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福音 - 42 - 約翰福音 第四十二集(麥克阿瑟)

192 views
點選我展開全文逐字稿與下載區↓↓↓

約翰福音系列 第四十二集 榮耀的福音邀請(約七37-52) 】麥克阿瑟

請看約翰福音第七章
我把今天約翰福音七章37節開始的講題
定為「榮耀的福音邀請」
這段經文講的是
耶穌基督我們的主和救主
祂無價的賞賜
祂美妙無比的邀請
這邀請就像祂邀請我們領受
救恩、赦罪、永生、進天堂一樣
這不是約翰福音中的第一個邀請
也不是最後一個邀請
過去已經出現很多邀請
還記得三章
祂和尼哥德慕對話中的邀請
以及第五章
對那些聽眾的邀請
第六章,祂在加利利傳講真道時
多次邀請人們到祂這裡來,信靠祂
我們今天要講的經文
也有一個邀請
第八章會有另一個
在祂的事奉結束之前
還會有許多邀請
其實我懷疑在祂的事奉中
有哪一天祂沒有邀請別人
來得著拯救,歸向上帝國
得著赦罪和永生
很可能祂每天都邀請罪人來信靠祂
來認識祂是主和救主
並單單藉著祂領受救恩
但我認為這一個邀請
是最意想不到、也最引人注目的一個
後面還有類似的邀請
而我們要看的這個邀請同樣出乎意料
記在約七37-39
由我來讀:節期的末日
就是最大之日
耶穌站著高聲說:
「人若渴了,可以到我這裡來喝
信我的人就如經上所說:
『從他腹中要流出活水的江河來』」
耶穌這話是指著信他之人
要受聖靈說的
那時還沒有賜下聖靈來
因為耶穌尚未得著榮耀
這段邀請從37節開始
邀人來喝生命的活水
這不是祂第一次
發出這樣的邀請
還記得在第四章
祂與井邊婦人的談話
記在約四10-14
祂對婦人說:「我要賜的
是永遠的活水,你喝了就永遠不渴」
第六章,祂說自己是
「生命的糧」
祂鼓勵人來吃喝祂自己
在極度乾燥缺水的地方
水是很適合拿來向乾渴的靈魂
表達救恩的果效和好處
這十分引人注目的邀請
第六章講到
井邊有個婦人
現場有真的井和真的水
祂就從這裡延伸出去
去講那使靈魂不再渴的水
而這裡又拿水來比喻
我等等會解釋給你們聽
你們就會明白這裡有多奇特
我想先談談邀請這個主題
敬仰耶穌、對耶穌留下深刻印象
從遠處觀望耶穌
對耶穌有幾句美言
這些都還不夠
這樣做的人最終會和恨耶穌的人
落入同樣的地獄裡去
他們和那些有分於殺害耶穌的人同罪
欽佩耶穌
不足以使人得著永生
表明面稱讚耶穌
也不夠
問題在於
你會接受祂的邀請嗎?
你會如何回應祂的邀請?
六個月之後,羅馬人所派的
猶太巡撫彼拉多發生了一件事
你們會想起來這段故事
他有分於惡行
一方面,有群嗜血的人
正喊著要他殺死耶穌
他不想這樣做,因為他知道
耶穌並沒有犯任何罪
他不想把羅馬法律裡的正義之劍
揮向一個無辜之人的脖子
但這群無情的人全力威脅他
威脅要上告凱撒讓他失去這位子
他迫於人們所施加的壓力
而另一面,則是他自己的良心
加上他的妻子的勸告
要他不要傷害這個無辜的人
他想要避開眼前的陷阱
所以對猶太人提出了一個邀請
他把名叫巴巴拉的囚犯帶到他們面前
說:你們可以選擇要釋放耶穌
或是釋放巴巴拉
他們毫不猶豫
齊聲喊叫:「釋放巴巴拉!」
這時,彼拉多提出了
最深奧的問題
他問群眾說:「那稱為基督的耶穌
我怎麼辦他呢?」
我怎麼辦耶穌基督呢?」
這也是每個人都應該自問的
會叫人心感到不安的問題
因為這問題的答案
決定了你會在天堂或地獄裡度過永恆
所以他問:「那稱為基督的耶穌
我怎麼辦他呢?」
人們毫不猶豫齊用喊叫
「把他十字架上」
「把他十字架上」
受難日的那天這樣的行動正是
以色列人對耶穌一切邀請的最終答覆
他們全都拒絕了
耶穌這三年來的事奉
天天向他們發出的
所有偉大、光榮、美妙、充滿希望的邀請
要供給他們拯救和永生
他們最終都拒絕了
並且喊著要將祂釘死
那是六個月之後的事
回到我們的經文
祂在這裡仍發出邀請
接下來的最後六個月也將如此
祂持續仍然要告人們來歸向祂
藉著信祂得著救恩
但祂知道剩下的時間不多了
「我還有不多的時候和你們同在
以後就回到差我來的那裡去
你們要找我,卻找不著
我所在的地方你們不能到」
再過一些時候,祂會要離開
他們就要絕望了
這時只剩下幾個月的時間
祂發出了更加有力的邀請
祂一再表示
在祂之外沒有救恩
約翰福音十四章祂會再說一遍:
「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
若不藉著我
沒有人能到父那裡去」
使徒行傳四章裡的信息也一樣:
「除了耶穌基督
沒有賜下別的名
我們可以靠著得救」
每個人都必須作出選擇
你要怎麼對待耶穌基督?
