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全備的基督 - 03 - 預備、扭曲、毒藥

39 views

沒有人有資格來信靠耶穌基督,要理解精華之爭,就必須掌握這一真理。在本課中,傅格森博士強調了否認這一真理所造成的扭曲,包括懷疑神對我們的愛。
這是傅格森博士在《全備的基督》系列中第三篇信息。

MP4影片下載

MP3音檔下載
學習指南PDF下載

逐字稿

我們已經開始了這場奇妙的探索,探索這場基督教會歷史上異乎尋常卻鮮為人知的爭議。這場爭議始於蘇格蘭一個叫奧赫特拉德的小鎮。它帶領我們發掘一本古舊的書,若非一位蘇格蘭牧師在窗臺上發現它,然後在大會上和別人談論它,直到今天可能都沒有人聽說過這本書。當時整個基督教界禁止流通這本名為「現代神學精華」的書,而湯瑪斯·波士頓和他的朋友們的回應是,這本書不僅幫助他們發掘全備的基督,更幫助他們來傳講全備的基督。不但豐收更是蒙福。精華人擔憂的議題之一很顯然是我們所謂的「預備主義」。實際上,教會的信仰告白,即「西敏信仰告白」,強調了我們無法做任何事來「預備」我們自己,使自己獲得「資格」以便從耶穌基督裡得救贖。這實在是白白的禮物,基督是作為免費的禮物呈現給我們的。但他們認識到,正如在上次學習中看到的那樣,那種中世紀關於救贖的舊思維方式,即恩典先在你身上作工以便「預備」你得到其它東西,這想法仍然潛伏在許多基督徒的思維中,甚至在講道中,今天也是如此。我們實際上很難相信救贖完全出於恩典。肯定的,我需要去做一些什麼,我需要出一分力,我需要做一些什麼才有「資格」得救。我不知道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歷,我和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經歷。你與他們交談,談論他們如何需要基督,如何信靠耶穌基督,你真的會覺得他們在傾聽在吸收。然而當談話結束時,他們會說這樣的話:「我非常感謝你向我解釋了福音,因為現在我會更努力地服侍上帝或更努力地生活。」你已經向他們講述了神的恩典,但這不是他們所聽到的。他們把福音變成了某種道德說教,原因是他們沒有可參考的框架,無法理解神拯救罪人是出於祂無條件的愛。神將基督賜給罪人是出於祂對罪人無條件的愛。正如保羅在羅馬書第5章所說,當我們還是罪人和神的仇敵,當我們還與神疏遠,基督就已為我們而死了。祂不是在我們棄絕了罪,悔改了之後才來為我們死的,不是的,棄絕罪並悔改是我們被耶穌基督吸引的結果,是相信祂是我們的救主的結果。這整個問題最有趣的地方之一,記載于查理斯·司布真在1858年的一篇講道,講道題目是「釘十字架的基督」。司布真每年至少要讀一次「天路歷程」,他說他讀了大概有一百多遍。他非常喜歡「天路歷程」,也很喜愛作者本仁約翰。他曾經這樣形容本仁:「如果你刺傷他,他不會流出血,而是會流出聖經的話。」但是在講「釘十字架的基督」的過程中,他用了一種非常正面的表達方式。他說:「順便說一句,我講一個關於本仁‘天路歷程’的小故事。我非常喜歡本仁約翰,但我不認為他是無謬誤的。有一天我聽到了一個關於他的故事,我認為這是一個很好的故事。