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改革:更正教起義(12集) - 8 - 宗教改革:更正教起義(八)永遠立定

124 views

展開中文逐字稿

第八章
永遠立定
很開心能帶你們遊覽
有百年歷史的宗教改革牆
我們正慶祝加爾文誕辰五百年
這道牆則是要慶祝加爾文誕辰四百年
我們正在瑞士的日內瓦
建立這道牆的目的
是解釋加爾文和其他改教家
怎樣從日內瓦影響全世界
牆上抖大的字是 post tenebras lux
「黑暗過後是光明」
宗教改革為中世紀天主教的黑暗
帶來了光明
因為它顯明上帝的道
指出永活的基
下方則刻有名字
法爾勒、加爾文
還有伯撒、諾克斯
都照著人像的順序排列
左邊數來第二位
手拿聖經的是加爾文
他的像特別突出
因為他是主要的改教家
法爾勒往向跨出一步
代表他是宣教士
一手緊握,一手抓著聖經
他協助這座城經歷了宗教改革
並且呼召加爾文來幫助他
當加爾文在這裡工作以後
伯撒也加入了
他手裡的書上寫著「學院」
代表學院法規
因為他建立了日內瓦大學
在他旁邊是逃難者諾克斯
他是蘇格蘭改教家
也是長老宗之父
他將加爾文的教導應用於蘇格蘭
這些像兩旁都刻有年份「1559」
這裡有「日內瓦學院法規」
這法規創立了一套大學體系
延續到今天的高等教育
當時的大學對上帝的道堅信不移
這是歷史上極其獨特的一刻
再走回來
這裡有日內瓦印記的一部份
這些文字是耶穌希臘文名字縮寫
ΙΗΣ
來自於歷史悠久的日內瓦印記
是耶穌的名字
上方的記號說明這是縮寫
兩旁的光線代表基督發出的光
日內瓦宗教改革
將人指向聖經中的基督
是這些改教家的基礎
這一側除了加爾文和法爾勒的名字
也有同樣的的年份「1559」
而這裡寫著《基督教要義》
(Institutio Religionis Christianae)
加爾文的《基督教要義》
也在1559年出版成熟的最終版
日內瓦大學的法規
也是在同一年訂定的
《基督教要義》和大學
正是撼動世界的兩件事
帶來了加爾文的教育體系
和他的改教教訓
這兩件事改變了歷史
這道牆上也記載了
這些秉持加爾文神學的改教家
對其他地區的影響
首先是法爾勒
他對法國影響最鉅
人像旁的這區塊淺浮雕
是生命受改教影響的人
下面寫著:「改教家
在男爵使節面前向民眾講道」
我們看見改教的道理傳到了這裡
被日內瓦所採納
直到牆的末端都記載了
人們正式接受改教的日期
這有部份是法爾勒的成果
上面記載了法語的主禱文
宗教改革的成就之一
是提升人民母語的地位
他們不必懂拉丁文也能認識上帝
他不必用拉丁語禱告
可以用母語禱告
這是了不起的成就
下一幅人像是科利尼
(Gaspard de Coligny)
他出身王室
兄弟裡有樞機和王爵
科利尼是位軍事領袖
曾經在戰役中拯救國王
距離加爾文出生地不遠處
有個地方叫聖康坦
科利尼在這裡英勇地拯救國王
可悲的是,他是巴多羅買日大屠殺
的第一位受害者
他受邀到巴黎
遭到暗殺未遂
只傷了手臂
但到了夜半鐘聲響起時
凱薩琳(Catherine de Medici)
和其他法國王室成員的陰謀展開了
科利尼被從塔樓丟下摔死
然而他心頭最掛念的
是他的國家和國王
他也喜愛改革宗信仰
想要協力推展
所以這裡是宗教戰爭的開端
科利尼保護了國王
王室想要摧毀法國改革宗的胡格諾派