你要怎麼回應祂的邀請?
我們首先來看看祂的邀請
實在是驚人的邀請
這很重要
這是非常重要的時間指標
住棚節是猶太教三大節日之一
三大節日是五旬節、逾越節和住棚節
他們在這個節期慶祝
四十年住在帳棚中的曠野生活
這四十年以色列人
不斷在曠野中遷徙帳棚
上帝在那段時間裡保護他們
賜他們飲食
最後,前一代人死亡
後一代人進入了應許的迦南地
於是以色列國誕生了
為了紀念上帝在流浪的歲月中
保護了這個國家
上帝在利未記二十三章訂了節期
在每年秋天舉行的紀念節期
他們正在參加這個節期
長達一個星期
這時已經來到最後一天
這非常重要
這時是最後一天了
最後一天
這非常重要
我來解釋為什麼
節期的每一天
都重複著一項儀式
這是有歷史記載的
而事情是這樣的:
根據利未記二十三40的指示:
守節的敬拜者
「要拿美好樹上的果子和棕樹上的枝子
與茂密樹的枝條並河旁的柳枝」
好幾種樹木的枝條
這記在利未記二十三章
他們要拿樹枝
來支搭帳棚
以此紀念曠野流浪
並住在裡面,以紀念上帝的仁慈
這後來發展成為一種非常特殊的儀式
法利賽人指示人們在節期中
每天不同的時間帶自己的樹枝
到主祭壇那裡
繞著祭壇堆上他們的樹枝
讓樹枝在壇上形成
臨時搭建的遮蔽物
這發生在聖殿裡
節期的每一天
都成千上萬的人
聚集在那裡,用棕樹枝、柳樹枝
和其他茂密樹的枝條搭帳棚
樹枝會在祭壇周圍
形成這種遮蓋物
祭壇就被包圍著
四周有眾人圍繞
都拿著樹枝在祭壇上方
然後大祭司會照規定
來到西羅亞池
他手裡拿著金罐子
將它浸在西羅亞池中
他會回來把水倒在祭壇上
以此紀念上帝在米利巴
使水從磐石裡出來
讓人們飲用
歷史學家指出,他必須從水門經過
而之所以稱為水門
是因為人們取水得經過水門
所以他會穿過水門回到祭壇
而歷史學家指出,這時人們得誦讀以賽亞十二3
以賽亞書十二3:「所以
你們必從救恩的泉源歡然取水」
從救恩的泉源歡然取水
所以整場儀式
都在紀念在曠野中流浪
紀念當時上帝供應水
而這象徵著上帝的救贖
和他在這40年中
暫時拯救以色列人
這單單是要紀念上帝拯救了祂的子民
而這也該讓他們想到靈魂的救恩
然後,祭司手提著水
來到祭壇上
將水到在上面
水倒出來時,人們要誦讀
這段以賽亞書經文
人們必須唱《讀美詩》(Hallel)
利未人的詩班會開始唱
詩篇113-118篇
哈利路亞就是從Hallel這個字而來
他們會吟唱詩篇113-118
現場就是這樣的情形
我在這章開頭
剛提到住棚節時曾說過
住棚節是最歡樂的猶太節期
是歡慶的節期
因此,整個特別的儀式
都是在感謝上帝在曠野流浪的時期
拯救、保守祂的子民
供應他們飲水
他們還在慶祝活動中增加禱告
祈求上帝賜下更多雨水
最後一天之所如此重要
是因為最後一天在倒水之前
人們會繞行倒祭壇七次
為什麼?
是為了紀念圍繞哪一座城?
