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活與救贖(林慈信) - 《復活與救贖:方法論的考慮》第06集林慈信 博士

section 6
復活與救贖 第六講
我們繼續講
我們的作者的
Methodological Considerations
方法論的考慮
這章的尾聲
我們再來看28頁
The real difficulty for interpretation
lies in the fact that
為什麼解釋保羅的思想有困難的
真正的困難在於一個事實就是
in Paul’s writings
we encounter a thinker
of constructive genius
在保羅的著作裡面
我們遇見的是一位建構性的天才
with a dogmatic bent
而且他傾向於寫和教導教義
but only as he directs himself
to specific situations and questions
可是他這種的建構性
和教義性的教導呢
都是
唯獨都是在他注意到個別的處境
和回答個別的問題的時候
only as he expresses himself in
“occasional” fashion”
都是當他在一些
面對某些的場合的時候
表達他自己的時候
In short
the true problem in understanding Paul
is that he is a theologian
簡言之
了解保羅的真正的難題在於
他是一位神學家
a careful and systematic thinker
一位謹慎的系統性的思想家
accessible only through
pastoral letters and
records of his sermons
而唯獨透過看他的
教牧性的書信
和他的講道的記錄
才 遇見他的
His writings are obviously
not doctrinal treatises
他的著作很明顯的
不是一些的教義性的論著
but neither do they consist in
a variety of unrelated,
ad hoc formulations
但是他的著作也不是
一大堆臨時的闡述
or in an unsystematic
multiplication of conceptions
也不是在於某一些概念不系統的重複
不是的
They reflect a structure of thought
他的著作反映出一個思想的架構
我情不自禁要在這裡加幾句話
這個是聖經學者的說法
不是 不是
不是神學論著 但是有思想架構
其實就是神學論著 對我來說
這個是聖經學者
有別於系統神學家的寫作方法
或者說偏見
很有趣的 這本書的作者
後來就成為威敏斯特系統神學的教授了
The Pauline epistles
may be aptly compared
to the visible portion of an iceberg
保羅書信可以做這樣的比較
就好像一座冰山 能看見的部分
What juts above the surface
在水平線上突出的部分
is but a small fraction
of what remains submerged
只不過是在水下面的一個少部分而已
The true proportions of the whole
lie hidden beneath the surface
他的思想的整體的真正的尺寸
都是隱藏的
註腳25
Cf. Warfield, Biblical Doctrines, p. 175
參考華爾菲特的<聖經教義>
這本書
英文原著125頁
where he speaks of the
conception of Christ’s person
華爾菲特在那裡講到
基督的位格這個概念
which lies on-or
if we prefer to say so,
beneath-the pages of the New Testament
他說基督的位格
是在新約聖經的文字上
或者說我們喜歡說的話
是在文字的後面 或者下面
註腳25 回到本文
The contours of what can be seen
at a first glance
may also prove deceptive
乍眼看下來
所看見的素描
可能也不是真相
Put less pictorially
不那麼形象化的來講
that conception
or line of thought
having relatively little
explicit textual support
on reflection may prove
to be of the most basic,
constitutive significance
有一些的概念或者思路
相比之下
好像沒有那麼多的經文
的明文的支持
可是 當我們經過反省之後
發現原來這些是最基本的
有著一種 建構性的重要性
就是說 就是設立保羅
整個思想架構的一些概念
雖然經文不多
This state of affairs
makes the interpretation of Paul
particularly a comprehensive attempt
