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活與救贖(林慈信) - 《復活與救贖:方法論的考慮》第40集 林慈信 博士

Session 40
《復活與救贖》
第四十講
我們來到一個
我們的作者把他的解經再發揮
到再新的一個的層面的那一段
The Resurrection as the Redemption of Chris
復活是基督的救贖
或者說復活是基督的被贖
In calling the resurrection
Christ’s redemption
“redemption” is being employed
in a broader sense
當我稱復活為基督的救贖的時候
救贖 是以一個比較廣義的含義
來使用的
similar to the wider of the
two primary meanings
it has in dogmatic usage
indicating deliverance or salvation
與在教義神學用這個字的用法
的兩個不同的意義中
廣義的意義類似的
這個廣義是指搭救
或者得救
This, as a matter of fact
is frequently the force of Paul’s use of XX
(Rom. 8:23; I Cor. 1:30; Eph. 1:14; 4:30)
事實上這個就是
使徒保羅用這個字
多次的意義
我們來參考這些經文
羅馬書第八章23節
不但如此
就是我們這有靈初結果子的
也是自己心裡嘆息
等候得著兒子的名分
乃是我們的身體得贖
哥林多前書第一章第30節
但你們得在基督耶穌裡
是本乎上帝
上帝又使祂成為我們的智慧
公義、聖潔、救贖
以弗所書第一章第14節
這聖靈是我們得基業的憑據
直等到上帝之民被贖
使祂的榮耀得著稱讚
以弗所書四章30節
不要叫上帝的聖靈擔憂
你們原是受了祂的印記
等候得贖的日子來到
However,
the term also has
the more specific meaning
of a ransom-price
可是這個字
也有一個更加特定的意義
就是贖價 或者贖金
and in this sense
is repeatedly applied to Jesus’ death
從這個意義上來看
這個字 就是作為贖價、贖金
是多次用來指基督耶穌的死
我們來看一些列的經文
羅馬書第三章24和25節
如今卻蒙上帝的恩典
因基督耶穌的救贖
就白白地稱義
哥林多前書第六章第20節
因為你們是重價買來的
所以要在你們的身子上
榮耀上帝
哥林多前書第七章23節
你們是重價買來的
不要做人的奴僕
加拉太書第三章第13節
基督既為我們受了咒詛
就贖出我們
脫離律法的咒詛
加拉太書第四章第5節
要把律法以下的人贖出來
叫我們得著兒子的名分
以弗所書第一章第7節
我們藉這愛子的血得蒙救贖
過犯得以赦免
乃是照祂豐富的恩典
提摩太前書 二章6節
祂捨自己做萬人的贖價
提多書第二章第14節
祂為我們捨了自己
要贖我們脫離一切罪惡
又潔淨我們
特做自己的子民 熱心為善
These observations prompt
at this point some preliminary remarks
concerning the fundamental ques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of Christ’s
resurrection to his death
這些對救贖這個字的用法的觀察
就讓我們在這裡
初步地來說一些關於
基督的復活
和祂的死之間的關係
這個基本的問題的
一些的考慮
No one will dispute
that Paul never divorces the one
from the other
nor that for him each is
meaningless without the other
沒有人會爭辯這一點
就是使徒保羅從來不會把
基督的死跟復活
完全分割的
也不會反對
我們這樣說
對使徒保羅來說 基督的死
和基督的復活
每一方面 若沒有其他另一方面
是沒有意義的
Especially applicable to his writings
is the observation of Calvin
加爾文對保羅的觀察
是特別適用的
加爾文說
in the NT
references to the death alone
or to the resurrection alone
cover each other in a synecdochic fashion
新約聖經若直指基督的死
或者直指基督的復活
都包含了另外一件事的
這個是一種的提喻式
以偏概全的寫法
Inseparability, however
is not indistinguishability
不可分開
不意味著
不可區別
Plainly
Paul thinks of Christ’s death
and the resurrection as different events
on the same plane of historical occurrence
很明顯的
使徒保羅想到 基督的死
和基督的復活
是在同一個水平線上的兩個事件
在同一個歷史事件的水平上
的兩件事情
The resurrection is not an aspect
or component part of the death
復活
並不是基督的死的一個層面
或者一個組成部分
Rather, as Calvin’s statement itself reflects
反之就正如加爾文所說的話
所反映出
each has a meaning of its own
每一件事情有它個別的意義
which is suppressed
at the risk of seriously
distorting Paul’s gospel
若把這個個別的意義壓抑的話
我們就很嚴重地會扭曲
保羅的福音的
As we have already tried to show
正如我們已經嘗試去指出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resurrection
is more than noetic
基督復活的重要性
不僅僅是提供理性的資料的
it involves more than an
unveiling of the efficacy of the cross
基督復活
不單單是展示出
十字架的有效性
What now needs to be stressed is
現在我們必須要強調的乃是
that in Paul’s world of thought
the death of Jesus as
a discrete experience
is not given positive or
constructive import
我們要強調的是
在使徒保羅的思想世界裡面
耶穌的死
作為一個特定的經驗
保羅並沒有賦予它一個正面的、
一個建構性的重要性的
This is not to question
that Paul confessed with the rest
of the early Christian community
that it was impossible for Jesus
to be held in the power of death
(Acts 2:24)
這裡我們並不是要質疑
使徒保羅和所有早期基督教的群體
都承認 都相信
耶穌是不可能
伏在死的權勢之下的
使徒行傳二章42節
or that he died, “the just for the unjust”
(I Peter 3:18)
或者
耶穌基督死了
義人為不義的人死了
彼得前書第三章18節
But in all that is unique
about Christ’s death
(cf. esp. Phil. 2:6-8)
nothing is more fundamental
than its adamic significance
it is the death of the second Adam
(cf. esp. Rom. 5:18f.)