耶利哥城,因為攻下耶利哥城
完結了曠野的流浪
那天當他們都在歡慶上帝的拯救
或許就是在這個情境下
雖不確定,但有可能
就在節期到達頂點的安靜時刻
祭司手拿金罐子倒水
有可能就在這時候
耶穌大聲說:「人若渴了
可以到我這裏來喝」
讓他到我這裡來
耶穌出人意外地抓住了這一刻
讓焦點轉向自己
祂確實把自己
放在了正確的位置
一樣是ekraxen這個強烈的字
表示祂用全力大喊
祂要人們聽見祂的聲音
毫無疑問,祂選了在這儀式中
當所有人都屏息以待的那一刻
耶穌是在說:「你們感謝上帝
在曠野中賜水解你們祖先的渴
你們要到我這裡來
得著能解靈魂之渴的水」
於是你再次體會到
在水量欠缺的土地
水象徵著著滿足
是生活的必需品
因此,這裡是耶穌在約翰福音中
第三次用水來比喻
祂當時提到有三種行動:
「渴」、「來」、「喝」
三個動詞分別對應到
中世紀教父的三個拉丁字
notitia、fiducia、assensus
它們是相信以致得救的三要素
「 渴」是知道自己有問題
知道自己與上帝隔絕
知道自己的欠缺
知道渴的處境和含義
並知道水源在哪
接著是「來」(fiducia)
就是信靠
然後是「喝」
是指同意
來解釋一下
其實很簡單
第一個是在講
承認需要:渴
祂廣邀眾人
「人若渴了」
祂廣邀眾人
「人若渴了」
「人若渴了」
耶穌的邀請
總是沒有限制對象
總是對所有人發出邀請
從不設限
「人若渴了,可以到我這裡來喝」
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裡來
我就使你們得安息
上帝告訴世人
祂捨了自己的獨生子
好叫「信的人不致滅亡
反得永生」
這又是一次邀請
你若渴了
渴是一種渴望
渴是一種有意識的渴望
我們都知道自己渴了
我們都充分意識到自己渴了
我們感覺得到口渴
越是口渴,人就越是焦慮
事實上,如果你如果不能喝水
渴的程度越來越嚴重的話
會變得有點瘋狂
祂在指什麼?
祂是指乾渴的靈魂
渴望拯救、希望、平安、赦罪
渴望得救
脫離罪惡的權勢
你若渴了,任誰若渴了
有哪個靈魂乾渴
那就是一切的起點
一切始於渴望
然後是意識
敏銳地意識到這種渴望
人們來歸向基督
是出於因乾渴
你明白嗎?
因為他們的靈魂空虛
因此傳福音時
不要徒「到基督這裡來」談起
首先要先叫罪人意識到自己
正處於絕境
試著讓他明白這一點
所以這一切都始於乾渴
就像腓立比獄卒所說的:
「我該怎樣做才能得救?」
這是乾渴的靈魂在呼叫
第二個動詞:「來」
它意味著
歸向祂的方法
路九23:「若有人要(來)跟從我」
將祂視為靈魂得著滿足、滋養
的唯一活水泉源
來!
到我這裡來
來歸向基督意味著
全心全意到祂這裡來
如果祂在世上,你就要用盡腳力
來歸向祂,但祂不在世上
你就當用全心全意來歸向祂
如果他在世上
你就會帶著渴望現身在祂面前
而你會屈膝跪拜
求祂賜你活水
並承認唯有祂能賜活水
用屬靈的話講,就是歸向唯一
能滿足需要的源頭──耶穌基督
對世界轉過身去
離棄罪惡
放棄你的自恃
拜俯那位恩典和真理的化身
耶穌基督
這就是「來」
難道不能歸向其他人嗎?
祂是道路、真理、生命
你只能歸向祂一人
我要提醒一下,唯一的條件是乾渴
不是道德,不是宗教熱心
不是善行,不是當個善心人士
不是當個「還不錯的好人」
這些都不是資格
唯一的資格是乾渴
往往善心人士、還不錯的好人、
宗教人士、道德人士
都不會覺得乾渴
正因此,耶穌來了
所有道德、宗教人士都恨祂
而歸向祂的,是罪人、稅吏
和被社群唾棄的人
是乾渴驅使他們歸向祂
除了祂以外
還能歸向誰呢?
唯有祂能解靈魂的渴
第三個動詞:「喝」
「喝」意味著取用、支取
在炎熱的山谷中,就算有河流經過也沒有用
除非你去喝其中的河水
「喝」意味著取用、接受祂
以祂為你所有、接待祂
約四14,祂對井邊婦人說:
「喝這水,妳就永遠不渴」
第六章,祂說:「你必須吃喝我的血肉
我的生和我的死」
有位作詞者寫道:
「我聽耶穌柔聲地說:
『我有生命活泉
乾渴切慕活水的人
傾身喝並得生命』
我來就近耶穌
喝那賜生命的泉水
乾渴得著解消
我靈甦醒
現我居住在他裡面」
這是所有基督徒都能體會的心情
我來了,我喝了
我接受了基督
這些簡單地道出了
相信的意義
因為在下一節經文
祂說:「信我的人」
信祂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
渴、來、喝
用神學的方式表達,就是「信」
你若渴、來、喝
你就是屬於那「信我的人」
信基督是什麼意思?
