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與基督聯合 - 10 - 脫下罪,穿上基督

17 views

保羅大膽地宣告福音的豐滿已經屬於那些在基督裡的人了,他也呼籲那些在基督裡的人不懈地追求聖潔。對保羅來說,神榮耀的恩典並不是可以不用聽基督命令的許可證,而是過嚴謹、有節制的生活的基礎。在本課中,傅格森博士將研究保羅對基督徒的雙重勸勉:脫去罪,穿上基督。這是傅格森博士在《與基督聯合》系列中第十篇信息。

MP4影片下載

MP3音檔下載
學習指南PDF下載

逐字稿

我們來到了“與基督聯合”新的一課,我們按著這個偉大的主題繼續往下看,這個主題在使徒保羅的教導中格外突出。我們來到了歌羅西書第三章,我說過這是新約中最偉大的經文之一,也許也是新約中“與基督聯合”這個主題最全面的視角。也許也是新約中“與基督聯合”這個主題最全面的視角,因為在其他經文中,保羅談到了以下事實,我們在基督的死亡、埋葬和復活中與祂聯合,而在第三章中,他進一步闡述我們與基督聯合的事實,我們在祂的復活和升天,並在祂天上的掌權中與祂聯合。然後他作了一個驚人的陳述:當基督顯現時,因我們與祂聯合,我們也將在榮耀中與祂一同顯現。我曾經強調過,在某種意義上,我們的救主對天父說了天父也完全認同的話:除非他們與我同去,否則我不回去。正如教父們常說的那樣,基督認為如果離了祂的子民,祂自己就是不完整的。當我們開始理解這一點,當我們清楚自己在耶穌基督裡的新身份時,保羅就已經為一些非常有力的命令奠定了基礎。我們之前談到過這傾向,尤其是在當代,有一種很明顯的傾向,就是當你在福音中宣講神的恩典時,你就會淡化勸誡,但保羅卻恰恰相反,因為他認為神的恩典恰恰為他可以發出強有力的命令奠定了基礎,他可以以最嚴厲的程度命令人要聖潔。這就是我們在歌羅西書第三章中思考與基督聯合時所看到的,他已經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現在我們要做好準備迎接這命令的挑戰。你也許注意到,第5節到第17節可以劃分為兩個部分,這兩部分的主題非常明顯,第一部分是我們所說的“治死罪”。“所以…”第5節說,因為你明白自己是誰,所以第一個任務就是改掉某些特定的生活方式,這就是老一輩所說的“治死罪”,都是在處理這個問題。然後從第12節到17節的末尾,他談到了我們所說的“相愛”,我們需要治死罪、要脫掉,也需要相愛,要穿上一些學者認為,也許他想到了早期的洗禮儀式。一個人在受洗時會如何?他會脫掉他舊的衣服,當他完成了受洗的儀式之後,就有人會為他穿上一件新袍,這象徵著成為基督徒的意義,就是你與基督聯合,與基督同死,也與基督一同復活。我們等一下再回來談這一點,但我們絕對有必要明白,我們基督徒生活的這兩方面是相輔相成的。有一些基督徒,他們意識到,因為與基督聯合了,所以他們要治死罪,從長遠看他們卻失敗了,因為某種意義上他們沒有讀懂這段經文,治死罪不是成聖,治死罪以便讓你能夠穿戴主耶穌的恩典,這才是成聖。托馬斯(Thomas Chalmers)是十九世紀偉大的蘇格蘭牧者,他曾講過一篇題為“新情感的驅逐力”的精彩講道。他所闡述的觀點之一就是:我們可以竭盡所能治死罪,但除非聖靈將這種罪的特性祛除,並且以聖靈的果子取而代之,否則我們必然會失敗。還記得耶穌講的將鬼趕出房子的比喻嗎?無人居住的空房子會怎樣?惡鬼會以更多的數量回去。基督徒的生活需要有新的陳設,因此這是我們需要把握的節奏。如果你打高爾夫球,你就會瞭解,打棒球也是如此,一定要站對位置,必須要有正確的站姿,站得很穩,就像站穩與基督聯合的立場一樣。然後才是揮杆,準備下手,然後才是下杆或是擊球,這三件事是一起的。沒有一個高爾夫球手或棒球明星連站都站不穩,你注意看他們的腳,你看阿,他們不是隨意站著的,如果他們要打出好成績,就必須站得穩,要有節奏,把握時機。時機幾乎就是關鍵,棒球賽中時機就在一瞬間,幸好高爾夫球是靜止的,但時機幾乎就是一切。節奏也很重要,一定要抓住時機,否則就會失敗。保羅在這裡為基督徒生活描繪了一幅奇妙的圖畫,在其中,我們看到了這種節奏,使我們越來越意識到我們是與主耶穌聯合的,因此有些事不再適合我們了,比如舊衣服不再像以前那樣合身,合身的是這些新衣,新衣服合我們的身。就算你既不喜歡高爾夫也不喜歡棒球,也會明白衣服的比喻,當有人說:“你為什麼穿成這樣?這不適合你,你應該穿這件。”這就是保羅所描述的精彩畫面。因此讓我們花幾分鐘,只需要幾分鐘的時間,來看一看5到11節。首先我們站在與基督的聯合當中,保羅說:現在你需要治死一些事,要脫下一些事。你注意到,它們是一個同心圓,他從我們的個人生活談起,舉例子來說,他談到了對性關係的誤用和濫用:“所以要治死你們在地上的肢體,就如淫亂、污穢,邪情、惡欲和貪婪,就如淫亂、污穢,邪情、惡欲和貪婪,貪婪就與拜偶像一樣。”他在處理我們隱秘的、內在的、私人的,或者說相對私密的生活,他在說:如果你是基督徒,有些行為模式就不再適合你了。在與基督的聯合中,你被賦予了脫離這些事的能力。有句老話說:最好的東西變壞了,就是最壞的東西。我想這就是為什麼撒旦把箭瞄準這個領域,神給我們最好的東西是什麼?就是有神形象的生命。接下來神做了什麼?祂按照自己的形象創造了男人和女人,祂為我們創造了家庭。那麼撒旦是如何侵入人們的生活呢?並摧毀他們的呢?當我們看到信徒身上所發生的事時,我們會恐懼,那就是破壞最美好的事物,破壞我們與他人最純潔的關係,破壞家庭關係,破壞夫妻關係,破壞父母與兒女之間的關係。保羅在說:我們需要明白,所有的關係在主面前都必須是聖潔的,這些是主給我們最好的祝福,我們必須脫下一切會破壞這些的東西。還記得在之前的課程中,我曾經提到過,保羅對哥林多信徒說:“你們中有些人去找妓女,而你們沒有意識到,如果你們真的是信徒,並且與基督聯合,你們就是在對耶穌說:‘一起來妓院吧。’”一想到這,你就會說:“再也不會發生這種事了。”我們與基督聯合的知識會堅定我們的決心,我們的私生活被罪牽引時,我們會清理掉罪。接

