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改革:更正教起義(12集) - 5 - 宗教改革:更正教起義(五)造在山上的城

161 views

展開中文逐字稿

第五集
造在山上的城
喜愛宗教改革的人
來到歐洲旅遊一定要參訪日內瓦
在這座城的湖畔有處景點
不只帶著昔日的光輝
你也得搭船欣賞湖上風光
當你從湖畔出發
沿著鋪滿鵝卵石的陡坡上行
你會發現一口井
加爾文過去就是在這裡取水
附近有一條加爾文街
這裡是約翰加爾文道
我們眼前的房子是他的故居
他死前二十年在這裡定居
他過世以後
房子外掛了一塊石版
上面寫道這座建築物曾毀於1706年
後來的建物是由一位銀行家所建
我們實際看見的房子就是這樣來的
沒辦法看見加爾文當時真正的住屋
因為已經不存在了
我們也看見加爾文每天走去
聖彼得大教堂的街道
他常去大教堂教導
有時也到諾克斯受教的講堂講課
加爾文喜愛日內瓦
因為對他和他的家人看見
它變得越來越美麗
當你走進他的故居
會看見他的園子
過去他可以在這裡坐下
眺望日內瓦湖的美景
我們所在地是加爾文的園子
背後是加爾文故居的原址
現在的房子是1706年建成的
他的故居過去就在這裡
而這裡是加爾文從辦公室望見的庭院
每天看見的風景就是這樣
他們也可能也在庭院用餐
這五百年來有許多變化
資料清楚記載了
加爾文從這座庭院
往左能望見侏羅山
也就是位於法國境內的小丘陵
往右可以眺望阿爾卑斯山
和白雪覆蓋的白朗峰
從這裡可以隱約看見
前方是一整片日內瓦湖
又稱萊芒湖,歐洲最大的湖
所以當時加爾文可以看見侏羅山、
日內瓦湖和阿爾卑斯山
今天卻看不到這樣的景緻
除了有茂密的樹木和圍籬
還有許多高聳的樓房
景觀也隨之消失了
但這個地點仍然值得一看
我多次造訪這裡,且多受啟發
聆聽鳥聲和各種聲響
俯瞰日內城的擴張
從一萬人口擴張到
今天四十萬人口
實在值得到此一遊
從加爾文故居走下來
到聖彼得大教堂
你會發現大教堂
受到後來的建築風格影響
教堂前面的支柱
用意是要支持整座建築
但這些支柱不屬於原本的建築
是後來才建的
這些支柱是後來十八世紀加上的
比人們想像中更加近代
作用是要支持教堂
免得它垮下來
因為當時教堂所在的山丘並不穩固
現在排水工程才讓它穩固
過去地下水位忽上忽下
讓教堂移動傾斜
大教堂地底已經開挖通道
你可以進到底下
他們在紀念加爾文以前數百年
這裡就有基督教信仰
教堂的原址是凱爾特人的異教廟
後來則興建羅馬建築
甚至大過現在的大教堂
現在的建築歷經兩百多次
全部重建和局部修建
走進教堂一看
中世紀的歌德建築特色相當明顯
來到教堂中間
左手邊是加爾文講道之處
側邊的講壇上有塊擴音板
將講道的聲音傳給聽眾
講壇不在正中央
這樣才能解決大教堂中迴響的問題
要是不靠麥克風
在第二根柱子的側邊講道
能讓最多人聽見
加爾文在這裡講道
力竭聲嘶
在這裡講道實在不容易
這裡的迴響是一大問題
前方是從前主持彌撒的祭壇
他將這裡改頭換面
挪去了樂器
移除了耶穌釘十架的塑像
把原先的祭壇變成講道、教導的講壇
變成人們前來領受福音餅杯的桌子
隔牆拆除了
變成一處開闊的高壇
有一張椅子,據說是加爾文坐的
有一塊銘牌,刻記了改教歷史
今天看上去,這座教堂平凡無奇
或許過去中世紀的傳統
也曾讓它加上彩繪和各種裝飾
但簡樸的改革宗敬拜毫不重視這些
它拒絕讓拜偶像的試探和圖像
出現在敬拜上帝的地方
日內瓦的宗教改革並沒有破壞什麼
