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改革宗神學是什麼? - 01 - 簡介

1.2K views

影片下載

耶穌的比喻(史普羅)

MP4影片下載
MP3音檔下載
學習指南PDF下載

展開中文逐字稿

簡介
今晚我們要開始一個全新的系列
叫作「耶穌的比喻」
在這段時間中我首先要做的
就是大概解釋並且定義一下
究竟甚麼是比喻
以及耶穌在世上服事的時候
是如何使用那些比喻的
在簡短的介紹之後
我打算要
挑選十一個比喻來做講解
耶穌講過的比喻當然不止這十一個
但是在這個系列的時間限制下
我們將會聚焦在這十一個比喻來講解
首先我要說
我認為我們可以篤定地說
我們的主耶穌基督是整個歷史上最偉大的教師
我這麼說
並不只是因為祂是成為肉身的真理
祂所教導的內容全部都是無懈可擊的
都是來自上帝的
我說祂是歷史上最偉大的教師
不只是因為祂教導的內容都是至高的真理
也是因為祂是個偉大的教育家
祂的教學風格是非常卓越的
祂那個時代的人都說:
沒有人像祂這樣教導的
甚至有一些敵對祂的人都說
祂講話像是有權柄的人
不像文士和法利賽人
我先在這邊暫停
簡短地解釋一下
耶穌這句像有權柄之人所說的話
這句話中被翻譯為「權柄」的詞
我來介紹一下它的希臘文“exousia”
“exousia”
這個希臘文單詞通常都是被翻譯為「權柄」
但是它也可以被翻譯為「能力」
這個有趣的單詞
是由字首“ex”
以及字根“ousia”構成的
我想你們都知道字首“ex”的意思
如果你遇到緊急災難
像是看電影的時候電影院失火
你就會趕快去找一個寫著“Exit”(出口)的告示牌
因為你知道那就是通往外面的方向
字首“ex”的意思
就是指「來自」或「出自於…」
但最令我感興趣的是“exousia”這個詞的字根
“ousia”這個詞是“to be”的希臘文現代分詞
因此它可以被翻譯為“being”
或是「本體」
或是「本質」
或者是更單純的「東西」
所以這個被翻譯為「權柄」的詞
從詞源學的角度來看
它的意思就是「出自於本質」
「出自於實質」
「出自於本體」
「出自於存在」
這個意思就是說
耶穌的教導
並不是隨隨便便或膚淺草率的
從祂口中所出的話沒有一句是隨便或散漫的
祂所說的每句話
都有豐富的內容
祂所說的每句話都帶有祂本身的權柄
也就是說
耶穌是從有權柄的地位來教導這些事的
這很獨特
因為這是上帝的權柄
耶穌說:我沒有憑著自己講
惟有差我來的父已經給我命令
叫我說甚麼,講甚麼
耶穌用這樣獨一無二的權柄來宣講真理
這是祂的教學風格
而且祂最廣為人知的特色
可能就是祂經常使用故事來作比喻
這裡我要補充一下:
首先
用故事比喻來教學,這並不是耶穌發明的
法利賽人和拉比都有使用這種比喻的傳統
不過他們用比喻的方式與耶穌有一點不同
法利賽人用比喻
是為了要解釋或說明
舊約聖經中的摩西律法
而耶穌用比喻
並不只是為了說明
上帝先前透過摩西和舊約先知所啟示的真理
祂的比喻也是在傳達新的啟示
是原先沒有人知道的啟示
這是耶穌與法利賽人之間
在使用比喻上的重要差異
再來
新約聖經中這種故事性質的比喻
全部都是出現在福音書裡
福音書中充滿了這種比喻
但是其餘的新約聖經內容卻沒有它們的蹤影
這有點奇怪
而且它們在舊約聖經裡也不是很常見
或許你們還記得舊約聖經中最有名的比喻
也就是先知拿單講的那個比喻
他在大衛與拔示巴犯罪之後來到大衛面前
說了一個故事
就是有個富戶自己擁有許多羊
卻從一個窮人手中搶走他心愛的羊歸給自己
大衛聽完這個故事之後
他很憤怒地說:
這個富戶是誰?
把他抓到我面前
我絕不容許這種事情發生在我的國家裡
就連先知拿單所講的這個比喻
大衛也沒有聽懂
