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改革:更正教起義(12集) - 4 - 宗教改革:更正教起義(四)十字架與冠冕

307 views

展開中文逐字稿

十六世紀沒有灰色地帶
都是非黑即白
非善即惡的
自從這座博物館開張以來
許多人來自世界各地
為要認識更多關乎加爾文的事
位於日內瓦的宗教改革博物館
是一處非比尋常的景點
你在這裡會看見遺物、圖畫
和極具教育性的展覽
解釋了加爾文的神學
他的預定論
上帝話語的權柄
加爾文主義信仰的思想家
全都一覽無遺
值得參觀
它就位於聖彼得大教堂隔壁
當時聖彼得大教堂的興建
見證了異教之地中
基督教信仰的到來
但宗教改革發生後
一切都變了
市民聚集在這處小廣場舉行
可說是最早的民主公投
以投票決定
市民要不要成為更正教徒
這天他們還是羅馬天主教徒
隔天早上就透過選舉
以日內瓦市民的權柄
宣告他們是更正教的城邦
今天你走進聖彼得大教堂
還能找到一塊銘碑
記述了日內瓦市民聚集
一同決定要使這城改革
當日內瓦市民採納了宗教改革
趕出天主教以後
就在大教堂裡立了這塊銘碑
「1536年,羅馬敵基督的暴政
已經被擊倒
它的迷信廢除了
基督的聖潔宗教
已經恢復了真和美
因上帝的恩待
教會歸回良善秩序
仇敵敗退逃竄
這城因著大神蹟
重獲自由
日內瓦的議員和市民
在這裡立了紀念碑
要作永遠的紀念
向未來的世代見證
他們對上帝的感恩」
他們的意思是說
他們不再跟隨教宗
不再認他為教訓的權柄
倒要以上帝的話
來檢驗每一件事
他們從聖經中發現
羅馬天主教的教訓
並非聖經真理
因此在法勒爾的領導下
宗教改革臨到了這城
日內瓦經過完善的思考過程
接受了宗教改革
因此,他們為日內瓦所有孩童
辦設了公立的義務教育
這是世界第一的創舉
宗教改革在日內瓦
最早的行動是建立學校
包括神學院、中小學
根據聖經教導宗教改革的知識
這做法大獲成功
卻也遭遇需要克服的困難
首先,有權有勢的家族
也有他們的目的
市議會想要讓他們的影響力
凌駕於法勒爾的影響力之上
而環繞四周的大國
也對這座小城邦構成威脅
比爾這座城說不定比日內瓦
更有權勢
南方則有薩伏依公國
它一部份是義大利的勢力
一部份是法國的勢力
也渴望發揮羅馬天主教的勢力
想讓日內瓦撤回更正教立場
薩伏依公爵篤信天主教
想要奪回日內瓦
因為日內瓦皈依更正教時
也霸據了大教堂
可以說是永不歸還的「借用」
他們想要奪回來
薩伏依士兵攀上日內瓦的城牆
要攻佔日內瓦
日內瓦全城都醒了過來
因為有位女士拿煮菜鍋
砸在士兵頭上
造成巨大的聲響
於是全城都醒來,將敵軍擊退
日內瓦便得救了
所以日內瓦城夾在更正教盟友
和天主教敵手之間
宗教改革臨到以後
加爾文也到了這裡
法勒爾利用咒詛
說服加爾文留下
也就是咒詛他那
成為周遊列國學者的計畫
於是加爾文加入了他的事奉
為基督的國
以更正教的觀點
根據上帝的話建造這城
這表示許多事都跟著改變了
日內瓦開始制訂法規
嚴格限制某些罪惡
有些法條是針對賣淫的
凡是買春者和賣春者
都要頭戴這些帽子
小頂的給女人戴
大頂的給男人戴
並遊街示眾,加以鞭打
永不得再進入日內瓦
這實在是一劑猛藥
這可不是教會紀律
而是城市紀律
不僅對付酒鬼
也更要求人們上教會
法律要求你必須上教會
不從者要受懲
不是由教會來懲罰你
而是由公民長官依法懲罰
當人們過著不法的生活
淫亂放蕩、忽略敬拜
日內瓦教會的長老
會出於愛對他們說:
「這不是基督徒應有的生活方式」
因此加爾文必須解決
教會和政府關係的問題
加爾文甚至在當時就主張
教會的權利必須和
政府的權利區分開來
教會應該施行
並捍衛自己的聖禮
他反對今日所謂的
伊拉斯督主義
也就是一種主張
政府應當管治教會的學說
在蘇黎士,慈運理的教會
卻有所不同
在慈運理的系統下
公民長官會說:
我們主掌政府
也主掌教會
