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基督徒生活的基礎 - 05 - 恩典的管道:禱告

24分鐘
83 views

基督徒明白,能夠在禱告中親近全能的上帝是一種巨大的特權。然而,這份禮物往往被視為理所當然,被誤解或被忽視。出於了解我們的人性弱點和罪惡傾向,上帝憐憫我們,在祂的話語中給予我們指引,並藉祂的靈協助我們正確地禱告。在這堂課中,傅格森博士藉由觀察耶穌如何教導祂的門徒禱告,來探討禱告的主題。

這是傅格森博士在《基督徒生活的基礎》系列中第五篇信息。

影片下載

基督徒生活的基礎(傅格森)

MP4影片下載
MP3音檔下載
學習指南PDF下載

逐字稿

在目前這個階段裡,我們所討論的主題就是我們有時提到的「恩典的管道」。我已經說過了,我們不應該把恩典的管道當作我們用來取得恩典的媒介,而要將它視為上帝在恩典中賜給我們的殊榮,上帝這麼做是要讓我們更好地認識與服侍祂。上一堂課我們探討的主題是聖經,現在我們要來探討禱告。我還記得多年前的一件事,距離現在肯定有40年了,當年有家基督教大型出版公司的資深主編來拜訪我,使我深感榮幸。在談話過程中,他對我說:「我們想要請你寫一本關於禱告的書。」我心裡想:「我也想要寫一本關於禱告的書,但我認為我不適合。」於是我對他說:「我認為一定有其他人比我更適合寫這本書。」他說:「好吧,請問你有建議的人選嗎?」我就推薦了一個很有名的人,他微笑著說:「我們有問過他了,他也拒絕了,你還有別的建議人選嗎?」我就提到了第二個人,也是一個很有名的人,他露出同樣的微笑,說:「我們也問過他了,他拒絕了,他說他認為自己還沒準備好要寫一本關於禱告的書。」就這樣,一年過了一年,我始終沒有看到他出版任何關於禱告的書。從某方面來說,這個經歷對我而言是一個激勵,因為有許多基督徒都告訴我說,他們發現禱告相當困難,但是他們很多人也經常做出一個假定,認為如果有個基督徒看起來比較年長或比較有智慧,那麼禱告對他而言肯定是一件容易的事。當然,在人生中的某些時期裡,禱告確實顯得比較容易,但是當我們發現禱告很困難的時候,我們首先必須明白,我們並不是孤苦無依的。我們不是孤苦無依的,怎麼說呢?舉個例子,保羅在羅馬書第八章說過,有些時候我們既不知道怎麼禱告,也不知道要禱告什麼。這可不是隨便一位牧師說的,也不是隨便一位基督徒說的,這是使徒保羅說的。有些時候,我們心裡的呼求是言語無法表達的,使我們不知道該怎麼禱告。所以,當我們發現禱告很困難的時候,千萬不要絕望。保羅接著說:「你要知道,在那些艱難的時期當中,聖靈會親自用不可言喻的嘆息,替聖徒祈求。」保羅用這奇妙的畫面,向我們說明何謂認識上帝、何謂與上帝團契,並以祂為天父。天父在我們軟弱的時候看顧我們,祂不會像某些「超級屬靈」的基督徒那樣,只因為我們覺得自己不太會禱告,而鄙視我們。祂反而是差遣祂的聖靈,帶給我們奇妙的幫助,照著祂的旨意替我們祈求。祂說:「我的孩子,雖然你無法向我陳明你的心思,但我正借著我的聖靈,來把你拉向我,因為我要你參與我為了回應世界的需要和教會的需要而做的工作。」所以,我們不該灰心的第一個理由就是聖靈會來幫助我們。當然還有另一個理由,那就是連眾使徒也都覺得禱告是件相當困難的事,或者至少可以說,在他們聽耶穌禱告的時候,他們肯定覺得自己對禱告簡直是一無所知。所以他們來請教耶穌,還記不記得路加福音第十一章的開頭?「耶穌在一個地方禱告,禱告完了,有個門徒對祂說:『求主教導我們禱告,像約翰教導他的門徒。』」你可能也遇過同樣的事,你以為自己對禱告已經相當明白了,後來你聽到一位老練且成熟的基督徒禱告,他經歷過非常多的磨練,時常來到主面前禱告,於是你心想:「我對禱告的意義幾乎一無所知。」我認為門徒當時的經歷就是這樣,而耶穌做了一件奇妙的事,祂不是對他們說:「我的禱告你們都聽過多少次了,居然還不知道怎麼禱告?」傳道人談到禱告的時候,時常講出這樣的話:「你做得不夠好。」但是耶穌,卻是跟門徒一起坐了下來,告訴他們在禱告的時候該說些什麼。