就是脫離自己罪惡的渴望來歸向祂
接受祂,承認祂是上帝和救主和主
這就是相信的涵意
這是福音的邀請
我想,基督就是這樣天天
向不斷拒絕祂、走偏的國民
提出這大有榮光的邀請
祂要將使靈魂滿足的活水
注入在你裡面
還不只如此,接下來
或許是這邀請最特別的地方
祂集合了以賽亞書中的好幾節經文
還引用了以西結書三十七章
發出了綜合陳述,「如經上所說:
『從他腹中要流出活水的江河來』」
其實這比喻很簡單
當你歸向基督時
流入你裡面的水不會停在你身上
你不是一個桶子
你不是一座水庫
水會從你身上流出去
你也成為了一處活水泉源
這實在驚人
我們不僅喝,解了靈魂的渴
更成為活水江河
讓活水從我們流到別人身上
信徒對世界的影響
實在令人激動
我們接受了使靈魂甦醒的靈水
也就是指屬靈生命、永生
以及其中的所有成分
包括歸主、救贖、
稱義、成聖、兒子名分
等等的一切
我們領受了這一切
有純潔、且有潔淨之能的生命水
不斷在我們裡面湧流
使我們成聖,越來越像基督
但與此同時,真正的關鍵在於
我們向世界成了一道活水泉源
蒙福者成了祝福者
領受了主權恩典的人
成也主權恩典的管道
而且不是涓涓細流
是一條滔滔江水
我明白你們當中有些人
已經成了停滯不流動的池塘
你可能需要一罐
屬靈的「通樂」來暢通一下
但這裡就是這個意思
活水為我們所有
它就在我們裡面
它我們裡面湧流出去
湧向全世界乾渴的靈魂
這指出了你的生命有多麼重要
你希望自己的生命具有重要性嗎?
你若不是基督徒
其實已經沒關係了
怎樣都沒差了
當你死的時候
就只剩下永恆的刑罰在等著你
你對永恆沒有任何積極的影響,永遠的積極影響。
社會中有哪些人重要?
基督徒很重要
因為他們在社會中
是生命的拯救者
它們流向世界的活水泉源
致使人們被贖回
被帶進永恆的榮耀中
這十分重要
保羅問哥林多人說:若靠我們自己
「這事誰能當得起呢?」
我們之所以能派上用場
全是出於上帝的恩典
所以耶穌是在說:「你們不僅要接受活水
更要使活水流向世界」
怎麼辦到呢?
怎麼辦到呢?
耶穌這話是指著聖靈說的
會有這樣的事
是因為聖靈的緣故
聖靈住在每位信徒中
對吧?
羅馬書八9說,人若沒有基督的靈
就算不得信徒
每位信徒都有聖靈
你的身體是聖靈的殿
祂就住在你裡邊
聖靈上帝就住在你裡面
祂就是那流經你身上的活水江河
但就當時的門徒來說
聖靈還沒有完全臨到他們
有聖靈和他們在一起
約翰福音十四章,耶穌對門徒說:
「祂常與你們同在,也要在你們裡面」
就是在人內在的最深處
作這江河的源頭,但這要未來才發生
所以約七39
是一段預言
祂講到「信祂之人要受聖靈之人」
「那時還沒有賜下聖靈來
因為耶穌尚未得著榮耀」
直等到耶穌得到榮耀,升入高天
聖靈才能到來
那時祂差聖靈來
而我們現在和今晚都會談這主題
五旬節聖靈降臨那天
教會就開始了
然後內在的江河開始流向世界
這是同時發生的,因為五旬節那天
當活水江河開始流動的時候
所有不通方言的加利利人
都開始用各國的語言
講述上帝的奇妙作為
福音書向我們說明,在耶穌復活、升天之前
門徒身上並沒有這奇妙活水江河流動著
他們在復活後
有足夠的時間來釐清所有問題
耶穌40天久教導他們神學
但是使徒行傳一8,祂說:
但聖靈降臨在你們身上,你們就必⋯⋯
在耶路撒冷、猶太全地,和撒馬利亞
直到地極,作我的見證」
聖靈會打開門,讓江河湧流
但這一切都要等到聖靈降臨才發生
而直到耶穌得著榮耀,聖靈才會降臨
