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改革(四):十字架與冠冕(西敏神學院)
今天你走進聖彼得大教堂,還能找到一塊銘碑,記述了日內瓦市民聚集一同決定要使這城改革的歷史。當日內瓦市民採納了宗教改革、趕出天主教以後,就在大教堂裡立了這塊銘碑:「1536年,羅馬敵基督的暴政已經被擊倒,它的迷信廢除了,基督的聖潔宗教已經恢復了真和美。因上帝的恩待,教會歸回良善秩序,仇敵敗退逃竄,這城因著大神蹟重獲自由。日內瓦的議員和市民在這裡立了紀念碑,要作永遠的紀念,向未來的世代見證他們對上帝的感恩。」
他們的意思是說,他們不再跟隨教宗,不再認他為教訓的權柄,倒要以上帝的話來檢驗每一件事。他們從聖經中發現羅馬天主教的教訓並非聖經真理,因此在法勒爾的領導下,宗教改革臨到了這城。日內瓦經過完善的思考過程,接受了宗教改革,因此,他們為日內瓦所有孩童辦設了公立的義務教育,這是世界第一的創舉。
宗教改革在日內瓦最早的行動是建立學校,包括神學院、中小學,根據聖經教導宗教改革的知識。這做法大獲成功,卻也遭遇需要克服的困難。首先,有權有勢的家族也有他們的目的,市議會想要讓他們的影響力凌駕於法勒爾的影響力之上。而環繞四周的大國也對這座小城邦構成威脅,比爾這座城說不定比日內瓦更有權勢,南方則有薩伏依公國,它一部份是義大利的勢力,一部份是法國的勢力,也渴望發揮羅馬天主教的勢力,想讓日內瓦撤回更正教立場。
宗教改革臨到以後,加爾文也到了這裡。法勒爾利用咒詛說服加爾文留下,也就是咒詛他那成為周遊列國學者的計畫。於是加爾文加入了他的事奉,為基督的國,以更正教的觀點,根據上帝的話建造這城。這表示許多事都跟著改變了,日內瓦開始制訂法規,嚴格限制某些罪惡。
當人們過著不法的生活,淫亂放蕩、忽略敬拜,日內瓦教會的長老會出於愛對他們說:「這不是基督徒應有的生活方式。」因此,加爾文必須解決教會和政府關係的問題。加爾文甚至在當時就主張教會的權利必須和政府的權利區分開來,教會應該施行並捍衛自己的聖禮。他反對今日所謂的伊拉斯督主義,也就是一種主張政府應當管治教會的學說。在蘇黎士,慈運理的教會卻有所不同。在慈運理的系統下,公民長官會說:「我們主掌政府,也主掌教會。」這種觀念稱為伊拉斯督主義,得名自思想家伊拉斯督。他主張教會應該在政府之下受管制。而我們曉得,羅馬天主教的傳統認為政府最好在教誨之下管制,這就是中世紀羅馬天主教的情況。
當時教宗說:「我們負責控管一切。」我們可以指出在中世紀傳統底下,曾經有幾度教宗將皇帝趕出教會。還有一種觀點是徹底使教會和政治分離,這種觀點近年來在美國屢見不鮮。它認為我們需要一種赤裸的公共領域,教會無權過問公民生活,教會只能自己聚在一起,與人們的政治生活隔絕。加爾文卻說:「不對,教會和政府必須分別開來,卻也必須攜手合作。」我稱之為教會和政府之間友善的分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