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真諦(仁愛改革宗) - 11 - 蒙上帝所愛11-常存的愛(史普羅)
下載點

展開中文逐字稿
常存的愛
我們繼續來研讀哥林多前書第13章
這段經文向我們反映出上帝本身的愛
經文告訴我們說:愛是不嫉妒
這邊都是反面的敘述
保羅這幾句話並不是在講「愛是甚麼」
而是在講「愛不是甚麼」
愛是不嫉妒
有一件事我認為很重要
就是十誡之一
上帝明文禁止的十大罪惡之一
就是貪戀
因為貪戀是我們互相傷害的基本原因之一
正是由於嫉妒
出於貪戀
人們才會互相攻擊
我曾看過一篇文章
內容說在所有侵犯他人財產的行為當中
恣意毀壞他人財產是最邪惡的一種
因為與偷竊相比
偷竊是擅自佔有別人的東西
而恣意毀壞他人財產
則是擅自破壞別人的東西
例如有人經過停車場
看到一台自己買不起的名車
於是就拿出鑰匙
刮壞這台車的烤漆
他並沒有把這台車偷走
而是直接破壞別人的汽車
這是出於甚麼動機呢?
是出於嫉妒
見不得別人好
這不是愛別人的方式
關於嫉妒所招致的後果
聖經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故事
可能就是舊約聖經中約瑟的故事
因為他從父親手中得到華麗的彩衣
於是其他的兄弟就心生嫉妒
於是他們一起陷害約瑟
把他賣去當奴隸
讓他後來被關在監獄裡好幾年
這都是因為
他兄弟們的嫉妒而造成的
我們只要看看現在的社會
有多少人出於嫉妒而破壞他人的財產、
傷害他人的身體
我們就能明白為什麼上帝在以色列的十誡中
提到禁止貪戀
以及為什麼貪戀是愛的反義詞
因為愛是與別人同樂
愛是在別人的快樂中感到快樂
如果我們真的愛別人
那麼當我們看到別人得到
我們自己都沒有得到的好處時
我們會感到快樂
所以保羅告訴我們真正的愛是甚麼樣子
你不會以為上帝會對人心生嫉妒吧?
你不會以為基督會對別人心生嫉妒吧?
保羅接著說:
愛是不嫉妒
愛是不自誇
不張狂
不作失禮的事
耶穌在馬太福音中對門徒說過
我們可以在馬太福音第23章看到
耶穌說:
文士和法利賽人坐在摩西的位上
凡他們所吩咐你們的
你們都要謹守遵行
但不要效法他們的行為
因為他們能說,不能行
他們把難擔的重擔捆起來
擱在人的肩上
但自己一個指頭也不肯動
他們一切所做的事都是要叫人看見
所以將佩戴的經文做寬了
衣裳的繸子做長了
喜愛筵席上的首座
會堂裡的高位
又喜愛人在街市上問他安
稱呼他拉比
耶穌這段話是精簡扼要地在描述
那最敵對祂的一群人
這群人是偽君子
他們是一群張狂的人
有段經文說知識是叫人自高自大
唯有愛心造就人
但這群法利賽人追求的是賣弄他們的身分
他們的財富
他們的地位
他們的權威
他們喜歡會堂裡的高位
他們喜歡被眾人圍著噓寒問暖
我們也都會遇到這樣的誘惑
這並不是愛
愛是不求自己的益處
愛是不追求眾人的矚目
愛是不追求自我展現
保羅說:愛是不自誇
英文有句話說「張狂地像隻孔雀」
因為孔雀會趾高氣昂地炫耀
自己尾巴上色彩繽紛的羽毛
我覺得經文中說的張狂
比較像是火雞,而不是孔雀
如果你沒有看過
雄火雞在交配季節時的求偶方式
你就真的錯過大自然的一大奇景了
我在樹林裡看過的火雞大概有兩千多隻
但是我只看過一隻火雞做過這種求偶動作
牠會把身上的羽毛弄得蓬鬆
並展開尾巴上羽毛
然後四處走動,像是在說:
快看我
就像有一句話說:
我是叢林裡最偉大的老虎
我是叢林裡最偉大的火雞
那隻火雞就像這樣
張狂地到處求偶
其實我們就是這樣
我們總是喜歡昂首闊步
喜歡誇大自己的分量
到處說:快看我
保羅說這不是愛的意義
愛是不張狂
不作失禮的事
最近在我們Ligonier的大會中
來自蘇格蘭的傅格森
告訴我們一個故事
他說在以前的英國
伊莉莎白女王當時還只是一名公主
