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條、信仰告白、與聖經

在教會歷史中所制訂的信條與信仰告白是為保護要如何詮釋聖經,但今日因忽略這些珍貴的記載,以致產生許多不同的福音。

「那並不是福音,不過有些人攪擾你們,要把基督的福音更改了。」(加拉太書 第一章7節)

信條、信仰告白、與聖經

Creeds-Confessions-Bible

在教會歷史中所制訂的信條與信仰告白是為保護要如何詮釋聖經,但今日因忽略這些珍貴的記載,以致產生許多不同的福音。

「那並不是福音,不過有些人攪擾你們,要把基督的福音更改了。」(加拉太書 第一章7節)

中文版授權:Illustration by Pete Orta
Used by permission
翻譯:STF

趙序

本書內容原本收錄在《教會工人培訓手冊》中,1993年開始以單行本發行。出版以來已經多次增印,不但國內教會牧長反應良好,港、台神學院也多方採用。每年九月開學前,我們都收到許多神學院大量訂單。本書幾度增印,均已售罄,於是決定於再版前,作一次完整的修訂,由基督教改革宗翻譯社台北辦公室編輯沈其光弟兄、張雲妍姊妹擔任這項工作,對照各信條英文版逐條修訂。本次修訂還新增〈韋敏斯德大要理問答〉,由王志勇弟兄翻譯。許多信條也增錄了「經文根據」(proof text)供讀者參考,其中〈海德堡要理問答〉的「經文根據」參考J.R. Beeke和S.B. Ferguson合著的Reformed Confessions Harmonized (Baker, 1999),〈韋敏斯德小要理問答〉參考R. Lawson的The Shorter Catechism with Commentary and Scripture Proofs (The Knox Press, Edinburgh)。神學術語的翻譯按照《英漢神學名詞辭典》(趙中輝牧師編著,本社出版),凡《英漢神學名詞辭典》收錄的名詞,在本書均附星號(*)。本書附錄還增加荷蘭教會所採用的〈教會法規〉,和〈中國家庭教會信仰告白〉。這份信仰告白是由約十五位代表華中家庭教會四大系統的領袖,在1998年11月撰寫的。當時教會正受異端侵襲,撰寫這份信仰告白時曾經參考本書(初版),但這份信仰告白的標題與內容,完全是表達他們自己信仰的內容。本書末了還附〈中英名詞對照表〉。本書初版至今九年,其間中國各地教會又經歷一次大規模的增長,尤其是華北地區和各地大學校園。最近五年來,中國教會正由「快速宣教、建立教會」轉型到「照顧群羊、牧養教會」。無論是家庭教會還是三自教會,都需要大量受過聖經和神學裝備的牧者,因為過去那種為期一週的單卷查經講座,已經無法供應教會的需要了。教會需要的是20–30堂的濃縮課程,程度比照聖經學校或神學院課程。因此,出版訓練信徒的神學用書,實在是當務之急。


初代教會的各種信經和宗教改革後的各種要理問答,主要有兩個目的:(一)教導年輕信徒打好信仰根基;(二)建立信仰準則,抵擋當時的異端。例如,公元四世紀,亞他那修(Athanasius)抵擋亞流(Arius)異端。因為亞流只承認聖父的神性,卻不承認子的神性,認為子是被造的。亞流的觀點終於在主後325年的尼西亞會議(Council of Nicaea)上被判為異端。這個爭議的重點是三位一體論。〈迦克墩信經〉(451年)是初代教會第四次大公會議時制定的,主要在糾正涅斯多留派(Nestorians)「基督有二性及二位格」的思想,和猷提乾(Eutyches)「基督只有一性及一位格,忽略基督人性」的思想。所以〈迦克墩信經〉意圖解決基督論的爭議,強調耶穌基督是「神、人二性,存在於同一位格之內」。


