行
我卻不曉得她正處於什麼地步
我不曉得
但等到下週,講下一段時
一切就明朗了
好嗎?
我們一同禱告
主啊,主與這婦人的經歷
叫我們大大蒙福
我們看到祂尋找失喪的人
我們看到祂俯就的恩典和憐憫
我們看到祂脫口就應許了福氣和救恩
不配得的罪人只要祈定,就能得著
我們得不著,是因為我們不求
我們若求,祢必垂聽
因為祢賜生命給凡祈求的
但事情沒有這麼簡單
因為還存在著罪的問題
而下週我們會繼續談
如何面對罪
求主幫助我們從中吸取教訓
好在祢賜下機會時
能更通達、更忠心宣揚
這榮耀的信息
父啊,現在我們仰望祢
使用我們今天所學到的
賜我們機會發揮所學到的
像救主一樣,去尋找失喪的人
將出人意外的俯就、主動提供的憐憫
無與倫比的福音帶給他們
感謝祢賜下這段聚集的時光
得以敬拜祢,彼此團契
願我們得著豐富
使祢得著稱讚和榮耀
我們奉救主的名祈求
阿們

約翰麥克阿瑟


YouTube播放清單

約翰福音-麥克阿瑟(陸續更新中)


雲端下載

約翰福音-麥克阿瑟(陸續更新中)


延伸閱讀


約翰·麥克阿瑟(麥卡瑟)是加州太陽谷恩典社區教會(Grace Community Church in Sun Valley)牧師—教師,主人神學院(Master’s College and Seminary)院長,著名的聖經教師和特會講員。著作超過一百五十本。包括《耶穌所傳的福音》(The Gospel according to Jesus,麥種)、《麥卡瑟新約註釋》(MacArthur New Testament Commentary series)和《麥卡瑟研讀本聖經》(MacArthur Study Bible)。同時也負責「賜你恩典」(Grace to You)機構。該機構事工包括製作全球性廣播節目及電視節目。

Tags: ,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