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從塵土到榮耀 - 29 - 傳道書
影片下載
從塵土到榮耀(史普羅)
MP4影片下載
MP3音檔下載
學習指南PDF下載
舊約聖經裡我最喜歡的書卷之一就是傳道書了。別人聽起來可能會覺得奇怪,但是這卷書對我而言之所以那麼重要,部分原因就是我身為哲學教授並從事護教學的這段職業生涯。在這個充滿懷疑主義的文化環境中,傳道書將上帝的智慧表達了出來。我喜愛這卷書的另一個原因,是比較個人的:上帝當初就是通過聖經裡的這卷書使我悔改、信靠祂的。事實上,當初那個傳福音給我的人只提到了一節經文,就是來自傳道書的一段意義模糊的內容,說:「樹若向南倒,或向北倒,樹倒在何處,就存在何處。」我大概是教會歷史上唯一一個因為這節經文而信主的人了吧。總之當時我坐著聆聽這段經文,經歷到了深層的醒悟;它對上了我當時的生活。我看到自己哪兒也去不了,像棵樹一樣倒在森林的地上無法動彈,只能看著自己漸漸腐爛、分解。這就是我聽到這節經文的時候,對自己靈魂的處境的看見。也就是因為這樣,我個人對這卷書的喜愛是沒有止境的。但是傳道書對許多人而言是很難理解的,因為它大部分的內容都是很悲觀的,有時候還帶有一種諷刺和懷疑的味道。也因此,它是舊約聖經裡最難解讀的書卷之一。關於這卷書的作者身分,有各式各樣的疑問存在。它的作者是「傳道者」,或者說以色列的qoheleth,並被認為是所羅門,而傳統上也認為這整卷書都是所羅門寫的,但還是有一些疑點存在。其中一個理論認為這卷書裡似乎有一種對話正在進行。傳道者從旁引導信徒好好地思想書中這些問題;先是有各種懷疑的指控被提了出來,然後作者根據上帝的智慧給出了回答。這種智慧文學的寫作手法在古代世界並不是沒有先例的,但這確實是人們在試著理解這卷書的時候經常遇上難題的原因之一。在幾千年前閱讀傳道書,幾乎就像是在現代閱讀二十世紀存在主義哲學家寫的書。有時候這就像是在閱讀沙特、卡謬、齊克果,或是其他無神論思想家所寫的書。舉例來說,我想到了海明威;他在美國文學界裡有時會被人描述為接受悲觀自然主義的人。他見識了人類存在意義的虛無,並且抱怨說「沒有意義」這個問題侵擾著他自己的心靈。各位都知道,他最後以自殺結束了一生。他廣為人知的著作之一叫作《太陽依舊升起》。這本書的書名就是直接從傳道書的經文搬過來的。
這卷書一開頭就傳達了一種週期性的人生觀。這種觀念在古代世界相當常見,尤其是在希臘哲學家當中;他們認為這世上一切的事情全都只是一而再、再而三、不斷重複的循環而已,所謂的人類經驗並沒有終極的開頭,也沒有任何終點可言,一切都被封鎖在這個永不停止的循環裡,哪裡也到不了。發生過的事,都會再次發生。我想到幾年前一部有名的電影也傳達了這種觀念;珍‧芳達是當中的演員之一,電影名叫《射馬記》。在那部電影中,整個故事都聚焦在經濟大蕭條時期的貧窮問題上。劇中,有人提供了一筆獎金給那些經濟拮据的人,只要在跳舞馬拉松當中獲勝就能發財。於是各方人馬都來參加這場馬拉松,大家一跳就跳了好幾個小時;有些人累了,選擇退賽,也有些人堅持了超過一天;到了第二天,為了加快比賽的進展,劇中那位主持人還會時不時加快舞步的節奏。當人們拼了命轉圈跳舞的時候,主持人還會在對著麥克風大喊:「轉呀轉,轉呀轉,不停轉,瞧他們臉不紅、氣不喘。」那整部電影的中心思想就是在傳達「沒意義」的存在主義原則,也就是永無休止的競爭。而傳道書是這樣子開頭的:「傳道者說:虛空的虛空,虛空的虛空,凡事都是虛空。」要知道,「虛空的虛空,虛空的虛空」在古代是一種常見的文學手法,在新約聖經裡也能看到,例如耶穌被稱為萬主之主和萬王之王。這是用來表達最高程度的一種方式。所以這卷書在一開頭,就以最高的程度來敘述一個觀念,而它所強調的這個觀念就是「虛空」(vanity)的觀念。但是我們現代人講的vanity主要是指自負或自傲。我記得,以前在我祖母的臥室裡,有一個小小的梳妝台。我祖母每天早上都會坐在那個梳妝台前對著鏡子化妝,而梳妝台的英文也叫作vanity,因為這個小家具被設計出來的目的,就是要促進一個人對自身外貌的自傲。但是傳道書所講的vanity並不是這種涵義。傳道書講的vanity不是指自傲,而是指虛空、徒勞無益。所以我們也可以這樣翻譯:「徒勞的徒勞,凡事都是徒勞。」
