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活與救贖(林慈信) - 《復活與救贖:方法論的考慮》第38集 林慈信 博士

2 views

復活與救贖:方法論的考慮 下載點


Session 38
《復活與救贖》
第三十八講
This survey of Paul’s use of XX
我們上面縱覽了保羅如何用
flesh 肉體這個字
was prompted by the question
whether in Rom. 1:3
refers to more than Christ’s
individual human nature
這樣說是因為
我們上面問了一個問題
究竟羅馬書第一章第3節
按肉體說
是不是僅僅指基督
個人的人性而已
That question can now
be answered affirmatively
現在我們可以回到這個問題了
是的 不僅僅是指
基督的人性
The phrase brings into view
not only Christ’s human nature
按肉體說
不僅僅是讓我們看到基督的人性
but also and pointedly
the order into which the assumption of
humanity brought him
而且是
也特別是指
當祂穿上人性的時候
祂被帶進怎麼的一個宇宙秩序中
the environment
with which this humanity
is necessarily associated
也就是說
基督的人性
必然是與怎麼一個大環境
連上關係
and from which it cannot be abstracted
也就是說 祂穿上人性的時候
祂不可能和整個的一個氛圍
抽離的
The full thought of v.3 is
所以羅馬書第一章第3節
整個的思路的意思是
that by incarnation
(by being born of the seed of David)
the eternal Son of God
entered the sphere
of XX, the old aeon,
the present evil age
就是藉著道成肉身
就是藉著作為大衛的後裔
上帝永恆的兒子
就進入到肉體這個範圍
進入到舊的世代
進入到現今邪惡的世代
his personal,
incarnate mode of existence
was conformed
to the sarkic world-order
entered at birth
基督祂個人的位格的
存在形態
祂道成肉身的存在形態
是符合
當祂誕生的時候
所進入到的世界秩序的
Grammatically 從文法來看
both prepositional phrases are adverbial
兩個介詞的短句
都是副詞式的
describing the act of incarnation
在描述道
成肉身這個作為
but in the case of XX
但是按肉體說
在這個例子中
it is employed
“so as to throw emphasis on the result
rather than on the initial act
按肉體說
不是用來強調道成肉身
初步的這個作為
乃是用來強調
道成肉身所帶來的結果
註腳98
霍志恆
“Eschatology and the Spirit”
末世論與聖靈的文章 229頁
The pattern of thought in v. 4 is the same
在羅馬書第一章第4節
整個思路的模式
也是一樣的
羅馬書第一章第4節說
按聖善的靈說
因從死裡復活
以大能顯明 是上帝的兒子
思路是一樣的
by resurrection
the pre-existant Son
having becoming incarnated order
(the subject as defined in v. 3)
entered the sphere of the Spirit
the new aeon
the coming age
藉著復活
那一位在創世之前先存的
上帝的兒子
既然已經道成肉身
進入到這個舊的秩序中
也就是第3節所定義的主體
發現他進入到「靈」的範圍
就是新的世代
就是將要來的世代
his personal,
incarnate mode of existence
is now conformed
to the peumatic world-order
entered at the resurrection
祂的位格
就是說
祂道成肉身的存在形態
現在是符合
當祂復活的時候所進入到的靈
的世界秩序了
Again,
the latter two prepositional phrases
我再說
後面的兩個介詞式的短句
corresponding to their parallels in v. 3
都是與第3節平衡的
也是符合的
are adverbial
他們是好像副詞這樣的用法的
This confirms the instrumentality
of the Spirit
in raising Jesus
intimated in Rom. 8:11
and elsewhere
這個就再一次肯定
是聖靈作為
使耶穌復活的那一位
instrumentality
祂是那個器皿
就是在羅馬書第八章第11節
和其他經文所暗示的
But Kata, paralleling its use in v. 3,
also brings into view
the resultant state
in its specifically spiritual character
但是按靈說 「按」這個字
是與第3節那個按肉體的「按」
的用法 是平行的
就讓我們看到
基督復活的結果
基督復活所帶來的那個狀態
這個狀況
特別是有靈的特點的
V. 4, then, is of a piece with
I Cor15:45 and II Cor3:17
因此
羅馬書第一章第4節
與哥林多前書第十五章45節
和哥林多後書第三章節17
是合為一體的
我們來讀這三段的經文
羅馬書第一章第4節
按聖善的靈說
因從死裡復活
以大能顯明是上帝的兒子
哥林多前書第十五章第45節