當耶穌回到天家
祂派遣了聖靈來
約十六7:「然而,我將真情告訴你們
我去是與你們有益的
我若不去,保惠師就不到
你們這裡來
我若去,就差祂來」
再下一章,使徒行傳二章,祂升上天
就差聖靈來
從五旬節一開始,恩福的河水就
開始從那些信徒裡面湧出
彼得講道,河流就開始了
於是3000人得救
他們再講道,又有4000人得救
有成千上萬的人得救
從耶路撒冷,流到撒馬利亞
而我們今天仍在經歷這個過程
這條河透過內住的聖靈
奔流到世界上來
只有聖靈可以使這河流動
聖靈是一切見證背後的能力
所以耶穌說:「凡是到我這裡來喝的
不僅會得著滿足
你們更會成為生命之河
湧流到全世界」
這就發生在七個半月之後的
五旬節那天
這是聖靈的工作
多麼驚人的邀請,不僅讓你的靈魂
永遠得著完全滿足
讓你永遠不渴
永遠使你滿足
但你的生命
也能具有永恆的重要性
真是驚人的邀請
因此我稱它為約翰福音裡
的榮耀邀請
這河水不是要倒給超級聖徒
或是要填給水庫
而是屬於所有信徒
讓所有信徒都成為活水的泉源
何等奇妙的邀請
從40節開始
有四種反應
也是今天能看到的
四種典型反應
第一是相信,我們不花時間多談
因為這裡講得很清楚
不需要太多解釋
你就能夠明
第一種:相信
他們接受真理
因此,有些人聽這些話
就說:「這真是那先知」
也有人說:「這是基督(彌賽亞)」
他們信了
這真是那先知
這是彌賽亞
這裡還出現「真」這個詞
alēthōs
真實地、無誤地、真正地
這些人是真信徒
他們確知祂是誰
祂是那先知
「那先知」是指什麼?
「那先知」是摩西在申命記十八15
所預言將來的彌賽亞
「耶和華-你的上帝要從你們弟兄中間
給你興起一位先知,像我,你們要聽從祂」
大家都知道這是彌賽亞預言
彌賽亞就是「那先知」
彌賽亞將會是一位先知
會是像摩西一樣偉大的先知
使徒行傳三章
我們再看另一面
來看使徒行傳裡
彼得的講道
使徒行傳三22,彼得引用申十八15
說:「摩西曾說:『主-上帝
要從你們弟兄中間
給你們興起一位先知像我
凡祂向你們所說的
你們都要聽從
凡不聽從那先知的
必要從民中全然滅絕』」
所以這句話是宣稱耶穌
就是那位我們必須聽從的先知
猶太人常談論「那先知」
他們也很熟悉
這是他們的用詞
「將來的那先知」
「摩西所說的那先知」
猶太人正在尋找那先知
早在約翰福音前面
他們就在尋找彌賽亞
他們就在尋找那先知了
約七12,有的說:「他是好人」
有的說:「不然
他是迷惑眾人的」
他們無法確定祂究竟是誰
這是一般大眾的感受
但這時我們看見
有人明白祂是那先知了
回到約翰福音一21,我們讀到:
他們又問他說:「這樣,你是誰呢?」
這是對施洗約翰說的
「是以利亞嗎?」
祂回答說:「不是」
「你是那先知嗎?」
祂回答說:「不是」
他們不需要再加以限定
只需要說「那先知」,大家就明白了
每個人都知道「那先知」是誰
約六14:「眾人看見
耶穌所行的神蹟
就說:『這真是那
要到世間來的先知!』」
他們都在尋找那先知
尋找彌賽亞
現在這些人說:
「這真是那先知」
還有人說:
「這是彌賽亞」
這群人承認耶穌是彌賽亞
是救主,是主
這不是第一次
第一章西門彼得的兄弟安得烈
來對西門說:
「’我們找到了彌賽亞」
「’我們找到了彌賽亞」
約一49,拿但業說:「拉比
祢是上帝的兒子,祢是以色列的王!」
祢是彌賽亞
約六68:門徒說:
「主啊,你有永生之道
我們還歸從誰呢?
為什麼?