可是
耶穌基督的死的獨特性
最重要的是什麼呢
特別參考腓利比書二章6-8節
最基要的
是基督的死
是有著一個「亞當性的」重要性
基督的死是第二亞當的死
參考羅馬書第五章第18和19節
如此說來 因一次的過犯
眾人都被定罪
照樣 因一次的義行
眾人也就被稱義得生命了
It is not properly understood
other than
as the death of him who,knowing no sin,
was made sin (II Cor. 5:21)
對基督的死的正確的了解乃是
是那一位沒有罪
或者不知罪的
成為罪的那一位的死
哥林多後書第五章第21節
上帝使那無罪(不知罪)的
替我們成為罪
好叫我們在他裡面成為上帝的義
Everything Paul teaches
about the death of others applies
mutatis mutandis in
the light of Rom. 8:3
to the death of Christ
使徒保羅所教導的
關於其他的人的死的
一切的層面
從羅馬書第八章第3節的角度來看
都用在基督的死
的這件事情上的
羅馬書第八章第3節說的是
律法既因肉體軟弱
有所不能行的
上帝就差遣自己的兒子
成為罪身的形狀
做了贖罪祭
在肉體中定了罪案
His death is the wages of the sin
he became
(cf. Rom. 6:23)
耶穌基督的死
就是罪的工價
祂成為了
罪的工價
羅馬書第六章23節
罪的工價乃是死
and the state of death
he endured for a time
is the nadir of his exposure
to the wrath of the Father
而耶穌基督暫時所忍受的
死的狀態
乃是祂遭受父上帝憤怒的
最低點
Nothing resident in Jesus’ death,
as death,
relaxes its severity
or alleviates its grimness.
耶穌基督的死
作為死
裡面沒有一點
會減輕它的嚴厲性
或者它的殘忍性
It is, then, not only meaningful
but necessary
to speak of the resurrection
as the redemption of Christ
因此
我們說基督的復活
是基督的被贖 不單是有意義的
而且是必須的
he resurrection is nothing
if not his deliverance from the power
and curse of death
which was in force
until the moment of being raised
基督的復活就使祂從死的權勢
和死的咒詛被搭救出來
直到基督復活那一刻
死
仍然在基督身上是有效的
Here too the adamic factor is pivotal
同樣的 在這裡呢
基督作為最後亞當這個因素
是關鍵性的
The resurrection is the salvation of Jesus
as the second Adam
基督的復活乃是耶穌
作為末後的亞當的得救
it and no other event in his experience
is the point of his transition
from wrath to grace
唯有復活這件事情
在基督的經驗中
乃是祂從忿怒
轉移到恩典的轉折點
This does not at all imply
that Paul compromises the absolute necessity
and intrinsic efficacy of Christ’s death
(as an atonement)
這裡一點都沒有意味著
使徒保羅妥協了
基督的死
作為贖罪
基督的死的絕對必需性
和本身的有效性
it does mean, however,
that he does not confuse the ransom price
no matter how sublime and precious
with what is secured by its payment
但是這卻意味著
使徒保羅沒有把贖價
不論是多麼崇高多麼寶貴
他沒有把贖價
和付出贖價所買來的保證
兩者混淆
To Paul’s way of thinking,
根據使徒保羅的思想模式
as long as Christ remains dead
只要有一刻
基督仍然是死的
Satan and sin are triumphant
撒旦和罪
仍然是勝利的
or, more broadly, the dominion
of the old aeon remains unbroken
或者從更廣闊的範圍來說
舊的世代的統治
仍然是沒有破碎的
Strictly speaking
not Christ’s death
but his resurrection
(that is, his exaltation)
marks the completion
of the once-for-all
accomplishment of redemption
嚴格地來說 不是基督的死
乃是祂的復活
就是說基督的被高舉
才是那個一次過
救贖的成就的完成
Accordingly
因此
in a verse like Rom. 6:10
