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學的發展趨勢
我們研究神學的策略在過往對教會有很大益處,所以,今天我們也要跟隨。第一,我們要看看神學的定義;然後我們要研究神學的目標;最後,我們要探索神學的主題。
神學的發展趨勢
神學評估
為了揭示這些發展趨勢,我們將首先考慮所謂的神學學術取向。然後,我們來看一些神學家對他們學科的人生取向。讓我們先來探討學術取向。

發展趨勢:學術取向
就一方面看來,阿奎那和賀治代表著神學的學術取向。他們的觀點反映大多數基督教神學家定義神學的方式。簡單來說,他們是以「神學」這個單詞本身的詞源或是語言學背景相對應的方式來定義「神學」。「神學」源自希臘語的兩個詞根:「theos」和「logos」,「theos」的意思是「神」,logos的意思「教義或是研究」。因此,該詞的詞源表明神學是「關於上帝的教義或研究」 。這種對神學的學術理解是過去和現今絕大多數正規神學作品的特徵。當然,幾乎沒有一個真誠的基督教神學家會說,僅僅研究上帝和與祂相關的其他主題,這些就是神學本身的目的。忠信的基督徒都認定,神學無論如何都是要應用於他們的生活中。但是,在這個主導性的傳統觀念裡,將神學應用於信徒的日常生活並不被認為是首要的,而是次要的,通常是稱為「實踐神學」,是我們把正規神學裡的學術性議題解決之後才去進行的。結果,在完成正規神學的課題時,經常缺乏了對一般人生的關心。只有少數具有學術恩賜的人才能在這個領域有一定程度的參與,以致於在神學界發展出一種學術專家的風氣。然而另一方面,有些神學家不是傾向於神學的學術取向,而是以人生取向來看待神學。

發展趨勢:人生取向
阿穆斯和傅蘭姆代表了這一重要的少數派觀點,在這個觀點裡,將神學應用於生活實踐並不是一項次要任務。相反的,那乃是基督教信仰裡神學反思的本質。當然,許多世紀以來,一直有神學家認為神學與信徒的廣泛人生層面有著緊密的連結。但是在過去,持這樣的觀點的主要神學家相對而言是比較少。然而,在最近的幾十年來,越來越多的基督教神學家開始拒絕接受神學應該只是探討智力性的議題。他們反對正規神學只是基督徒人生的學術或理念基礎,更是基本而深層地關注為基督而活的學科。當神學家仔細地思考聖經時,他們更加清楚地意識到,對基督的愛,奉獻和事奉涉及我們生活的每個層面,而非只是我們對事物的看法。過去這幾十年來,這種聖經教學變得越來越重要,因為幾乎每個研究領域的學者都開始認識到,人生經歷對他們的學術領域產生了多大影響。即使是世界上最有恩賜的學者也無法擺脫其文化和生活經歷的影響。正規神學也是如此。這些日子以來,我們不斷被提醒,知識份子的人性以及他們的個人人生如何深刻地影響他們的學術追求。
例如,曾經被認為純粹是客觀的科學家和醫學專家,現在被看成通常的人而已。我們經常會質疑他們的意見,這情形在幾十年前是難以想像的。而且,在相似情況下,教會現在更加清楚地認識到,無論神學家多麼聰明卓越,他們仍然只是凡人。儘管他們聲稱自己是事實的客觀觀察者,但他們的觀點還是深受其人生經歷的影響。結果,以純學術方式來處理神學在現今已經不那麼受到重視,而對應用的需求則是比以前更加明確了。到目前為止,我們已經談過神學的四種典型定義,及其它們代表的兩種重要趨勢。現在,我們要退一步,對這些趨勢作一些評估。