有一次她和她妹妹瑪格麗特公主
受邀參加舞會
當時她們都還只是青少年
伊莉莎白公主還沒有成為女王
她們的母后把她們叫進房間裡
對她們說:
女孩們,你們今晚去參加舞會的時候
要有公主的樣子
要有公主的樣子
我現在有在讀一本書,是巴羅夫寫的
他是個清教徒作家
這本書講的是福音的談吐
書中提到腓力比書第1章
說我們的談吐應當與福音相稱
當然,清教徒說的「談吐」
並不是指人與人之間的談話
而是指行事為人
新約聖經也不斷地提醒我們說
我們行事為人要與我們所宣揚的福音相稱
傅格森說這兩位公主前往舞會的時候
必須遵守比別人更嚴謹的標準
她們必須展現出皇室該有的規矩
英文的「皇室」和「規矩」這兩個詞
加在一起,就是「禮節」的基本含意
禮節的意思就是皇室規矩
女王提醒女兒說:
你們出席公共場合的時候
就是代表皇室
代表國王
所以你們的言行舉止
要有皇室風範
一舉一動都要有皇室的樣子
要好好表現,女孩們
我們是萬王之王的兒女
萬王之王的兒女不應該失禮
萬王之王的兒女要遵守禮節
身為基督徒
我們要遵守的道德標準
是比英國公主還更嚴格的
我們要遵守的是天國的皇室禮節
所以使徒保羅說:
愛,上帝的愛,agape
是不作失禮的事
不求自己的益處
說到這裡
我實在不懂
為什麼有這麼多人喜歡這段經文
這段經文嚴厲批評我們的行為
我常常這樣想
愛是不求自己的益處
對基督徒而言
對任何人而言
最困難的事就是不求自己的益處
而求別人的益處
我們都有自己的家庭
有丈夫有妻子
假如我老婆想要某個東西,我卻說:
你要這個,可以啊
但是我寧願把錢花在別的東西上
我今天晚上就要這麼做了,不管你怎麼說
這不是愛人的行為
愛,是不求自己的益處
而不是一直固執己見
愛會敏銳於別人的需要和想法
耶穌就是這樣做的
祂說:求你叫這杯離開我
然而,不要照我的意思
只要照你的意思
耶穌最不想做的就是求自己的益處
祂要的是天父的旨意成就
祂把這超凡的愛給展現出來
超過我們的理解
因為我們的本性就是以自己為中心
非常自私
我們總是優先求自己的益處
而不是別人的益處
一個人要有真正的愛
才能夠優先考慮別人的益處
而不是自己的益處
我認為每個基督徒都曾有過這樣的經歷
就是重視別人的利益多過於重視自己的利益
並且決定對別人伸出援手
即便自己可能會因此受傷
我有過這樣的經歷
我知道我有
我也知道這不是自然而然的
我知道如果沒有聖靈把愛澆灌在我心裡
我就不可能做到
但即使是澆灌在我們心中的agape
也並沒有立刻
就把我們心中那罪惡的傾向和慾望給去除
這些東西存在於我們墮落敗壞的本性當中
我們必須記得
一個人最基本的傾向就是追求自己的益處
這就是愛所要克服的
我以前有個朋友
他常常在打完高爾夫球後
跟球友們一起打牌
他總是很開心
他很珍惜與這些球友之間的友誼
有時候他會贏,有時候會輸
無論輸贏,他的態度都不會有任何差別
不像有些人
他們輸牌的時候就會亂發脾氣
把牌撕碎,然後隨便亂丟
我看過有人輸牌的時候會抓起菸灰缸
猛砸牆壁
很不可思議
但是我這位朋友非常冷靜
他輸了也不會怎樣
我對他說:巴柏
你好像不太在意輸牌
他說:不對
我贏的方式就是輸
我說:甚麼意思?
他說:如果我輸了
那就表示我的朋友贏了
他們會享受到贏的樂趣
我也可以感受到他們的喜悅
這樣我也很開心
所以我輸或贏都不重要
他不是隨便亂說的
他是真的這麼認為
他就是喜歡陪朋友打牌
不在乎誰輸誰贏
偉大的運動家也有這樣的態度
他們說:我的職責就是盡力發揮
如果對手贏了
我也會給他們掌聲
並且因他們的快樂而快樂
高球界中有一句話說:
打得好、打得差,都有人開心
如果你打了一桿好球,你會開心
如果你打偏了,你的對手會開心
不過這句話有點挖苦的意味
愛是更超然的
我們應當以彼此的興盛與成功為樂
愛是不輕易發怒
這是甚麼意思?