因為祢是上帝的聖者」
因此,跟在門徒之後
有人開始相信祂就摩西所說的先知
開始相信祂是彌賽亞
這些人是上帝餘民的一分子
他們將歸到耶穌門徒的行列之中
他們是羅馬書九章和十一章
所說相信的餘民
他們就是好像耶穌登山寶訓所說
來到窄門、走窄路的人
他們乾渴
他們來了
他們喝了
這些人也是後來五旬節那天
聚集在馬可樓上等待聖靈降臨的
所以這預言、這邀請
後來實現在這些人身上
七個半月後這條河
會開始流動,觸及全世界
這是第一種人
第一種反應是
相信、接受
這就是耶穌所要的
第二種人可以說完全相反
他們也得知真理
卻反而拒絕接受真理
雖然有人已經先承認
自己相信基督是那先知、是彌賽亞
仍有另一些人說:
「基督豈是從加利利出來的嗎?」
希臘文結構
暗示了否定的答案
這是在用嘲弄、諷刺、鄙視的語氣說:
「你在開玩笑嗎?」
記得約一46:
「拿撒勒還能出甚麼好的嗎?」
他們對加利利地區和
拿撒勒城嗤之以鼻
這些人是誰呢?
是懷疑論者
是憤世嫉俗的人
這些人一再嘲笑耶穌
就是法利賽人、文士、拉比
宗教領袖
和跟隨他們的人
這是在發出嘲笑
加利利以落後而聞名
一部分是受到外邦世界的影響
從沒有大事情在那裡發生
所以領袖認定耶穌
生自加利利和拿撒勒,就說:
「可別以為彌賽亞
會從拿撒勒或加利利出來」
然後他們正確地引用了聖經的話
他們引用彌迦書五2這段預言,說:
「經上豈不是說『基督是大衛的後裔
從大衛本鄉伯利恆出來的』嗎?」
當然,舊約聖經都是這樣說的
詩篇八十九4也直接指出來
彌迦書五2、詩篇八十九篇都指出
祂是來自伯利恆,大衛的村子
祂會是大衛的子孫
且出於於伯利恆
彌迦說:「伯利恆的以法他啊
你在猶大諸城中為小
將來必有一位從你那裏出來
在以色列中為我作掌權的
祂的根源從亙古
從太初就有」
他甚至說彌賽亞會是一位
出生在伯利恆城的永存者
所以他們嘲笑說:「彌賽亞不可能
來自加利利,因為他必定來自伯利恆
他必須生為大衛的子孫
否則他就無權登上王位」
現在你們都知道
他們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回應
祂不是來自拿撒勒人
而是來自伯利恆,在那裡出生
因此新約聖經清楚記載了
祂出生於伯利恆
祂是大衛的子孫
祂的父母親都是大衛的後裔
祂父親的家譜
記在馬太福音
祂母親的家譜
記在路加福音
他們原本可以查看聖殿的記錄
他們原本可以發現祂的出生地
是伯利恆
並曉得祂雙親都屬於大衛家族
這是刻意無知
這是故意不信
這是自以為是、自欺欺人
這是不信
不用費心讓他們明白事實
因為這就像耶穌所說的
不要浪費時間把「珍珠丟給豬」
他們不肯領受真理
然後他們提出經文
當作絕對的條件
請注意,他們說:
「彌賽亞必須是大衛的後裔
生在伯利恆」
這是以色列人的宗教領袖
親口說的
耶穌符合了這個條件
他們的口在否認的同時
卻也證實了耶穌基督是彌賽亞
這正表明他們是故意無知
我喜歡43節說的
「於是眾人因著耶穌起了紛爭」
我喜歡這說法
有許多分歧
約九16說:「他們就起了紛爭」
約十19-21:
「猶太人為這些話又起了紛爭」
祂也曾說自己來
是要叫地上動刀兵
叫人們分裂
我為什麼對於分裂感到興奮?
