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改革宗神學是什麼? - 03 - 唯獨聖經

196 views

影片下載

改革宗神學是什麼(史普羅)

MP4影片下載
MP3音檔下載
學習指南PDF下載

展開中文逐字稿

聖經說所有人都是騙子
我恐怕我上次講課的時候
親自印證了這個事實
因為我在上次結尾的時候提到說
接下來的課程只會聚焦於
改革宗神學的獨特之處
但是這次和下次的主題
分別是唯獨聖經和唯獨信心
我說過,這兩個關鍵教義
都是正統福音派所共同擁有的
所以我說謊了
我不是故意的,這是我的口誤
所以現在我要澄清一下
「唯獨聖經」這個教義
並不是改革宗神學
獨有的神學原則
正統的福音派群體
都認同這個真理
說完了這些
我們就來看看這個原則吧
歷史學家稱之為
宗教改革的形式原理
唯獨聖經
某方面來說
這個概念首次亮相的地方
就是沃姆斯國會
眾所周知,馬丁路德在那裡
與政府和教會領袖發生了衝突
教皇要求馬丁路德撤回他的教導
馬丁路德站在眾人面前
鄭重地說:
除非有聖經或明顯的理由說服我
我無法撤回
因為我的良知受上帝話語的約束
而違背良知
是既不正確又不安全的
這就是我的立場,願上帝幫助我
這段話被記載於
許多史書和歷史影片當中
雖然這段話是在沃姆斯國會中
第一次公開講出來的
但這對馬丁路德而言
並不是新的觀念
因為馬丁路德先前
跟一些神學家辯論的時候
就已經有提出這樣的觀念了
他們試著說服他改變觀點
因為他提到說
教皇本身是有可能犯錯的
他甚至指出說教會會議
也有可能有錯誤
因此所有的書面資料當中
只有聖經本身才具有絕對的權威
可以被稱為是上帝的啟示
所以才會有唯獨聖經的
「唯獨」這兩個字
意思就是唯獨以聖經為依歸
這是什麼意思呢?
我們用「唯獨」這兩個字
所想要傳達的重點是什麼?
其實重點不只一個
不過它們是彼此相關的
首先,在十六世紀當時
爭議的重點是在於
上帝啟示的來源
十六世紀的基督徒
全都相信基督教是啟示的宗教
相信這信仰是來自於上帝的
當時,爭議的雙方
也就是天主教和新教
都認同說上帝透過至少兩個管道
來賜下啟示
其中之一是大自然
也就是自然啟示
或說普遍啟示
也就是「諸天訴說上帝的榮耀」
第二個管道當然就是聖經了
雙方都認同聖經是上帝的啟示
也都認同大自然是上帝的啟示
因此爭議就在於
「唯獨」這兩個字
上帝特殊啟示的管道
是不是只有一個?
新教徒說,能被稱為特殊啟示
或書面啟示的管道只有一個
那就是聖經
而天主教徒則相信
上帝特殊啟示的管道有兩個
就是聖經和教會傳統
我在其他課程中已經談過這點了
不過在這一系列
探討改革宗神學本質的課程中
我要再來講解一下
十六世紀的天特會議
也就是羅馬天主教
對馬丁路德和新教的回應
那場會議分成好幾場來開
前後花了好幾年才正式結束
在第四場天特會議上
羅馬天主教教會正式宣布說
「上帝的真理
存在於聖經和教會傳統之中」
在這場會議的文件紀錄中
「聖經和教會傳統」
的這個「和」
原文是一個
非常單純的拉丁文單字“et”
這常讓我想到我外婆念的“ate”
也就是“eat”(吃)的過去式
她老是說:快ate你的早餐!
“et”不是“ate”
“et”是拉丁文的「和」
這個議題非常複雜
二十世紀有個聖公會的學者
在寫博士論文的時候
特別針對第四場天特會議做研究
這場會議後來結束得很突然
也很意外
因為當時有戰爭爆發
所以會議最後就草草收尾了
於是就有後來這些
難以處理的問題
這位聖公會學者注意到
第四場天特會議的會議紀錄初稿
以拉丁文提到說
上帝的真理一部份包含在聖經裡
一部份包含在傳統裡
一部份在聖經裡
一部份在傳統裡
也就是清楚地指出說
天主教會認為上帝的特殊啟示
有兩個不同的來源
一個是聖經
另一個是教會的傳統
這份初稿在會議中提出來的時候
會議中有兩名神父
對這樣的用詞提出反對
不知為何我還記得他們的名字
