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與基督聯合 - 12 - 與祂同死&同復活

3 views

與基督聯合不僅是我們屬靈生活的核心,它還包含著我們屬靈生命的全部。在最後一課 中,傅格森博士探討了信徒與基督聯合的一個非常重要卻常被忽視的層面,即與基督的受苦聯合。正如與基督的死和復活內在的聯合會帶來屬靈心態的改變一樣,與基督的死和復活外在的聯合也會帶來苦難和果實,這種聯合的結果是其他任何方式都無法實現的。這是傅格森博士在《與基督聯合》系列中第十二篇信息。(傅格森)

MP4影片下載

MP3音檔下載
學習指南PDF下載

逐字稿

我們來到了“與基督聯合”系列課程的最後一課。我不知道你們是否和我一樣,通常當我要結束聖經某卷書或是某個主題的學習時,我會覺得好像剛剛才準備好開始學習。我會想回到開頭重新學習。我會想:也許現在真的準備好開始吸收理解了。我們在一起走過的課程中,首先學到了在新約中,尤其對保羅來說,“與基督聯合”有多重要。新約中大約有一百六十多處保羅使用“在基督裡”“在主裡”或“在祂裡面”。因此它是非常重要的。我希望當我們來到結尾時,我們至少記得這一點,那麼多“在基督裡”將從聖經中,活化在我們面前。當我們越來越多地思考成為基督徒的意義,我們就會越來越多地意識到自己的特權。基督是一位偉大的救主,祂自己已經與我們聯合了。

我已經說過好幾次了,對於過去的基督教會,我們明白,基督認為離了我們,祂就是不完整的。這是一個了不起的特權,不是嗎?耶穌認為離了我,離了我們這些弟兄姐妹,離了每個時代的聖徒,祂自己就是不完整的。正如我們在之前的學習中看到的,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做成的工作,使天上的、地上的都同歸於一,也就是天上的家和地上的家都合一。因此我們不僅與今天的信徒、歷代教會中的信徒以及將來的信徒相連,我們還連於不同種類的“家人”,也就是舊約中被稱為“神的兒子”的“天使”。那是這家中的另一個分支,是沒有墮落的天使,基路伯、撒拉弗等,那些圍繞著寶座的。天堂將是一場長久的“快樂家庭”的遊戲,而這一切都是因為我們連於元首耶穌基督。

上一課我們思考了耶穌是如何教導我們與祂聯合,尤其是祂修剪我們的這個概念,是基督徒生命成長中讓人酸楚的一部分。在這個系列的結尾,我希望我們一起思考與基督聯合的方式的兩層維度。基本上,我們認為這種聯合是一種內在的屬靈現實。因與基督聯合,我們就脫離了罪,並在基督般的恩典中成長。但我們不僅僅只是屬靈的生物,我們同樣也有肉體的存在。實際上,保羅在《哥林多前書》第六章對哥林多信徒說,與主聯合的人也是身體與主聯合,因為聖靈來住在我們裡面,我們的身體是聖靈的殿。因此我希望在最後一課中,我們一起思考“與基督聯合”有什麼外在維度的意義。我們在基督的死和復活中與祂聯合,這在內在和靈性上表現為“治死罪”和“穿上新人”。

約翰·加爾文一再強調這一點。他還強調“治死罪”有雙重的意義,他稱之為“mortificatio duplex”。“穿上新人”也有兩重意義,他稱為“vivificatio duplex”。有一種內在的“治死罪”和“活出新人”,但在基督徒的生命中也有外在的“治死罪”和“活出新人”。在這個世上,我們將以各種不同的方式呈現在基督的死與復活中與祂聯合。我希望我們用不同的方式來思考這個問題。舊約的聖徒也與基督聯合,儘管是在應許中,但他們仍是在應許中與那位將要死而復活的基督聯合。因此我們在舊約經文中看到他們離棄了罪,並在聖靈的幫助下穿戴我們所說的基督的恩典。但他們也在自己的生命中分享這見證。約瑟就是一個顯而易見的例子。他因相信應許而與耶穌基督聯合。約瑟的生活是怎樣的呢?約瑟分享了基督的苦難,這就是他的生命形態。他有份於基督的死,他與有份於基督的受辱。實際上,約瑟的一生有很多地方都像是耶穌生命的回聲。他被陷害,遭人鄙視,然後,在神的護理中,他被提拔、被高舉,並帶來了《創世記》中所說的“救贖”,是對整個地中海地區物質性的救贖。他外在的分享了主耶穌的死而復活。大衛王以及其他許多舊約聖徒也是如此。在很多新約信徒的身上你也能看到這些。