其實是把東西移走
免得民眾又想改回來
他們把東西移到大教堂屋頂上
那裡空間夠大
後來教堂遭受雷擊起火
許多東西都付之一炬
想當然大家都會說:
「他們應該自己除掉的
現在上帝親自除掉了」
就是在說各種聖像
離開大教堂
走在日內瓦的古舊街道上
你可以看到好些景點
像是歷史悠久的市政府
屹立了數百年的商店行號
抬頭一望
可見教堂壯麗的尖塔
登上去以後
日內瓦的天然美景盡受眼底
包括了整座古城、湖景
和其他遠離城市
位於鄉間的大型建築
走在日內瓦
不僅能看見加爾文教育孩童的學校
還能看到加爾文學院
教育年長的學生
另一端則有綠園
裡頭有的宗教改革牆
長100公尺,是日內瓦牆殘留下來的一段
因為日內瓦一直環繞著城牆
建造這舉世聞名的宗教改革牆
為要紀念加爾文和主要的改教家
牆上八幅浮雕表示不同的國家
分別描述了
加爾文主義對全世界的影響
綠園的宗教改革牆對面
是日內瓦大學
這座建築在加爾文的時代並不存在
但加爾文在1559年建立了這所大學
德貝茲是第一位校長
是加爾文的接班人、傳記作者和發言人
這所學校始於加爾文和德貝茲
栽培出來的神學家遍及歐洲各地
其中有許多人在法國殉道
因為他們在天主教國王的逼迫下
試圖傳揚新的改革宗信仰
國王要他的國裡,只有他的信仰
不要有別的信仰
日內瓦還有其他重要的歷史景點
或許最讓人心痛的景點之一
一位反三一論者塞爾韋特
被處以火刑的地點
我的名字是Sergio Baches
是塞爾韋特學會的主席
學會位於西班牙的村莊
Villanueva de Sijena
塞爾韋特出生的房子裡
他是位醫生
受到義大利宗教改革某些激進思想影響
否認尼西亞信經
塞爾韋特開始教導
耶穌並非上帝的永活兒子
並以此為題著書
成為歐洲著名人物
不管在路德宗、天主教、改革宗的土地上
都赫赫有名
他很有可能因為教導反三一論
而被判處死刑
但他卻冒險來到日內瓦
塞爾韋特很可能
抱持某種末世時間觀
他相信自己活在末時
和加爾文在神學上攤牌
他相信自己是上帝的特使
他到了日內瓦,表露立場
他也受了審判
常聽見人說,是加爾文處死他的
事情絕非如此簡單
塞爾韋特的死
可以說是一齣悲劇
不可忘記是市議會決議處死異端
加爾文曾試著求塞爾韋特改變立場
加爾文也為他求情
盼望能輕判一些
加爾文希望他能夠被處斷頭刑
這是一種較為人道的死刑
他們卻堅持要處火刑
於是塞爾韋特被燒死了
當我們回顧歷史
能看清這是宗教改革最可悲的表現
我認為賽爾維特的道德案例
和他的死
常常在良心自由的辯論中提出
讓人們激辯不休
過去有好些哲學家和改教家
其中不乏來自北義大利的
公開地,有時候更是嚴厲地
批評加爾文鼓動處死塞爾韋特
這也是過去人們普遍的認知
他們還未領悟宗教自由的原則
他們還無法說出口:
「就算你的神學錯誤,仍享有公民權」
或者說:
「你有犯錯的權利」
如今美國的長老宗、改革宗讚賞第一修正案
並且支持它,將它納入神學觀之中
只是過去沒有人認識這點
然而正是這種掙扎
讓人不禁問道:
單一的聯合政府有可能存在於多元社會嗎?
後來法國的胡格諾派
也為這個問題頭痛
當時賓威廉(William Penn)
來到索米爾
受教於亞目拉督門下
首次見證了亨利四世掌權
由信奉更正教的王
變成信奉天主教的王
他使法語王國合一
亨利四世發覺他必須終止這些宗教戰爭
例如:領主德科利尼在聖巴多羅買大屠殺中遇害
卻不知道該怎樣阻止這樣的事發生
後來他皈依天主教
說:「我要成為天主教徒
並統一法蘭西」
過程中他接觸了過去更正教的朋友
