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從塵土到榮耀 - 47 - 教會的拓展
影片下載
從塵土到榮耀(史普羅)
MP4影片下載
MP3音檔下載
學習指南PDF下載
新約聖經的使徒行傳之所以叫使徒行傳,是因為人們通常認為這卷書注重的是使徒們的行動。但是有些學者說過,這卷書有個更合適的名稱,叫作「聖靈行傳」,因為這卷書所呈現出來的核心人物就是聖三一中的第三個位格。祂賜下能力,並且祂也帶領祂的教會進入最初的擴張時期。我們都知道使徒行傳是路加寫成的,他也是路加福音的作者,而使徒行傳多少可以算是路加福音的第二卷,因為路加在使徒行傳裡接續講述早期教會的敘事歷史,從耶穌在世上傳道的結尾講起,然後告訴我們當時的教會如何成長並踏入上帝為它預定的禾場。
有件事對我們而言相當重要,那就是如果我們想要瞭解使徒行傳,我們就必須弄清楚這卷書的作者是按照什麼大綱來編寫這些內容的。各位都記得,耶穌在離開之前把大使命交給了門徒,告訴他們說他們要作祂的見證。在哪裡做見證呢?在耶路撒冷、猶太全地,和撒馬利亞,直到地極。請仔細想想,這個起點是耶路撒冷,耶路撒冷是在巴勒斯坦地區的哪個部分呢?就在猶太地,也就是以色列的南方。而加利利則是在北方。以色列的北部跟南方的猶太地之間,隔著撒馬利亞。所以耶穌基本上是吩咐教會以同心圓的模式逐步往外擴展,讓基督教會,這個初生的教會,能夠以耶路撒冷為圓心來展開事工,再擴展到周遭的猶太地,然後再到撒馬利亞,接著就從那裡走向全世界,直到地極。
於是使徒行傳這卷書的敘事進程就是從耶路撒冷開始的,並告訴我們在耶路撒冷的初期教會中發生了什麼事,接著又提到說它拓展到了猶太地,然後拓展到撒馬利亞。而這卷書有相當長的一段篇幅都是在講述使徒保羅的宣教之旅,保羅後來把福音傳給了外邦人,把福音傳到了地極。現在我們要來看一看這段過程,取得初步的瞭解。我們這就來看一下這卷書的第八章吧。使徒行傳第七章告訴我們司提反殉道的事情,也提到說有個迫害教會的法利賽人名叫掃羅,而且這個掃羅因為司提反遇害而幸災樂禍。接著在第八章,經文寫道:「從這日起,耶路撒冷的教會大遭逼迫…門徒都分散在猶太和撒馬利亞各處。」
我在這裡暫停一下。我們看到,在這個歷史時期中促使教會向外拓展的,是逼迫。而路加在這裡所描述的逼迫,並不是之後來自羅馬帝國的逼迫,而是來自耶路撒冷當地的逼迫。這場逼迫變得十分嚴重,其中一個帶頭逼迫教會的人就是大數人掃羅,不過,這場逼迫所帶來的結果之一,就是初代教會分散到了各個地方。普通信徒都分散在猶太地和撒馬利亞各處。
剛才那節經文,有一小段內容我刻意沒有念出來。現在我來把後半段的經文再念一次吧。「除了使徒以外,門徒都分散在猶太和撒馬利亞各處。」接著,第4節的經文寫道:「那些分散的人往各處去傳道。」關於早期教會,我們必須瞭解的其中一件事,就是他們確實在群體中奉行了「信徒皆祭司」的原則,因為一開始的時候,把福音傳到耶路撒冷之外、四處拓展福音事工的人,並不是使徒。當時,整個教會都分散到各處去了,經文說,除了使徒以外,眾門徒都分散了,而那些分散各處的門徒四處傳揚福音。所以,把福音傳揚到世界各地去的,就是那在逼迫中蒙聖靈賜予力量且屬於基督的肢體。這些人,就是後來以顛覆整個世界而聞名的人。雖然教會的職務,例如長老和執事等等,是由使徒建立的,然而,整個教會都被賦予了責任,要確保基督所頒布的任務與大使命有被確實地執行,直到地極。
在同一章裡,我們讀到了關於腓利的記載,他下撒馬利亞城去,在那裡宣講基督,並遇到了那個行邪術的西門。從第9節開始:「有一個人,名叫西門,向來在那城裡行邪術,妄自尊大,使撒馬利亞的百姓驚奇;無論大小都聽從他,說:『這人就是那稱為上帝的大能者。』他們聽從他,因他久用邪術,使他們驚奇。及至他們信了腓利所傳上帝國的福音和耶穌基督的名,連男帶女就受了洗。西門自己也信了;既受了洗,就常與腓利在一處,看見他所行的神蹟和大異能,就甚驚奇。」