首先的人亞當
成了有靈的活人
末後的亞當
成了叫人活的靈
哥林多後書第三章17節
主就是那靈
主的靈在哪裡
哪裡就得以自由
Here
as there the Holy Spirit
so thoroughly transforms Christ
at his resurrection
that in comparison to what went before
he now exists
“according to the Spirit”
在這裡 羅馬書第一章第4節
就正如在那裡
就是哥林多前書十五章45節
和哥林多後書三章17節
聖靈在基督復活的時候
是那麼地徹底地改變了基督
以至於
與祂以前的狀態比較
祂現在是按著靈而生存(活)的
In this instance, too
the resurrection is crucial
to what Christ is
and continues to be
在這裡
耶穌基督所是的
耶穌基督繼續是的那位
祂的生存的形態
復活是關鍵性的因素
While here
the resurrected Christ is described
not as (life-giving) Spirit
but as “Son of God in power”
the two designations
have a close affinity
in Paul’s world of thought
where (redemptive)is always a pointedly
pneumatic category
雖然在這裡
復活的基督不是被描述為
叫人活的靈
乃是
大能的神的兒子
雖然是如此
但是這兩個名稱就是
「叫人活的靈」
和「上帝大能的兒子」
在保羅的思想世界裡面
是很密切地相關的
在保羅的思想世界裡面
上帝救贖性的大能
是一個特別有聖靈特點的一個概念
我們先來看
一些的註腳
註腳100
是講到
大能的上帝的兒子
Son of God” and “in power”
Most probably “in power”
is used attributively
最有可能的是
以大能這個「大能」
是作為屬性來用的
Several factors favor this conclusion
有幾個因素
支持我們這方面的結論
第一個因素
As v. 3a shows
sonship not in the absolute
but as a newly qualified phase
is in view in v. 4
正如第3節上
羅馬書一章3節上半節
展示出
在第4節讓我們看到的
不是一個絕對的
基督作為神的兒子的
神子的身份
乃是一個有新的條件
新的特點一個的階段
第二個因素
(2) In the contrast
emphasis is on resultant states
rather than initial acts
在羅馬書第一章第3和第4節
的對照中
側重點不是在起點
起初那個作為
乃是在這個結果
帶來怎麼一個的狀況
第三個因素
In the parallelism
“Son of God” and “in power”
have no counterparts
在整個的平行的思路裡
就是羅馬書第一章第3到第4節
「上帝的兒子」
和「大能」
是沒有與
這些對應的字句的
and so are closely associated as a unit
required to fill out the meaning of”declared”
因此
是一個
緊密的一個單元
是用來填滿那個
以大能顯明或者被宣告
這個動詞的意思的
II Cor.13:4
which Sanday and Headlam appeal to
as determining an adverbial
connection is quite compatible
with an attributive rendering
哥林多後書第十三章第14節
Sanday and Headlam
他們指這段的經文
來決定一個副詞式的觀點
這個與作為屬性的用法的翻譯法
是非常的符合的
哥林多後書第十三章第4節
祂因軟弱被釘在十字架上
卻因上帝的大能
仍然活著
我們也是這樣 同祂軟弱
但因上帝向你們所顯的大能
也必與祂同活
我們的作者的意思就是說這個大能
也是指復活的屬性
The emphasis there
as here is not so much
on the act of resurrection
as the ongoing life of the
resurrected Christ
在那裡 就是哥林多後書
第十三章第4節那裡
所強調的
不是那個復活的作為本身
乃是那個復活的基督
是在怎麼一個的生命中
繼續地活著的
就是說
復活的結果
所帶來祂那個活著的生命的狀態
好我們回到正文
正文是說 兩個不同的名稱
在使徒保羅的思想世界裡
都是指聖靈的
回到正文
The Spirit invested with power
is the one who makes alive
那位帶有能力的靈
乃是
使基督活的那一位
There is, however, an important
new element introduced here
可是在這裡
羅馬書第一章第4節
保羅介入了一個新的重要的因素
V. 4 teaches that
at the resurrection Christ
began a new and
unprecedented phase of divine sonship
新的因素是
羅馬書第一章第4節教導
說 當基督復活的時候
祂就開始
祂的作為上帝的兒子
開始一個新的
前所未有的一個階段
The eternal Son of God
who was born,
lived,
and died XX
has been raised XX
and so, in his messianic identity
(of the seed of David),
has become what he was not before
that is
the Son of God in power
上帝永恆的兒子
祂是按照肉體出生
活著和死了
祂現在是按著靈復活了
從祂作為彌賽亞
就是大衛的後裔的身份來說
祂現在成為了
祂以前不是的
就是
