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論與教會生活-林慈信(41集) - 1 - 《教會論與教會生活》林慈信博士 -第1講

757 views

展開中文逐字稿

Living in Christ’s church, session 1
教會論與教會生活,第一講
我們在這裡要介紹到的是
前任威敏斯特神學院院長,克羅尼
Edmund Clowney,他所寫的這一本
Living in Christ’s church
可以說是一本他的名著
《教會論》的濃縮版
出版社是
Great commission publications大使命出版社
是由兩個宗派合作經營的
主日學教材出版社
他們就是OPC(Orthodox Presbyterian Church)
正統長老會
和PCA
(Presbyterian Church in America)
我把它翻成美國改革宗長老會
這本書是一本成人主日學教材
有十三章
十三章之前有一個序言:
聖經神學簡介
A WORD ABOUT BIBLICAL THEOLOGY


這十三章的題目是:
第一章:教會,上帝的敬拜聚會
God’s Worshiping Assembly
第二章:教會,上帝的居所
The Church: God’s Dwelling
第三章:教會,上帝的選民
God’s Chosen People
第四章:教會,基督的會眾
Christ’s Assembly
第五章:教會與國度
The Church and the Kingdom
第六章:國度的群體
The Community of the Kingdom
第七章:教會,基督的身體
The Church: The Body of Christ
第八章:教會,聖靈的團契
The Church: The Fellowship of the Spirit
各位注意到
十三章裡面頭八章都是以
聖父、聖子、聖靈的呼召與作為做題目的
第九章:教會面面觀
Perspecttives on the Church
第十章:教會的特性
The Features of the Church
第十一章:宗教改革的用語,教會的標誌
The Marks of the Church
第十二章:教會的事工
The Ministry of the Church
第十三章:教會的治理
Church Government