然後是第14節:「使徒在耶路撒冷聽見撒馬利亞人領受了上帝的道,就打發彼得、約翰往他們那裡去。兩個人到了,就為他們禱告,要叫他們受聖靈。因為聖靈還沒有降在他們一個人身上,他們只奉主耶穌的名受了洗。於是使徒按手在他們頭上,他們就受了聖靈。」我們在此讀到的,就是福音拓展到撒馬利亞的記載。這些人就是第一批信靠基督的撒馬利亞人。當他們信主之後,這個消息傳回了耶路撒冷,於是使徒派出的代表團就前往撒馬利亞調查此事。當他們聽說福音拓展到撒馬利亞各處的時候,就問了這個問題:「你們領受聖靈了嗎?」答案是沒有,那些人還沒有領受聖靈,於是使徒就按手在這些撒馬利亞信徒頭上,他們就都領受了聖靈。
如果我們繼續往下讀的話,就會在使徒行傳第十章看到類似的事情發生。我們這就來看一下吧。那段經文記載了在哥尼流家裡發生的事情。使徒行傳第十章寫道:「在凱撒利亞有一個人,名叫哥尼流,是『意大利營』的百夫長。他是個虔誠人,他和全家都敬畏上帝,多多賙濟百姓,常常禱告上帝。」這個名叫哥尼流的人是誰呢?使徒行傳用了幾章的篇幅來講述這個人。目前為止,我們只讀到說他是一個虔誠的人。
在新約聖經裡,我們見到了好幾個不同的群體。我們見到了法利賽人、撒都該人、文士和奮銳黨人等各式各樣的群體。就早期的教會而言,在第一個世紀裡所面臨的首要問題之一,就是這些不同群體的人該如何融入到教會裡。新約聖經關注四個主要的群體在教會當中的身份,而這四個群體,第一是猶太人,第二是撒馬利亞人,第三是敬畏上帝的人,第四則是一般所謂的外邦人。我們知道新約教會的第一批成員是信主的猶太人。五旬節聖靈降臨的事件發生在猶太人的節期中,也就是五旬節期間。那一天,所有被聖靈賦予能力的人都是猶太基督徒,於是這些信靠彌賽亞的猶太人就成為了第一世紀教會的核心成員。不過,當時福音也正拓展到猶太社群以外的地方,有許多人都轉而信靠了基督,而這些人都是來自其他群體的,其中第一個信主的群體就是撒馬利亞人。
我們從福音書中可以看出,猶太人和撒馬利亞人之間有著根深蒂固的敵意和仇恨。經文甚至告訴我們說猶太人跟撒馬利亞人沒有來往。所以當消息傳回耶路撒冷,說有一群撒馬利亞人領受了基督並相信了上帝國度的教導時,我們不難想像為什麼使徒要派遣一個代表團前往調查這件事。然後,使徒前往撒馬利亞詢問這些信徒的情形,發現他們還沒有領受聖靈,於是使徒怎麼回應呢?他們並不是擺出架子,說:「真不好意思呀。我們在五旬節那天,在耶路撒冷受聖靈完全地充滿,但這種恩典並不是給你們的。你們是撒馬利亞人,你們可以有分於上帝的國,但你們永遠只能作次等公民。」相反地,使徒按手在這些撒馬利亞人頭上,他們就領受了聖靈。這在使徒行傳中具有關鍵的意義,對於整個新約的教會觀也具有關鍵的意義,因為我們從此看見,教會群體不再只侷限於猶太人了。如今,基督的肢體也包含了撒馬利亞人,就是那些接受耶穌的撒馬利亞人,被聖靈膏抹的撒馬利亞人。
下一個可能會令我們感到疑惑的群體,就是所謂的「敬畏上帝的人」。所謂敬畏上帝的人,基本上就是講希臘語的人,像哥尼流這樣。他們是一群「在若干程度上歸信猶太教」的外邦人。我之所以說「若干程度」,是因為,在那個歷史時期當中,如果有外邦人想要歸信猶太教,就必須做幾件事。首先,他們必須接受舊約的教導,就是摩西的教導和律法的教導等等。也就是說,他們必須表明自己相信猶太教的教義。接著,他們必須經受一個潔淨的洗禮,因為身為外邦人的他們被認為是不潔淨的。第三,也是最具意義的一點,就是他們必須受割禮。嬰兒受割禮是一回事,而一個成年男性受割禮又是另一回事了。所以當時有很多歸信舊約教導的人會說:「我信猶太教,我想成為這個群體的一分子,但是如果可行的話,我希望我可以不用受割禮。」所以這樣的人在猶太教群體中,真的就是被當作次等公民來對待的。他們不會被當作正式的猶太人,但也不會被當作是十足的外邦人。他們被賦予「敬畏上帝的人」這種稱呼。哥尼流就是這樣的人,他就是這個群體當中的人。所以我們必須問自己:「路加為什麼要如此詳盡地記載關於哥尼流的事情呢?」