是博努奇和諾奇安蒂
這兩位義大利籍的神父
反對這樣的用詞
認為這會有損聖經的完備性
紀錄到這邊就沒有下文了
我們不知道
後來他們討論的結果如何
我們只知道
這份紀錄的最終版本
使用了不同的用詞
初稿的用詞是「部分」
這個用詞清楚地表示說
特殊啟示有雙重來源
但是修正後的版本
不是使用這個詞
而是用「和」這個字
我們無法確定
它是不是指兩個不同的來源
因為「和」的意思比較模糊不清
如果你問我說:
哪裡可以看到改革宗信仰?
我會說:有兩個地方
一個是聖經
另一個是教會歷史上
那些總結改革宗教義的信仰告白
我指的是那些與聖經一致、
忠實反映聖經教導的信仰告白
改革宗信仰就在當中
所以那份文件可能是說:
首先,上帝的真理就在聖經裡面
其次,在教會會議和信條之中
也有上帝的真理
這跟「唯獨聖經」並沒有衝突
羅馬天主教到了現代
依然有兩派人馬在爭論說
特殊啟示的來源
究竟是一個還是兩個
不幸的是
教會中有些保守的人說
從「部分」換成「和」並不是
重大的改變
所表達的意義並沒有不同
所以十六世紀的天特會議
確實是表明說
書面啟示有雙重來源
這個爭論仍在持續
不過在二十世紀的時候
教皇通諭稍微平息了這個爭論
這道通諭以明確的用詞
表明說特殊啟示有雙重來源
跟十六世紀羅馬天主教的
主流觀點一致
認為教會傳統中的真理
與聖經的真理一樣
都對信徒的良知
具有相同的約束權柄
不過在新教的陣營中
「不斷歸正」成了所有新教徒
都認同的原則
這表示說教會必須
持續不斷地歸正
不斷檢查自己的信條和信仰告白
確保這些東西都符合聖經
而且每一個新教教會
儘管擁有特殊的信條或信仰告白
也都會竭盡全力地表明說
自己的信仰告白
並不是絕對無誤的
也不是與聖經同等的
除非它們的內容忠實地反映出
聖經本身的教義
因為,最主要的原則就是:
所有書面資料當中
唯獨只有聖經
具有上帝本身的權柄
可以絕對地約束我們的良心
當然,聖經也要求我們要順服
並且敬重一些次等的權柄
例如在我自己的教會中
我要順服教會的長老
和教會的理事會
有各種權柄是我要順服的
如果我發現我無法再憑著良心
真誠地順服他們
那我就有責任
要溫和地退出這個教會
我不能故意去
干擾這間教會的秩序
不能直接
對教會信仰告白的內容
或教會的管理階層挑起衝突
我們也知道我們的信仰告白
有可能是錯誤的
我們可能也有一些慣例和規定
是不正確的
但至少我們目前認為這是正確的
所以若要在這服事
就必須遵守這些義務
「唯獨聖經」這個原則
並不會消除其他的權柄
它的意思是說
唯獨只有聖經具有絕對的權柄
能約束信徒的良心
並且一切教義和神學上的爭議
都要以聖經為最後的裁決標準
我說過
「唯獨聖經」
還有其他層面的涵義
所有書寫下來的資料中
只有聖經是上帝的啟示
也只有聖經具有絕對的權柄
不過仍有其他次等的權柄存在
另外,在十六世紀的宗教改革中
也有個概念清楚
提到聖經是“vox Dei”
或“verbum Dei”
也就是「上帝的道」
或「上帝的聲音」
是絕對正確、完全無誤的
因為聖經的寫作過程
都有聖靈的主導
聖經是上帝默示的
因此說到底
聖經的作者就是上帝
雖然是透過人寫成的
但是當中的真理和內容
皆來自於上帝
上帝當然是絕對無誤的
人類作者本身是會失誤的
不過正統的新教觀點認為
雖然墮落的人是非常容易出錯的
但是上帝透過祂超然的監管
和聖靈的工作
格外地保守了聖經的寫作過程
使得聖經不受人為疏失的影響
因此,雖然聖經
是用人的語言寫成的
是由人類作者寫成的
但它的來源是上帝
我知道在我們這個時代
許多人對聖經無誤
與聖經的默示提出異議
也產生了各式各樣的神學爭議
有些人強烈地主張說
「聖經無誤」這種觀念並不是由
十六世紀那些頗具權威
的改教家提出來的
而是在十七世紀時
也就是在所謂的理性時代當中
某種新教的經院哲學所提出來的
他們說那些理性主義者
很想要有個確切的觀念
幾乎是到了心理和情緒上的渴求
