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聯盟(其他) - (單集)42分鐘 - 福音的中心性(提摩太.凱勒)
逐字稿
福音的中心性
本講道出於《救贖主長老教會》特別季節《興起》系列,在這個季節裡,我們希望倍增福音運動,使整個紐約市受益。我們的異象是:在未來十年內使基督身體在這座城市中成長三倍。為這目標,本系列每一篇講道都會聚焦在《救贖主》福音基礎的核心價值之一。若您希望更深入了解這篇講道所講解的經文,我們提供《興起》每日靈修,下載點:Redeemer.com/rise-daily。〔福音進入生命,福音改變一切〕﹝讀經﹞今天早晨的經文選自加拉太書2:11-21:「不過磯法來到安提阿的時候,我曾當面抵擋他,因為他有該責備的地方。原來,從雅各那裡來的一些人到達之前,磯法與外邦人一起吃飯,可是那些人一到,他因為怕那些『割禮派』的人,就退縮,與外邦人分開了。其餘的猶太人也跟著他裝假,以致連巴拿巴也被他們的偽善引入歧途。但我一看見他們的行為不符合福音的真理,我就在大家面前對磯法說:『你身為猶太人,如果像外邦人,而不像猶太人那樣生活,怎麼還要強求外邦人像猶太人一樣呢?』我們生來是猶太人,不是『外邦中的罪人』,不過我們知道:人被稱為義不是本於律法上的行為,而是藉著信耶穌基督。於是我們信了基督耶穌,為要因信基督稱義,而不是本於律法上的行為,因為沒有一個人本於律法上的行為會被稱為義。但如果我們自己尋求在基督裡被稱為義,卻被發現(我們猶太人)還是罪人,難道基督是叫人犯罪的嗎?絕對不是!因為我如果重建自己以前所拆毀的,就證明我是違犯律法的人。原來藉著律法,我已經向律法死了,使我能向神活著。我已經和基督一起被釘十字架,所以現在活著的不再是我,而是基督在我裡面活著,並且如今我在肉體中活著,是因信神的兒子而活,他是愛我,為我捨己。我不棄絕神的恩典,因為義如果是藉著律法而來的,那麼基督就白白地死了。」這是主的聖言。﹝講道﹞接下來的幾週,藉著《興起Rise》計畫,來展開《救贖主教會》未來十年的異象,禱告並期許《救贖主》未來事功的發展,成為一個關係緊密的大家族,並扎根於各自的社區,來觸及和服事這座城市——以我們一直夢想的方式,但在過去我們只能夢想——直到現在。我們深深相信,這就是我們要解釋的,在過去我們只能夢想卻無法實現,但現在,我們或許能成就更美的事工。為此,接下幾週我們要重新審視《救贖主》的事工和異象。《救贖主》的核心價值或總異象就寫在我們的網站,已被濃縮成一句簡潔的宣言,請聽:「作為耶穌基督的教會,《救贖主》存在的目的是,透過福音運動建立大城市,使所有人受益,領人歸信、塑造社群、社會公義、及文化更新,從紐約開始及至世界。」這個宣言中包含了幾個核心元素,在接下來的幾週,我們將逐一探討,探討這些核心價值觀和總異象。若你已加入《救贖主》好幾年了,希望你已經很熟悉這些概念了,我邀請你再次紀念它們、珍惜它們,重新應用它們。另一方面,你若是新人,正如大部分的人一樣,那這將是一個極好機會,幫助你真正理解何謂《救贖主教會》的信息與事工。
當然,這一切的核心、中心、關鍵就是:我們希望成為一個福音運動。福音。因此今天我們要來探討福音。你可能會說等一下,這幾個禮拜不是都在講福音嗎?福音是什麼、福音的益處…是的!是的,因此今天我將稍微回顧一下,因為在某程度上我們已經講過何謂福音了。但今晚我真正想要談論的是福音如何在你生命中運作,福音如何在你生命中運作。讓我們來看看加拉太書這段非常著名的經文。首先來看「福音的核心」,我們要先確認這點。先是「福音的核心」,再來是「福音的中心」——在我們生命中的角色,最後是「福音的大能」。福音的核心、福音的中心以及福音的大能。首先是福音的核心,在15-16節。