the Son of God in power
大能的上帝的兒子
註腳102
這個是霍志恆
Eschatology and Spirit
《末世論和靈的文章》
from resurrection begins
from an eschatological genesis
dated the pneumatic state of Christ’s glory
which is described as sonship of God XX
基督的榮耀的靈的狀態
也就是說
在這裡被描述為
大能的上帝的兒子 這個狀態
這個榮耀的聖靈的狀態
是從復活的起點開始的
是從一個末世的
開始創世 開始的
我再講一次
耶穌基督祂的榮耀的狀態
也就是完全有靈的充滿的狀態
保羅稱這個作為
大能的上帝的兒子
這個狀態
是從祂的復活的起點開始的
是有一個末世的始點的
genesis
回到正文
This pneumatic sonship of Christ
will not concern us further here
在這裡我們不再更細的討論
基督這個靈的兒子身份
except to point out that in the light of it
the view of Hodge and Warfield
that “Son of God”
is “not a term of office
nor expressive of any relation
assumed in time”
is in need of such qualification
that it no longer serves the
purpose of their argument
我們只是要指出一點
就是
根據我們所發現這一點呢
赫治和華爾菲特說
上帝的兒子不是一個職分的名稱
也並沒有表達
在時間上所承擔的關係
這個的觀點
是需要那麼大量的修改
他們的論點 已經不能用了
這方面的觀點了
As in I Cor. 15:45
so here too
the personal significance
of the resurrection for Jesus
is set in the same notably broader context
正如在哥林多前書
第十五章45節
在這裡 羅馬書第一章第4節
耶穌的復活
對祂個人的重要性
是要從一個很重要的
很廣大的框架
去了解的
The XX-XX antithesis
brings into view nothing less than the contrast
between the two ages
靈和肉體之間 勢不兩立的對立
就讓我們看到
是兩個世界
兩個世代之間的對照
involving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eschatological aeon
begins with Christ’s resurrection
這裡就牽扯到一個結論就是
末世的世代
是在基督復活的時候開始的
This conclusion is confirmed
by the easily-overlooked
composition of the phrase
both substantives are anarthrous without
pronominal qualification of the first
or repetition of the preposition
before the second)
我們做出這個結論
有另外一方面的支持
是常常被忽略的
就是
從死裡復活
這個短句
這兩個字
就是做名詞所用的詞
都是沒有
一個代名詞的描述
也沒有介詞的重複的
his combination
這種的集合
參考使徒行傳二十六章23節
is best explained
by Paul’s desire to introduce the idea
of resurrection in a more general
qualitative way
contrasted with birth in a broad
generic fashion:
這樣的結合
參考使徒行傳二十六章23節
最好的解釋就是
保羅願意介入一個復活的概念
是比較一般性的
是定制、素質方面的
與出生作對照
是從一個很廣闊的
一個不同的類型的對照
As birth is characteristic of the old aeon
正如出生是舊的世代的一個特點
也就是一個屬肉體的
世界的一個特點
so resurrection marks
the beginning of the new aeon
the eschatological, pneumatic world
同樣的 復活就標誌著
一個新的世代的開始
就是那個末世的、靈的世界的開始
V. 4 expresses the central theme
of Paul’s resurrection theology
羅馬書第一章第4節
表達了整個保羅的復活神學的主題
the epochal character of Christ’s resurrection
就是
基督的復活
是怎麼一個劃時代的一件事
His resurrection forms a unity
with the resurrection of believers
his resurrection is the “firstfruits”
怎麼劃時代呢
基督的復活
與信徒們的復活
是合為一體的
基督的復活就是那個初熟的果子
註腳107 我簡單說一說
在這裡我們不可以看到
保羅是不相信
耶穌是童女所生的
或者不相信
聖靈是在基督受洗的時候
降在基督的身上等等
我們下一講
就要做一個結論
這個結論結束之後
我們要讀使徒行傳第十三章33節

林慈信博士,西敏神學院神學碩士,天普大學歷史系哲學博士,加州洛杉磯「中華展望China Horizo​​n」創辦人。致力於護教與神學信仰的工作,在神學、宣道學、及歷史學等都有相當的造詣。林牧師不僅著力於出版歸正信仰的書籍,並且發表至少500篇的論文。著重系統神學、護教學、清教徒的成聖神學與聖經輔導學等;同時任教於美國國際神學院、西敏神學院、聖約神學院等校。推動聖經輔導不遺餘力。

Tags: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