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從塵土到榮耀 - 31 - 兩約之間

60 views

影片下載

從塵土到榮耀(史普羅)

MP4影片下載
MP3音檔下載
學習指南PDF下載

現在我們來到了〝從塵土到榮耀〞這一系列聖經綜覽的第二個部分。我們即將要開始探討新約聖經的首要主題。新約時期以福音書所宣告的pleroma作為開端;這個概念翻譯出來就是〝時候滿足〞。新約聖經有一個強烈的觀念,表達說,在我們的主來到世上展開事工的這段簡短的時期當中所發生的一切,歷史當中的這一段時期,正是上帝起初創造歷史的目的。也就是說,在永恆中,上帝創造了救贖的計畫,如今那個救贖計畫在新約時期的救贖歷史中完全實現了。所以主耶穌並不是毫無由來、突然從天上降下來的。在整個舊約聖經裡,上帝那漫長的預備工作隨處可見,祂為祂兒子即將成為肉身來到世上的事情做足了預備。

舊約時期結束後,過了大約四百年,新約時期才開始。而那四百年的時間,舊約當然沒有任何記載,不過那段時間就世界歷史而言並非無足輕重的。上帝為那個時候滿足、日子完滿的時刻做足了預備,隨後才讓道成肉身的事件發生。我說過,那段四百年的時期,被稱為〝兩約之間〞。在主前四四五年,耶路撒冷城牆的重建工程在尼希米的領導下完成了。在救贖歷史當中的這個時刻,以色列可以說是一個在古代中東地區掙扎求生的小國家。正如我不斷提到的,在當時那些爭奪世界霸權的列強之間,巴勒斯坦地區成了地緣政治上的兵家必爭之地。

在舊約時期的結尾,我們看到瑪代波斯帝國掌握了當時的世界霸權。波斯帝國一直到了主前四世紀末、主前三三一年才亡國,被亞歷山大大帝征服。當然,亞歷山大的故事,是一切世界歷史中最有趣、最引人入勝的故事之一,因為當他完成對波斯帝國的征服戰爭時,他才二十四歲而已。亞歷山大的父親是馬其頓的腓力,腓力是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也是哲學家亞里斯多德的學生。這個過程本身就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因為我們回顧古希臘的歷史,就能看到那三個偉人,就是從那時起就不斷影響西方文明的三巨頭;他們之間都是直接的師徒關係。第一位當然是蘇格拉底。蘇格拉底的主要學徒是柏拉圖,柏拉圖在雅典建立了學院,後來他出了一位得意門生,名字叫亞里斯多德,他也建立了自己的學校,叫作呂刻昂;接著,亞里斯多德最有名的學徒就是亞歷山大。

當然,亞歷山大並不是當哲學家而出名的,而是以軍事天才和世界征服者的身分聞名於世。我們會問,這個在亞里斯多德門下受教的學徒,怎麼會成為一個軍事家呢?在古代世界眾多的大思想家當中,亞里斯多德對於〝統一〞有著特別強烈的熱情。他想要找出一種科學與哲學系統,來把所有知識領域都整合成一套前後連貫的系統。而他對統一的熱情使他在某些方面與他自己的老師,柏拉圖,產生了尖銳的分歧。不過,他以科學和哲學的方式把這股熱情傳遞給了他的得意門生,亞歷山大。舉例來說,在亞歷山大展開他對古代世界的征服行動之際,他帶上了非常多的科學家,組織了當時歷史上規模最大的科學考察團隊跟他一起出征。據說,維持亞歷山大科考團所需要的花費非常龐大,僅次於我們現代的美國太空計畫。所以亞歷山大不只是帶著士兵出征,也帶著一大群科學家隨行,他們的工作就是要從軍隊所到的各個地理區域當中收集各種動植物樣本,以便之後把這些樣本帶回去進行系統性的分析,也就是亞歷山大的老師亞里斯多德所教導他的知識。