我們先從序言開始來讀
A WORD ABOUT BIBLICAL THEOLOGY
聖經神學簡介
Most of us have picked up
what we know about the church
through our somewhat
haphazard experience,
一般來說,我們對於教會的知識
都是非常零散地取得的
a few sermons here and there,
這裡、那裡聽幾篇的講道
and, perhaps, an attempt to study what
the Westminster Confession of Faith
and Catechisms have to say on the subject
或者我們試圖去研究威敏斯特信仰告白
跟大小要理問答
論教會是怎麼說的
At best we have an organized
summary of biblical teaching,
我們最多能夠有一個聖經的教導的
有組織的總結或是大綱
but without a sense of how that teaching
developed over the hundreds of years
that God was revealing his will to his
people through his word.
雖然有一個聖經教義的大綱
一般來說我們沒有意識到這個教義
是怎麼樣經過好幾百年
發展出來的
就是上帝藉著祂的話
將祂的旨意啟示給祂的子民
這個漫長的過程
簡單地說,就是上帝的啟示歷史
或是救贖歷史的過程
我們很少意識到教會論是怎麼樣從
簡單地說,從創世記到啟示錄
演變出來的
We, of course, realize that the bible
was not written in one lifetime.
當然我們知道
聖經並不是在一代
寫出來的
but we do not really know how to
unravel the process
in a way that helps us to appreciate
the richness of biblical teaching on the major doctrines.
但是我們常常並不真正知道
整個過程是怎麼樣展開的
認知到這個過程,是能夠幫助我們去體會到
聖經關於重要的教義的教導
是如何地豐富
就是說,救贖歷史的過程讓我們看到
每一個教義是如何地豐富
The approach to Bible study
that helps best with this
最能夠幫助我們在這方面的讀經方法
is called”biblical theology,”
就是聖經神學
contrasted with “systematic theology.”
聖經神學,有別於系統神學
Both aim to be faithful to the Scriptures
聖經神學和系統神學
他們的目標都是要
向聖經忠誠的
but the first emphasizes development
但是前者聖經神學強調的,是演繹的過程
and the second emphasizes system
後者系統神學所強調的,是整個的系統
Dr. Clowney, in the book you have in your
hand, follows the biblical theology model.
我們在讀的這本克羅尼院長所寫的書
是遵循聖經神學這個模式的
He describes his approach in this way:
他是這樣子形容這個途徑的:
下面這段話,是克羅尼自己所講的話
我先把出處說出
Excerpted from Discovering Biblical Theology,
出自《發現聖經神學》
a classroom syllabus
at Westminster Theological Seminary, 1964)
我先解釋一下
什麼叫做syllabus講義
我所認識的威敏斯特神學院的教授們
他們所寫的講義
一般,特別是慕理(John Murray)
我沒有福氣上慕理的課
都是寫好的,就像一本書
特別是范泰爾的
我有上他的課
但是,這本講義的封面一定說明:
這本不是一本出版的書
請不要當作書來對待
慕理先生所寫的講義,好到一個地步
有的時候他寫了,不讓你拿到
你要自己一個一個字抄下來的
學生們就跟他說:
慕理先生,你的講義這麼好
不如我們打好了,複印,流傳給各位就好了
不可以!每次上課都要手抄
當然,慕理先生一去世,馬上這些講義就成書了
就是收錄在
collective writings of John Murray
他的四本裡面的
好幾本都是他的講義
范泰爾的書也是,後來都成書了
包括你們都知道的
《基督教護教學》這本書
當時也是我們
只可以買福音本
但是不可以當作是書來對待的
這裡是克羅尼的聖經神學的講義
他怎麼說呢
他說:
“If we reflect on the Bible’s own structure
假如我們去思想聖經本身的結構
and ask the question,
而問:
Why has God given us his Word in this form?
上帝為什麼用這個形式來給我們祂的話語呢?
a twofold answer appears.
答案是兩方面的
In the first place,
首先,
it is plain that the form of the Bible
is shaped by history
很明顯的一個事實就是:
聖經的形式,是由歷史來塑造的
in the second place,
其次,
it is also clear
同樣明顯的是
that what is described through the
long process of biblical history,
is the unfolding of the one
saving plan of God
在漫長的聖經歷史所描述的
就是上帝的一個救贖計畫
如何展開
What the Bible gives us, therefore,
因此聖經所給我們的
is God’s inspired record of the history
of his saving work.”
就是上帝的救贖大功的歷史的
由上帝默示的記錄
God’s inspired record of the history
of his saving work.
上帝救贖大功的歷史的記錄
是由祂默示寫下來的記錄
這個是克羅尼對聖經神學的描述
The Bible’s teaching about the church
fits into the history of God’s saving work.
聖經對於教會的教導或者教訓
可以說是在
上帝救贖作為的歷史裡面的
Chapter 6 The community of the kingdom