這就是這卷書所表達的中心思想。另外我們也注意到,在傳道書韻味十足的字裡行間,存在著兩個不同的基準點。其中一個方面,就是「天下」或「日光之下」一詞。許多註釋書認為「日光之下」指的是這個世界的範圍,而「天下」指的是上帝的領域範圍,所以傳道書所談的就是兩個領域之間的衝突,也就是這個世界的領域、這個世界的觀點相對著上帝的領域、永恆的領域,那是個帶來完全不同觀點的領域。我們常聽人說我們活在世俗主義的年代裡,也總是聽人提到世俗人文主義或人文世俗主義。就是把「主義」這兩個字放在「世俗」(secular)後面。只要一加上「主義」,就變成是在談論一種意識形態,一種哲學,一種思想體系。Saeculum這個拉丁文單字指的是這個世界,與mundus不同。拉丁文mundus描述的是這個世界的空間。Saeculum描述的是這個世界在時代或氣質方面的情況,而世俗主義的基本思想就是:我們活在此時此地,活在這世上,一切都是暫時的,我們與永恆也是隔絕開來的。世俗主義的核心教導就是「永恆並不存在」。一切都是暫時的,所以無論我們在這世上能找到什麼意義,這些意義也都只會暫時存在而已。世俗主義的格言就是:「人生只有一次,然後就沒了。所以你不如就好好享樂吧。」這就是現代人的信條,而且這個信條歷史悠久。而傳道書作者所做的,就是探索「今生」在與永恆或超然的生命切割開來之後,還具有什麼意義。所以他說:「虛空的虛空,凡事都是虛空。人一切的勞碌,就是他在日光之下的勞碌,有什麼益處呢?」你可以看到他在問這個問題:「我們飽受各種痛苦,又辛勤地用雙手勞碌工作,有什麼益處呢?人生苦短,我們辛辛苦苦地工作,但是到了最後我們都難逃一死,我們的成就也一起消逝。」「一代過去,一代又來,地卻永遠長存。日頭出來,日頭落下,急歸所出之地。風往南颳,又向北轉,不住地旋轉,而且返回轉行原道。江河都往海裡流,海卻不滿;江河從何處流,仍歸還何處。萬事令人厭煩,人不能說盡。眼看,看不飽;耳聽,聽不足。已有的事後必再有;已行的事後必再行。日光之下並無新事。」
這真的非常悲觀。每一個人都經歷過這種危機,這種悲觀的危機。你早上起床,看著鏡子裡的自己,心裡感到疑惑,不禁自問:「我何必這麼辛苦呢?」在我這個年紀,我經常遇到跟我差不多年齡的人,而他們許多人都經歷過這種危機,來到了人生的晚年。他們看著我,對我說:「史普羅啊,人生肯定不只這樣而已吧!」我說:「確實不只這樣而已。」而這就是這卷書的重點。我們在一開頭看到作者呼喊說凡事都是虛空,然後,隨著這卷書的進展,作者針對人們為了尋找幸福、尋找人生意義和價值而追求的各種不同事物進行檢驗。人們追求愉悅,並且崇尚享樂主義。「享樂主義」這種哲學認為人生的目的就是要盡可能地享樂並躲避痛苦。我們都聽過我們這個世代被描述為「追求享樂的人」,總是在各種派對裡流連忘返,吸食著日新月異的毒品,尋找最新鮮的刺激,追求一種又一種的娛樂。肉體上的愉悅成了沒有盼望之人用來自我麻醉的選擇。新約聖經的使徒保羅也明白這一點。保羅寫信給哥林多那些深信死後沒有復活、或懷疑究竟有沒有復活的人,並回答他們的問題。他引用了伊比鳩魯派哲學家的一句格言:「我們吃吃喝喝吧!因為明天要死了。」保羅當然不是告訴基督徒群體說「我們吃吃喝喝吧!因為明天要死了」,他整句話是說:「假如基督沒有復活,那麼我們就吃吃喝喝吧!因為明天就要死了。因為,假如上帝不存在,假如我們只有今生、沒有永生,那我們就來作享樂主義者吧,我們就吃吃喝喝吧,畢竟明天就要死了。」但事情並沒有那麼單純。有一件事,哲學家稱之為享樂主義者的矛盾,那就是如果你追求享樂,並且也成功追求到了,那你就會感到無趣。如果你追求享樂,卻追求不到,那你就會感到沮喪。所以,享樂主義者的結局要不就是無趣,要不就是沮喪。而這個智慧文學所揭露出來的就是享樂主義的愚昧,並指出「想要靠著奢華宴樂來找到自己存在的意義」是一件愚蠢的事。
接著,作者在第三章寫說:「凡事都有定期。」想要接下一句嗎?「轉,轉,轉。」