第十章34節的經文寫道:「彼得就開口說:『我真看出上帝是不偏待人…』」無論是在路加福音還是使徒行傳裡,路加所要呈現的主題之一都是福音的一視同仁。「…原來,各國中那敬畏主、行義的人都為主所悅納。上帝藉著耶穌基督(祂是萬有的主)傳和平的福音,將這道賜給以色列人。這話在約翰宣傳洗禮以後,從加利利起,傳遍了猶太。上帝怎樣以聖靈和能力膏拿撒勒人耶穌,這都是你們知道的。」接著,彼得給耶穌的事工做了一個總結。
在第44節,經文寫道:「彼得還說這話的時候,聖靈降在一切聽道的人身上。那些奉割禮、和彼得同來的信徒,見聖靈的恩賜也澆在外邦人身上,就都希奇;因聽見他們說方言,稱讚上帝為大。」這裡所記載的情形有點像是迷你版的五旬節。在五旬節那天,聖靈降臨在猶太信徒身上,後來降臨在撒馬利亞信徒身上,如今也照樣降臨在這些敬畏上帝的人身上,就是哥尼流和他一家的人。於是彼得說話了,對在場這些感到希奇的猶太人說話;這些猶太人無法理解為什麼這些沒有受割禮的人也能領受聖靈的恩賜。「於是彼得說:『這些人既受了聖靈,與我們一樣,誰能禁止用水給他們施洗呢?』就吩咐奉耶穌基督的名給他們施洗。他們又請彼得住了幾天。」所以彼得是怎麼解讀這個經歷的?他說:「既然上帝把祂的靈賜給了這些敬畏上帝的人,那麼我們怎麼能禁止他們領受新約的記號,也就是耶穌基督的教會的記號、洗禮的記號呢?」於是他們不只受了聖靈的洗禮,也受了水的洗禮。
於是,我們就看到了這四個群體當中有三個群體都被接納進入了教會的生活中。接著發生的事,正如我說過的,就是教會向當時已知的全世界拓展,向希臘、羅馬、小亞細亞和周遭的島嶼拓展,也就是保羅四處宣教的地方。接著我們在使徒行傳中讀到保羅在以弗所的事工,以弗所的基督徒也經歷了迷你版的五旬節,領受了聖靈,跟在撒馬利亞和哥尼流一家當中發生的情形差不多。所以路加帶我們看了一遍教會拓展的進程。正如我說過的,這是一個同心圓的形式,從耶路撒冷開始,拓展到猶太地、再到撒馬利亞、到加利利,最後拓展到了地極。路加在這段早期教會的歷史中記載了這四個群體的歸信;因為這些以弗所人起初並不是敬畏上帝的人,他們不過是普通的外邦人而已。
當我們讀到新約的使徒書信時,我們將會看到,早期教會中所爆發的最激烈的爭議,就是關於「外邦人如何加入教會」的問題。保羅也必須教導教會明白那個奧秘,也就是歷世歷代所隱藏、但如今顯明出來的奧秘:「基督在你們裡面」。意思就是說,基督在外邦人裡面。基督如今不只是成為以色列人的盼望,也成為了整個外邦人群體的盼望。我們閱讀新約的使徒書信時,若不先注意使徒行傳這邊所發生的事情,就永遠也無法完全明白這個主題。路加在使徒行傳這邊不只是向我們報導保羅的工作,更是特別在報導聖靈的工作。聖靈賦予教會力量來實踐並完成大使命,而且聖靈在人們傳講上帝的話語之前就早已先動工了。是聖靈打開那些猶太人的眼睛,是聖靈打開那些撒馬利亞人的眼睛,是聖靈打開那些敬畏上帝之人和外邦人的眼睛。在他們歸信基督之後,便因著領受聖靈而被完全納入了基督的肢體。
令我害怕的是,我們現代人有一個傾向,就是太過於輕看五旬節的重要性。五旬節那一天,上帝救贖的大能向著世界迸發,向著教會迸發。祂的救贖不再只是局限於一個民族了,如今,歷世歷代所隱藏的那個奧秘正被揭示出來,那奧祕就是上帝將會從各國、各族、各民、各方招聚祂的子民,並將他們納入基督的肢體,讓他們每個人都蒙祂的靈眷顧並賦予能力。
授權
Ligonier Ministries
https://zh.ligonier.org/
翻譯配音:RTV T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