下一幅淺浮雕是法王亨利四世
他也是納瓦拉國王
在1598年4月13日
立定了南特敕令
南特敕令的始末一言難盡
大體上是亨利四世體會到
科利尼和聖巴多羅買大屠殺
這些宗教戰爭必須終止
卻不曉得該怎麼辦
於是他皈依天主教,說:
「我要成為天主教徒
好一統法蘭西」
一方面也連結
他過去同為改革宗的好友
要讓國家團結起來
他在南特敕令中承諾
胡格諾派和天主教徒
都同樣享有宗教自由
敕令只維持了八十年左右
已經很不容易了
這是歐洲歷史上頭一次
有王願意立法包容不同的宗教
宗教自由從這裡開始
並在美洲充分實現
這幅立定南特敕令的浮雕上頭
有幾行法文解釋了這段歷史
諷刺的是,其中有一部份是
亨利四世被暗殺以前的遺言
是充滿希望的話
但他想要以宗教自由統一法國的夢
也有一部份被扼殺了
正因為他的堅持,所以才被暗殺
然而他造成的影響仍在繼續
下一位是沉默者威廉
他其是不是戰士
而是發言人
他見證了
更正教改革完全佔有荷蘭
荷蘭是堅守加爾文主義的
歐洲強國之一
改革宗教會在荷蘭扎根
他們將威廉視為沉默者
意思是危害加爾文主義者信仰的話
他一句也不說
他爭戰不靠兵器
而是靠決心,站在人民這邊
保護百姓的權益
所以這底下的浮雕描繪了
荷蘭各省基於宗教改革的教訓
一同獨立建國
荷蘭人宣告他們獨立
不受歐洲各個強國管轄
這是在沉默者威廉的領導下完成的
更正教信仰成了荷蘭的一部份
最終讓荷蘭統一
採取了更正教,成為自由的國家
凡加爾文主義走過之處
自由也接踵而至
來到這道牆末端
同樣的故事也發生在日爾曼境內
淺浮雕裡的「大選侯」腓特烈威廉
接納那些逃到日爾曼
受迫害的胡格諾派人士
他知道胡格諾派的遭遇
只是受迫害之人中的一小群
胡格諾來自德語Eidgenossen
意指盟約者
傳到法國,就成了胡格諾
這些盟約者與上帝立約
也與他們各人立約
法王和全體朝臣迫害他們
於是許多人便逃離法國
有的在其他國家尋得自由
例如英格蘭
這裡則是日爾曼
淺浮雕告訴我們
德國大選侯的全體朝臣
都接納改革宗信徒進入日爾曼
表明:「這裡有自由
你們不會因為信仰的緣故受逼迫」
凡加爾文主義到之處
自由便接踵而至
牆的末端是日內瓦宗教改革的起點
太陽裡頭有取自日內瓦印記的文字
代表耶穌之名
所有的故事都始於
日內瓦人採納了宗教改革
當他們採納宗教改革
故事便展開了
從加爾文、法爾勒、伯撒
到諾克斯,漸漸發展到地極去
上頭寫著:「1536年5月21日
日內瓦人召開大會
制定宗教改革敕令
設立公共義務教育」
什麼意思呢?
宗教改革發生時
他們不只相信更正教的真理
唯獨聖經、唯獨恩典、唯獨信心
唯獨基督和信徒皆祭司
唯獨榮耀上帝
他們更相信人民需要受教育
公共義務教育和宗教改革同時開始
因為他們想要每個人都能讀聖經
明白改教的原則
宗教改革一直都是一項教育運動
因為他們明白耶穌所說的大使命
「你們要去,使萬國作門徒」
也就是作學生
改革宗信仰不論到了哪裡
都致力於教育
而他們教育日內瓦百姓
也包括女孩在內
女性的權利是從改革宗傳統開始的
宗教改革的理念是
男人、女人、男孩、女孩
都同樣需要具備讀聖經的能力
當你打開聖經,你就享有自由
有位偉大的美國人曾說
「沒有人能在政治和道德上操弄
讀聖經的民眾」
知道這人是誰嗎?
葛利(Horace Greeley)
就是他曾說:「年輕人,西進吧!」
他也曾說:「讀聖經,就必擁有自由」