著在第8節,他談到了我們公開的生活:“但現在你們要棄絕這一切的事,惱恨、忿怒、惡毒、譭謗,並口中污穢的言語…並口中污穢的言語…”這裡他說的是我們在公共生活中的人際關係。他也指出,說出來的話實際上就是我們心裡所想的,他說:對於一個心與主聯合的人來說,這種語言是非常不合宜的,非常不合宜的。他在這裡使用的語言:“惱恨、忿怒、惡毒、譭謗,並口中污穢的言語”有一些非常複雜的形式。有一位注釋書作者建議我們將其翻譯為“惱怒”,變得惱怒,當我們惱怒時,我們自認為是“義怒”,“義怒”對吧?我們都是不甘心受愚弄的人,但是保羅說耶穌就受了愚弄,祂甘願這樣,甚至為愚人而死。這樣,是啊,但我的口中就沒有忿怒、惡意和誹謗。你可以非常非常老練地誹謗一個人,人們提到某個人名,這讓我警醒,在我的生活圈,提到的人名通常是某位牧師,人們提到他們的時候,開口就是負面的話,這讓人挫敗,這往往是嫉妒的記號,卻仍令人沮喪,這不是效法耶穌的做法,這就是保羅在這裡的意思。然後他繼續談到要在我們的團契生活中除去罪,看到這幾個同心圓嗎?我們的個人生活、隱秘的內在生活,然後是我們的公共生活和與他人的關係,再來是團契生活。注意他用了“彼此”這個詞:“所以不要彼此說謊”,這還包括不要自欺,不要自視甚高,這不只是指不要口出謊言,而是與我們的存在本身有關。“不要彼此說謊,因你們已經脫去舊人和舊人的行為。”這與羅馬書第六章的表達相同:“你們不再在亞當的舊秩序之下了,你們已經脫去了老我,所以不要穿戴老亞當的生活方式。”你已經在知識上漸漸更新,正如主按照自己的形像所造的,並不分希臘人、猶太人,受割禮的、未受割禮的,化外人、西古提人,為奴的、自主的,惟有基督是包括一切,又住在各人之內。他的這番話令人驚訝,我們一直在談論作為個人與基督聯合的事實,但現在他說:如果你和其他信徒在一起與基督聯合,你需要把他們看作是與基督聯合的,你需要歸屬於一個將基督視為一切的團體。不僅基督就是一切,祂也在每個人裡面。想想你教會中有沒有這樣的人?那就是你一看到他就本能地轉身離開,有嗎?你不想花時間和他們相處,大多數教會裡都有這樣的人。如果你的想法是:榮耀的主甘願住在這人的裡面,我也需要以這樣的方式回應他們,你不覺得這會改變教會中最糟糕的人際關係嗎?怎麼做到的呢?因為我們認識到我們都屬主耶穌基督。記得小時候,在蘇格蘭日報上,我讀到過這樣的一篇關於倫敦謀殺案審判的報導,從我十五、十六歲起,它就一直縈繞在我腦海中。案件發生在一家中餐館,令人驚奇的是,控方的主要證人是一位中國服務員,案發時他就在現場。於是控方律師指著證物 A 說:問說“是這把……?”中國服務員回答:“看起來就是這把刀。”檢控官又問:你是否看見揮刀殺人的人就站在附近?你認得他嗎?他在這裡嗎?那人就站在被告席上。中國服務員說:“對不起,我認不出來。”控方律師暗示“他就在那裡”,中國服務員說:“對不起,我……”“你怎麼會認不出來呢?”你知道他怎麼回答嗎?“我認不出來,因為你們英國人看起來都是一樣的。”真奇怪。不過如果你去中國,是不是也會這樣覺得:“都長得一樣。”怎麼會這樣?明明大家都長得不一樣,對吧?是因為我們的眼睛都會被相似之處所吸引,只有當我們看到相似之處時,我們才會開始看到不同之處。而這正是福音對我們的影響,我們和任何社群一樣具有多樣性,但如果都在基督裡,我們會看到什麼?我們的目光會被什麼吸引?我們會被我們的共同點所吸引,就是我們同屬一個家。所以你看,在保羅給我們提出這些嚴厲要求的同時,每一個要求的背後都有這樣一個理念:我們是作為基督的子民而與祂聯合,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新的生活方式是一種不斷離棄舊秩序、世俗秩序,以建立忠於主耶穌基督的秩序的生活方式。那麼,為什麼保羅沒有告訴我們怎麼做呢?我常常自娛自樂地想,我們讀了新約,讀了保羅要我們怎麼做,然後我們就會去當地的書店、網路書店,或是講座,希望有人告訴我們具體怎麼做,也確實有人這樣做,告訴我們有幾個步驟方法。我記得,我女兒小時候對我說:“爸爸,我可以教你怎麼講道,讓聽眾都拿筆記下來。”我說:“我不確定我想讓他們記筆記。”女兒說:“爸爸,我可以教你。”因為我愛我的女兒,於是我說:“我該怎麼做?”她說:“我注意到每次你說:你需要做三件事,或你需要知道四件事時,人們就會開始到處找紙筆。人們覺得知道需要做哪幾件事,他們就解決問題、戰勝困難了。”保羅有這麼做嗎?看起來是沒有,但如果你自己研讀經文,你會發現他在勸誡的過程中已經這麼做了。他告訴了我們要怎麼做。例如,他告訴我們要承認自己具體的罪,這就是為什麼他在這裡列舉各種罪,而在別處,他說這些事提都不能提。他打破了自己的規則,因為只是說“神啊我有罪請原諒我”是無法脫罪的,只有面對這些事的真實面目,才會能擺脫這些事。而只有當我們在神面前承認這些事的真相時,我們就已經掙脫了這些事對我們的束縛。在第6節,他給了我們另一個提示,他說:“注意,這些事會招致神的忿怒。”你明白他在說什麼嗎?你是否很習慣於說:“這沒關係,因為我是基督徒。”而保羅說:“所以很有關係,罪當得到的是神的憤怒,這就是耶穌在十字架上所經歷的。”你想繼續踐踏基督的寶血嗎?當你瞭解他在說什麼的時候,你就會開始感受到他話語的力量。因此我們需要先“脫去”,然後還要“穿上”。在接下來的經文中,他告訴我們,作為神所揀選的人,我們要穿上什麼,他列舉了一長串事物,但這些都可以用一個短語來概括:“基督的樣式。”記得奧古斯丁的經歷嗎?“tolle