直到拿單當著他的面
對他說:大衛
你就是這個人
我之所以提到舊約聖經中這個有名的比喻
是因為在這個案例中
拿單是帶著審判來到大衛面前的
這是個危機的時刻
新約聖經中的故事比喻經常就是這個樣子的
我們把「比喻」這個詞拆開來看
會發現它是從希臘文“ para-bola”來的
“para”是它的字首
這個字首你們都很熟悉
相關的單詞有律師助理、降落傘、牧師助理等等
都是“para”開頭的
“para”的意思就是「與某個東西搭配、並行」
像是律師助理就是待在律師身邊的助手
幫忙律師處理事情
而“ para-bola”的字根“bola”
則是表示丟或投擲
所以我們把“ para-bola”這個詞給拆解來看
它的意思就是 「把某物和某物放在一起投出去」
我們都知道耶穌是怎麼用比喻的
祂在教導重要的觀念時
為了要把教導的意思講清楚
祂就會用比喻來搭配祂的教導
藉此說明祂要表達的真理
聽說在不動產行業中
只有三個因素能夠真正決定一個房地產的價值
第一個因素是地點
第二個因素是地點。第三個因素也是地點
所以最重要的就是地點,地點,還是地點
有人說一個牧師在講道的時候,最重要的三件事
就是比喻,比喻,還是比喻
我們都會試著用比喻
來簡化或澄清我們要表達的意思
讓人們能更容易聽懂我們要講的東西
耶穌使用比喻的時候也是有這樣的目的
不過
祂還有另一個目的
而且這個目的是有點難懂的
有時甚至會把我們嚇一跳
這會讓有些人感到不滿
我們來看馬可福音第四章
耶穌剛講完那個很有名的撒種的比喻
祂講完那個比喻之後,說:
有耳可聽的
就應當聽
怎麼會有講員在講完故事之後說這句話呢?
如果我在講道的時候講了一個比喻
我會不會在講完比喻之後對你們說:
有耳可聽的,就應當聽?
我們都十分清楚在場的每個人都有兩個耳朵
當然可能有人是聽不見的
可能聽力有受損
但是通常大部分坐在台下聽講道的人
都是能夠正常聽見聲音的才對
那耶穌為什麼說有耳可聽的,就應當聽?
祂很明顯並不是在講說你的耳朵能不能聽見聲音
祂講的是
你能不能真正聽見、明白並且接受這些真理
不只是聽見祂講話的聲音
還要能夠理解
能夠接受
事實上,在希臘文當中所謂的聽
有個奇怪的地方
希臘文的聽就是“akouo”
這個動詞就是英文「音質」一詞的來源
而希臘文的順服則是“hupakouo”
它的字首“hupa”
就是英文單詞「超越」和「超級」的來源
這很有趣
也就是說在希臘文中,聽見是一回事
順服你所聽見的,則是另一回事
順服你所聽見的,就是「真聽見」
或者說「超級聽見」
「超聽見」
所以耶穌講「有耳可聽的,就應當聽」這句話
基本上的意思就是說
祂知道當時在場聽祂說話的人
有些其實是沒有真正在聽的
他們並沒有真正明白或接受耶穌講的道
所以耶穌把聽眾區分為有聽見的
和沒有聽見的
馬可福音第四章這段奇怪的內容
後面有進一步的解釋
耶穌說「有耳可聽的,就應當聽」之後
跟隨耶穌的人
和十二個門徒私下問祂這比喻的意思
耶穌對他們說:
上帝國的奧祕只叫你們知道
若是對外人講
凡事就用比喻
這樣是為了
叫他們看是看見,卻不曉得
聽是聽見,卻不明白
恐怕他們回轉過來
就得赦免
這是甚麼意思?
這是不是說
面對那些有耳可聽的人
耶穌用的這個比喻能夠幫助他們
更進一步理解祂的教導
至於那些沒有耳可聽的人
這個比喻就變成是一種隱藏了?
其實這個比喻並不單只是要讓聽眾能夠聽懂
同時也是要讓部分的聽眾聽不懂
因為上帝並沒有要讓他們明白天國的奧秘
這聽起來很刺耳,對吧?
耶穌來到世上,幫助上帝的百姓
也就是有耳能聽的人,幫助他們了解真理
同時也來審判那些不想聽真理的人
別忘了,我們在墮落的處境中
新約聖經描述說
我們憑著本性都是不想要有上帝的
我們不想聽祂說話
我們也不想了解祂說了甚麼