保羅說:「人得稱義不是因行律法,乃是因信耶穌基督,因為因行律法沒有人能稱義」「稱義」是指與神和好,被神看為正直。你立即看到保羅說的是違反直覺的,違反一般宗教觀點。因為一般的宗教認為:你若想與神和好,你需要遵守神的律法,遵行各種禮儀,如果你相信且順服,你就能得救,你就能與神建立關係且稱義。但保羅在此不是如此說的。他反而說:「人稱義不是因行律法乃是因信耶穌基督,因為無人能靠行律法在神面前稱義」這裡存在一個「次序」問題,有看到嗎?當然,福音要求我們順服神。注意第17節保羅說:「難道基督是叫人犯罪的嗎?絕對不是!」所以,保羅肯定會說:「我希望你們順服神」我沒有說不用順服神,你可以繼續犯罪,不是的。但重點在於「次序」。如果你理解這個「次序」,特別是在閱讀《加拉太書》時,你會發現存在兩種次序,保羅的次序——福音的次序,和在12節提到的「割禮派」的次序。如果你閱讀整本《加拉太書》,你會發現「割禮派」並非是你想像的那樣,他們是接受耶穌是彌賽亞的猶太教師,他們沒有拒絕信耶穌,他們相信耶穌是彌賽亞,相信他是神的兒子,很好。但他們認為你還需要遵守律法,特別是遵守禮儀律、飲食律,要接受割禮、遵守摩西律法,你要信耶穌基督,同時還要遵守律法,你才能得救。梅晨在他的《加拉太書》的註釋說,他是上一輩的新約學者,他這樣總結加拉太書:保羅與假教師之間的真正分歧點,在於「次序」的三步驟:假教師說:……但保羅則說:……因此,爭論焦點並非「耶穌是否是神的兒子」「耶穌是否是彌賽亞」都不是,因為「割禮派」和保羅都相信這些,他們都信耶穌。真正的區別在於:一般宗教的方法是:「你要順服,你才能得救」但福音卻說:「你已得救,因此你順服」。你是否會想:「我若順服,神就會接納我」?還是你會想:「在基督裡我完全被神接納並被祂所愛,因此我順服」?這兩種「次序」完全不同。而我要你明白的是,即便這兩種次序都包含了順服,你是「為了被神接納才順服」或「在基督裡你已被接納所以你順服」,這兩者不是都順服神嗎?兩者都讀聖經,都禱告,兩者都遵守十誡,沒錯,但以完全不同的方式,完全不同的動機,也會帶來完全不同的影響。如果你的次序是「為了被接納才順服」,結果就是你的順服會變得焦慮且自私。焦慮,是因為你永遠無法確定,我足夠順服嗎?我夠好嗎?而自私,是因為即使你關心窮人、遵守十誡、等等,你為誰做的?你是想交換,你順服是為從神那裡得好處。是的,你有順服神,但你的順服是出於焦慮和私慾。然而,你若說:「我順服是因為我已經得救了」,若你相信你在基督裡已經擁有了一切,你已經得到了愛、親密關係,未來已經有保障了,全都屬於你了,那麼你為何還要順服神?為何?你順服是出於喜樂和愛。我如何取悅這位為我成全一切的主?我能如何成為像他一樣的人?對嗎?因此,你的順服…你依然做同樣的事,但你這樣做是出於喜樂、出於內心的滿足,不是出於焦慮和內心的空虛。你這樣做…當你愛神愛人、服事神和鄰舍時,你為了他們而做的。若是為被接納才順服,你是為自己做的。請注意聽,我這樣講沒有一絲喜樂,多數去教會的人內心處在「割禮派次序」。多數去教會的人認為:「我信所以我必須順服,這樣我才能得救」,他們完全不明白內心截然不同的動機,就是順服是出於滿足、喜樂、且無私的心,是渴望討神喜悅的順服,相對就是充滿焦慮的順服。你無法確定自己夠好,成了重擔,即使你不願意,也得做。你過度反應,若有人批評你,你會極度沮喪,因為作「好人」才是最重要的。我若不是個「好人」,神就不會賜福我。試想一下,有兩個人在同一間教會裡做禮拜,他們兩個早上都讀經,兩個都禱告,兩個都努力過生活,兩個都效法耶穌,因為他們都相信耶穌是彌賽亞,兩個都在做同樣的事,但他們兩個的理由卻截然不同,截然不同的動機,生命也會帶出截然不同的結果。若你是「為被接納才順服」,那結果將會是自義、自憐、自卑、易怒、誰對誰錯。相對的是:仁愛、喜樂、和平、忍耐、恩慈和良善。對大多數人而言,他們活在舊次序而非福音中的新次序,就算他們有去教會。對大多數人而言,福音就像已投入販賣機的硬幣,但卻卡住。那福音到底是什麼?我們剛才已經看到,不想重複之前幾週的內容