在好像羅馬書第六章第10節
這樣的一句的經文
(“the death that he died, he died to sin…”)
羅馬書第六章第10節說
祂死是向罪死了
it is essential to distinguish
carefully between his death
as the act of dying to sin
and the resultant condition
of being dead to sin
很重要的是
我們必須很謹慎地區別
基督的死作為向罪死的一個作為
和
結果帶來的狀態
就是向罪已經死了
The latter,
as the preceding verse makes clear
is exponential of his resurrected state
而後者就是
向罪已經死這個狀態
是基督已經復活的一個狀態
的一個指數
或者說所帶來的一個結果
in which death is no longer
master over him
在祂復活的狀態中
死不再在祂的生命中作王了
In fact,
only by virtue of his resurrection
is his death a dying to sin
事實上 唯獨因為基督的復活
祂的死
才算是向罪死的
A soteriology structured
so that it moves directly
from the death of Christ to the
application to others of the benefits
purchased by that death
substantially short-circuits
Paul’s own point of view
假如我們對救贖論的建構
是從基督的死直接轉移到
祂的死所買來的好處
應用在別人身上
是從基督的死到別人得救
直接地這樣的連結的話呢
這個是在很重要的意義上短路了
就是把保羅他自己的觀點折斷了
For him
the accomplishment of redemption
is only first definitively realized
in the application to Christ himself
(by the Father through the Spirit)
at the resurrection of the benefits
prchased by his own obedience unto death
對基督來說
救贖的成就
是什麼時候一次過實現的呢
乃是在基督復活的時候
那些 祂自己的順服以至於死
所買來的好處
現在直接施行在基督的身上
當然是由父所施行 藉著聖靈
我再說一次
對基督來說
基督成就了救贖
什麼時候一次過實現的呢?
實現的那一刻
乃是在基督復活的時候
因為在基督復活的時候呢
基督自己的順服以至於死
所買來的救贖好處
首先
施行在基督自己的身上
就是由父上帝藉著聖靈
施行在基督的身上
這個是救贖的成就
初步實現的那一刻
These general reflections
prompt further inquiry into how precisely
the principal categories Paul uses
to explicate the application of redemption
to the individual believer are related
to Christ’s resurrection
as the redemption of the last Adam
在這一般性的反思
就鼓勵我們進一步地去研究
那麼究竟使徒保羅所用的
那些主要的概念
就是說 用來解釋
救贖施行在個別信徒上
他所用的這些主要的概念
很精準地來說
又是如何與基督的復活有關呢
基督的復活
是末後亞當的被贖
再來哦
基督的復活是最後亞當的被贖
這個與
救贖施行在個別的信徒身上
這兩者的關係是什麼呢
While Paul does not
address this question explicitly
雖然使徒保羅沒有明說
這個問題的答案是什麼
his discussion does bear on its answer
使徒保羅的討論的確影響到
這個問題如何回答
and contains important structural elements
of his soteriology as a whole
使徒保羅的討論
包含了一些
他整個的救贖論裡面
一些很重要的架構性的因素的
下面 我們來看幾個小段
第一 adoption
基督被立嗣
就是基督成為上帝的兒子和後嗣
二 justification
基督被稱義
三 sanctification
基督被成聖
四 基督得榮耀
conclusion
最後第五 結論
我們下一講開始講第一段
就是基督被收養
被設立為上帝的兒子和後嗣
adoption

林慈信博士,西敏神學院神學碩士,天普大學歷史系哲學博士,加州洛杉磯「中華展望China Horizon」創辦人。致力於護教與神學信仰的工作,在神學、宣道學、及歷史學等都有相當的造詣。林牧師不僅著力於出版歸正信仰的書籍,並且發表至少500篇的論文。著重系統神學、護教學、清教徒的成聖神學與聖經輔導學等;同時任教於美國國際神學院、西敏神學院、聖約神學院等校。推動聖經輔導不遺餘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