因此就發明了聖經無誤這個觀念
這種質疑並不是在
討論聖經是否無誤
而是在質疑這個教義是從哪來的
這是個歷史學的問題
這個教義是在十七
還是十六世紀提出來的?
我來簡短地引述一下
十六世紀主要的改教家
所講過的話
讓各位自行判斷
以下的內容我有在我的書中引用
是出自於馬丁路德之筆
馬丁路德說:
聖經的作者
就是聖靈自己
也就是創造萬物的上帝
聖經雖然是由人的手寫成的
但卻不是來自於人
而是來自於上帝
只要帶著敬虔的心來閱讀聖經
就必定會確實發現
聖經並不是出於人的智慧
而是出於上帝的智慧
聖經內容都是確實的
因為上帝絕不說謊
天地廢去,要比上帝話語
的一點一畫落空還容易
馬丁路德也有提到奧古斯丁
他說奧古斯丁在寫
給聖耶利米的信件中提到說:
我學會了一件事
就是唯獨只視聖經為無誤的
馬丁路德可不是引述
十七世紀學者的話
他引述的對象
是四世紀末的奧古斯丁
奧古斯丁說:
我學會了一件事
就是唯獨只視聖經為無誤的
馬丁路德說:
在聖奧古斯丁的書中
我們可以看到
許多出於血氣和肉體的內容
而我自己也必須要承認
當我不在教會講道
而是在餐桌旁或其他地方講話時
我也講了很多不屬於上帝的話
因此聖奧古斯丁
在寫信給耶利米的時候
提到了這個道理
說只有聖經才能被視為無誤的
這就是馬丁路德所說的
之外,馬丁路德也說過:
聖經從不出錯
我不知道路德本人有沒有講過
「無誤」這個詞
他是有講過「無誤的」
然後也說過「聖經從不出錯」
這已經可以算是
「無誤」的意思了
那些人聲稱說聖經的默示、
聖經的權柄
和聖經的無誤,都不是
十六世紀的改教家提出來的
我認為這種說法非常愚蠢
十六世紀的「唯獨聖經」
還有另一個重點
這個重點後來成為正統福音派
的一個重要原則
這是個解經的原則
改教家不但提出
他們對聖經本質與來源的看法
同時也提到說應當如何解讀聖經
以及是誰有閱讀聖經的權利
和責任
宗教改革時期發生的大事之一
就是聖經被翻譯為各種語言
聖經原本只有拉丁文、
希臘文和希伯來文的版本
但在宗教改革時期
聖經被翻譯為
老百姓都能懂的語言
例如馬丁路德把聖經翻譯為德文
而威克里夫
把聖經翻譯為英文等等
有些人為了翻譯聖經
甚至犧牲了生命
正統的福音派教義
所主張的原則之一
就是「個人釋經」
也就是說每個基督徒
都有權利和責任
去為自己閱讀聖經
他們也有權利為自己解讀聖經
根據第四次天特會議的紀錄
羅馬天主教認為新教徒這麼做
不只是給教會平信徒自己讀經
的權利
也開了隨意扭曲聖經的禍端
當然,改教家絕對不是這個用意
改教家說每個基督徒
都有權利為自己解讀聖經
但沒有任何一個基督徒有權利
照著自己的幻想或偏見
去扭曲聖經
「個人釋經」這個原則
是根據另一個原則而來的
也就是「聖經的清晰性」
說得白話一點
就是「清楚」的意思
馬丁路德說聖經有些內容
是難以理解的
因此我們需要教師和註釋書
等各種資源
但是聖經中最基本的信息
也就是每個人都必須了解的信息
是非常清楚的
每個人都可以理解
一聽到馬丁路德說
要讓每個信徒都有自己的聖經
天主教會就說:
這麼做,就會敞開罪惡的大門
因為大家都會開始扭曲聖經
後來也真的是這樣
但路德回答說:
如果讓每位信徒都有自己的聖經
就會導致罪惡的大門敞開
那也在所不惜
聖經中清晰可見的信息
是非常重要的
這信息含有救贖之道
這個信息非常重要,也非常清楚
因此即使會有許多人
任意曲解聖經
即使會有各樣的異端崛起
我們也要確保
聖經的核心信息能被人們聽見
由於「唯獨聖經」的堅持
信徒們都有了自己的聖經
並且,在正統的新教教會中
聖經的閱讀與講解
成為了聖禮與敬拜的核心
翻譯配音/RTV Taiwan

授權

Ligonier Ministries
https://zh.ligonier.org/

翻譯配音:RTV Taiwan

Tags: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