這種觀念稱為伊拉斯督主義
得名自思想家伊拉斯督
他主張教會應該
在政府之下受管制
而我們曉得羅馬天主教的傳統
認為政府最好在教誨之下管制
這就是中世紀羅馬天主教的情況
當時教宗說:「我們負責控管一切」
我們可以指出在中世紀傳統底下
曾經有幾度教宗將皇帝趕出教會
還有一種觀點
是徹底使教會和政治分離
這種觀點近年來在美國
屢見不鮮
它認為我們需要一種
赤祼的公共領域
教會無權過問公民生活
教會只能自己聚再一起
與人們的政治生活隔絕
加爾文卻說:「不對
教會和政府必須分別開來
卻也必須攜手合作」
我稱為教會和政府之間
友善的分離
對加爾文來說
事情不只是教會和政府之間
涇渭分明就好
但我們過去卻曾如此
他相信教會有責任
向政府的領域說話
他無心提倡神權政治
只在乎人心改變
他在乎真理──上帝的真理
約翰福音第八章
「你們必曉得真理
真理必叫你們得以自由」
他想要人們得著自由
最終這種模式得了勝利
以相當有效率的教會體系
在政府一旁並肩而行
兩者都有各自的疆界
都對彼此說:
「我們需要你們的意見
但你們在這裡沒有權柄
這裡由我們監管」
於是有了這段特別的故事
加爾文主正在主持聖餐
而該城的長官也想要取用
但他生活中不道德的行為
讓他不被接納
加爾文說
你不得靠近這桌
根據傳說,加爾文袒露胸膛
說:「要取聖餐以前
得先刺進這裡
我決不容聖餐被玷污」
他的意思是
教會必須和政府有別
才能夠正常運作
這種政教有別的觀念
即教會自由,政府亦自由
是加爾文的根本原則
加爾文是宗教思想家
也是政治家
他對各層面的政策
有強烈的影響
今天繁盛的日內瓦州
就是建基於改教時期
加爾文所建立的神學原則
這些觀念首先傳到荷蘭
和其他歐洲國家
再傳到英格蘭、蘇格蘭
後來輾轉傳到美國
這些觀念包括了
人都是墮落的罪人
人要是掌握了
凌駕別人之上的權力
就很可能濫用這權力
因此權力應該分立
政府權力應該受限制
政府權力應該貼近民眾
好讓民眾想要改革時
能夠輕易將惡人摒除
我相信這正是
美國所採用的原則
這也是從歐洲來到美國新世界
的清教徒移民先祖
所信奉的加爾文教義
這也大大造就了瑞士人民
因為他們採納了這些原則
應用於他們的中央政府
和地方政府
加爾文的政教觀念
最終傳到了美國
當長老制傳到了美國
人們產生了出於聖經的擔憂
也是從過去歷史而來的擔憂
他們擔心教會和政府相混的模式
對教會中的福音造成不良影響
也對危害維護教會純潔的紀律
對教會與政府的關係
更是沒有幫助
所以打從一開始採用
長老制的信仰告白
就拒絕了從前「國教原則」
產生了我稱為溫和的自願主義
(moderate voluntaryism)
這種志工主義
並非從來不對政府表示意見
它也不會把基督教
簡化為個人敬虔主義
再也沒有公眾的信仰
而是指教會放棄
直接涉入政府事務
這樣教會才以先知的角色
向政府說話
也不致於和政府糾纏不清
因此以往就有濃厚的
「政教分離」傳統
現在這個詞往往被人濫用
但這觀念強調兩種權柄
在各自的範圍運作,互不干涉
而這觀念在日內瓦茁壯
在蘇格蘭更是如此
最後在威瑟斯朋等人的領導下
於美國自然地開花結果
共和政府是長老制的教會政體
所留下的遺產
也難怪許多獨立宣言的簽署人
以及美國憲法的起草人
是長老會信徒
你能看見西方和世界各地
代議民主制度
都留下了加爾文的指紋
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
以完全實踐了它的精神
第一修正案規定
「國會不可制定法律來設立國教
或限縮宗教自由」
即不得限縮我們的宗教良心
這些話發源自
加爾文主掌的日內瓦
顯示了加爾文心目中的文化
應該是什麼模樣
文化應該是教會和政府
可以聯手合作的地方
只是兩者仍區分開來
一同打造文化中的道德規則
讓政府能有效實施道德法規
卻允許有自由的空間
十誡中有是非對錯
有些規則必須特別由教會來施行