本書的第六章:國度的群體
traces the concept of kingdom/
city citizenship
throughout the biblical record of God’s work.
第六章勾畫出
作為國度或者天上的城的國民
勾畫出這個概念
從整個聖經的記錄
整個聖經對上帝作為的記錄
的過程裡面
去勾畫出作為國度或者天上的城
的國民這個概念
Three simple Bible study techniques
will help you use this approach.
若要用聖經神學這個途徑
有三個簡單的查經的方法
能夠幫助你
Word study is the first of these.
第一個方法就是字義研究
In chapter one you will find an example
in the study of the word “assembly.”
本書第一章就是一個例子
做一個”assembly”,會眾
希伯來文是kahal,希臘文是ecclesia
這個字的字義研究
我在這裡停一下
我多插一句話
在中文的屬靈書籍裡面
字義研究最好的參考書
就是《聖經新辭典》
New Bible Dictionary
其次有《聖經神學辭典》
《聖經神學辭典》還不如《聖經新辭典》
裡面那些比較長的
神學課題的詞條
那麼扎實
第一個方法就是字義研究
A second technique involves
comparison and contrast.
第二個查經方法,就牽涉到比較和對照
To do this
ask two questions:
若要用這個比較和對照的查經法
你要問兩個問題:
What else in the Bible is like this?
聖經還有什麼其他的經文
是好像這裡所說的呢?
How does this passage differ from those other
passages to which it is most closely related?
這段經文,和其他與這段經文
最有關係的其他經文之間
不同在哪裡呢?
這段經文有什麼不同、獨特的地方呢?
You will find an example of this in chapter two
本書的第二章,有這方面的
比較、對照方法的例子
where God’s presence on earth
as shown in the tabernacle
上帝在地上與祂的子民同在
透過帳幕與祂的子民同在
is compared with Jesus’
presence among us (see John 1:14).
就與耶穌與我們同在,做一個比較
參考約翰福音第一章14節
God’s presence
in the Old Testament temple
上帝在舊約聖殿的臨在,或者同在
is contrasted with his presence in the New,
與上帝在新約與祂的子民同在
成為對照
where the temple is the people
instead of a building.
在新約時期,聖殿是民眾、會眾
而不是一個建築物
A final technique is the simplest,
yet the most difficult.
最後一個方法是最簡單,卻是最困難的
meditate
要默想
Meditation is prayerful thought
carried out in the presence of God.
默想就是在上帝面前
一種禱告心情的思考
As you study about living in Christ’s church,
當你研究教會論和教會生活的時候
be sure you do so prayerfully,
in the presence of God.
要留意,以禱告的心情研究
就是,在上帝面前學習
It would help if each week you recall
a basic truth from the lesson
你若每一個星期從這一章裡面
回顧一個基本的真理
是對你很有幫助的
and think about it over and over again,
一次再次地去思想
seeking to appreciate or understand it better.
並且努力地去更多地欣賞、體會它
更多地理解它
The Editor
編者
這個是序言
好了,我們現在就進入第一章
Chapter 1
第一章
GOD’S WORSHIPING ASSEMBLY
敬拜上帝的聚會
Could you give three good reason for not
studying the doctrine of the church?
你可以提出三個理由,或是三個藉口
不研究聖經的教會論嗎?
Martin Luther gave one
馬丁路德提出一個理由
he said that studying the church
was hardly necessary
他說:幾乎不需要研究教會
since even a child of seven
knows what the church is.
因為就算是七歲的小孩子
也知道什麼叫教會
Americans who have attended church since
childhood may think that Luther was right.
一些從小參加教會的美國人
可能會覺得路德講對了
Another reason might be
第二個理由可能是
distaste for institutions and
organizations.
第二個理由可能是
對於制度或組織
一種的厭倦或者不喜歡
You may suspect that the people who want to
talk about the church are organizational types
你可能會懷疑,那些要你
講論教會、教會論的人
都是那種超組織派的人
who confuse denominational
loyalty with loyalty to Christ.
他們不會分對宗派的效忠
和對基督忠誠之間
他們就混為一談了
就是那些都是搞宗派主義的人
所以你大概對於教會論
非常地不喜歡
Or you may simply feel that
there are more important doctrines to study.
或者簡單地說,你可能覺得
要研究的教義,還有其他更重要的
Yet the Bible is full of teaching
about the church.
但是聖經裡充滿著
關於教會的教導
We find it in the Old Testament
as well as in the New.