不只如此,亞里斯多德還有一個願景…抱歉,是亞歷山大有一個願景,想要一統古代世界的文化,所以他成為了一個進程的最初推動者,這個進程後來對聖經歷史而言非常重要,它的名稱就叫作〝希臘化〞,也就是古代世界受希臘文明轉化的進程。亞歷山大想要讓同一個區域的人都講同樣的語言、奉行同樣的哲學、擁有同樣的文化習俗等等。這就是他四處征戰的整體目的。最終,這也使得新約聖經並沒有以希伯來文或亞蘭文寫成,而是以希臘文寫成的。我說過,主前三三一年,亞歷山大征服了波斯,但在主前三二七年,他在巴比倫過世了,當時的他即將徹底擊敗巴比倫帝國。他一過世,他的王國就被他的將領們瓜分了。事實上,有八位將軍在他死後參與了那場殘酷的權力鬥爭,各個都想成為最高統治者,並繼承亞歷山大建立的王國。不過,這個王國最終分成了兩個不同的群體,一個叫托勒密王朝,各位可能都有聽過這個名字,因為托勒密宇宙體系就是受亞里斯多德的物理學和天文學影響的產物,而且一直佔據主流地位,直到近代的哥白尼革命為止。這兩個群體就是托勒密王朝和塞琉古王朝。

起初,巴勒斯坦是由掌控埃及的托勒密王朝所掌控的。而塞琉古帝國統治敘利亞和當時世界的其他部分。在主前三二〇年,巴勒斯坦被埃及的托勒密一世併吞,於是亞歷山大這位前任部將,托勒密一世,取得了巴勒斯坦的控制權,作為他埃及領地的一部分。他的王朝持續了好幾十年,直到…直到主前一九八年為止。在主前一九八年,安條克的後代,安條克三世,爭奪巴勒斯坦的控制權,並把它納入了塞琉古王朝和敘利亞帝國的統治之下。於是,就這樣,巴勒斯坦的控制權在亞歷山大大帝的眾繼業者之間不斷轉移和變動。安條克三世在主前一九八年取得巴勒斯坦控制權的這個行動所具有的重要意義就在於,安條克三世這個人對於希臘化的推展極其熱切,甚至跟當初的亞歷山大比起來也有過之而無不及。也因為如此,他動用武力,強行把希臘化的要求施加在猶太人身上。但是,他想把巴勒斯坦地區的猶太人給希臘化的企圖,受到了一小群正統且虔誠的猶太保守份子強烈抵制,他們竭盡全力保護猶太教的古老文化。他們被稱為哈西迪人,或〝敬虔的人〞。甚至直到如今我們依然會聽到所謂〝哈西迪派〞的猶太教教派。

同樣重要的是,在兩約之間,當猶太文化在希臘文化的影響下而逐漸失色的時候,其他團體也開始出現了,試圖維持他們自己古老傳統的純正性,而其中最重要的團體之一就叫作法利賽人,這個團體我們在新約聖經裡經常看到。某種意義上來說,法利賽人就是教會裡清教徒的原型。他們被稱為〝被分別出來的人〞,他們下定決心要熱切地遵守猶太民族的古老盟約,並順服舊約律法的每一個層面。但我們在新約聖經裡看到法利賽人的時候,他們早已經墮落成一群自義、只注重形式又假冒為善的人了,而且激烈地反對耶穌和祂的任務。但是在一開始,他們是一群獻身於宗教改革的敬虔之人,努力恢復以色列百姓那歷史悠久的信仰。

各位要知道,兩約之間最重要的時刻之一,發生在主前一七五年。主前一七五年。當時,另一位安條克掌握了大權,他的名字叫作安條克‧依比芬尼,Antiochus Epiphanes。出於某些原因,各位可能對這個名字感到熟悉。各位肯定都聽過〝顯現〞(epiphany)這個詞,教會的年曆上也有一個節日專門在慶祝〝主顯節〞(Day of Epiphany)。epiphany的意思是〝顯現〞,而安條克‧依比芬尼之所以叫這個名字,是因為他被認為是顯現的神明。依比芬尼就是指〝顯現出來的神明〞。有些學者得出了結論,說他因為行為怪異,而被人認為是精神錯亂的患者。有人把安條克‧依比芬尼跟聖經預言的將來那位〝那行毀壞可憎的人〞相提並論,就是舊約聖經預先提到的那個壞人。他登基作王,並且在國內施行激烈的反猶太政策,因此敬虔的猶太人並不稱他為安條克‧依比芬尼──意即顯現的神明安條克──而是稱他為安條克‧依比曼尼(Epimanes),意思是〝瘋子安條克〞。而他之所以被人冠上這種負面的稱號,是因為他這個人可以算得上是主前二世紀的希特勒。