最明顯的例證就是我們開頭所說的,首先是在誰身上最清楚的表明出來。基督徒結出果子的途徑就是與主耶穌基督聯合,然後在整個生命中呈現出來。答案就是:司提反。司提反相信與耶穌基督聯合,他遠離罪,穿戴基督的恩典,成為基督的樣式。但這不僅是內在的,同時,也要顯明在外。司提反結出果子,有份於基督的死。司提反結出的果子有份於基督的復活,先在一個年輕的大數人掃羅身上,然後在數不清的很多人身上顯明。我寧願相信,當大數人掃羅轉變為使徒保羅,並反思他在大馬士革的路上與基督相遇的內在意義,將基督對他說的話和他在司提反身上看到聯繫起來的時候,就孕育了這個想法,就是耶穌和司提反是彼此聯合的。因此迫害司提反就是迫害主耶穌。這引發了保羅對自己的生命和對自己事工的理解。

你看到了嗎?他開始看到有這樣一種模式,不僅是內在的,還在於我們整個基督徒生命。我們也透過與基督聯合的鏡片來看待那些聖徒,他們在基督的死和復活中與祂聯合,在基督的悲喜中與祂聯合,在基督的痛苦和結果中與祂聯合。我們來看保羅提出這點的幾節經文。第一處就在《歌羅西書》第一章,不知道你是否熟悉這些話。他在那裡談到了自己的事奉,他說了一句讓人覺得很費解、很驚人的話。他說:“我為你們受苦倒覺歡樂……”一章24節:“我為你們受苦倒覺歡樂……”這句話很有意思對吧?保羅並不認為他受苦是為了自己,我們通常認為受苦是為了自己,畢竟不是別人在受苦,但保羅認為他所有的苦難都是他教會事工的一部分。“我為你們受苦倒覺歡樂,並且為基督的身體,就是為教會,要在我肉身上補滿基督患難的缺欠。”他這話是什麼意思?“我要為教會,在我身上補滿基督患難的缺欠。”我改變一下詞序,可能更有助於理解。保羅說,為了教會的緣故,我要在我肉身上補滿基督患難的缺欠。

他並不是說基督的苦難有什麼缺失,對吧?他肯定不是這個意思。如果要說基督的苦難有什麼不足,那就是說基督還沒有完成拯救我們需要做的所有事。但在基督的苦難中,我們一無所缺。那保羅到底是什麼意思?他是說,在與基督的聯合的事實中,其果效還沒有在祂身上完全,還有更多在祂裡面需要補滿的是

,他將有份於基督的苦難,好叫他可以在教會裡結果子。

實際上我們看了另一段經文,但沒有提到這一點。《腓立比書》第三章,他說:使我認識基督,曉得他復活的大能,並且曉得和他一同受苦,效法祂的死,或者我也得以從死裡復活。這是不是很有意思呢?“使我曉得和祂一同受苦。”他為什麼這麼說呢?他不是個想自討苦吃的受虐狂,他想要的,其實是有路加的陪伴。他告訴提摩太:“你的胃口不清……可以稍微用點酒。”可見他並不喜歡受苦。但他卻看到了他所經歷的苦難是上帝用來使他更富有成效,因為這是他與被釘十字架的救主聯合與相交的成果。也許我可以這樣說,你無法與主耶穌面對面,你無法與主耶穌聯合或交通,除非你效法主基督的樣式。你不能只要復活的基督,你需要全備的基督。所以當我們擁抱被釘十字架並復活的基督的時候呢,借著聖靈和神的護理,就在我們的生命中留下印記,這就形成了一種死而復活的節奏,使我們的生命碩果累累。

當然我們必須明白,這完全是在主的手中,我們無法選擇要多少這樣的經歷,我們不需要刻意去尋找這些,這完全是在上帝主權的護理中。我認為保羅是在說,如果我們連於基督,這就會是我們的命運。我們都以各種不同的方式經歷過這些,不是嗎?但知道這一點的關鍵是,誠然,我們經歷艱難的日子,我們受苦,以各種形式飽經患難,但因我們與耶穌基督聯合,主就要使用這一切,在祂的國度裡產生果效。這可能是從我們的痛苦和損失中所產生的果效,可能從生活中的困苦,或從作為基督徒被同事迫害所產生的果效。保羅沒有限制苦難的意義,他沒有,但他確實希望我們明白,如果我們與基督聯合,我們就與祂的苦難有份,若我們有份於祂的苦難,我們也將有份於祂榮耀的果子,祂復活的大能。

《歌羅西書》提到這一點,《腓立比書》提到這一點,《哥林多前後書》也是。因此我們一起來看《哥林多後書》,這樣我們就能一起看到保羅是如何有力地闡述這一點的。我要做一件不尋常的事,我想倒過來讀《哥林多書》,我想看三處其中的內容。首先來看最後,《哥林多後書》第十三章,第十三章第3、第4節,保羅說:“你們既然尋求基督在我裡面說話的憑據。”保羅說:“你們既然尋求基督在我裡面說話的憑據,我必不寬容,因為基督在你們身上不是軟弱的,而是有大能的,因為基督在你們身上不是軟弱的,而是有大能的,因為祂因軟弱被釘在十字架上,卻因神的大能仍然活著。”請你們注意下一句話,嘗試理解他要說的:“我們也是這樣同祂軟弱,但因神向你們所顯的大能,也必與祂同活。”