我們只想遠離祂的話語
我們原本都是敵對上帝的人
也因此
每當上帝說話
祂所說的話,對某些人來說是救贖
對另一些人來說則是審判
我們往前面翻一下
以賽亞書第六章,就是先知以賽亞蒙召的那一段
他看見上帝坐在高高的寶座上
並且聽見了三聖頌,也就是撒拉弗呼喊著說
聖哉!聖哉!聖哉!萬軍之耶和華
以賽亞無法承受這一切,於是他咒詛自己
後來上帝叫撒拉弗從壇上取下燒紅的炭
用炭沾以賽亞的口
以賽亞在上帝的聖潔面前恐懼戰兢
非常痛苦
又非常恐懼
然後上帝說:
我可以差遣誰呢?
誰肯為我們去呢?
嘴唇被炭火燒傷、起了水泡的以賽亞
回答說:我在這裡
請差遣我
然後上帝怎麼回應呢?
噢,以賽亞,真是特別啊
我很高興你自願接下這個任務
我要用我的聖靈膏抹你
我要使你成為地球上最受歡迎的佈道家
觀眾都要爭先恐後地擠進演講廳裡面
聽你說的每一個字
不,上帝沒有這麼說
上帝反而是對他說:
你去告訴這百姓說:
你們聽是要聽見,卻不明白
看是要看見,卻不曉得
你要使這子民的心思遲鈍
耳朵不靈
眼睛昏暗
免得他們眼睛看見
耳朵聽見,心裡明白,回轉過來,得到醫治
以賽亞,我差遣你
去遮擋這百姓的眼睛
掩蓋這百姓的耳朵
要讓他們的心剛硬
免得他們悔改
得到醫治
換句話說,你的任務
就是要執行我的審判
這算是一種包裝過的審判
這些人不想聽我的話是嗎?
那我就任憑他們厭惡我的話
使他們無法真正聽懂我的話
他們不想看到我是嗎?
那我就關上他們的眼睛
我要讓他們的心蒙上脂油
免得他們聽見福音就悔改了
以賽亞聽見他的任務時
他就痛苦地問說:
主啊
這要到幾時為止呢?
我要對一群不想聽道的人傳道多久呢?
上帝說:
直到城鎮荒涼
無人居住
房屋空無一人,土地極其荒蕪
耶和華將人遷到遠方
國內被撇棄的土地很多
國內剩下的人若還有十分之一,也必被吞滅
然而如同大樹與橡樹
雖被砍伐,殘幹卻仍存留
聖潔的苗裔是它的殘幹
我已經為自己存留了一批百姓
他們會聽見你傳的道
我也會賜給他們能聽的耳
新約聖經裡有個蠻有趣的單詞
我們可以用它來描述耶穌的到來
它就是希臘文“krisis”
“krisis”
英文聖經把它翻譯為「審判」
這個單詞也有另一個不同的翻譯
就是「危機」
世界上最大的危機
就是耶穌降生
祂來是要叫許多人興起,許多人跌倒
祂說:我來並不是叫地上太平
乃是叫地上動刀兵
讓父親和兒子相爭,兒子和父親相爭
母親和女兒相爭,女兒和母親相爭
祂是跌人的磐石
絆腳的石頭
對愛祂的人而言
祂是救贖的馨香之氣
對恨祂的人而言
祂就是他們被定罪的原因
這個狀況
也會在祂講比喻的時候發生
祂常常把門徒帶到一旁,說:
我要把天國的奧秘告訴你們
另外,當你去讀這些比喻的時候,你會發現
它們有許多不同的主題
不過這些比喻最常見的主題
就是天國的福音
「福音」一詞在聖經中有三種用法
其中一種是用來描述一個特定的文學形式
也就是福音書
福音書講的是有關耶穌的事,祂的生平與事工
不過在一開始
首先由施洗約翰定義並且傳講
後來耶穌繼續傳講的這個福音
就是指天國的好消息
後來保羅在以弗所教導耶穌基督的福音
那時福音的內容就是耶穌
祂的為人與祂所做的事
不過這個轉變
是從福音最初被宣揚的時候開始的
也就是當初施洗約翰與耶穌在宣揚天國的到來
就這樣一次又一次地
耶穌總是在比喻中提到說:
天國就像這樣…天國就像那樣…
祂在宣告福音的同時,也投出比喻
來搭配祂的宣告
好讓我們明白天國的奧秘
RTV Taiwan/易漢倫

授權

Ligonier Ministries
https://zh.ligonier.org/

翻譯配音:RTV Taiwan

Tags: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