在新約和舊約都有關於教會的教導
Indeed, we lack interest in the church,
誠然地,假如我們對教會沒有興趣
we lack what for Jesus
was a consuming passion.
我們就沒有
對耶穌來說,祂所熱愛的那件事
Jesus loved the church.
耶穌愛教會
and gave himself for it.
並為它捨命。以弗所書第五章25節
We cannot understand the work of Christ without
reflecting on the church he came to gather and build.
我們若不思考到,耶穌來到世界上
是來聚集怎麼樣的一個教會
來建造怎樣的一個教會的話
我們就不能明白基督的大功
The church, according to Scripture, is not just another
institution created by a religious establishment:
根據聖經,教會並不是隨便什麼的制度
是由宗教有權有勢的人創立的
不是的
it is the People of God
教會是上帝的子民
the Body of Christ
是基督的身體
the Fellowship of the Holy Spirit
是聖靈的團契
So closely is the church united to the Lord
教會是那麼地親密與主耶穌聯合
that studying the church in the Bible
will also lead us to know the Lord better.
是那麼地聯合
研究聖經中的教會
是導致我們更加地認識主耶穌
第一章第一段 The Assembly at Sinai
西乃山前的聚會
我先說,assembly這個字很難翻譯
可以翻成聚會,可以翻成會眾
聖經裡就翻成教會
The Assembly at Sinai
When Jesus said to Peter, “Upon this rock
I will build my church” (Matt. 16:18)
當主耶穌對彼得說:
「我要在這個磐石上建立我的教會」的時候
馬太福音十六章18節
he used a term that was quite familiar to
the disciples.
祂所用的這個詞
對門徒來說是非常熟悉的
In reporting the saying of Jesus
當馬太記錄、報導耶穌所講的話時
Matthew uses the Greek word ecclesia.
他所用的希臘字是ecclesia
The word means “assembly.”
這個字就是「會眾」或是「聚會」的意思
Israel, the Old Testament people of God, was called
“the assembly of the Lord” (Deut. 23:3).
以色列,上帝在舊約的子民
在申命記第二十三章3節被稱為
「主耶和華的會眾」
申命記第二十三章3節
“the assembly of the Lord”
「主耶和華的會眾」
The term describes God’s people as they
come together to stand before him.
這句話是克羅尼常常強調的
“assembly “這個字是形容那些
聚集在上帝面前
站立在上帝面前的
上帝的子民
不是抽象的「上帝的子民」,一個名單
乃是站立在上帝面前
被上帝所呼召、被祂聚集
已經聚集在祂面前的
祂的子民、會眾
Israel’s first great assembly
is particularly in view
這裡考慮到的,特別是以色列第一次的大會
Great assembly
the historic gathering before God
at Mount Sinai.
就是在西乃山前
那次歷史性的,在神面前的聚集
God had delivered Israel
from slavery in Egypt
上帝已經搭救以色列人
離開埃及為奴之家
but he did more than liberate them
但是上帝不僅僅解放了他們
he brought them from
serving Pharaoh to serve him instead.
祂帶領以色列人
不再服事法老王
乃是來服事祂
God’s demand to Pharaoh was,
上帝對法老的要求是:
“Let my people go, that they may
serve me in the wilderness …(Ex. 7:16)
上帝對法老王說:
耶和華─希伯來人的神打發我來見你,說:
容我的百姓去,好在曠野事奉我。
To serve God meant that Israel would be
his people, in covenant with him.
事奉神的意思就是
以色列要作上帝的子民
與祂在一個約的關係裡面
More specifically it referred to
the service of worship,
更特別的意思是
在敬拜中對上帝的服事
The sacred feast at Sinai to which
the Lord called Israel from Egypt.
就是在西乃山面前,那個聖潔的筵席
上帝呼召以色列人出埃及
就是要來參加這次筵席的
我們下一講繼續講
在西乃山的聚會
就是耶和華的大會

林慈信


Living in Christ's church: Edmund P Clowney

林慈信博士在台灣錄製《教會論與教會生活》系列,這專題是林牧師特別為教會中的平信徒、長老、與執事預備的,是對教會的建造有益的。這專題是出於威敏斯特神學院,克羅尼院長的著作。克羅尼院長也曾是林牧師的老師。《教會論與教會生活》Living in Christ’s Church (Great Commission Publications)這本書是眾多成人主日學教科書之一,由PCA(美國改革宗長老會)與OPC(信正長老會)兩宗派合辦的主日學教材出版社所出版的書,也是專為平信徒而寫的書。


林慈信 Just Smile

林慈信博士,西敏神學院神學碩士,天普大學歷史系哲學博士,加州洛杉磯「中華展望 China Horizon」創辦人。致力於護教與神學信仰的工作,在神學、宣道學、及歷史學等都有相當的造詣。林牧師不僅著力於出版歸正信仰的書籍,並且發表至少500篇的論文。著重系統神學、護教學、清教徒的成聖神學與聖經輔導學等;同時任教於美國國際神學院、西敏神學院、聖約神學院等校。推動聖經輔導不遺餘力。

Tag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