這就是1536年始於日內瓦的故事
他們擺脫了中世紀天主教的束縛
斷離了教廷的傳統
開啟了教育和聖經
並寫下了這奇妙的故事
但這都基於加爾文的宗教改革
現在,繼續把故事說下去
來看牆的另一端
這邊的名字有伯撒和諾克斯
諾克斯的名字一旁的浮雕是諾克斯
在愛丁堡的聖吉爾斯教堂講道
在下面聽的是瑪麗一世的臣僕
瑪麗一世決不會來聽諾克斯講道
但諾克斯影響了他的臣僕
他傳講上帝的道,活潑又有能力
上面有主禱文
是用日內瓦聖經的語言寫成的
諾克斯和同事在日內瓦這裡
將日內瓦聖經翻譯成英語
日內瓦聖經
將主禱文化為日常語言
拉丁文不再被視為「神聖語言」
民眾可以用自己的語言向上帝禱告
這是宗教改革獨有的洞見
他講道大有能力
人們甚至說,他是上帝的吹號者
他講道感動眾人
因為他熱愛基督
他和法爾勒一樣
法爾勒在另一側
諾克斯則在這一側
他們都是偉大的宣教士
將改革宗信仰傳到全世界
法爾勒將它傳到日內瓦
加爾文協助將它系統化
更為廣傳
伯撒將它化為教育體系
諾克斯將它傳到蘇格蘭
再從蘇格蘭傳到全世界
有長老宗的地方
改革宗傳統從一開始
就是宣教的傳統
接著是許多美國人都十分熟悉的
羅傑威廉斯(Roger Williams)
羅德島州是他命名的
這個小州位於新英格蘭地區
他是實施宗教自由的第一人
他的觀念來自於加爾文
認為教會和政府不應該完全結合
加爾文也在拿捏
日內瓦應該維持什麼樣的政教關係
他認為不應該由政府來告訴教會
該怎麼樣培育牧師和會眾
該怎麼樣把持聖餐的規矩
羅傑威廉斯繼承這項觀念,說:
「教會和政府應當完全區分開來」
他的人像手上拿著一本書
上頭寫著「靈魂自由」
他相信靈魂自由
也稱為良心自由
政府的目的是要維護人民的自由
讓他們有權照自己良心行動
過程中,他提出了所謂宗教自由的觀念
賓威廉將這觀念
充分實現於費城的自由憲章中
諾克斯的學生將長老宗帶到賓州時
終於接受了這項觀念
因為他們也體會到宗教自由的好處
再看看羅傑威廉一旁的這段英文字
仔細一看,上頭寫著:
「我們奉上帝的名說實話
我們⋯⋯在這些人的見證下
並在上帝的面前共同立誓簽約
自願結爲一民眾自治團體」
──摘自《五月花號公約》
人民共同誓約,自組政府
是出自加爾文神學和聖經裡的觀念
這群移民早已精疲力竭
因為他們來到一塊陌生的土地
沒有政府
所以他們共同立約,自組政府
於是美洲第一個公民政府誕生了
他們創立了憲法和契約政府
你知道嗎?我們所說美國的聯邦政府(federal government)
其實就是用拉丁文來說
契約政府
聯邦政府就是契約政府
立憲的契約(或聯邦)政府
就是從這群移民開始
他們將諾克斯的日內瓦聖經帶來
尋找宗教自由
他們一直在拿捏宗教自由
而羅傑威廉幫助他們充分明瞭這觀念
但他們在其他方面也反映出
源自加爾文和日內瓦的觀念
再往前是另一位英格蘭領袖
克倫威爾(Oliver Cromwell)
他是英格蘭內戰的英雄
也是位清教徒
他認為英國國教會保留了太多
羅馬天主教傳統和儀式
許多信守清教徒傳統的人
想要改變這一點
因著他的領導
在英格蘭內戰中擊敗了查理一世
查理一世被砍頭
因為他被視為為人民的叛徒、暴君
背棄了和他子民立定的約
於是克倫威爾掌權
清教徒佔據主導地位
於是倫敦的西敏會議召開了
並且得出了《西敏信仰宣言》
至今成了世界各地長老宗的神學宣言