你們看過《Paris In The Spring》那個錯覺測試嗎?人們看那個句子卻看不出問題來,這節經文也有一種視覺錯覺。我猜很多基督徒讀到保羅的這句話時,實際上讀到的是:“我們自己是軟弱的,但向你們顯明時,我們是剛強的。”當然,保羅對腓立比人說的是:“我自己雖軟弱,但我在基督裡凡事都能作。”但請注意他在這裡所說的,他是說:“在基督裡我們是軟弱的。”或者反過來說:“我們在基督裡是軟弱的。”什麼意思呢?他是說:“這種軟弱……”他對哥林多信徒說:“我在你們那裡又軟弱,又懼怕,又甚戰兢,而且人們還稱我為愚頑的人、可憐的人。”你明白他在說什麼嗎?他說:“我的軟弱是我與十架上軟弱的基督所聯合的果子。”這與我們的直覺徹底相悖。我們需要在基督裡變得剛強,但保羅實際上說,如果你在基督裡,你反而會經歷極大的軟弱,極大的軟弱,因為正是在基督裡經歷極大的軟弱,使你將會經歷在基督裡的碩果累累。

倒回來看《哥林多後書》第四章,尤其是第10、11和12節,他說到自己經歷的苦難:“我們四面受敵,卻不被困住,心裡作難,卻不至失望。”想一想,他對自己的描述和對你的描述:“身上常帶著耶穌的死……”的字面意義,原文中用的不是“死”的名詞,而是“正在死去”的動詞。“身上常帶著耶穌的死,使耶穌的生也顯明在我們身上。”他怎麼會想到這些?是從司提反身上看到的。司提反的死是基督那樣的,他帶著基督的死,帶著與十架救主的聯合與交通。“身上常帶著耶穌的死,使耶穌的生也顯明在我們身上,因為我們這活著的人,是常為耶穌被交於死地,使耶穌的生在我們這必死的身上顯明出來,使耶穌的生在我們這必死的身上顯明出來。”然後他解釋說:“在與基督聯合中死,我所經歷的逼迫,我所遭遇的患難,死是在我們身上發動,生卻在你們身上發動。”

他從司提反身上學到了這一點,這是他整個基督徒生命的特點。朋友們,這可能是非常令人沮喪的話。你的意思是這就是我作基督徒要過的生活嗎?沒有什麼令人開心的事嗎?我確實有件很令人愉悅的事要告訴你,當你身上帶著基督的死的時候呢,耶穌的生就會在你身上顯明。上帝為什麼要這樣行事?因為祂在耶穌身上也是這樣做的。正是透過祂的受苦和受死,耶穌結出了果子,祂將我們轉變為祂的樣式,以此來結果子。祂對我們也要用同樣的模式。沒有什麼更好的模式了,這麼說吧,好不好,這就是行之有效的模式,把我們變成基督的樣式。神在基督身上使用的模式,祂也用在我們身上。因此我們擁抱基督,當我們擁抱祂的時候,祂的寶血仿佛就會沾在我們的衣服上,祂復活的力量就會在我們生命中顯現了。

這些是鏡片,當我們透過這些鏡片來審視我們的基督徒生命,我們就會看到這種模式。有時是以非常微小的方式、很不起眼的方式,我們要透過精心製作的鏡片才能看到這種模式。我們可能無法完全理解何時、何地或什麼原因,然而一旦我們與基督聯合,這就會開始在我們的生命中發揮功用。

接下來,我們繼續往前讀《哥林多後書》的開頭,有兩段經文

幫助我們理解他在第一章所說的話。第一章,在第一章第5節他說,我們先看第4節,先看第3節好了。他讚美神,在一切的患難中安慰他,使他能安慰其他遭各樣患難的人。要不是神在他的患難中安慰他,他就沒有任何安慰去安慰別人了。但他在苦難中嘗到了,在安慰中沒有嘗到的滋味。然後他這樣說:“我們既多受基督的苦楚,就靠基督多得安慰,就靠基督多得安慰。我們受患難呢,是為叫你們得安慰,得拯救。我們得安慰呢,也是為叫你們得安慰。”

這是一個非常有力的描述,說明我們與基督的聯合是多麼全面。這不僅是我們內在的、私人的和靈性上的體驗,這是聖靈的大能帶領我們進入的事實,祂也在我們的生命中創造了這種節奏,即當我們與基督同死,也就與祂同復活,當我們與祂同受苦難,我們也與祂一同結果。原因是什麼?因為最終,祂要讓我們像耶穌的樣式,這就是我們與耶穌基督聯合的中心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