你被「稱義」的意思是:你與神和好,不是因你的善行,你得救也不是因你順服,這完全與另一個次序相反,不是「你相信,你順服,你得救」,而是「你相信,你得救,你順服」。當你明白這一點時,你就會明白當你相信時會發生何事。記住,我快速帶過,這是保羅在他的書信裡常提到的一句話,他說:「我已經與基督同釘十字架」(20節)。什麼意思?什麼是「我已經與基督同釘十字架」?保羅在別處也說:「我與基督一同復活」。什麼意思?意思是當你成為基督徒的那一刻,從你信的那刻開始,你就在基督的死和復活中與他聯合了。什麼意思?第一個意思是你已經死在十架上,也就是說,神看待你,就像你已經為自己的罪付清了代價一樣。第二,你與基督同復活,也就是說,神尊榮你,就像你已完成耶穌成就的一切美好,你同得榮譽。這就是我們上禮拜講的,當你成為基督徒的那一刻,你信的那一刻,你的罪歸給耶穌,而他的義歸你。神懲罰耶穌,如同他做了你做的事,而同時神待你,如同你行了耶穌所行的。耶穌應得的一切尊榮和榮耀,都成為你胸前的徽章,現在神尊榮你,在基督裡看待你。所以問題來了,你是屬哪一個次序?是「我相信,我試著活出好行為,我才得救」,或者「我相信,完美的義已經賜給了我,因此我順服」,「我相信,我得救,我順服」。馬丁路德曾為此掙扎,他是一個僧侶,一個非常虔誠且守規矩的人,但內心卻有極大罪疚感,因為當他越是研究聖經,越是看到自己應當活出的生命,他意識到他無法全心全意全力愛神,也無法愛鄰舍如己,他深知神若對他要求公義的話,他就死定了。身為僧侶,他讀聖經也教導聖經,當他讀到《羅馬書》時,他很掙扎,特別是羅馬書,經文那裡說:「神的義就在福音上顯明出來,神的義就在福音上顯明出來,本於信,以至於信」。他很掙扎,因為他誤以為這段話的意思是:在福音中,神很清楚的要求公義,你若達不到,祂就要審判你。但接下來發生在他身上的是,以下是馬丁·路德的話:「我試圖理解保羅的《羅馬書》,唯一攔阻我的就是這句:『神的義』,因為我誤認為神要藉著公義來懲罰不義的人,而我的景況是,而我沒有足夠的美德能滿足他的要求」。當路德看到「神的義就在福音上顯明」時,他誤以為是我虧欠神的義,他做不到,所以神會審判他。「我晝夜思想,直到我明白,這『神的義在福音上』是指那完全透過恩典和白白的憐憫,神賜給我們的義」。他突然醒悟過來,等一下!不是的,不是我把義交給神,然後祂賜福我,而是神在耶穌基督裡賜給我一份完全的義。
現在我為祂而活」。路德說:「當我明白這一點時,我就感受到我重生了,天國敞開我進入了樂園。當我發現律法是一件事,福音又是另一件事時,我就跨過去了,當我明白這兩種次序的差異時,我就跨過去了。但我想問你的是:你有跨過去了嗎?因為據我多年與人交通的經驗來看,極少有人從年幼到大就清楚明白福音的次序,了解不是『為要被接納才順服』,而是:『在基督裡我已經被接納,因此我順服』。不是『相信—順服—得救』,而是『相信—得救—順服』。我們都在這種次序中長大的,但在某一個點上,我們都必須跨過去,跨入另一邊。有發生過嗎?何時?這會完全不一樣,徹底不同。所以,福音的核心是這個次序,這就是福音的『核心』。而現在,我們來談福音的『中心』。當你掌握了這個真理,正確的『次序』後,這將如何改變你的生命?答案當然是全然的改變。但我們先來看11-14節,這幾節關鍵經文需要解釋一下背景。這段經文提到:「後來磯法(磯法就是古希臘文的西門彼得)後來磯法到了安提阿,因他有可責之處,我就當面抵擋他,從雅各那裡來的人未到以前,他和外邦人一同吃飯,及至他們來到,他因怕『割禮派』的人,就退去與外邦人隔開了,其餘的猶太人也都隨著他裝假,甚至連巴拿巴也隨夥裝假」。