神學評估
我們許多人都聽過這個說法:“我們最大的優點也可能是最大的弱點。”我們都知道這意味著什麼。我們的信念,態度和行動對我們來說可能很有價值,但如果我們不小心,它們也會傷害我們。在許多方面,神學的學術和人生取向都可以帶來很多好處,但是它們也有潛在的危害。因此,我們應該花一些時間來評估這兩個神學取向。
在進行評估時,我們將研究正規神學領域裡,學術取向和人生取向的優缺點。讓我們從學術取向開始。

神學評估:學術取向
神學的學術取向的最大優勢或長處可能在於,它們強調上帝賦予人類最奇妙的恩賜之一:我們的理解能力。上帝賦予人類認知能力,他期望神學家在追求神學真理時使用這些能力。
在聖經裡,智慧人因著運用自己的認知能力服事上帝而被尊榮。聖經告訴我們,智慧就是思考真實的事物,並從那些理性的探尋裡提出一系列連貫的信念。例如,所羅門被認為是智慧的,因為他運用他的能力去思考問題。請聽列王紀上4章29到31節,對所羅門的高度讚揚:上帝賜給所羅門極大的智慧聰明和廣大的心,如同海沙不可測量…他的智慧勝過萬人…他的名聲傳揚在四周的列國。(列王紀上4章29-31節)

同樣地,聖經的智慧文學反覆呼籲忠信的信徒要培育和運用他們的思辨能力。
上帝已經藉著許多方式,恩慈地向我們啟示祂自己,因此我們實際上可以知曉上帝,認識祂是誰,以及祂對我們的要求,那或者是藉著人對我們傳的資訊,或是藉著閱讀聖經。就是這樣……這並不意味著我們不需要運用我們的理智官能來理解基督教信仰。如果你查看保羅,在使徒行傳17章當他遇見哲學家時,他實際上是運用他的理智能力,使他們信服他所相信的真理,因此贏得一些人歸向主。我認為,我們實際上也要先運用自己的理性官能來理解基督教信仰,這樣我們才能夠知曉上帝,以及祂關乎祂自己的啟示,而能夠與祂建立一個深刻的關係。 其次,當有人問我們關於信仰的問題時,無論對方是哲學家還是什麼人,我們因此都能處於準備好的優勢,像保羅那樣,能向那個人解說我們的基督信仰。因此,我認為,對於我們而言,運用我們的理性能力或上帝賦予我們的恩賜,來思考和認知我們的基督教信仰,乃是非常重要。— 韓弗理·阿卡革瑞博士
藉著理解聖經和基督教教義,正規而有系統地學習神學,對於教會和信徒的成長,乃是非常重要。教會通常不會給會眾都教導這些主題,但我們需要培訓一些可以學習上帝的話,並將其教導給他人的人,以造就一個時代,藉著他們的訓練、傳福音,與教會的關心,尤其是教會與社會之間的關係,而能夠承載資訊,和深入地向其他人傳講上帝話語。— 阿札爾·阿杰牧師
彼得在彼得後書3章15到16節,談到使徒保羅的神學時,確認思維周密成熟的重要性。
親愛的兄弟保羅,照著所賜給他的智慧寫了這信給你們…信中有些難明白的。(彼得後書3章15-16節)

如我們所見,傳統神學對理智或學術的強調,並沒有與聖經的良好神學概念相違逆。相反的,嚴謹的思維是傳統神學的強處。儘管神學的學術取向有其重要價值,但我們也需要留意它們所構成的危險。神學家常常以傑出的技能去收集,分析和整理關於上帝的事實,但是他們卻沒有給予同樣的關注,以生活形態去服事上帝。周密而理性的神學分析本身往往成為神學的目的。我們通常認為有些人是“好神學家”,僅僅是因為他們對神學主題瞭解很多。但是有時我們不得不承認,好的神學家並不總是一個好人。