是教會成員當守的
例如聖餐該如何施行
該教導什麼教義
有些規則唯獨政府有權設立
例如成為市民有什麼條件
我們是否應該打仗
應該收多少稅
一旦教會和政府合作又有區別
就會產生合適商業發展的社群
日內瓦今日的風貌
不是讓人嘖嘖稱奇嗎?
它成了西方文明史中
最成功的商業中心
加爾文時代的日內瓦
商業就已經興旺
這是有原因的
因為商業活動有保障
商人知道
教會主張是非對錯
政府也主張是非對錯
儘管教會和政府有分別
卻一同建立行事的法規
能為公共領域指出未來的方向
這就讓日內瓦成為商業活動
的絕佳地點
因為你知道該怎樣投資錢財
當自由開始表現出來
加爾文的另一項觀念也開始發展
中世紀有項傳統認為
高利貸只為了賺錢
銀行業本質上是惡的
等於是偷鄰舍的錢
加爾文仔細分析聖經
並以邏輯判斷
認為高利貸和放貸取利不同
豐衣足食、有屋可住的商人
要是有多餘的錢
但不足以投資他認可的項目
便向鄰舍借錢
而鄰舍對他說
我樂意幫助你完全任務
只要成功以後讓我多得一份
這是完全合乎道德的
這就成了使雙方得福的契約
那將他連得埋在地裡的人
耶穌親口對他說
「你難道不能至少把錢存入銀行
收點利息嗎?」
這正是使日內瓦文化興盛
的核心觀念
但日內瓦不只是這樣
人們來到日內瓦
不只是尋求商業成功和宗教自由
享有政府與教會之間權力分立
卻能彼此合作的關係
以及自由市場
人們也出於想要避免戰爭
而來到日內瓦
日內瓦明白它只是座小城邦
無法持有強大的軍備
因此它懷抱著獨立的心態
去和各方合作
它盡可能對戰爭保持中立
這中立的觀念成了
歷史上改革宗神學的一大特色
它沒有試圖涉入每一場戰爭
而是試圖盡己所能
向各國作好鄰舍
而日內瓦也讓我們看見
當宗教改革開始在其他國家生根
好比說,義大利
有些人從義大利逃往日內瓦
尋求庇護
他們之所以逃跑
是因為宗教審判
他們的家人很可能
被燒死在火刑台上
或是失去一切家業
所以幾百年來
有成千上萬的人
從受逼迫的歐洲各處湧進日內瓦
日內瓦城向任何來者敞開
只要他們願意接受
這裡所實行的教訓和原則
這些教訓和原則
卻實影響了日內瓦
今天聯合國有許多人道主義機構
都在這裡設置總部
聯合國難民署以這裡為基地
為世界各地大受迫害的人
提供基本的照料和援助
紅十字會也在這裡發源
我想這些都和加爾文等人
的教導脫不了關係
也就是教導「人人平等」
「上帝看顧軟弱者和孤兒寡婦」等原則
直到今日
走在日內瓦大街上
你仍能看出這是一座避難城
人們來到這裡尋求庇護
所以看見國際和平組織都聚集此地
就一點也不奇怪了
你要是思想加爾文一生
對日內瓦的貢獻
他獻身於教育
男孩女孩都可以受教育
他創立日內瓦學院
後來成了這所偉大的大學
他也致力於善待
來自世界各地的難民
這簡直是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起源
因為日內瓦也向各國行了許多善事
他甚至在日內瓦興建醫院
這些都是加爾文留下的遺產
他顧念靈魂,也顧念身體
日內瓦這座古城讓我們曉得
加爾文的作為
讓這座城成了神學上
和道德上的領頭羊
今天他仍然是道德方面的先鋒
雖然大教堂的盛況已不再
當時成群的人湧進大教堂
要聽加爾文用他們的語言講道
這是前所未有的新事
也充滿了能力
更打敗了羅馬的教宗

Peter Lillback 彼得‧劉柏克
WTS 西敏神學院 院長


授權

Westminster Theological Seminary
www.wts.edu
© Copyright 2019 Westminster Theological Seminary. All Rights Reserved.

翻譯:郭熙安 / RTV

此系列只在本台的VOD點播系統中播放(中文內嵌字幕版本)
Tag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