它是改革宗信仰的基礎教訓
洞察聖經和所有教會的神學傳統
自1640年代至今
它仍是數一數二的神學宣言
接下來
克倫威爾為英國人取得自由
關鍵在於王不再是英格蘭的唯一領袖
王仍是領袖,權力卻不高於國會
國會有權立法權、領導
有權作最終的決定
都建立於克倫威爾的基礎
威廉和瑪莉的光榮革命發生時
過去在英格蘭
天主教和更正教的爭端終止了
威廉和瑪莉打從心底堅信
國會是英格蘭人民發出
決定性聲音的政府機構
這也是加爾文所結的果子
在英國高於國王的根本法則
就是:聖經是真理和法律的根源
王不能任意立法
他也得在法律之下
有位蘇格蘭人盧瑟福
(Samuel Rutherford)
寫了一本書《法律和君王》
他也是西敏會議的一員
他說:「法律就是王
法律在王之上」
有種超越人世間
從上帝而來的法律
公義的原則
超過人類所有法律
這就是牆上的記載
最後,到了最右手邊
記載了匈牙利宗教改革
許多人從沒想過匈牙利和波蘭
曾經發生過宗教改革
至今匈牙利仍有兩百萬人
稱自己為匈牙利改革宗
這人像是他們的領袖博奇考伊
(Bocskai István)
這裡如實記載了
他在1606年12月13日
讓人民在國中享有宗教自由
下方的文字則記載
外西凡尼亞王博奇考伊
在匈牙利會議中
締訂維也納和約
要保障國民的基本自由
包括宗教自由
宗教自由源自於宗教改革的成果
在宗改改革牆的這邊末端
有另一件不該忘記的事件
宗教改革從這裡開始的時間)
太陽裡頭有耶穌名字Ἰησοῦς
的縮寫ΙΗΣ
底下文字記載:
日內瓦人永遠確立他們的自由權
以及更正教國家
當時薩沃依的駐軍偷襲日內瓦
有位羅馬天主教的領袖
試圖夜半翻過日內瓦牆
將軍隊帶進去
要讓這座城回歸天主教的聯盟
這次夜襲並未得逞
據傳有位住在井旁的婦人
聽見聲響,便往牆外一探
看見有人架梯要爬上城牆
其實這道宗教改革牆
正是舊城牆的一部分
當梯子架好,士兵要爬上來
她將熱鍋倒在士兵頭上
巨大的哀叫聲將全城喚醒
大家都察覺到有人入侵了
日內瓦全城在半夜起來
守護自己的城市
這故事適合為今天的討論作總結
有人想要毀壞福音真理
改革宗信仰的真理
改革宗傳統的真理
我們又再次來到這道牆旁邊
我們呼籲各位堅守改革宗原則
就連一位婦人帶著鍋子
也能夠有一番作為
不管你身在何處,一旦你認識真理
就必得著自由
耶穌說:「你們必曉得真理
真理叫你們得以自由」
要勇敢堅守崗位
傳揚上帝的道
因為「基督是主」的改革宗信息
和眾人息息相關
這也是宗教改革牆的信息
凡加爾文的改革宗教訓所到之處
就有聖經,而聖經是自由之書、
知識之書和愛鄰舍之書
是基於超越人世間
從上帝而來的法律
因此我們歡慶加爾文誕辰五百年
應當紀念他的信心是怎樣改變世界
並且至今仍在改變世界各地

Peter Lillback 彼得‧劉柏克
WTS 西敏神學院 院長


授權

Westminster Theological Seminary
www.wts.edu
© Copyright 2019 Westminster Theological Seminary. All Rights Reserved.

翻譯:郭熙安 / RTV

此系列只在本台的VOD點播系統中播放(中文內嵌字幕版本)
Tag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