祂教導他們的就是我們所謂的主禱文。祂教導他們的就是我們所謂的主禱文。路加寫道:「父啊:願人都尊祢的名為聖,願祢的國降臨;我們日用的飲食,天天賜給我們;赦免我們的罪,因為我們也赦免凡虧欠我們的人;不叫我們遇見試探。」正如我們先前看過的,主禱文具有一個相當有意思的特徵,那就是耶穌似乎期望門徒每一天都做這樣的禱告。我知道有些「超級屬靈的基督徒」彷佛根本不需要這樣禱告,但這通常是因為他們還沒注意到他們每一天都需要為日用的飲食禱告。事實上,他們覺得不必為日用的飲食禱告,因為他們有足夠的能力自給自足。可見主禱文本身帶有要人謙卑的特性。主禱文也具有相當的真實性。之所以如此,原因是主禱文並不只是指引我們如何禱告的模板,也是指引我們如何過生活的模板。主禱文確實地向我們強調:禱告並不是一種孤立的屬靈操練。我們的禱告和我們的生活往往是不同的兩回事,但事實上,我們應當按照我們的禱告來生活,並按照我們的生活來禱告。所以主禱文並不只是一個教導我們如何禱告的基礎指南,也是教導我們如何為上帝的榮耀而活的基礎指南。為的是使我們能夠學習何謂禱告。我們千萬不能忽視這兩個事實,所以我們要一起來做的,就是藉由思想主禱文,來提醒自己。還記得嗎?我有提過高爾夫球員傑克‧尼克勞斯。不打高爾夫球的人可能無法明白這個故事。尼克勞斯是世上最厲害的高爾夫球運動員,卻經常回去找他的教練,說:「格勞特先生,請教我打高爾夫球。」我們確實需要不斷回顧主禱文,好讓我們也同樣能夠學習,對耶穌這位偉大的禱告者,這位永遠活著,替祂百姓祈求的那一位,說:「主耶穌,請再從頭教我一次禱告的基礎,使我不只是仔細檢視我自己的禱告生活,也使我的禱告內容能夠真的與祢的旨意契合,好叫我能夠在祢所奠定的基礎上建造房子。」我們可以從很多方面來思考這一點,我們就從其中3個方面來探討吧。首先我們要來思考的是,主禱文鼓勵我們以正確的態度來禱告。如各位所知,主禱文的出處是路加福音第十一章,是登山寶訓當中的一段內容。主禱文位於登山寶訓的語境裡,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語境。這個語境的重點,就是把上帝當作天父來認識。耶穌說,當你開始把上帝當作天父的時候,有兩件事情會開始發生。第一,你會開始從假冒為善中,被拯救出來。假冒為善,就是裝出不真實的模樣。你開始脫離假冒為善,因為你知道,你的天父瞭解有關於你的一切,祂知道你最糟的一面。既然你能夠來到祂面前,那麼你就不再需要向任何人裝出虛假的模樣了,不再需要假裝自己沒那麼糟了。把上帝當作天父來認識,也能使我們擺脫焦慮。耶穌說:「如果你認識你的天父,你就會知道祂必定會看顧你。」正因如此,當我們在禱告中來到上帝面前時,我們大可以有話直說。我們不需要什麼深奧難懂的用詞,主禱文裡面,也沒有深奧難懂的用詞。耶穌帶我們用最根本的話語,來禱告說:「天父,我希望祢的榮耀能被看見,我也需要祢的幫助。」這就是耶穌接下來的教導。我們需要用恰當的態度來禱告,也需要發展出恰當的方式來禱告;當我們說:「父啊,願人都尊祢的名為聖」,或者按照馬太福音裡比較常見的版本,稱上帝為「我們在天上的父」的時候,我們究竟是在做什麼?我們這是意識到關於上帝本性的兩個事實:第一,祂是親愛的父親;第二,祂在天上。正因為祂是我們的天父,所以尊崇祂威嚴的聖名對我們而言至關重要。我這樣說吧,如果我們不尋求尊上帝的名為聖,那這就表示我們其實並沒有真的認識上帝。我希望福音派教會歷史上那股持續了大約20年的歪風已經過去了。在那段時期裡,有些人以為真正認識上帝的人有一個特徵,那就是把上帝當成自己的「好哥們」來對待。其實這是不瞭解上帝真面目的人才會有的表現。用這種方式對待上帝表示你從來沒想過上帝有多偉大、多榮耀,祂跟人類是不同層次的。你從來沒想過你是在跟這個奇妙宇宙的創造者講話。你這是把祂降格到跟你自己一樣。所以,雖然親密感是確實存在的,但千萬別把它誤解了。正確的態度永遠都是:「天父,願人都尊祢的名為聖」。耶穌鼓勵我們的方式很有意思,尤其是馬太福音的版本「你們禱告要這樣說:我們在天上的父…」,這表示我們要一起禱告。