因為這種分裂證明了
那些相信的人具有真信仰
他們沒有屈服
他們沒有屈服
他們沒有因害怕猶太領袖而退縮
有些人人怕猶太領袖
他們很怕被趕出會堂
失去重要的地位
他們怕他們的領袖
但若不是這些相信的人
就不會有這場分裂
這表示兩群人
都很堅持了自己的立場
所以才會有分裂
好消息是,分裂意味
相信的人是真的相信
他們堅守住自己的立場
沒有棄守,沒有改變
他們沒有走另一條路
我不認為,他們在乎耶穌是出生
在伯利恆、拿撒勒、還是耶路撒冷
我不知道他們對此了解多少
但有大量證據能證明祂的宣稱是真的
而且上帝也在他們心中動工
是父在吸引他們
或許他們就像那個瞎子一樣
瞎子被質問時說:「祂是誰
從哪裡來
我一概不知道
有一件事我知道
從前我是眼瞎的,如今能看見了」
有一件事我知道
從前我是眼瞎的,如今能看見了」
讚美主
雖然有分裂
為分裂感謝主
那裡有人真正相信
他們就像彼得
「主啊,你有永生之道
也唯獨你有
我們還歸從誰呢?」
所以對耶穌的第一種反應
是接受
第二種反應是拒絕
今天仍然如此
今天仍然如此
我們都知道
大多數人仍然拒絕
基督總是叫人們分裂
先前領袖當中有人想捉拿祂
只是沒有人下手
現在他們還想捉拿祂
這是這一章第三次說他們想要
捉拿他、逮捕他,只是辦不到
這些差役已經來找祂了
但這時,當祂一說話
他們又想要捉拿祂
在上帝的時間到來以前
他們不得對基督下手
所以這些人公然敵對基督
拒絕祂、怨恨祂、蔑視祂
另外也有些人
接待祂
這裡還有第三種人:
困惑的人
有相信的、反對的、
和困惑的人
相信的,接受真理
反對的,棄絕真理
困惑的,與真理角力
也就是聖殿的警衛
記得在32節
他們被派去捉拿耶穌
法利賽人和祭司長
派差役(聖殿警衛)捉拿耶穌
這時他們又回到祭司長和法利賽人那裡
並沒有帶耶穌回去
他們就對差役說:
「你們為什麼沒有帶他來呢?」
這些軍官本來也可以撒謊
他們原本可以說
「他從人群中溜走了」
或是「人群擁擠,我們搆不到他」
他們卻沒有這樣說
差役回答說:「從來沒有
像他這樣說話的!」
這些差役在別人權下
這些警衛是服在聖殿領袖的權下
他們明白什麼叫做
服在權柄底下
他們知道什麼叫做
接受命令
他們知道
違背這些命令的後果
他們習慣面對有權柄的人
卻不習慣像耶穌這樣的言談
祂的權柄遠高過
他們所能回應的
他們因祂帶權柄的話語
那壓倒性的能力而動彈不得
他們受法利賽人和祭司長差遣
去捉拿耶穌
他們卻空手而歸
我們都知道耶穌在十九章說:
「沒有人奪我的命去,是我自己捨的」
若非上帝允許
否則他們無法動祂一根頭髮
要讓太陽停止照耀
還比較有可能
他們無權管轄祂
在上帝所定的時間來到以先
地獄大軍都不得來捉拿祂
那必須等到六個月之後
但他們不是回答說
「因為上帝限制我們」
他們回答說:「從來沒有
像他這樣說話的!」
我們先是有人指證
彌賽亞是出自伯利恆和大衛的家族
而耶穌確實是如此
這些證詞來自那些恨他的人
這些困惑的士兵指證說
祂的話叫人折服
是他們聽過最有能力的話
他們處於一種困惑驚愕的狀態
登山寶訓讓聽的人
都感到吃驚
這些人更因耶穌的話
完全動彈不得
他們感到十分困惑
不知所措
他們動彈不得
耶穌說:「接受我、接待我
相信我,喝我所賜的活水」
他們的領袖說:「拿下他
我們好殺了他」
耶穌說:「領受我
我要賜給你們生命」
他們的領袖說:「逮捕他
好讓我們將他殺死」
差役受到來自雙方的壓力
於是他們什麼也沒做
他們只是感到困惑不已
正當他們感到困惑時
法利賽人採取了行動
法利賽人回答說:
「你們也受了迷惑嗎?」
這又是一個反詰問句
因為質疑能帶給他們好處
「想必沒有
你們沒有上他的當
你沒有讓自己被迷惑
你們沒有這麼愚蠢
這麼輕易上當吧?」
所以他們利用人的自尊心
憤怒地訓斥他們
「你們決不會這麼笨
想必你們都是聰明人
不會這麼輕易上當」
豈有信他的呢?」
所以他們訴諸忠誠
他們利用對方的自尊心和忠誠
「有哪個以色列領袖
有哪個高明的聖經學者、歷史學者
有哪個屬靈的人
會相信他的話?」
我們當中沒有屬靈的人
也沒有學識充足的人
也沒有人認識上帝的話語
那些跟從他的人都是受詛咒的百姓
屬世又低賤
你們都不想要
做出愚蠢的行為吧?
你們都不想要
淪為不忠之人吧?」
我不知道那些聖殿警衛
後來怎麼了
到天上若能遇到一個,會讓我感到驚喜
因為我不知道他們的結局
他們如果從未聽過有人這樣說話
我想他們也難以忘掉這次衝突
有些人還在困惑之中
「我從來沒有聽過像耶穌這樣說話的」
這話是出於尊敬
「但話說回來,我不想要
不忠於我的宗教
我不想承認自己
也是需要相信這回事的無知之人」
所以有人相信、有人拒絕
有人困惑了
困惑的和反對的一樣糟糕
最後也會成為反對者
落入同樣的結局
這段經文的最後
是順應的人
順應的人
意思是指屈服的人
有些人還在半路上
相信的,接受真理
拒絕的,棄絕真理
困惑的,與真理角力
順應的,探究真理
我們要看見一位老朋友
就是從前去見耶穌的」
祂是猶太議會這個精英統治集團的一員
卻也曾經去見耶穌
記得約翰福音三章記載
他夜裡來見耶穌
談論新生、進入上帝國等事
耶穌告訴他約三16的內容和福音
從那之後,就再也沒有他的消息
他過去幾年都在哪裡?