在愛丁堡有一個年輕人,他希望成為一名傳教士,他是個聰明的年輕人,所以他想:如果我要做傳教士,就沒有必要跑到遠離家鄉的地方,我不如就在愛丁堡當傳教士呢。於是,這位年輕人就開始傳福音,並決心與他遇到的第一個人攀談。他遇到了一位老漁民的妻子,她的背上背著魚簍。如果我們見過這樣的人,就一定會印象深刻,她們真的是不同尋常的女人。於是,他走到她面前說:‘我看見你背著你的包袱走來,我想問問你,你還有別的包袱嗎?有沒有精神上的重擔呢?’‘什麼?’老婦問,‘你是指本仁約翰在“天路歷程”中提到的那種重擔嗎?年輕人,如果你指的是這種重擔,那我很多年前就已經擺脫了,那時你甚至可能還沒出生呢!但我走的路比天路客的好,本仁約翰談到的那個傳道人,就和你們有些不講福音的人一樣,因為他說:“看准那亮光,奔向那道窄門。”為什麼要這樣說,那不是應該去的地方,他應該說:你看見那十字架嗎?立刻跑去十字架那裡。’但他沒有這樣說,而是讓這個可憐的天路客先跑去窄門,一路上他可吃了不少苦頭,他掉進了沼澤地裡,甚至差點淹死在那。年輕人聽了非常尷尬,但是,年輕人說:‘難道妳沒有經歷過失望的泥沼嗎?’‘我經歷過,’老婦說,‘但我發現卸下重擔再走比背著重擔走的輕鬆多了。’司布真接著這樣說:這位老太太說得很對,本仁約翰將卸下重擔與開始朝聖的時間隔得太遠。如果他意在描述通常發生的情況,那他是對的。但如果他想要表明應該發生的情況,他就錯了。你能明白他所作的區分嗎?他在區分宣講福音和聖靈隱密的工作。我們不是要把人先指向聖靈隱密的工作,而是要先指向耶穌基督。所以,司布真說,本仁把卸下重擔與開始朝聖的時間相隔太遠。如果他意在描述通常發生的情況,那他是對的,但如果他的意思是表明應該發生了什麼,他就錯了。十字架應該放在窄門之前,而我們應該對罪人說:奔向十架,那你就安全了。但你並不安全——除非你能放下你的重擔來到十字架下,並在耶穌裡找到平安。」我不想惹惱研究本仁的學者,本仁的學者們討論過天路客穿過窄門來到十字架前的時候到底發生了什麼,這是在描述他走向信仰或許這與確據有關。但司布真的觀點已經表達得很清楚了,不是嗎?在宣講福音的過程中,基督居首位,也是中心。現在,這整個討論為我們的屬靈和教義思想提出了一些非常有趣的推論。其中一個與我們經常提到的救贖的順序有關。神學家們通常用拉丁文「救恩次序」來描述這一點,救贖應用的不同方面如何落到實處,它們又是如何相互關聯的。在16世紀末至17世紀末期間的神學故事中,你會看到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就在16世紀進入17世紀之交,在劍橋的清教徒中有一位影響力巨大的人物,叫作威廉·珀金斯。在許多方面,他是英國清教徒和改革宗神學的真正源頭。顯然,他生活在一個大多數人不識字也不會寫字的時代,因此,他創作了他稱為「視覺要理問答」的材料。也就是說,他畫了一幅關於救贖是如何運作的圖畫。它通常被稱為威廉·珀金斯的「救恩金鏈」,他闡述了救贖應用的各個環節:聖靈帶來的重生、信心、悔改、收養和成聖。如果你看過那張圖表,就會知道邊上有許多小氣泡,裡面用文字描述成為基督徒的人,即選民會發生什麼,而不是基督徒的人,也就是棄民,又會發生什麼。但在珀金斯的金鏈中,有趣的事情是畫面正中間的金鏈是耶穌基督和祂所成就的事。因此,所有的事都與耶穌基督息息相關。