到底是什麼導致一個人可以成為好的神學家,卻不是一個好人呢?那就是當我們只是以學術活動的神學定義來運作時,當我們認為做神學只是意味著學習得好,撰寫得好,以及傳授正確的理念,如此而已。
一個人是極有可能成為好的神學家,或被稱為是好的神學家,卻不是一個好的人。實際上,有人常會寫出很好的書籍,傳講很棒的資訊,擔任教會的領袖,可是我們卻發現他們其實卻不是好人。這樣的例子太多了。這之所以會發生,是因為我們經常會認定一個好的神學家乃是一個聰明而思考嚴謹的人,卻沒想過那些思考是否影響他們的人生,這成為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他們可以在工作上,在技能上表現得很出色,但在生活樣式上卻是非常差勁的人。問題在於我們經常願意接受那種情況。我們容許他們保持那樣,不會去挑戰我們認為最有理智的神學家,需要把他們的偉大理念化為真實生命。這就是問題所在,發生於耶穌基督的教會,以及在我們的領袖當中。因為真相是,我們不僅只需要優秀的學術神學家,我們乃是需要學術優秀神學家也具有好的生命,他們要讓自己的生活舉止不斷塑造成基督的樣式。— 理查·伯瑞特博士

神學不僅僅是頭腦的知識。神學實際上是一種可以啟發我們心靈和人生的知識。因此,如果某人有知識,如果他們具有聖經或神學知識,但是卻沒有影響他們的人生 — 就是他們對待人的方式,就是他們的生活方式,讓他們人生成為事奉上帝的方式 — 那麼他們就不擁有好的神學。事實上,我會說那不是神學,因為神學的目標是將聖經應用到我們的人生中。因此,我想說的是,我們所認定的好神學家,若他卻不是一個好人,至終,他根本就不是一個好的神學家。— 哈奇·伽瑪尼牧師
我們評估基督教神學裡學術取向的得失利弊,而同等重要的,我們也應該瞭解人生取向的優缺點。神學需要與人生有更直接關聯,我們應該如何評估這個日益增長的共識?
神學評估:人生取向
在許多方面,神學裡人生取向的最大優勢在於,它使我們能夠實現重要的聖經價值。我們都知道,像雅各書1章22節這樣的經文,要求我們要超越單純的學術神學追求。 正如雅各所說的:只是你們要行道,不要單單聽道,自己欺哄自己。(雅各書1章22節)

雅各的話徹底指正出許多神學家的知識虛偽。良好的神學將導致正直合宜的生活,而不僅只是獲得適當的學習。如果我們沒有這樣的委身,那就只是自我欺哄。保羅豈不是在哥林多前書8章1節如此警告我們:
知識是叫人自高自大,惟有愛心能造就人。(哥林多前書8章1節)
還有哥林多前書13章2節,使徒居然這麼說道:
若我能…明白各樣的奧秘、各樣的知識,…卻沒有愛,我就算不得什麼。(哥林多前書13章2節)
使徒保羅堅持認為,就算我們能夠掌握每個能夠想像到的神學概念,而那些概念卻不能結出愛的果實,那麼我們的神學努力也就無濟於事。聖經不斷地呼籲基督忠信的跟隨者們,將他們的神學反思定向為要為上帝而活。如果我們只專注於以某種客觀,概念性的方式來學習神學,那其實是未達成聖經的準則。相反地,重視聖經價值的神學才是洋溢著我們信仰的神學。

然而,與此同時,人生取向的神學也會構成一個嚴重的危險,特別是存在著我們所謂的“反智主義”風險。很多看重為基督而活的基督徒,經常會否定細緻、嚴緊神學分析的價值。實際上,有些人還認為傳統的、學術取向的正規神學對基督徒的生活是有害的。