an inherently difficult
and precarious undertaking
這種的情況
就讓對保羅的解釋
特別是一個全面性的解釋的試圖
本質上就是一個困難的
甚至乎 有冒險性的一項工工程
to approach Paul as a theologian
help to pinpoint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Pauline interpretation
我們若把保羅當成是神學家
這樣子來看他的時候
就讓我們看出 解釋保羅
最基本的任務是什麼
Here we can hardly do better
than formulate with Vos
這裡 沒有比霍志恆的闡述 更好的
註腳26是
Pauline Eschatology p 44
下面這段話呢
是霍志恆在他的保羅的末世論的
英文的44頁那裡的
霍志恆說
Our task consists of ascertaining
the perspective of though
in the revealed Gospel
delivered by the Apostle
我們的任務就是要確定
使徒保羅所傳遞的救恩
上帝所啟示的救恩
裡面的整個的思想的觀點角度是什麼
It is the subtle weaving
of these threads of perspective
into the doctrinal fabric of thought
as a whole
that we must endeavor,
so far as possible, to unravel
我們盡可能去闡明的乃是
這些不同思路的觀點角度
是如何微妙地編輯起來
就是這些思路的不同的觀點角度
如何地很微妙的編織起來
成為 保羅思想整體的 一個的架構
The interpretation of Paul above all
involves careful attention
to underlying structure
下面我們會繼續講
他說 解釋保羅最重要的
就是要非常注意到
他表面下的那個架構
In his writings and preaching
we encounter a mind of unusual
constructive energy
我們在他的著作和講道中
所遇見的是一位有
非常突出的
建構性的思想的能力的人
with an unparalleled
capacity for synthetic thinking
而他這種在整合性的思想的能力上
是沒有人可以與他比較的
in a word (again with Vos)master mind
簡言之 我們再引用霍志恆
是一個天才 master mind
註腳27
在那裡 我們的作者
引用了一位自由派的新約學者
Albert Schweizer的話 他說
雖然 Schweizer說
保羅是一個神秘主義者
但是重要的是
Paul was a logical thinker
保羅是一位邏輯性的思想家
he is a logical thinker
and his mysticism is a complete system
他是個邏輯性的思想家
他的神秘主義是一個完整的系統
當然Gaffin不同意
Schweizer說保羅是個神秘主義者
下面 另外 Casin也說
Paul’s theology is always carefully thought out
保羅的神學都是有著
嚴密的神學思想的
the last adjective one could apply to it
would be naive
我們最不能夠用的形容詞
就是說他的神學是
簡單的 簡樸的
就是說 非常的嚴密的思路的意思
那個是註腳27
In terpretation which fails
to reckon with this fact
解釋保羅的時候若沒有
考慮到這個事實
obscures both the breadth
and the depth of his teaching
就讓我們看不到
他的教導的寬度和深度
With a sense of redemptive history
with an understanding of himself as one
together with Paul
upon whom the ends of the ages have come
(I Cor. 10:11)
the interpreter ought to be intent
on articulating the structure of thought
reflected in his statements
一個解釋保羅的人
需要有著一種對救贖歷史的敏感
也特別看到解釋者本身
和保羅都是末世已經臨到的人
參考哥林多前書10:11
所以這個解釋者
就必須要立志
要講出保羅思想的架構
就是透過保羅的講說
要說出他的思想的架構
on an ever-clearer refraction
of what Vos-has described as that
luminosity radiating from
the core of condensed ideas
解釋者就好像霍志恆說的
必須越來越能夠折射出
那個 從保羅那麼嚴密的