那麼,這裡背景是什麼呢?這需要一些解釋。首先,彼得是猶太人,而猶太人在幾世紀中都遵守摩西「禮儀律法」,這些禮儀律法,猶太人有各種飲食規條,多如牛毛的規條。不只某些食物不能吃,還有些不能穿的衣物,還有些不能摸的事物,例如你摸到霉菌或死屍,你碰了,你就會在「禮儀上不潔淨」,你就無法參與敬拜,那安息日你就無法進入神的同在,也不能進會幕或聖殿。你若觸摸、吃了、穿了這些東西,你就「不潔淨」,你就無法進入聖殿。因此,猶太人努力保持禮儀上的潔淨。但外邦人卻不一樣,他們吃的是不潔淨的食物,穿的是不潔淨的衣服,觸碰不潔淨的東西。於是,猶太人會自然認為我們才是潔淨、良善的,而外邦人是不潔淨的,是褻瀆者,甚至衍生出一種種族上的優越感。但耶穌基督來到時,關於禮儀律,他講了一些很深刻的話,包括舊約崇拜的部分。舊約崇拜基本上可以分為兩部分:「潔淨律」和「獻祭」。順便提一下,「潔淨律」極難遵守,你必須時刻注意自己碰了什麼、吃了什麼、穿了什麼,為安息日守住「潔淨律」是極其困難的一件事。關於獻祭有趣的是,就是牲祭的血能贖罪,獻祭證明人無法多麼努力都無法達到潔淨的標準,沒有人可以完全潔淨,沒有人可以永遠保持完全潔淨。祂是聖潔的神,你是有缺陷的、不潔的,你若要來到聖潔神的面前,問題就來了,無論你多麼努力,你都無法達到完美的潔淨,你需要獻祭。當耶穌基督來的時候,他宣告兩件顛覆性的事:一、他才是真正的祭品,他就是逾越節的羔羊,塗在門楣上的是他的血(出12:7),他是一切獻祭所指向的祭物,當你信靠他時,他成全了一切的獻祭,因為他已為我們贖罪,所以信徒就不必再獻祭了。但「潔淨律」也是如此,唯獨在耶穌基督裡,你才得以潔淨,唯獨在基督裡,你已經被接納,所以是他成就了一切的禮儀律和潔淨律。因此他的門徒不再需要遵守這些律例。但對於猶太基督徒來說,並不容易。在基督裡,所有人都是不潔淨的,無論是猶太人或外邦人,都是有罪的,但在基督裡一樣得救,並且不再被定罪,都不在被定罪,都得救了。這很不容易,因文化和情感上的根深蒂固,猶太人要拋棄長久以來的觀念,要跟這些人吃飯,還要吃不潔淨的東西,真的要明白,對他們而言很難。就算耶穌已告誡門徒不需要守「潔淨律」了,神還是必須對彼得顯現。
你若讀過《使徒行傳》10-11章,神用強烈的異象對彼得當頭棒喝,向他顯明猶太人和外邦人在基督裡都是平等的,所有人都不潔淨,所有人在基督裡都潔淨,可與外邦人同桌吃飯了。既然我們是因信稱義,而不是因行為稱義,不是因遵行律法稱義,就不該與外邦人分開,以更純潔的種族自居,或者比他們更屬靈。因為神已經讓彼得明白,正如第12節所說的:「從雅各那裡來的人未到以前,他曾外邦人一同吃飯」,這表明彼得已經改變了,神已向他說話了。然而,接下來經文提到,當那些「割禮派」的人來到,他們輕視任何與外邦人同桌吃飯的猶太基督徒,結果彼得、甚至巴拿巴和其他人都開始退縮,這些猶太基督徒不再與外邦基督徒吃飯,因為他們是不潔的。保羅怎麼做?第14節,這段經文的關鍵點:「我一看見他們行的不正,與福音的真理不合,就在眾人面前對磯法說:你既是猶太人,若隨外邦人行事,不隨猶太人行事,怎麼還勉強外邦人隨猶太人的規矩呢?我們這生來的猶太人,不是外邦的罪人,既『知道』人稱義不是因行律法,乃是因信耶穌基督」。你「知道」福音,你也「知道」那些禮儀律已經被廢止了,你「知道」猶太人和外邦人同樣都是罪人,但在基督裡都是潔淨的,你也「知道」得救並非因遵守特定的禮儀規範,而是信靠耶穌基督。既然如此,你為何還有種族歧視與排外的態度?於是保羅指出:「你沒有按照福音的真理行事」。當保羅這樣說時,這令人震驚。順道一提,聖經多處表明種族歧視是錯的,保羅可以引經據典,但他沒有對彼得說:你有種族歧視,他原本可以,他沒有說:彼得,停止種族歧視——他當然希望彼得停止歧視,但他卻說:「你沒有按照福音的真理行事」。