我們都聽過一些真誠的人說過這樣的話,例如:“我認為我們不該涉入教義。那只會讓我們的心思脫離基督。”或者人們是這樣說“你根本不需要去研究神學,只需要常被聖靈充滿。”還有,“理性的基督教乃是死亡的基督教。”這些善意的信徒拒絕傳統的、學術取向的神學,而以一種反智的心態對待信仰。持這樣觀點的信徒並沒有依靠認真周密,甚至嚴謹的神學來建造自己的生活,往往而只是簡單依靠他們的屬靈直覺,卻沒有仔細查驗它們。當然,我們的確應該為基督而活,也要被聖靈充滿。理智取向的的基督信仰是有可能導致靈性死亡。但是,與此同時,我們所有人都應抵制教會裡反智主義的嚴重危險。這種反智主義傾向將不可避免地導致對基督信仰的錯繆教導和嚴重誤解,從而對許多信徒的人生造成可怕的後果。保羅確認到這個危險,所以在提摩太後書2章15節,他如此鼓勵提摩太:你當竭力在上帝面前得蒙喜悅,作無愧的工人,按著正意分解真理的道。(提摩太後書2章15節)

保羅在這裡堅決要求提摩太必須按正意處理真理的道。但要做到這樣並非易事。提摩太若要按著正意析解真理,他需要成為“工人”(希臘語是ergates),這稱呼是用於一個勤奮工作的人。建構基督教神學需要嚴謹的理智思考。我們每個人都要仔細查看我們定義神學的方式。我們中的某些人自然傾向於學術取向的神學觀點,而忽略了人生的其他方面。而其他人則傾向於人生取嚮導向,而忽略了智性問題。為了避免出現這些極端情況,我們必須承認,兩種觀點都各有其優點和危險。智慧的作法是同時擁抱兩種觀點。我們既需要學術神學,也需要人生神學。

