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活與救贖(林慈信) - 《復活與救贖:方法論的考慮》第44集 林慈信 博士

Session 44
《復活與救贖》
第四十四講
我們來到基督的成聖的尾聲
接下來要講基督的榮耀
Further confirmation
for this conclusion
對於這個結論
就是基督的復活就是基督的成聖
這個結論
有更多的
肯定或者證據
as well as the continuity
in experience of Christ and believers,
還有
基督的成聖的這個經驗
和信徒們成聖這個經驗
兩者的連續性
lies in the fact that
這個證據在哪裡呢
這個證據就在於
even the progressive sanctification
of the individual believer
is defined expressly
in terms of deliverance from the old age
證據就在於
就算是各別信徒的成聖
就算是那個漸進式的
成聖的定義
很明顯的就是
從舊的世代 被搭救出來
這個就是
各別聖徒的漸進式的成聖
一大系列的經文
羅馬書第十二章第2節
不要效法這個世代
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
或者說
只要心意被更新、被變化
叫你們察驗何為上帝
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
哥林多前書三章18節
人不可自欺
你們中間若有人在這世界
這個世代
自以為有智慧
倒不如變做愚拙
好成為有智慧的
提摩太前書第六章17節
你要囑咐那些今世富足的人
不要自高
也不要倚靠無定的錢財
只要倚靠那厚賜百物
給我們享受的上帝
提摩太後書第四章10節
因為底馬貪愛現今的世界
就離棄我往帖撒羅尼迦去了
現今的世界
參考加拉太書第一章4節
基督照我們父上帝的旨意
為我們的罪捨己
要救我們脫離這罪惡的世代
也參考提多書二章12節
教訓我們除去不敬虔的心
和世俗的 aeon的情慾
在今世自守、公義、敬虔度日
基督復活是基督的成聖
第四部分
Glorification 基督得到榮耀
Passages like I Cor. 15:42ff.
and II Cor. 3: l 7f.; 4:4-6
as well as the genetic
association of glory with
the Spirit, show
that the pneumatic transformation
experienced at Christ’s resurrection involves
the final and definitive investiture
of his person with glory
有一些的經文
譬如說 哥林多前書
十五章42節起的那一段
哥林多後書三章17-18節
和哥林多後書四章4-6節
還有「榮耀」和「靈」
這兩個字的來源
是相關的
這些的證據就指出
基督復活的時候
祂所經歷到的靈
改變祂
是牽扯到
基督的位格
被賦予、最後的被賦予
定義性、一次過的被賦予榮耀
祂得榮耀、祂領受的榮耀
The organic tie
between this aspect of the resurrection
and the experience of believers
emerges in the sequence of thought
developed in Rom. 8:29-30
glorification, standing at the end
is the realization of the predestined goal
conformity to the image of Christ
復活
基督復活這個層面
就是得到榮耀
和信徒們的經驗之間
有著生命上的連結
這個可以從羅馬書
第八章29-30節
整個思路的過程看出
在羅馬書八章29-30節
得榮耀是站在最後
是終點
這個終點 得榮耀
就是實現了上帝
事先所預定的目標
目標就是
效法基督的樣式
我們來看
羅馬書第八章29和30節
因為祂預先所知道的人
就預先定下效法他兒子的模樣
使祂兒子在許多弟兄中做長子
預先所定下的人又召他們來
所召來的人又稱他們為義
所稱為義的人
又叫他們得榮耀
得榮耀是目標
效法祂兒子的模樣
是預先所定好的
得榮耀是終點
實現的目標
目標就是預先所定好的
信徒們效法基督的模樣
The image of Christ
is specifically the image of the
resurrected Christ
(cf. esp. I Cor. 15:49)
基督的模樣
特別是
復活的基督的模樣
特別參考
哥林多前書十五章第49節
我們既有屬土的形狀
將來也必有屬天的形狀
哥林多前書十五章49節
Accordingly
因此
the plain implication is
很明顯一個含義就是
that what Christ is
by virtue of his resurrection
believers will become at their resurrection
基督因為祂復活的大能
成為如何的基督
信徒們在他們的復活
也必成為如何的人
as his resurrection is his glorification
so their resurrection is their glorification
正如基督復活
就是基督得榮耀
同樣的 信徒們的復活就是
他們得榮耀
this same implication is
also present in Phil. 3:21
同樣的一個含義
出現在腓利比書第三章21節
我們來讀腓利比書第三章第21節
祂要按著那
能叫萬有歸服自己的大能
將我們這卑賤的身體改變形狀
和祂自己榮耀的身體相似
(at the resurrection, cf. vv. 10f.)