概念的核心中
反射出 折射出
發射出去的發光體 luminosity
就是保羅的思想的核心是
一些非常嚴密的 有高密度的概念
從那裡發射出各種各樣的思想
我們需要越來越清楚的
去折射 這些的光線
to speak of Paul
as a theologian means pointedly
that his governing interest
lies in explicating
the history of redemption
若說保羅是神學家
就意味著
就清楚地意味著
他的思想裡面
掌管一切的關注
就是解釋救贖歷史
This conclusion
這個結論
based on general observations
respecting the place of Paul’s letters
within the structure of biblical revelation
這個結論就是建立在
對於保羅的書信在正本聖經
的啟示的架構的地位
的一般性的觀察
already decides the issue
raised in the introduction
就已經事先決定了
我們本書引言裡面所說的
要考慮的問題是什麼
就是 我們要把保羅書信 放在
整個救贖歷史裡面
或者整個聖經啟示的大架構裡面來看
How this concern of Paul
with the historia salutis
also provides for
an ordo salutis
is a separate question
那麼保羅專注於
救贖的歷史
從這方面 也提供了一個救贖秩序的架構
這個是一個分開的問題
one which can only be answered by
a careful examination of the text
必須要謹慎地研究經文
才能夠回答這個問題的
就是說 保羅的救贖歷史
怎麼為我們提供一個救贖秩序
就是說 聖靈如何應用
施行基督的救贖在罪人的身上
這個問題 需要一段一段的經文仔細去研究
However, it may be maintained here
as a working principle,
subject to further verification
但是呢 我們在這裡
可以有一個暫定的原則
當然需要進一步的證實
我們在這裡先堅持一個暫定的原則
that whatever treatment Paul gives
to the application of salvation
to the individual believer
is controlled by his redemptive historical outlook
暫定的原則就是
不論保羅是如何處理
救贖在個別信徒身上的施行這個問題
他的救贖施行整個思路
是由他的救贖歷史的觀點角度
所控制的
在這裡呢
在整個方法論的考慮這一章
有一段附帶的文字
Reflections on method are inevitably
related to the area of investigation
他說對於方法論的反省
不能夠避免的是與
探究 研究經文的範圍有關的
They presuppose (and require)
a high degree of acquaintance
with the subject matter to be studied
方法論的反省
一個大前提 或者一個必須條件
就是對研究的主題
非常的熟悉
Similarly 同樣的
only the concrete act of application
discloses their relative
validity and appropriateness
當我們具體地應用這些的
暫定的原則的時候
才展示出 這些方法論的原則
相對來說是否合理是否恰當
This is uniquely so
with the interpretation of Scripture
研究聖經 特別是如此
because the text
by virtue of its divine origin
is self-interpreting
因為 我們所研究的文本
因為是從神而來的
這個文本 這本聖經是自我解釋的
In particular
the last of the conclusions drawn above
特別是上面最後所作的
那一個結論
suggests that our discussion
on method has come full circle
有意味著我們對方法論的討論
是一個循環
at least so far as the
present study is concerned
至少用一本書來說 是個循環
我們已經走過整整一圈了
Accordingly, we tum now
to a consideration of
the place of Christ’s resurrection
in Paul’s soteriology
因此我們現在 又要轉到
我們本書要考慮到的主題
就是基督的復活
在保羅的救贖論裡的地位
A continually underlying
and accompanying interest
will be the legitimacy and fruitfulness