這意思是說愛是不會動不動就生氣
愛是不亂發脾氣
有一位諮商師曾跟我說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地雷區
也就是指特別敏感、
容易讓人生氣的事情
例如有個人非常溫和,很好相處
但你有天做了某件事
他就突然像爆炸一樣
你會說:我踩到地雷了
我不知道會這樣
有些人的個性
非常溫和
他們的地雷區很少
你可以跟他們相處上好幾年
都不曾踩到他們的地雷
也有另一些人
你需要穿著防爆衣才能跟他們相處
就像玩踩地雷一樣
因為你不管怎麼做
隨時都會被炸到
因為這些人很容易發怒
他們的脾氣暴躁
坦白說,我記得
我信主之前
脾氣是非常很差的
我脾氣暴躁
我讀高三的時候
那一季我參加過10場籃球賽
有3場我都因為跟裁判吵架而被判出場
裁判確實有誤判
但是我爭論的時候態度太差了
怒氣爆發,所以被叫去坐板凳
我覺得我信主之後最大的改變
就是在脾氣這方面
我覺得我最大的罪也是在脾氣這方面
所以我覺得最重要的美德
就是永遠不發脾氣,永遠不暴怒
永遠不大發雷霆
當然,我老婆在我信主之前就認識我了
她也知道我信主之後的樣子
我們結婚已經10年了
有一天我們在廚房裡起了爭執
我手上剛好拿著一杯水
我們的爭執愈演愈烈
我對她說:你這樣不公平
世上沒有人能像你這樣惹我生氣的
我所有的軟弱你都非常清楚
同時,你又是我在這世上最在乎的人
所以世上沒人比你更能讓我心煩了
我們吵著吵著
最後我非常生氣
氣到把手上的玻璃杯
一把丟向牆壁
玻璃碎片和水散得到處都是
我老婆就看著我笑
她說:哈哈哈
我沒想到你還會這樣
這10年來我一直試著挑戰你的極限
看看你甚麼時候會爆發
你終於爆發了
她對著我笑
我卻覺得很羞愧
因為我以為我已經完全克服脾氣的問題了
但其實沒有
我們不應當輕易發怒
我有我最討厭的事,每個人都有最討厭的事
我最討厭的就是有人在公路上危險駕駛
這種人開車好像不把別人的生命當一回事
愛怎麼開就怎麼開
我常在車上對他們破口大罵
我老婆就說:幸好我們的小孩不在車上
不然他們第1個學會講的東西就是「白癡」
這就是會讓我脾氣失控的地方
但我們不應該這樣
不該輕易發怒
要對人有耐心
時間快到了,我得講快一點
愛是不計算人的惡
這彷彿是在說我們應該要天真
保羅這句話的意思是說
我們應當要用寬容的眼光來看別人
而不是說我們要天真
我們知道人們確實會作惡
但是
當別人得罪我們的時候
我們總是把對方的行為想得特別邪惡
例如認為對方昨晚特別熬夜
來計劃要如何傷害我們
但其實根本就不是這樣
很少有人是預先計畫好要傷害我們的
我們應當要用寬容的眼光
來看待別人對我們造成的傷害
不幸的是
我們老是習慣把寬容留給自己
哪怕只有一丁點理由
我們也認為自己的行為完全合理
但我們卻不會這樣對待我們的鄰舍
我們應該要這樣的
愛是不計算人的惡
很明顯這話並不只是說別心懷惡事
更是說別把周圍的人都想得非常邪惡
也許這是天真
但因為天真而犯的錯
總比因毀謗而犯的錯還好
愛是不喜歡不義
只喜歡真理
保羅在羅馬書第1章說
我們人的罪行不但是親手犯罪
同時還鼓吹別人加入我們
我們喜歡看到別人跟我們一同犯罪
因為這樣我們就有藉口了
但愛是只喜歡真理
不喜歡不義
最後
保羅說愛是凡事包容
凡事相信
凡事盼望
凡事忍耐
愛,是讓人得以持續忍受痛苦的關鍵因素
讓人得以持續忍耐與包容
持續盼望
持續相信
保羅說:愛是永不止息
先知講道之能終必歸於無有
說方言之能終必停止
知識也終必歸於無有
但是愛永不止息
我現在所知道的只是一部分
到那時就完全知道了
好像主完全知道我一樣
保羅在最後說:
我作孩子的時候
話語像孩子
心思像孩子
意念像孩子
既成了人
就把孩子的事丟棄了
我們如今彷彿對著鏡子觀看,模糊不清
到那時就要面對面了
我如今所知道的有限
到那時就全知道,如同主知道我一樣
保羅這是在呼召我們作個成熟的基督徒
有些人說
上帝要我們有孩童一般的信心
某方面來說,是這樣的沒錯
但是有很多人認為這表示說
我們不需要成長
不需要研讀聖經
不需要在信仰和知識上追求成長
我可以永遠都當個吃奶的嬰孩
孩童般的信心,並不是指幼稚
保羅說:我作孩子的時候
行為像孩子
說話像孩子
情感像孩子
想法也像孩子
現在我成人了
既成了人
就把孩子的事丟棄
他呼召我們要表現出成熟的愛
最後保羅說:
如今常存的有信
有望
有愛
這是基督教的經典3元素
信,望,愛
這三樣
其中最大的
是愛
因為這個恩賜,這個果子
最能夠顯明上帝自己的性情
授權
https://www.ligonier.org/
翻譯:易漢倫 / R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