lege”就是他聽到的聲音,他聽到一個孩子的聲音說:“tolle lege,拿起書來讀。”奧古斯丁拿起手邊桌上的新約,記得他讀到的那些話嗎?羅馬書十三章14節:“總要披戴主耶穌基督,不要為肉體安排,去放縱私欲。”這實際上就是歌羅西書三章1至17節的總結,這就是我們要做的,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要把心思意念放在主耶穌身上。當聖靈使我們能夠這樣做的時候,就會發生像保羅對哥林多信徒所說的那樣:當我們因主的話語而認識祂,並注視祂的時候,聖靈就開始把我們變成基督的樣式,榮上加榮。因此,他說:有意識地、刻意地依靠聖靈,穿戴基督的恩典。你會注意到,這些恩典會使人謙虛的現實:溫順、忍耐、憐憫、仁慈,我喜歡這些。還記得奧古斯丁在他的著作《懺悔錄》中說,他這麼說道,他在屬靈方面很掙扎的時候,他去了米蘭,因為他想成為一位偉大的演說家,他去聽主教安波羅修講道。他對主教說了一段了不起的話:“我去聽了你的講道,不是因為你高超的教學技巧”,對此他也感興趣,安波羅修是了不起的修辭家。他說:“至少不全是因為你的教學技巧,而是因為你對我很好。”這很有趣吧?就好像他在說如果沒有恩慈,再偉大的說教也吸引不了我,就好像是在說你認為誰最能見證我是一個偉大的知識分子呢?“最有天賦的智者”?不,而是一個仁慈的人。開始看到這一點時,我們就會知道,當我們與基督聯合時,一切都會開始改變,而我們對與基督聯合的認識就是推動這種改變的引擎。所以我要再說,這就是與基督聯合的意義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