of the approach indicated in this chapter
在本書 不斷出現的關注
也是陪伴著
每一片段的關注就是
究竟在本章指出的進路
是否合理 是否有效
這裡就講完了整個的方法論的考慮
我們注意到我們的作者說
保羅的思想都是通過一些
處境性的 在某些的場合
處理教會的問題
回答一些的問題
在這種的情況 表達他的神學的
他的神學很多時候 有些最重要的概念
又只有很少的經文
事實上
是在整個冰山下面的整個最重要的棟樑
他又說 保羅主要是在寫書信和講道
而不是在寫系統神學
但是他又是一個建構性的天才
這個是過去130年
自從1880年代霍志恆開始
整個聖經神學的專業
這個是聖經神學的
一個的特別的觀點角度
對我來說是一個偏見
因為聖經神學肯定是要在
仔細地原文解經
和系統神學的大架構之間
要劈出一條新的路
所以他們難免
對系統神學有一點偏見
事實上 系統神學和聖經神學
應該是相輔相成的
我的老師 本書的作者
是在威敏斯特神學院
完成他的博士論文的
這本書後來再經過修改就出版了
都是在1970年代初
到1970年代中
剛好是我作學生的年代
我就看著我們的教授團
在克羅尼Edmond Clowney的帶領之下
帶領著聖經神學和系統神學
如何地相輔相成
但聖經神學假如跑得太偏離
整個的中心的話
又會出亂子
當然系統神學跑到太猜測性的極端
也會出亂子
在我們的70年代已經出過一次亂子
就是Mr Norman Sheaperd
Sheapard是他的姓氏 就是牧羊人
他是被邀請離開威敏斯特的
而sheapard 也是教過我系統神學
特別是救贖的施行那一段的
不過 他在課堂上 我們留下的筆記
都反映出是很正統的
不過有的時候
他所作的一些旁邊的註釋
就越講越亂
這個都是 我們很多時候
把小事變成大事
而不是大事化小事的一個問題
過去這四十年改革宗
自從我作學生到現在
太多的時候就是把一些的小事變成大事
小的題目當作大題目來發揮
譬如說 救贖的秩序
究竟是好像慕理這樣 或者是好像
威敏斯特信仰告白這樣排列呢
就是呼召 重生 悔改 相信
稱義 作神的兒女 成聖
不曉得什麼地方 放與基督聯合
下面又有堅忍 和得榮耀
是這樣排呢 還是加爾文這樣排
加爾文是呼召信心 進入基督裡
稱義 然後悔改 悔改就是成聖
還是說 其實最重要是作上帝兒子
不是 最重要是與基督聯合
我個人的偏見是
這些都是把小事化為大事
但是因為出版商的壓力
神學院鑑定團體的壓力
教授們總要立一些新的學說
所以結果呢
就是越來越多 這些枝節
枝節 就變成大主題
我在這個年代 2010年代
把這些70年代 或者更早的書
口譯 再加上一點點的旁注
的用意 就是說 其實改革宗在克羅尼
和他下面 他領導的這一位
Gaffin 弗萊姆等等
那個代表著20世紀威敏斯特到了一個
第一梯次開始退休
第二梯次浮現的 那個階段
我把這個當作一個里程碑
今天很多牧者所讀的
所謂改革宗的書籍
可能是 D.A.CARSON
JOHN PIPER
TIMOTHY KELLER
還有JONNA CARTHER
他是時代論的改革宗
我盼望這些的譯著
這些我的口譯呢
給大家一個benchmark
英文說 aliner in the sand
畫一條界線說
早期的 比我們早一代的
改革宗神學是這樣子的
哪你假如讀近期的
你就跟上一代比較一下
是不是上一代的比較穩重全面 平衡 智慧
下一講開始 我們就要講
Part 2 第二部分
the resurrection of Christ
in Paul’s soteciology
在保羅救贖論裡面
基督的復活
他的意思就是
基督復活是
保羅救贖論裡面的中心思想
the centreality of resurrection
這個是他原來論文的題目
the centreality of resurrection
The Central Theme and Basic Structure
Part 2
本書第二部分就是
主題和最基本的思想的架構
我們上課的時候就是聽他
解釋這些的經文
都是打開希臘文新約聖經
一段一段的給我們解釋的
我們下一講開始

林慈信博士,西敏神學院神學碩士,天普大學歷史系哲學博士,加州洛杉磯「中華展望China Horizon」創辦人。致力於護教與神學信仰的工作,在神學、宣道學、及歷史學等都有相當的造詣。林牧師不僅著力於出版歸正信仰的書籍,並且發表至少500篇的論文。著重系統神學、護教學、清教徒的成聖神學與聖經輔導學等;同時任教於美國國際神學院、西敏神學院、聖約神學院等校。推動聖經輔導不遺餘力。
4. 明白聖經(史普羅)
《明白聖經》使我們知道勤奮地研讀上帝的話語是每一位信徒的特權和義務。這提醒我們說我們有特權,同時也有責任要正確地解讀聖經。史普羅博士告訴我們,聖經的解讀就像其他科學一樣,是有規則存在的。他提到一些指導原則來幫助我們正確地明白、解讀並且應用聖經,並使用聖經中那些經過時間驗證的原則來說明該如何發掘出聖經內容的真正含義。本系列內容對於剛開始讀聖經的人、或是經驗豐富的人而言都是很好的研究工具。
以下是本台的VOD點播中文內嵌字幕版本,全球都可收看(含中國地區喔);適合用LINE、WhatsApp、WECHAT分享!使用手機時也支援Google Chromecast與Apple AirPlay電視投放功能喔!
4. 明白聖經(史普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