Christ will transform the
body of the believer
so that it will be in conformity
to the body of (the resurrected) Christ
a body described expressly as
the body of his (Christ’s) glory
(cf. II Cor. 3:18)
腓利比書第三章21節的含義就是
當複活的時候
參考腓利比書第三章10-11節
基督要改變信徒的身體
好叫信徒的身體就會效法基督
復活的基督的身體
這個身體是特別被描述為是
基督的榮耀的身體
參考哥林多後書三章18節
好我們講到基督的立嗣
成為神的兒子
稱義
成聖和得榮耀
現在第五部分是結論
The resurrection of Christ
is the resurrection of the last Adam
基督的復活是末後亞當的復活
its significance resides
in his solidarity with those
for whom he purchased redemption
而基督復活
末後亞當的復活的重要性就是
祂與祂所買贖的人之間的認同
This is a fundamental determinant
of Paul’s resurrection theology
這個是使徒保羅復活神學
一個最基本的決定性的因素
Our exploration of this point
in this subsection
oriented to the notion of Christ’s
resurrection as his redemption
yields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decisive for further reflection
on the structure of Paul’s soteriology
我們在這一小段裡所作的探索
特別是
基督的復活就是
祂自己的被贖這個概念呢
生出下面的兩個結論
這兩個結論呢
對於我們未來對於使徒保羅的
救贖論的結構
的更多的反省上 是決定性的
第一個結論
The principal categories
with which Paul explicates
the salvation of the believer
justification, adoption,
sanctification and glorification
are also used to expound
the meaning of Jesus’ resurrection
使徒保羅用來解釋
信徒的得救的主要的概念
稱義、立嗣 (做神的兒女)
成聖和榮耀
保羅都用來詮釋
耶穌的復活的意義
putting the matter this way, however,
partially obscures its real import
我們這樣說
有一部分遮蓋了
真正的重要性在哪裡
For in view of the solidarity between
the experience of Christ
and believers, in particular
因為
我們要從
基督的經驗
和信徒的經驗之間的聯合
特別要從這個角度來看
這樣看的時候呢
the constitutive nature of the former
特別是
復活對基督
這個設立性的本質來看
the direction of thought is rather that
其實使徒保羅的思路進程是這樣的
justification, adoption,
sanctification, and glorification
as applied to believers
are derived from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resurrection for Christ
我們要這樣看
實施在信徒們身上的稱義
做神的兒子、成聖和榮耀是來自
基督的復活對祂的重要性
或者基督的復活的重要性
第二個結論
Justification, adoption, sanctification,
and glorification as applied to Christ
are not separate
distinct acts
用在基督身上這幾個詞就是
稱義、做神的兒子
成聖和得榮耀
不是幾個分開的
獨立的幾個作為
Rather each describes a
different facet or aspect
of the one act
of being raised from the dead
反之
每一個詞是形容同一個作為
就是
上帝使祂從死裡復活
這一個作為的不同的層面
好我們進入到本章的另外一大段
next major section
raised with Christ
與基督一同活過來
或者與基督一同復活
In Part II we saw that
在本書的第二部分我們已經看見
in dealing with the unity
of the resurrection of Christ
and the resurrection of believers
three organically related
yet temporally distinct events
must be taken into account
我們看見
當我們處理
基督的復活
和信徒們的復活
之間的合一性的時候
必須考慮到三個事件
這三件事件
是有生命的關聯的
但是時間上
是要區別出來的
Christ’s own resurrection
from the tomb
基督祂親自從墳墓中復活
the resurrection of the believer
at the inception of Christian existence
第二就是
信徒們在他的基督徒生命
開始的時候的那個復活
(the resurrection of the inner man)
裡面的人的復活
第三
and the believer’s future bodily resurrection
信徒將來的身體的復活
(the resurrection of the outer man)
外面的人的復活
The second of these
第二件事
as Rom. 6:3ff.makes especially clear
正如羅馬書第六章3節開始一段
特別的 清楚地指出第二件事
is that aspect
of being united (experientially)
to the resurrected Christ
so that in experience
Christ’s resurrection is the believer’s
第二件事
特別是羅馬書第六章
第3節開始那段
特別指出
就是
與復活的基督在經驗上聯合
這個層面
好叫
在經驗上
基督的復活
成為或者就是
信徒的經驗
This realized aspect
of the believer’s resurrection experience
we will now reexamine
briefly
in the light of conclusions
reached in the preceding section
鑑於我們在上一段
所作的結論
我們要從這個亮光重新的
簡短的來探索
這個
信徒們已經實現了的
復活的經驗的層面
首先
contrary to the Reformed consensus