在安條克‧依比芬尼的統治下,遵守安息日、執行割禮這種宗教禮儀和持有希伯來聖經這三件事…守安息日、執行割禮,以及持有或擁有舊約聖經的任何一部分,這三件事都被安條克‧依比芬尼定為死罪。所以若有一個猶太人守安息日,那麼,在這個與行毀壞的可憎者有關之人的統治下,他就會被判處死刑。安條克的暴政在主前一六七年達到了巔峰,他廢除了猶太人所有的敬拜儀式,甚至用最極致的方式褻瀆聖物:他竟然在聖殿的神聖祭壇上獻祭了一頭豬。這已經不是以色列百姓所能容忍的了。他的統治方式非常嚴苛,他的壓迫既殘酷又全面,因此,起義的念頭便開始在猶太人當中醞釀了。

所以,在主前一六四年,一場起義爆發了,史稱馬加比起義。馬加比起義的經過是這樣的:有一個人,一位猶太教徒,名叫瑪他提亞,他有五個兒子,他們站了出來,挺身反抗安條克所定的政策,並且致力於採取敵後游擊抗戰的作戰形式來對抗安條克的侵略勢力。在剛開始的時候,起義爆發之後不久,瑪他提亞就過世了,因此起義軍的領導權就交在了他的三兒子手中,這個兒子名叫猶大,他自稱或被人稱為猶大‧馬加比,意思是〝鐵鎚猶大〞,他當時成了一位民族英雄,如今在猶太傳統上依然是一位民族英雄,因為他英勇無比地對侵略者發動掠奪和突襲。在主前一六四年,他成功促使了執政者做出些許的讓步,使猶太人重新獲得宗教自由,並讓聖殿得以重新啟用,使猶太人得以在聖殿裡敬拜上帝。

於是,在那一年,猶太人重新奉獻了聖殿,並舉辦了盛宴大肆慶祝,這個節日也持續到了現在。當時,聖殿重新啟用和奉獻的時間是十二月,而且直到如今猶太人依然在光明節(或稱修殿節、獻殿節)慶祝這件事。我們都很熟悉猶太人的光明節,這個節日慶祝猶大‧馬加比在這個階段的起義中所取得的勝利。在主前一四二年,猶太人在馬加比的率領下,從外國統治者手中奪回了完整的自由,而他們的解放與自由從主前一四二年一直持續到主前六十三年為止,那時巴勒斯坦又再次被征服了。只是這一次,征服者是羅馬人,而在主前六十三年負責征服巴勒斯坦的將軍是一個我們都稍微熟悉的人,因為我們都知道莎士比亞的戲劇,《凱撒大帝》,而我們的歷史書籍也告訴我們,〝前三頭執政團〞的成員當中包含了一位名為龐貝的將軍。龐貝跟凱撒大帝有了交集,接著就有各式各樣的陰謀出現,後來,我們都記得莎士比亞講的故事,提到說凱撒大帝遇刺的時候,布魯圖捅了凱撒一刀,而凱撒講的最後一句話是什麼?〝你也有分嗎,布魯圖?那就倒下吧,凱撒。〞接著就是戲劇中這一幕的高潮時刻:凱撒大帝倒在元老院的地上死去,而且是倒在龐貝的半身像旁死去。

龐貝這個人,就是主前六十三年負責征服猶太民族的羅馬將軍。二十三年過後,到了主前四十年,一個新的時刻來到了,在羅馬的統治下,有一位以土買的首領以類似地方諸侯的身分受羅馬當局任命為治理猶太人的地方國王,這個人就叫作大希律王。大希律王建立了一個盛大的王朝;那個名為希律聖殿的龐大建築物,就是他重建的。就算沒有在新約聖經裡扮演重要的角色,他也一定能夠留名於世界歷史,因為他在位期間建立了這個非凡卓越的建築工程。但是他也因為作為羅馬人手下一位殘酷且惡毒的魁儡國王而聞名。他的上任,主要是受兩位羅馬人的影響,他們的名字就是屋大維和馬克‧安東尼。馬克‧安東尼就是《安東尼與克麗奧佩脫拉》的那個安東尼。而屋大維就是後來成為凱撒奧古斯都的人,他在新約聖經裡也被具體地提到過。

不過,重要的是,新約聖經開頭的時候,以色列百姓在羅馬政權下,再次因外國的統治而發出哀聲。羅馬政權在幕後操控著這個魁儡國王,所以猶太百姓將這個國王視為枉顧國家利益的叛徒。就在這樣的張力中,在這樣的背景下,新約聖經開始了。

授權

Ligonier Ministries
https://zh.ligonier.org/

翻譯配音:RTV Tai

Tags: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