我要你明白,保羅的這段話有兩個主要深遠含義,這改變了我的典範,希望也能逆轉你的典範。這兩點顯示了福音不可思議的廣度和深度。先講不可思議的廣度,何謂廣度?首先,我們注意到保羅說:你們的行為「不符合」福音真理。許多人認為福音只是信仰的入門,不過是福音而已嘛,那只是基督教的基礎而已,「耶穌為你的罪死,你要信靠他」,好的,沒問題。福音是給誰的?福音只給非基督徒或慕道友的,是的,福音是給剛信主的,還不認識基要真理的,不是給成熟的基督徒。我們知道基礎了,好嗎?耶穌為我們的罪死,好的,我已經明白了,我都知道,讓我們進一步深入了解,給我一些「乾糧」,進入更深奧的神學,生活應用跟教導,不要再回到福音,來一些更進階的。然而,保羅在此提醒彼得,彼得是使徒,有點高等,我們這裡應該沒有比他更高的階級(會眾笑)。我知道我沒有,沒有人比得上彼得,但保羅呼籲他要回到福音,他說彼得,福音對人生的每個層面都有深遠的影響,你沒應用福音在你如何對待其他種族上。哇,這意味著福音不僅僅是信仰的入門,也不是我們學完就能拋在腦後的東西。事實上,成為基督徒,被塑造成基督的樣式,是透過將福音的含義擴展到生活的每個層面。也許可以說,福音會向外拋出線條,你不按福音「線」行事。福音…福音的含意,保羅對彼得的提醒:「你沒應用福音在你如何對待其他種族上」。那麼,我問你幾個問題:你的工作態度、你的職業生涯,是否有按照福音原則?你是否有思考過福音對你工作的影響?我們的《信仰與工作》中心可以幫助你思考這些問題。你花錢的方式是否符合福音原則?你的家庭關係符合福音原則嗎?你的性觀念符合福音原則嗎?你對困苦貧窮人的態度符合福音原則嗎?我們的《紐約新盼望》可以幫助我們。那麼你的過去呢?你如何面對自己的過去?你如何看待自己的過去?你如何思考你的過去?你處理過去的方式符合福音的原則嗎?我們有個《輔導中心》能幫助你(會眾笑)。今年是選舉年,你對政治光譜另一邊的人的態度符合福音原則嗎?你明白了嗎?福音不只是入門基礎,不只是起步的階段,也不只是第一步。福音向外延展線條,它是無限寬廣的,就像一個世界觀,信念不僅僅是信念,而是透過這些信念來看待一切。福音向外延展線條,影響生活的每個層面,而成為一個基督徒,過基督徒的生活,整個基督徒生活就是要思考福音的意義,確保你生活的每一部分都符合福音原則。
二、福音不僅無限寬廣,也無限深邃。因為當保羅對彼得說「不可種族歧視」時,他並沒有直接引經據典,他當然可以引經據典,他也確實希望彼得停止歧視,但他不是這樣處理的,他這樣說:「你是否思考過福音的意義?」換句話說,保羅的意思是:「彼得,你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態度,不是因為你不知道神的旨意,因為神顯明異象給你了,你知道祂的旨意,而是福音尚未鑿入你的內心。」什麼意思?去年有人在《紐約時報》發表了一篇文章,紐約時報的標題是《對個人價值的不懈追尋》。這篇文章的中心句是:「人共有的核心渴望價值感,我們迫切地渴望被重視,感受被尊重。」我們迫切地渴望被重視,有價值,被重視。但為何會有這種迫切感?為何會不懈追尋價值感?為何要確認我們被重視、有價值?唯一的答案就是我們害怕自己不重要,我們害怕自己不重要,不然我們不會怕成這樣子。所以,我們都害怕自己不重要。那麼,我們如何確保有被重視,我們是有價值的,有價值?有很多方式,其一是,你可以藉由貶低其他階級、其他種族、其他文化或其他群體的人,你說:「我才不像他們」「我的人生有意義有價值,因為我不像那些人」。或者比職業,你可能會說:「我很重要,我有價值,因為看我多麼成功!」或者用愛情,你可能會說:「我需要被渴望,要有人渴望我,當我知道自己在情感或性愛上是令人渴望」,這就像生命的氣息,我就感到我被重視,我有價值。