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簡介清教徒講道
講道的樸實
在風格方面,清教徒推崇樸實的講道,這種樸實並不意味反智主義。樸實是指簡單清楚地從聖經傳遞到頭腦,再進到內心,然後向外引導人的行為。史密斯說:「簡樸的講道並非無學識的講道,也不是糊塗的講道,而是清楚明瞭的講道,讓最單純的人能聽懂,學習所教導的內容,彷彿是聽到自己的名字一般。」在馬瑟為偉大的印地安宣教士艾略特(John Eliot,1604-1690)所寫的悼詞中,他說艾略特「講道的方式非常簡樸,羔羊能在他的講論中涉水而過,大象也能在其中游泳。」英奎斯·馬瑟(Increase Mather,1639-1723)提到他父親理查德(Richard Mather)的講道時,他寫道:「他講道的方式很簡樸,目標不是把箭射進人的頭腦,而是射進人的心靈和良知。」清教徒講道的第一部分是解經和說明;第二部分是教義和教導;第三部分是應用。
第一,清教徒的講道是本於聖經,即解釋聖經的經文。清教徒德林(Edward Dering,約1540-1576)說:「忠心的傳道人是效法基督,不傳別的道理,只傳講神的話語。」歐文也有同樣看法:「牧師的首要職責是透過殷勤講道來餵養羊群。」麥克盧爾(Millar Maclure)指出,「對清教徒而言,講道不僅取決於聖經,它其實是存在神的話語裡頭;不是經文在講章裡,而是講章在經文裡⋯總之,聆聽講道就是進到聖經裡。第二,解經引領清教徒更清楚地發展教義,並作出明確的定義。珀金斯稱教義為「使人永遠蒙福的一門學問」;艾姆斯則稱之為「教導人如何向神而活」。傅格森(Sinclair Ferguson)這樣描寫清教徒:「對他們來說,系統神學之於牧師,就像解剖學之於醫生一樣。唯有根據系統神學,牧師才能夠診斷、開藥方,最後治癒那『罪與必死的身體』所帶來的屬靈疾病。」巴刻如此描述清教徒的信念:「若問到『應該傳講教義嗎?』清教徒會這樣回答:『不然還能傳講什麼?」教義講道肯定讓偽善的人感到厭煩;但唯有教義講道才能拯救基督的羊群。講道者的工作是傳揚信仰,不是要取悅不信的人。」清教徒的講道認定,所有聖經教義都是以基督為中心。亞當斯(Thomas Adams,1583-1652)說:「基督是整本聖經的總綱,聖經幾乎每一頁、每一行都在預言、預表、陳明、證明基督;聖經可以說是嬰孩耶穌的襁褓。」安布羅斯(Issac Ambrose,1604-1664)說:「當把基督視為整本聖經的實質、精髓、靈魂和主旨。」博爾頓(Robert Bolton,1572-1631)也這樣說:「在每個主日、每次講道裡,都應該無條件地邀請每個人來信靠耶穌基督。」若宣講耶穌基督本身,自然會引導他們去宣講其他跟基督有關的教義,例如三位一體、罪、成聖和捨己的教義。第三,教義的教導會帶出應用,這部分會因為牧師將經文應用於不同的聽眾,而變得比較冗長。應用的目標始終是使神的話語進入人心,或像巴克斯特所說的,「將真理固定在他們的思想裡,讓基督進入他們的情感」。這些應用必須對準正確的對象,否則可能弊大於利。
因此,清教徒講道的特點是,將真理有區別地應用在非基督徒和基督徒身上。清教徒講道者煞費苦心地辨認蒙恩得救的記號,藉以區分教會與世界、真信徒與假信徒、得救的信心與暫時的信心。謝培德(Thomas Shepard,1605-1649)寫的《十童女的比喻》,米德(Matthew Mead,1629-1699)寫的《揭露假基督徒》,愛德華滋寫的《屬靈情感》,以及其他清教徒的大量著作,都是用來區分真信徒和假冒為善者。清教徒講道的目的在於使人改變。杜漢姆(James Durham,約1622-1658)說,應用的部分乃是「講道的生命所在。因此,講道被稱為勸服、見證、懇求、要求、告誡。」清教徒主張,若以經驗講道的方式傳講神的話語,聖靈會使用它來改變個人和國家。p.170-173
改革宗講道:牧者用心對神子民的心傳講聖道 (約珥.畢克/周畢克)
約珥.畢克這位有經驗的嚮導,帶領讀者造訪改教以來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講道巨人,幫助現今的傳道人按自己的恩賜、個性和經驗,將「經驗講道」的原則應用在自己的講道上,使自己更能勝任所蒙的恩召。一般的信徒也能進入各個不同的時空中學習,瞻仰古代神僕的生命典範,聆聽他們從心發出的呼聲 ,從他們身上得到教導與餵養。
這是一本獨特的書,因為它強調要以幾百年來的改教家及其後繼者為師,學習如何從事經驗講道。畢克令人信服地表明,改革宗講道應當包含紮實的教義、深厚的信仰經驗和有力的實踐應用。——約翰•麥克阿瑟 (John MacArthur)
畢克溫暖地邀請我們進人他的講台、書房和私下的福告裡。即使是老練的講道者,也會從畢克及其前輩們學到許多寶貴的功課。——查德 •范德恩(Chad Van Dixhoorn)
畢克從過去的偉大講道者身上控掘神學和實踐方面的寶藏,他的研究必定能使現代和未來的牧者們蒙福和受到裝備。——馬克•強斯頓(Mark Johnston )
此刻就是教會最需要讀這本書的時候,拿起來讀吧!——史帝芬•勞森 (Steven Laws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