就是法國改革宗人士──胡格諾派
試著要統一國家
他頒布《南特敕令》
保證胡格諾派能享有宗教自由
也給予羅馬天主教徒同樣的保護
這是史上頭一遭有國王
要自己的國家
保護信仰和國王不同的人
賓威廉明白這項概念
並且應用於兩個不同的教會
他後來在倫敦之塔加入貴格宗
以這項概念為基礎
開始了他所謂的「神聖實驗」
要求他所建立的費城中
每個人都將黃金律
應用在自己的思想中
人人都有權照自己的良心的指示敬拜
加爾文時代的日內瓦並沒有這種觀念
卻開始體認到
多元的必要性
因為當時容許改革宗神學
有各種表現形態
也試圖讓他們按照自己良心去行
這就是日內瓦城邁向宗教自由的第一步
而塞爾韋特受火刑的地點
則成了加爾文改教的污點
自宗教改革從日內瓦等地展開
改教歷史可謂榮辱兼具
我常舉一個例子
將南非的種族隔離
和隔離造成的苦難合理化的
是加爾文主義者
而跨越改革宗教會底線
拿神學來質疑人,而不是來助人的
也是加爾文主義者
我們在許多領域都看見這現象
改革宗信仰當然有可能領我們
朝各種方向走偏
並非我們每個人的所作所為
都榮耀上帝
每當回顧我們在歷史上所做的
像是蓄奴,或是我們沒有做到的
總叫人難過
改革宗人士有時甚至找聖經根據
將殘暴的行為合理化
我想改革宗有著嚴厲的傾向
我認為這不只發生在部份地區
持守上帝話語的加爾文主義者身上
各處的加爾文主義者
對抱持不同看法的人往往太過嚴厲
抱持加爾文主義的長老宗教會
往往因為教義問題而分裂
教義在乎精確的解釋
而不在乎解釋者的心態動機
我認為我們的問題往往在於
錯把思想和心態分割了
以至於在乎命題更甚於關係
也不懂得並重兩者
我們常說:我們必須維持
教會的和平純潔與團契的合一
讓信仰群體保有正確的教義
但特別是長老宗和改革宗信徒
往往會倚靠教義
更勝於以上帝的心為心
我想一路走來,錯誤是難免的
但它也不斷地自我修正
這是「不停改革」的過程
教會隨著時間不斷自我改革
它最大的優勢在於會自我修正
舉例來說
過去有些改革宗人士支持蓄奴
我想這點也經歷了自我修正
讓偏離航道的船轉正
當然了,每種傳統都會犯錯
問題在於他們是否從錯誤中
學到教訓、悔改、回歸正道
我想這正是改革宗傳統的特色
只要他們不斷回歸聖經
以聖經為基礎自我懷疑
也彼此懷疑
盼望能顯明我們所犯的錯誤
宗教改革無疑是一項不完美的運動
宗教自由就是其中一項缺陷
儘管照加爾文達不到
今天宗教自由的最高標準
塞爾韋特事件就是個例子
但要了解「教會擁有自由
不可受國家控制,才算是教會」
這項十足根本的概念
是由他發展出來,後來也持續發展的
所以加爾文可以說
是宗教自由之父
加爾文從沒有表現出一副
自己是基督徒完全的典範
但這是他努力的目標
我們今天也該如此努力
當我們深深體會到自己的敗壞時
要感念加爾文留給我們的遺產
他強調人的敗壞
卻也認明上帝基督裡賜下的恩典

Peter Lillback 彼得‧劉柏克
WTS 西敏神學院 院長


授權

Westminster Theological Seminary
www.wts.edu
© Copyright 2019 Westminster Theological Seminary. All Rights Reserved.

翻譯:郭熙安 / RTV

此系列只在本台的VOD點播系統中播放(中文內嵌字幕版本)
Tag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