今天的中國教會也正面臨許多神學上的爭論,其中一個就是關乎「信心」與「救恩」的議題,尤其是「得救的確據」——「一次得救、永遠得救」或「多次相信、多次得救」。其實這個爭議只是舊戲重演——改教運動後期,荷蘭教會中的加爾文主義者與阿民念主義者之間的論爭就在於此;當時是由1618年的多特總會(Synod of Dort)解決了此一爭議,並擬定〈多特信經〉(Canons of Dort)。在中國,這項神學爭議仍繼續從兩個地區的教會反映出來——沿海地區的教會(受西方改革宗與長老會差會影響),與華中地區的教會(受信義會的影響)。


另一個困擾今日中國教會的神學問題,就是「基督的再臨」。預言耶穌在某年某月某日再來的事已不只一次了,當然,到了時候什麼事也沒發生,因此使不少單純的信徒跌倒。與這個議題相關的還有「千禧年」的解釋。此外,竄起於河南省並急遽增長的東方閃電派,也為家庭教會帶來極大的困擾。東方閃電派相信,耶穌已經以一位中國婦女的身分再臨了。他們聲稱,恩典時期已經結束,現在是神審判的時代,而他們就是神的審判官。惟有加入他們的教派,才能得著救恩的確據。


第三個爭論的議題就是「說方言」以及「方言與靈洗之間的關係」。這項爭議是一位外國宣教士將靈恩運動引入中國所造成的結果。雖然靈恩運動在其隨從者中間帶來了更新與宣教的熱忱,但它也造成許多家庭教會的分裂。


第四個神學問題是有關「人論」方面的議題,也就是三元論(倪柝聲的影響)與二元論(主流福音派教會的影響)之間的爭論。三元論者將人分為靈、魂、體三部分,最特別的是,他們將「救恩」只界定在「靈的得救」,而人的理性、情感、意志則是「屬魂的」,是屬「天然人」的部分。這就使得他們將「靈性」只局限在人的靈的這一部分而已,而將人的理性、情感、意志排除在外。結果是完全忽略了基督徒的文化使命——藉由運行在信徒心中的福音大能,來改變全人、文化和社會。


由於中國在未來的日子將愈來愈開放,大陸教會必然會浮出更多神學上的爭議,與異端的興起。我們可以期待許多的教會領袖將在神學上愈益成熟,但也必然會出現更多不同神學上的混淆、分歧(雖然不是異端)。其實,大陸教會所面臨的問題並不是什麼新鮮事,這些爭議西方教會都已一一經歷過了,並且將他們在會議中的討論、決議都保存在信經、信條中,流傳給後世。所以中國的教會是可以從西方教會學習到許多東西。深盼本書對中國這年輕、正在成長的教會能有所貢獻。


從目錄中我們可以看出,這本書包括早期教會的四份信經,以及改革宗教會的六份信條。希望這些信條和信經能為當今中國教會所面臨的神學爭論提供參考資料,並有助於今日中國教會的成長。

耶穌基督的教會若要有屬靈的健康,就絕對必須持守住純正的信仰。


耶穌基督的教會若要有屬靈的健康,就絕對必須持守住純正的信仰。「我⋯不得不寫信勸你們,要為從前一次交付聖徒的真道竭力地爭辯」(猶3)。信經乃是基督徒信仰的摘要,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根據聖經、並在聖靈引導下的正確的信仰,可以確保基督徒靈命的成長,並引人進入永生;但錯誤的信仰則會帶來混亂,就算沒有導致靈性死亡,也會讓生命停滯不前。基督徒的信仰不僅只是心靈深處一種與神的個人關係而已,它更是一個公開的宣告:「我們相信耶穌是上帝的兒子,為我們的罪而死,並且祂是我們的主。」將正確信仰如此公開地表達,就叫做「信條」。保羅說:「你若口裡認耶穌為主,心裡信神叫他從死裡復活,就必得救」(羅十9)。公開承認耶穌為神的兒子,是新約教會的信徒領受洗禮的必要條件之一(徒八37)。其實信條的內容不外乎福音的內容:耶穌是神的兒子;降世為人;為祂的百姓(一切相信祂的人)的罪死在十字架上;埋了、葬了;復活,為叫他們稱義(參徒二22–36;羅一3–4;林前十五3–4;腓二6–11;約壹四2)。