在這些景況中你所做的是…你知道你在做甚麼嗎?你為自己辯解(稱義),你為自己的存在辯護,感到你有價值,你配得,你確保自己很重要。但你有看到嗎?你若對某人說:「不要超時工作」,或是:「你想離開這段情感,但就是離不開」,因為你已經成癮了,或說:「不要繼續藐視人了,不要再種族歧視了」,但人停不下來的原因是,你若鞭打他們的意志,你或許能短暫的綁住他,阻止他這樣做,但總是故態復萌,或繞道而行,追尋什麼?不懈追尋個人的價值,極度需要被肯定、被重視、有價值,一定要從某處得著肯定。所以,若保羅只是叫彼得停止,叫他羞愧,他沒有這樣做,他說你需要的是內心的改變。人的內心需要什麼?人的內心需要福音,因為只有福音所給你身分,不是建立在你所獲得的成就,不是成就,而是領受,所以不會因你的表現起伏,不是按照你的履歷,而是他的履歷。宇宙造物主認定你很美,祂的意見是終極的。所以福音應當終結《對個人價值的不懈追尋》。作者說我們所有人…這篇文章的重點就是,他說:人會不懈追尋價值…他錯了,你若是基督徒,這種追尋結束了,真的結束了。但有些人可能會說:「等等,有一個問題,我來《救贖主》一段時間了,我聽過這些教導,你若發給我一張福音考卷,問我何謂『稱義』?何謂『代贖』?何謂『贖罪』?你若給我福音考卷,我可以考100分,我真的相信福音,我們是靠信心而不是行為,在耶穌基督裡被稱義。但你知道嗎?我仍然有掙扎,我仍然在職業掙扎,我仍然在愛情和性愛上掙扎,我在所有這些事情上都有掙扎。為什麼?讓我回答你。假設你『有幸』與使徒保羅一對一面談,他不是與彼得見面,而是跟你約見面,我猜他會看著你說:『你的腦袋相信福音』,跟對彼得說的一樣,『你的理性相信福音,是藉著信心而不是行為為被稱義的,但在內心深處,你的心仍然渴望被人肯定被尊重,你仍然試圖證明自己,依然想賺取救恩』。因此,即使你腦袋信福音,你內心卻沒有,這就是為何你會有這些問題。我不知道他會對你說什麼,但我猜就是他曾對彼得說過的,他說:「彼得,想想福音的意義,你與外邦人的問題,與其他種族相處問題,難道你不明白,如果福音是真的,是藉著白白恩典、昂貴恩典而蒙救恩的罪人,你不僅沒有『權利』對任何人感到優越,而且你也沒有『必要』。你已獲得王的寵愛,榮美君王的愛。若你明白福音——你不僅沒有『權利』優越,你也『不需要』。所以要為在基督裡擁有的喜樂,歡欣、禱告、歡唱,直到一切成真,當你擁有大喜樂,你就不需要比任何人優越。無論你的問題是什麼,保羅可能會看著你對你說同樣的話。看第14節,保羅在第14節說:『問題是你認為你信福音,但其實你沒有』,你沒有想清它的涵意,也沒有深植你心,你沒思考如何應用在你的生活中。這就是為何馬丁路德在加拉太書二章14節的註解中提到——他寫加拉太書的註解,當他寫到二章14節時,他這樣說:真理福音是基督徒教義總綱,我們要熟悉這總綱,教導別人,將福音不懈的鑿入他們的腦袋裡,也要將福音鑿入自己的腦袋。聽好,道德改革無法改變你的生命,學習聖經原則並應用在你的生活中,也無法改變你的生命。能改變你生命的是——把福音——也就是基督教教義的『基礎』,透過禱告、詩歌、團契、輔導,融入你的生命,直到你成為一個新人。我們來看下一段,這裡說:「現在活着的不再是我(20-21節),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裡面活著,並且我如今在肉身活著,是因信神的兒子而活,他是愛我,為我捨己」。有看到反合性嗎?首先他說:「現在活着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裏面活著」,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你成為基督徒,就是與基督同在,神在基督裡看你為榮美的,某方面來說你消失了,你的價值是在基督裡,你不需要在其他處尋找價值跟尊嚴,在基督裡你都有。