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序
出版一本講教會信經和信條的書,到底要做啥?
只講初代教會和改教時期的信經和信條,今天還有多少基督徒會讀?
這些古代文獻能讓教會更有生命力?更增長?
如果不能,幹嘛花那麼大工夫?
為迎合人的興趣?
有人覺得它有價值?
這根本不是熱門話題嘛!
要回答這些問題並不是重點之所在。
以上種種質疑,其實透露出一個更深的問題:我們處在一個「反信經」、「無信條」的時代。一般而言,今天保守基督教界不看重信經和信條。對凡事遵循聖經的基督教而言,信經和信條並不重要,沒有它們也可以過得很好,有了它們反而不好過了。大部分教會及其機構辦事的時候,不但自己不管信條,有時甚至還故意不許別人提起。
今日流行的這股反信條氣氛,或許是諸多因素造成的。我們可以提出其中一點:
- (一)社會愈來愈充斥一種用相對眼光、存在主義情懷「關心眼前」的心態;
- (二)不再覺得歷史重要;
- (三)高舉民主,留意不採高壓手段,關心個人信仰自由;
- (四)「簡化」成為普遍趨勢。
以上只是列舉一二罷了。再者,還有人擔心信條的產生,必然會讓人以為「聖經還不夠」。這樣一來,教會成員普遍不知道自己在信什麼,也就不稀奇了。
不管教會信經和信條,在我們現代人眼中看起來多艱澀、多古老,我們都不能忽視。將近兩千年前,教會的信條定出基督教的核心要素,我們一直根據它來決定「基督徒」的定義。如果有人偏離這些信仰,貼上「異端」的標籤也不為過。在改教時期,各個宗派都訂出長篇的信仰告白,稱之為法規(canon)或信條(confession),又進一步訂出改革宗教會對救贖、教會體制及其他議題的信念。
教會要有生命力,信經、信條是非常重要的,再怎麼強調也不嫌過分。教會其實不能沒有信經信條,教會有重責大任,需要信經信條來承擔。
第一、教會信經和信條可以用來教導基督徒。
我們必須認清,教會信經和信條不是與真理不相干的信念,而是從聖經衍生出來,且服膺於聖經之下,而聖經乃是基督教真理的惟一來源和準則。信經和信條是用簡單的話解釋聖經,把聖經最基本的主題幫教會整理出來,使教會便於教導。
第二、信經和信條可以讓教會在施行懲戒時,有客觀的標準。
它們既然措詞清楚,又是會友公開承認的信仰標準,所以一旦有人被指控為異端,不准加入教會,或被迫放棄他們的責任、喪失會友資格,就可以援引信經和信條,作最後定奪的依據。遇到信仰爭議時,如果大家都事先簽署了信經,就有助於教會的裁決。因此,會友在自願的情況下簽署信經,作為信仰的標準,是教會懲戒的有效工具,可以在基本信仰議題上減少含混敷衍的機會,讓教義更加純正,沒有攙雜。
第三、信經和信條有助於教會保存信仰的內涵。
教會的信仰必須世世代代保存下來。信經和信條如果忠於聖經,可以藉著訂下一套明確的基要真理,把歷代信徒聯繫起來。
第四、信經和信條對教會外的非信徒提供真理的見證。
教會有許多方式把真理帶到世人面前。信經和信條清楚介紹、明白解釋基督教的基本信仰大綱,也是對世人為真理作見證的一種方式。
第五、當教會裡出現新教導時,信經和信條也是一個判斷標準。
因為信經和信條是對基要真理作適切的詮釋,所以可以防備假教導的入侵。教會必須借助信經和信條的護教功能,好讓她在面對來自教會內、教會外的偏差教導時,可以行在正道中。
桃樂絲•沙耶爾(Dorothy Sayers)曾經直接了當地警告我們:
如果我們讓人以為基督教只是一種感覺,這是致命的錯誤。我們必須堅持,基督教首要的意義,是對宇宙作一個合理的解釋,這點真是太重要了。我們若把基督教弄成是一個簡單的慰藉、含糊的理想,擺在世人面前讓人追尋,到頭來一定讓人白忙一場,失望而歸。基督教恰好相反,它乃是一個紮實、堅韌、精確、複雜的教義體系。現實固然嚴酷激烈,不妥協,不讓步,但基督教也從不退縮,反倒以最大的熱情面對現實,與它有最近距離的接觸。同樣地,如果以為我們每個人都相當清楚基督教是什麼,只要稍加鼓勵,就可以行出基督教的真理,那也是大錯特錯。其實即使在我們這基督教國家(即美國)裡,一百個人裡也找不到一個,能把教會的神觀、人觀、社會觀、對基督耶穌位格的教導說清楚,甚至連最模糊的概念也沒有(Dorothy Sayers, Creed or Chaos? The Whimsical Christian,中文暫譯為《信經信條?神經大條?隨興搖擺的基督徒》New York: Macmillian, 1978, pp.34–35)
我相信基督教改革宗翻譯社出版本書,是希望貢獻一己之力,改善教會目前在教義上的貧乏。本書可用來擒拿毀壞葡萄園的小狐狸(雅歌二15),包含了超越時間,永恆不變的真理。本書收錄了初代教會最重要的信經、更正教(特別是改革宗傳統)最重要的信條和要理問答。本書並沒有冗長的注釋或解說,只收錄歷代所有基督徒(包括羅馬天主教、東正教、更正教信徒)相信的信經,供讀者參考。本書也讓讀者第一手接觸改革宗教會最重要的信條和要理問答。今日的基督徒必須熟悉他們的信仰,才能經得起當代相對主義、存在主義及新興宗教等神學的侵襲。
中華福音神學院
神學碩士科主任
周學信博士
2002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