正如約翰·普勒斯頓所說:「你必須先得到基督,然後在基督裡,你才會得到所有救贖的祝福。」直到那個世紀末,本仁約翰做了一件差不多的事。他的視覺要理問答,他對福音如何運作的描述,題為「顯示救贖和詛咒的秩序和原因的地圖」。這兩幅圖之間有趣的差別,這兩張表,這兩張視覺要理問答圖的區別在於,應用救贖的要素與耶穌基督的關係不一樣。我個人認為,如果你有機會坐在本仁約翰身邊,向他指出這一點,我想他會相當驚訝。我想他會說:「我從來沒有想過要把耶穌基督排除在圖畫之外。」當然,他不是有意把耶穌基督排除在圖畫之外的,這是一個意外,但它發生了,而且還在發生。會發生在這樣的問題中,你聽過有人討論:重生先於信心嗎?還是信心先於重生?
一位亞米念主義者傳福音的時候,他會告訴你:「你要來到基督面前,然後耶穌才會給你重生作為禮物。」一位加爾文主義者傳講福音的時候,他會說:「除非你被重生了,否則你無法看到或進入神的國。重生是在信心已先。」但討論到後來會演變成這樣:因為重生帶來信心,信心導致悔改和成聖,人們開始討論到金鏈了對吧?救恩的金鏈。這樣的表述開始偏向於對救贖經歷的描述,卻忽視了基督的核心地位。人們會談論羅馬書8章28節這一段《偉大救恩金鏈》,我可以半開玩笑地問:「這裡面哪有金鏈?保羅哪裡提到金鏈了?」我們若用更廣泛的視野來看待這個問題,你會開始看到,「哦,我已經用金鏈的視角來看待這段經文了。」預先所定下的人又召他們來,所召來的人又稱他們為義,所稱為義的人又叫他們得榮耀。在這裡我所想的是,祂所預定的人,祂就召他們來,祂所召的人就稱他們為義,祂所稱義的人又叫他們得榮耀。這個金鏈裡一環緊扣另一環往下走,對吧?
但我是不是少了什麼呢?我缺少的也正是本仁約翰的圖表裡所缺失的元素。我沒有將這些經歷中的任何一項經歷,立即地與耶穌基督的位格聯繫起來。當我們這樣做的時候,會產生一個非常明顯的傾向。它促使我們這樣問:「我在這金鏈中的什麼位置?我在這個金鏈中將會如何發展?」這會有什麼影響呢?它有一個自然的傾向,就是把我的目光從主耶穌身上移開。然而我是在主耶穌裡被揀選,在主耶穌裡被呼召,在主耶穌裡被稱義,在主耶穌裡被聖化,在主耶穌裡被收養,在主耶穌裡得榮耀的。因此,從聖經的角度來看,我絕不應該將福音的任何福分與這位賜恩的耶穌基督分開。你看到了,這樣做的危險的是,當我把注意力集中在這一切在我的生命中是如何運作的?我在這金鏈中處於什麼位置?我是否已經走到了一個環節的盡頭,開始進入下一個環節?我眼裡只有我自己。我在做的事正是與馬丁·路德所擔心的,我正在成為一個「為自己而活的人」。我需要福音使我抬起頭來不看自己,我需要神的道的聲音說:「你的眼光不在基督身上了。你開始忙於關注自己經歷了多少悔改,卻不再考慮主耶穌了。你實際上是在考慮在你身上到底完成了多少事情,卻沒有意識到,若不是先有在基督裡為你完成的事,那麼沒有一件事會在你身上做成。」這就是為什麼保羅在以弗所書第1章中這樣說,不是嗎?有時我認為以弗所書1章是保羅為基督徒的生命之旅所打包的行李箱。一旦我開始把他放在箱子裡的東西拿出來,我呢就知道我再也不會把它們再放回去了。當我去旅行時,我從來不讓我的太太為我打包,因為我知道我永遠也沒辦法像她這樣打包,她裝的東西太多了呀。每一個…幾乎每一個可以想像到的福音的福分都在裡面。然而,你看保羅不厭其煩地指出,只有在耶穌基督裡、唯有在基督裡,所有這些福分才會是我們的。因此,福音教導我們要仰望基督,與祂有團契,活在與祂聯合的生命中。這樣,我們才能從許多基督徒都經歷過的這種主觀的、持續的質問中得到解脫:「我身上所擁有的足夠使祂對我滿意嗎?」然而福音卻說:「祂不是因為你擁有什麼而對你滿意,祂喜悅你,只是因為你在耶穌基督裡。」