備註:
- 阿札爾·阿杰牧師 (Azar Ajaj),[以色列]拿撒勒福音學院 [Nazareth Evangelical College in Nazareth, Israel],公共關係主任及講師。
- 韓弗理·阿卡革瑞博士 (Humphrey Akogyeram),[迦納]好消息神學院 [Good News Theological Seminary in Accra, Ghana],教授。
- 哈奇·伽瑪尼牧師 (Hutch Garmany),[美]喬治亞州特倫頓恩典社區 [Grace Community Trenton in Trenton, Georgia],牧師及植堂者。
- 理查·伯瑞特博士 (Richard L. Pratt, Jr), [美]IIIM神學教育資源中心 [Third Millennium Ministries],主席及聯合創始人。
第三千禧年神學教育資源中心簡介
理查L.柏瑞特博士,是IIIM神學教育資源中心的創始人和主席。他是位於美國佛州奧蘭多改革宗神學院的舊約系主任,且任教於密西西州傑克遜和北卡州夏洛特校園。他是美洲長老會(PCA)按立的牧師,他教導和訓練教會領袖的足跡遍及全球。柏瑞特博士在Roanoke學院獲文學學士,就讀於威斯敏斯特神學院,並在維州協和神學院獲道學碩士。他在哈佛大學獲得其舊約研究的神學博士。柏瑞特博士任《英文新國際版改教精神研讀本聖經》(NIV Spirit of the Reformation Study Bible)的總編,《新生命聖經英譯本》(NLT)的翻譯之一。
他所撰寫的書籍包括:《清醒的禱告》、《將人的心意奪回》、《尊貴的設計》、《他賜給我們故事》、《歷代志上下》注釋書、《哥林多前後書》注釋書。
我帶來一些好消息。在拉丁美洲、非洲、前蘇聯、與亞洲地區,教會正在蓬勃的發展。在2050之前,全世界將會有一半的基督徒,他們會分布在拉丁美洲跟非洲,在中國也已經有八千萬至一億位基督徒,數十年後,蘇聯也將成為世界最大的基督教國家之一。在傳統穆斯林國家,基督教信仰也正在快速的成長。雖然這些數目字激勵我們,但這也代表我們將面臨巨大的挑戰。因為這些區域的領袖,很少機會學習聖經,接觸健全的神學,在上帝的教會中,我們需要受優良裝備的牧者。
安干達地區牧師:我們缺乏裝備,不知道作什麼,沒有清楚的方向,沒有健全的裝備,缺乏健全的根基作教導。
前蘇聯地區協調員:我們需要這樣的裝備,我們國家非常需要基督教教材,我們國家非常需要基督教教材,當然我們會倚靠聖靈明白聖經,但同時也需要從外來的資料,對我們講解,他們已經明白的真理。
拉夫文特,美國世界宣教中心創辦人,估計在北美之外至少有兩千萬位牧者無法接受適當的裝備,雖然世界上多數的牧者都真誠地要事奉基督跟教會,但因缺乏對聖經健全的了解,正確的認識基督教神學,這會使他們落入各樣嚴重的問題。
陳彪牧師:基本上在中國,需求非常大,但缺乏教育水平,人們無法分辨什麼是,符合聖經的教導,什麼不是聖經的教導。
阿拉伯地區牧師:我甚至看過帶領,福音派教會的領袖,去異端聚會,如摩門教跟耶和華見證人,基本上因為,缺乏穩固的神學根基。
基督徒用很多方式,試圖處理這議題,好的策略必須延續,問題是無法滿足,這龐大的需求。許多年來,全世界的關鍵領袖,來到北美跟歐洲神學院,但很少人回到,自己的家園中事奉。
宣教士飛到,世界各地培訓牧者,但因為還有其他職責,他們常常缺乏工具跟時間,來完成這使命,建立神學院跟聖經學院,來滿足世界各地的培訓,年度預算是150億美元,我們必須尋找更有效的方式,在教會快速發展地區,有效的裝備牧者,在十六世紀,抗羅宗的改革者,為基督大發熱心的一群。使用當時最先進的科技:活字印刷術,把健全的教導傳遍歐洲,延續宗教改革的精神,我們也應當使用,今日最先進的科技,藉著多媒體、衛星、網路,我們現在可以裝備,全世界的牧者,觸及世界每一個地方,教會牧者能夠接觸媒體,跟全球溝通,藉著宗教改革的風範,我們今日的優勢,我與朋友們一同創立了,第三千禧年資源中心。第三千禧年的目的是:建立健全多媒體神學課程,用英文、西文、中文、俄語與及阿拉伯文,在接下來的十五年,我們的課程的特色是:
- 第一、我們擁有神學院的水準,能滿足教會的需求,精良的裝備,可靠的領袖。
- 第二、我們的課程是由當地傳道人,翻譯、錄製、監製、發佈,使用當地的語言。
- 第三、我們的課程是影像導向,每一堂課都經過精心設計,地圖、圖表、圖片。
在我們的認知中,唯獨第三千禧年教育中心,製作這類的培訓課程,非常棒的教學,每個人都能明白,我們可以全力散佈,用網路發佈到所有的地方,也有容易複製到電腦的光碟,把課程待到任何地方,使收到教材的人,也能夠更進一步的發佈給別人。五年來我們製作初期的課程,在一些國家中做測試,我們建立多國語言網站,高水準的培訓影片製作。再次,來自許多宗派的牧師,從東歐、亞洲、非洲、拉丁美洲,表達他們的感謝與熱誠,並詢問是否有更多的教材。我們把課程寄給非洲尚比亞的聖經學院,我們收到很多來信,很多信表達學生會反覆看整個系列的課程,八個小時的影片,六次八次十次反覆看,因為他們飢渴想要學習,並且感恩。這幾年來的初期事工,證明藉著上帝的幫助,第三千禧年教育中心,能夠建立優良的神學課程,裝備全世界的教會領袖,這目標非常高,但藉著你的代禱,奉獻與支持,我們可以把健全符合聖經,的教導傳遞到全世界,用嚴謹的神學,服事下一個世代。
耶穌在離開門徒升天之前,他吩咐門徒,要使萬民作他的門徒,為他們施洗並教導他們。第三千禧年教育中心,我們正在盡本份,實現這大使命,你願意好好禱告思考,是否願意加入我們,在全球訓練基督的門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