但另一方面來講,「現在活着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裏面活著」,另一方面是,「並且我如今在肉身活著」,所以一方是,我在肉身活,是因感謝救我的那位而活。我不會忘記多年前,我曾與一位被福音改變的姐妹談話,我從未想過她會改變,她總是進入一段又一段被男人虐待的關係,但她徹底改變了。有一次她告訴我,她正在默想一些經文,比如「你們的生命與基督一同藏在神裡面」,或「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裏面」。她說:「你知道我為何能再次接受約會嗎?為何我甚至考慮結婚?」她說,因為我現在心裡會想:「哇,成為你的女友或妻子應該很不錯吧!成為女友,甚至成為妻子都不錯!但有一件事,你永遠做不到,基督才是我的生命,你不會成為我的『稱義』,我的『成聖』、『救贖』或『智慧』,你永遠不會成為我的價值或意義。我以前是這樣做的,我曾把浪漫關係當作我的價值和意義,但其實是在利用他們,而現在,因為基督是我的價值和意義,我得以自由地愛他們。」你看到福音如何改變一切嗎?它改變了你的動機、結構、你的心、你的個人身份,也改變了你的社會身份,改變一切。《救贖主》的使命是甚麼?不只是使人道德更高尚,或者只是過更好的生活,《救贖主》的使命是把福音帶入這座城市,讓成千上萬人認識到這種解放的大能。查爾斯·衛斯理被福音大能改變後,寫了一首詩歌:「我靈受困,多年在牢獄中,被罪包圍,黑暗重重,主眼發出復活榮光,我靈甦醒,滿室光明,枷鎖脫落,心靈獲釋,我就起來跟隨主行」。這是脫離舊秩序,跨入新秩序的背景音樂,他們的生命被徹底改變,這也可以成為你生命的背景音樂,成為一個新造的人。一起禱告:父神,我們感謝你賜下你的福音,我們求你幫助我們成為這樣的人,不僅將福音帶入我們生活的每個層面,也將福音帶進我們的內心深處,改變我們與其他種族的關係,改變我們對工作的態度,對金錢的態度,甚至也改變我們對自己的態度。主,我們渴望在我們身上顯出福音改變的大能,不僅改變我們的生命,還有親友、鄰居、和同事,求你使我們成為一個高舉這信息的教會。我們禱告,首先我們能向自己傳講福音,將福音鑿入我們的腦中,然後才向世界傳遞這信息,好在我們分享福音時,無怨言,不苛刻,讓我們傳福音的方式也能與所傳的福音相稱。求你成全,禱告都是奉耶穌的名求,阿們。感謝你收聽本週的講道,請一起為福音更新代禱,無論你在紐約或任何城市。
翻譯:Ian Chen RTV Taiwan

1950年出生於美國賓州西敏斯特神學院教牧學博士,哥頓康威神學院道學碩士於紐約曼哈頓創立救贖主長老會於西敏斯特神學院授城市宣教與實用神學,凱勒牧師安息於2023年5月。
初期牧會於維吉尼亞州霍普威爾市(Hopewell, Virginia)。一九八九年與妻子和三個兒子於曼哈頓(Manhattan) 創立救贖主長老教會 (Redeemer Presbyterian Church)。
今天,救贖主教會有超過五千人固定參加禮拜天崇拜,也在世界各地幫助建立了將近兩百間新教會。
他的作品還包括《工作魅力》(Every Good Endeavor)、《慷慨的公義》(Generous Justice)、《山寨版的上帝》(Counterfeit Gods)、《揮霍的上帝》(The Prodigal God)、《王的十字架》(King’s Cross),以及《我為什麼相信》(The Reason for G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