令我驚訝的是,在這個悲觀的時代裡,就連我們的流行音樂也受到了像傳道書這類古老的東西影響。「凡事都有定期,天下萬務都有定時。」這裡我們可以看到與此對立的另一個中心思想;這種思想為我們在這世上經歷的各種事情賦予了不同的意義。在這個思想裡,短暫的今生在上帝的掌管之下被賦予了意義。我們也不是隨時隨地都在做同樣的事。在某些時候,有些事情是合宜的,但是在另一些時候就不合宜了。你不該在葬禮上大笑,而是要哀哭。嬰兒出生時,你不該哀傷。笑有時,哭有時;栽種有時,拔出所栽種的也有時;哀慟有時,跳舞有時。有智慧的人,也就是以上帝的觀點妥善評估自己今生的人,知道如何分辨不同的時候,也知道在特定的時刻當下該做什麼事才算是合宜的。梅爾維爾在《瑞德朋》一書中有這樣的見解,他說:「直到我們體認到一次悲傷比千次歡樂更沉重,我們才會明白基督教是在試著使我們成為什麼樣的人。」他這樣的反思,是以傳道書的一段經文作為基礎的:「往遭喪的家去,強如往宴樂的家去。」你看,上帝是非常熟悉人類苦難的一位上帝,祂的福音也是向那些經歷人生悲苦的人宣告的福音。而上帝的百姓必須去陪伴那些承受痛苦的人。我在日光之下觀看,見到邪惡似乎勝過了正義。請看第三章16節:「我又見日光之下,在審判之處有奸惡,在公義之處也有奸惡。」就像這樣,整卷書都不時地提到:通過財富、通過知識、通過金錢、通過名聲和其他一切事物來尋求意義,都是愚昧。最後我們得到的結論是人人都難逃一死,而人們所遭遇的一切問題都有同一個答案,那就是上帝。第十二章,就是最後一章,是以這個告戒來開頭的:「你趁著年幼、衰敗的日子尚未來到,就是你所說,我毫無喜樂的那些年日未曾臨近之先,當記念造你的主。不要等到日頭、光明、月亮、星宿變為黑暗,雨後雲彩返回。」
然後,第9節這樣寫道:「再者,傳道者因有智慧,仍將知識教訓眾人;又默想,又考查,又陳說許多箴言。傳道者專心尋求可喜悅的言語,是憑正直寫的誠實話。智慧人的言語好像刺棍;會中之師的言語又像釘穩的釘子,都是一個牧者所賜的。」接著,他在第13節寫說:「總意就是…。」當你在研究任何哲學的時候,這就是你必須持續尋找的東西。結論是什麼
?總結的原則是什麼?我們翻開這卷書來。這卷書的開頭宣告說「虛空的虛空,凡事都是虛空」,那它的結論是什麼?就是要「敬畏上帝,謹守祂的誡命,這是人所當盡的本分。因為人所做的事,連一切隱藏的事,無論是善是惡,上帝都必審問。」這就是結論。作者就是在說:「這就是你工作的總結。這就是你所受之苦的總結。這就是你所享之樂的總結。要敬畏上帝,謹守祂的誡命。」因為作者所要表達的就是說:「我們的一生將會受到評判,但不是按照這世界的標準,不是按照此時此地的標準,也不是按照這世界的循環模式;我們一生的意義、價值、貴賤,將由那位以永恆的標準審判人的上帝來審判,而祂要不是對我們說『離開我去吧,我不認識你們』,就是對我們說『做得好,你這又良善又忠心的僕人』。」當祂這麼說的時候,你在一切勞苦中所流下的每一滴汗水,你心中一切的憂傷,你靈魂裡一切的痛苦,都會完全顯出它們的意義和價值,你也將發現,你一生中所經歷的一切,都是有意義的。天下萬事都有意義。
授權
Ligonier Ministries
https://zh.ligonier.org/
翻譯配音:RTV Tai
4. 明白聖經(史普羅)
《明白聖經》使我們知道勤奮地研讀上帝的話語是每一位信徒的特權和義務。這提醒我們說我們有特權,同時也有責任要正確地解讀聖經。史普羅博士告訴我們,聖經的解讀就像其他科學一樣,是有規則存在的。他提到一些指導原則來幫助我們正確地明白、解讀並且應用聖經,並使用聖經中那些經過時間驗證的原則來說明該如何發掘出聖經內容的真正含義。本系列內容對於剛開始讀聖經的人、或是經驗豐富的人而言都是很好的研究工具。
以下是本台的VOD點播中文內嵌字幕版本,全球都可收看(含中國地區喔);適合用LINE、WhatsApp、WECHAT分享!使用手機時也支援Google Chromecast與Apple AirPlay電視投放功能喔!
4. 明白聖經(史普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