近年來,有這樣一種傳福音的傾向:「你需要讓基督進入你的生活。」我們可以說這樣說是完全沒錯的,新約中確實有關於基督來住在我們裡面的教導,但你要注意到它的起點是錯誤的。它在暗示你需要讓基督來住在你裡面,在現有的東西上做些補充。但新約的特點卻是,當福音被傳揚時,信息是這樣的:「你需要離棄自己,並進入耶穌基督。」福音不是以基督住在我裡面開始的,福音是以我信靠耶穌基督並住在祂裡面開始的。還有第二個教義因素和深刻的屬靈和牧養因素,與之密切相關。那就是,這種條件主義,這種預備主義,往往持續地縈繞在基督徒的思想和生活中,以至於扭曲了他們對上帝的看法。其中一種表達方式,你可能已經聽過這樣的說法,當然我也聽過,就是牧者在講道的時候會這樣說:「上帝愛你,因為基督為你而死。」上帝愛你,因為基督為你而死。這實際上是錯誤的教導,這在我的生活中的連鎖反應是這樣的:如果天父愛我,只是因為基督為我而死,那麼在某種意義上,天父本身並不真的愛我,父神只是有點……彷彿是子在努力說服父神,並說,父啊,如果我為他們死,你會愛他們嗎?你是否看到這與羅馬天主教錯謬的聖母崇拜之間的關聯?耶穌是嚴厲的法官,但如果你去找他的母親,那麼基督的母親就會去找基督,祂慈愛的母親會勸說祂把這個嚴厲的法官形象變成救主。這其中微妙的暗示是這樣的:祂自己並不真的愛我,祂愛我只是因為祂的母親叫祂愛我。這和我們剛在談的很相似,妳知道嗎牧師們最常遇到的牧養問題之一,就是信徒認為天父愛他們只是因為基督為他們而死。儘管他們清楚聖經中的一節經文,就是約翰福音3:16。父神,這句話中的上帝指的是父神,祂是如此的愛世人,甚至將祂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他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這句話在說什麼?它在說聖父和聖子一樣愛你,而不是說聖子必須說服聖父來愛你。而是說天父的愛,祂對罪人無條件的愛,是祂差派祂的兒子在十字架上為我們而死的原由。如果聖父和聖子都真是如此,那麼我們可以肯定聖靈也是如此。屬靈生活先賢之一,約翰·歐文曾這樣說。他說:「充其量,許多人認為要不是看在耶穌寶血的份上,神對我們不會有一點點的親切。是的,的確,這是與神相交的唯一途徑,但一切自由的泉源都源于天父的懷抱。」很重要吧?甚至有可能你自己就是這樣的基督徒,你知道耶穌愛你,但天父的愛就不肯定了,因為耶穌不是必須得死才能讓天父愛我嗎?不是的,耶穌死是因為天父已經愛了你。當你意識到這一點的時候呢,你就會明白為什麼新約中的喜樂令人心花怒放了嗎?現在透過耶穌我們來到神面前,並能夠稱上帝為我們的天父。因此這場精華爭議似乎是關於一個相當狹小的領域,幾乎是很技術性的領域。我們如何傳講福音?什麼是律法主義?什麼是反律法主義?真正的問題藏在人們的心理和屬靈生命的背後,為了使基督徒能夠意識到並浸泡在上帝對我們奇妙的愛中。歐文在這裡所說的,記載在他與神相交這部大作的第二卷。他說:「他遇到過一些基督徒在許多不同的方面,他們在與天父的關係上表現得真的有點像浪子比喻中的哥哥。」你記得那個哥哥來到他的父親面前,這段NIV翻譯得非常好啊:「我從來沒有離過家,這些年我一直在為你做奴僕,這些年來,我一直在為你做奴僕。」這就是這個美妙的信息,上帝在耶穌基督裡對我們的愛,是美妙的、令人滿足的,使人自由的。是的,這是教義性的,但它在個人層面上會奇妙地改變我們,它讓我們不禁的呼喊:「哦,阿爸!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