他還在半路中
順應他過去的知識,還在屈服
不過他也衷心尋找真理
所以他說,「不先聽本人的口供
不知道他所做的事
難道我們的律法
還定他的罪嗎?」
他想要護衛耶穌
他不希望這種情況發生
他對耶穌的認識,已足以讓他知道
殺耶穌是不對的
我不知道這時候
他的靈魂是什麼光景
他不會對人宣稱
自己是耶穌的信徒
我不知道他到了什麼地步
但這時他要求他們遵守自己的律法
在一個人接受審判之前
你不能逮捕、處決他
這是法律所不允許的
所以他以這種合法的方式
來護衛耶穌
或許48節他們所說的並非事實
「官長或是法利賽人豈有信他的呢?」
或許他們不知道有亞利馬太的約瑟
也在暗地裡作門徒
或許他們也不知道尼哥德慕
正在歸信基督的半路上
目前而言,他只能通過維護法律
來阻止暴徒
並藉此護衛耶穌
他們嘲笑他
『你也是出於加利利嗎?
你且去查考,就可知道
加利利沒有出過先知』」
這就是選擇性看待歷史
他們排除了自己不想要的歷史
你們忘記了約拿嗎?
你們忘記了那鴻嗎?
你們忘記了何西阿嗎?
這些都是加利利人
所以他們提出的證據是偏頗的
他們就這樣嘲笑
自己猶太讀會的精英之一
他們嘲笑他,說:
「你也是出於加利利嗎?」
為什麼我說他順應他們
並尋找真理?
答案在約翰福音十九39
我們從38節讀起:「這些事以後
有亞利馬太人約瑟,是耶穌的門徒
只因怕猶太人,就暗暗地作門徒
他來求彼拉多,要把耶穌的身體領去
彼拉多允准,他就把耶穌的身體領去了」
看39節,「又有尼哥德慕
就是先前夜裡去見耶穌的
帶著沒藥和沉香
約有一百斤前來
他們就照猶太人殯葬的規矩
把耶穌的身體用細麻布
加上香料裹好了」
他們就把他葬在一個園子裡的
一座新墳墓
這時的尼哥德慕
埋葬了基督的身體
認祂為他的主和救主
有人相信
有人拒絕
有人仍處於不確定的狀態
也有人還在半路中
這樣的人就是尼哥德慕
誠心地尋求
上帝說:「你盡心盡性尋求我的時候」
就必怎麼樣?
「就必尋見」
你會怎麼對待耶穌呢?
這是最重要的問題!
你會怎麼回應這榮耀的邀請?
我們一同禱告
主啊,感謝祢的真理,真理是
如此一致、清晰、有能力和生命
感謝祢賜下寶貴的特權
讓我們今日透過聖經的眼鏡
與主同行
求祢在我們每個人的心裡動工
為著相信、領受真理的人感謝祢
我為拒絕、困惑的人祈求
我也為順應、屈服的人
主啊,祢所開始的工
願祢繼續完成
我們都必須回答這個最終問題:
我要怎樣對待基督?
願我們相信祂,承認祂是主和救主
並接受祂,成為上帝的兒女
凡接待祂的,就是信祂名的人
祂就賜他們權柄作上帝的兒女
願這今天成為我們所有的經歷
為著祢的榮耀,也為著我們永恆的福分
我們奉基督的名禱告
阿們!

約翰麥克阿瑟


YouTube播放清單

約翰福音-麥克阿瑟(陸續更新中)


雲端下載

約翰福音-麥克阿瑟(陸續更新中)


延伸閱讀


約翰·麥克阿瑟(麥卡瑟)是加州太陽谷恩典社區教會(Grace Community Church in Sun Valley)牧師—教師,主人神學院(Master’s College and Seminary)院長,著名的聖經教師和特會講員。著作超過一百五十本。包括《耶穌所傳的福音》(The Gospel according to Jesus,麥種)、《麥卡瑟新約註釋》(MacArthur New Testament Commentary series)和《麥卡瑟研讀本聖經》(MacArthur Study Bible)。同時也負責「賜你恩典」(Grace to You)機構。該機構事工包括製作全球性廣播節目及電視節目。

Tags: ,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
COVER-麥克阿瑟-約翰福音-FH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