信經在教會中起的功用有四:其一,是受洗的一項先決條件;意思就是說,凡預備領受洗禮的人在受洗之前,必須公開承認他相信聖父上帝、聖子耶穌基督和聖靈,並且相信耶穌基督贖罪之死,又為他們的稱義而復活。其二,信經(尤其是晚期的信條)也用來教導那些預備受洗的人或初信者,幫助他們對所信的真道有更全面、詳盡的認識。其三,信經有信仰告白之作用,可駁斥異端的教導,亦可維護共同認可之信仰。其四,信經可用於禮拜儀式,就如在崇拜中誦讀〈使徒信經〉乃許多教會的傳統。


本書所列的四份大公信經代表了初期教會在頭五百年努力的成果,它們將福音中那些能抗拒各種異端、又是絕對必需的部分都保存下來。〈使徒信經〉是簡單的三一神論洗禮公式長期發展的結果。〈尼西亞信經〉(325年)駁斥了亞流派所謂「耶穌被造」的錯誤,並強調「基督與父本質相同」。〈亞他那修信經〉(五世紀中期)簡潔清晰地陳述了三位一體的教義及基督的道成肉身。〈迦克墩信經〉(451年)駁斥涅斯多留派「基督有二性及雙重位格」的異端思想,並堅稱基督的神人二性存在於同一個位格之內,「不相混亂,不相交換;不能分開,不能離散」。


在改教運動期間與之後的一段時間,因為信仰的不同(特別是對救恩、洗禮、聖餐的看法,以及因文化背景的不同而造成神學觀點上的差異),產生了許多不同的信仰告白。本書選取的是位於荷蘭與不列顛群島的改革宗教會、長老教會的六份重要信仰文件:〈比利時信條〉(1561年)是出於受逼迫的改革宗教會;〈海德堡要理問答〉(1563年)聯合了在德國的信義宗和改革宗信徒;〈多特信經〉(1618年)則是處理阿民念派的爭論;〈韋敏斯德公認信條〉(1646年)及〈韋敏斯德小要理問答〉(1647年)、〈韋敏斯德大要理問答〉(1648年)則代表英國清教徒及蘇格蘭長老教會的信仰,三百年來,這三份信條對英語體系的長老會產生了極深的影響力。中國的福音派教會一直有受到這幾份改革宗信條的影響,因為長老會和改革宗的宣教士(包括來自公理會與倫敦差會的宣教士)都透過教導要理問答和神學教育的途徑,把這些信條的內容傳達給國內教會。可是,當我們再仔細地作一番回顧時,卻也發現他們在神學上所帶來的衝擊是很有限的,因為當時的中國教會仍受到中國文化長久深遠的影響,而且教會也比較偏重於佈道與植堂的實際需求。我深深地期望,在這個新的世紀裡,中國的教會不單單在宣教上有成長,更在神學上也有所成長。


本書選編的前四份大公信經在第一版時是從基督教文藝出版社出版的《歷代基督教信條》轉載,這次修訂版則參考了英文版本加以增修。〈比利時信條〉、〈多特信經〉、〈韋敏斯德公認信條〉及〈韋敏斯德小要理問答〉,都是由我的父親——基督教改革宗翻譯社創辦人之一(另一位是包義森牧師,Samuel E. Boyle)的趙中輝牧師所譯。〈海德堡要理問答〉、〈海德堡要理問答摘要解說〉則為中國教會研究中心之莊婉芳姊妹翻譯。此外,除了〈多特信經〉的簡介由趙中輝牧師提供之外,其他各信條之簡介都是由張康平姊妹所撰寫。馬蘭英姊妹負責第一版的編輯工作,修訂版則由沈其光弟兄、張雲妍姊妹負責。第一版的出版經費是來自荷蘭改革宗弟兄姊妹的愛心奉獻,這次再版的費用則是由本翻譯社的出版基金支付。在此,我謹向每一位參與本書兩次出版的同工獻上由衷的感謝。願主使用本書,為中國教會與世界各地華人教會的得堅固、增長盡一臂之力。

基督教改革宗翻譯社國際執行幹事
趙天恩博士
中國福音會會長
2002年7月

歷代教會信條精選 (趙天恩)


胡昌豪 牧師 好書推薦《歷代教會信條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