我們下面要講的
是與傳統改革宗神學家
的共識相反的
in Paul
the notion of having been raised with Christ
does not
correspond more or less exactly
to the dogmatic conception of regeneration
在使徒保羅的思想中
與基督同復活這個概念
並不是精準的或者含糊的
相對於或者是不等於
系統神學所講的重生
再來
與基督同復活
與神學上所講的重生
不是同一件事
Two passages make this clear
兩段經文很明顯證明這一點
The integrating theme
of Eph. 2:1-10 is “walking”
以弗所書第二章
從第1節到第10節
整段的整合性的主題就是
行 行事為人 walking
this unit begins with the readers’
former walk
in trespasses and sins
這段經文開始的時候說到
以弗所書讀者們以前
在罪中、在過犯中的
以前的行事為人
and ends with their walk in good works
這段結束的時候說到
讀者們在善行中的行事為人
so that
a primary focus is the inward,
subjective transformation
effecting this radical reversal in conduct
因此呢
整段經文一個主要的焦點就是
在信徒們裡面的、主觀性的轉變
以至於
有這個在
行事為人的徹底的翻轉
這個效果的
this transition took place at the point
God made them alive
(existentially) with Christ (v. 5)
而這個
轉化在哪一點上發生呢
就是當上帝使他們
經驗上與基督一同活過來的時候
以弗所書第二章第5節
The experience of
being enlivened with Christ, however
is further described
as having been raised with him
and having been seated
in the heavenlies with him
可是 保羅進一步地描述
與基督一同活過來這個經驗
保羅描述為
與基督已經一同復活
一同坐在天上
我們來讀以弗所書第二章
這段經文
第二章第1節是這樣說的
你們死在過犯罪惡之中
然後 小點祂叫你們活過來
那時你們在其中行事為人
隨從今世的風俗等等
第4節
然而上帝既有豐富的憐憫
因祂愛我們的大愛
第5節
當我們死在過犯中的時候
便叫我們與基督一同活過來
你們得救是本乎恩
第6節
祂又叫我們與基督耶穌一同復活
一同坐在天上
第二章第6節
The last two verbs
most likely have an
epexegetical reference to the first
最後這兩個動詞
就第二 第三個
從解經的角度
最有可能是指第一個
At any rate
無論如何
就是與基督同復活同坐在天上
就是指
一同活過來
At any rate
不論如何
a real difference in meaning
hardly exists
between the first two
as if each describes
a different event than the other
與祂一同活過來
和與祂一同復活
這兩個動詞
沒有很真實的不同的
無論如何 這兩個動詞
就是與祂一同活過來
與祂一同復活
沒有什麼真正的意義上的區別
好像說
一個動詞形容一種事件
另外一個形容另外一個事件
不是的
Accordingly
因此
the expression
“by grace you have been saved”
interjected between two
virtually identical verbs,
is surely parenthetical
因此
你們得救本乎恩
這個表述
就是介入在兩個
差不多完全一樣的動詞之間
你們得救本乎恩這個短句
肯定是一個括弧
(as indicated in all
standard editions of the Greek text
and almost every English translation)
是一個括弧
就正如在所有的
標準的希臘文新約
聖經的文本放的括弧
差不多所有英文的翻譯本
都放括弧的
underscoring the gracious character
of the initial experience
of salvation described as
enlivening, resurrection,
and heavenly session with Christ
這裡所強調的就是
救恩的經驗的開始
就是使之活過來
與祂同復活
同坐在天上
都有著恩典這個本質的
Consequently 結果是
when virtually the same expression
is repeated several verses later (v. 8)
當在第8節 差不多同樣的句子
重複的時候
there is no reason to
suppose a different sense
than in the earlier instance
我們沒有理由
認為8節的意思跟5是不一樣的
The latter is best understood
in the informal, grammatically loose style
often found in Paul’s letters
(cf. vv. 1ff.)
第5節的意思就是
你們得救是本乎恩
對這節最好的理解就是
使徒保羅往往有一些不正式的
文化上比較鬆散的寫作風格
這個是在他的書信裡面常常看到的
參考以弗所書第二章
第1節開始這一大段
as anticipating the former,
第5節是預期8節的
so that “through faith”
explicit in v. 8, is implicit in v. 5
因此 藉著信
在第8節
你們得救是本乎恩 也藉著信
在第5節
是暗示的
我們下一講 繼續講這個結論
與基督同復活 才是整個的
救贖施行的大主題

林慈信博士,西敏神學院神學碩士,天普大學歷史系哲學博士,加州洛杉磯「中華展望China Horizon」創辦人。致力於護教與神學信仰的工作,在神學、宣道學、及歷史學等都有相當的造詣。林牧師不僅著力於出版歸正信仰的書籍,並且發表至少500篇的論文。著重系統神學、護教學、清教徒的成聖神學與聖經輔導學等;同時任教於美國國際神學院、西敏神學院、聖約神學院等校。推動聖經輔導不遺餘力。
4. 明白聖經(史普羅)
《明白聖經》使我們知道勤奮地研讀上帝的話語是每一位信徒的特權和義務。這提醒我們說我們有特權,同時也有責任要正確地解讀聖經。史普羅博士告訴我們,聖經的解讀就像其他科學一樣,是有規則存在的。他提到一些指導原則來幫助我們正確地明白、解讀並且應用聖經,並使用聖經中那些經過時間驗證的原則來說明該如何發掘出聖經內容的真正含義。本系列內容對於剛開始讀聖經的人、或是經驗豐富的人而言都是很好的研究工具。
以下是本台的VOD點播中文內嵌字幕版本,全球都可收看(含中國地區喔);適合用LINE、WhatsApp、WECHAT分享!使用手機時也支援Google Chromecast與Apple AirPlay電視投放功能喔!
4. 明白聖經(史普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