但真正有意思的是耶穌說「我們在天上的父」,你知道這意味著什麼嗎?這意味著當你認識了上帝和耶穌基督的時候,你的父就是祂的父。你看到耶穌和祂的父之間所擁有的關係和祂正在邀請你進入的關係是完全一樣的。天父怎樣對待成為肉身的主耶穌,也照樣對待你。祂是同一位父親。所以耶穌教導祂的門徒:「你們禱告要這樣說:我們的父…」。各位有沒有注意過耶穌禱告的時候,除了一次例外,祂總是稱上帝為父,而那個例外,各位都知道,就是祂在十字架上的禱告「我的上帝!我的上帝!為什麼離棄我?」那時的祂顯然感受不到祂父親對祂的愛,只感受到自己在人性裡被天父離棄了。不過,這兩件事之間是有關連的。祂之所以領會被離棄的滋味,完全是因為祂代替我們受刑罰。因此祂才能夠說:「我已經替你們滿足了一切必要的條件,使你們如今能夠前來對掌管全宇宙的上帝說:『當我來到祢面前的時候,我可以跟耶穌一起稱祢為我們在天上的父』」。所以禱告是含有親密關係的,禱告中的親密關係實實在在地激勵我們禱告,因為祂是我們的父,而且我們的父已經應許要供應我們了。正因為祂已經應許了要做這些事,所以我們才能夠帶著信心來到祂面前祈求祂的供應。在座各位有兒女的,特別是兒女年紀還小的,都知道小孩子很聰明,他們知道該怎麼跟父親打交道。他們說:「爸爸,我們想要這個」,但是你不同意,所以他們又說:「爸爸,我們需要這個東西」,此時你仍然不同意,但是如果他們接著說:「可是爸爸我們需要這個東西」。此時你仍然不同意,但是如果他們接著說:「可是爸爸,你答應過了!你答應過我們的」這樣的話,你就有義務,要把他們所要求的東西給予他們了,對吧?你說是不是?因為這是你答應過他們的。這就是禱告的奧妙:天父在祂的話語裡給了我們應許,使自己有義務要將某些東西賜給我們,要供應我們某些福氣。所以我們要感到驚奇,我們竟能夠勇敢且謙卑地來到祂面前,對祂說:「父親,祢答應過的」。有時候你可以在舊約聖徒的禱告中看到這一點,他們並不是照著自己的想像來禱告「我來想像一下什麼對上帝的國是有益的」,他們有時是在相當窘迫的處境中向上帝說:「我們無法理解這樣的處境,我們無法解釋,我們的上帝啊,祢曾賜下這些應許,所以我們基於這些應許來到祢面前,我們也祈求祢持守這些應許」。其實這就是雅各所謂的「出於信心的祈禱」。有時候我認為人們誤解了這樣的禱告,還記得嗎?雅各說義人祈禱所發的力量是大有功效的,隨後就舉了以利亞的例子,以利亞禱告天就閉塞不下雨,以利亞又禱告天就降下雨來。人們說那就是我們需要的禱告,我們需要出於信心的祈禱。什麼是出於信心的祈禱?出於信心的祈禱就是以利亞來到天父面前說:「天父,祢說過的,祢應許過,說如果我們像這樣悖逆,天就會閉塞不下雨,一滴雨也不降下來,天會閉塞,變得像銅一樣,大地也會乾旱。偉大的上帝啊,偉大又守約的上帝啊,我來到祢面前向祢說話,祢應許過這樣的事,所以求祢使這事成真。」這就是以利亞有信心的原因,這並不是因為他擁有過於常人的信心,使他能夠想像上帝會做出什麼偉大的事情,而是因為他憑信心抓住上帝的應許,所以他才能夠來到上帝面前說:「祢是我們的父,祢應許過的」。

這樣的信心相信:既然上帝已經應許過了,那麼我只要祈求,應許就會應驗。這教導了我們什麼?這件事帶給我們的教導之一就是我們必須學會緊緊抓住上帝的應許,這正是主禱文所做的事情。主禱文當中的每一字、每一句無不聚焦在上帝關於祂自身身份和做為的應許上。「我們在天上的父,願人都尊祢的名為聖,願祢的國降臨」,我們怎樣才能帶著信心做這樣的禱告呢?是因為教會裡有許多奇妙的事情正在發生嗎?那當沒有奇妙的事發生的時候你不就無話可說了嗎?所以你禱告說:「願祢的國降臨」是因為上帝已經應許要把祂的國度帶來。你禱告說:「願祢的旨意成就」,因為上帝已經應許了祂的旨意確實會成就。所以我們不僅需要明白禱告時所應當具備的正確態度以及一般在禱告中所使用的方式,也需要明白一個道理,正如偉大的眾教父和改教先賢所一脈相承的:禱告需要受聖道引導,因此禱告必須受聖道滋養。人們有時候會說:「我只管祈求我想要的東西,我知道上帝會聆聽的」,但上帝並不是你的僕人。我們需要學習按照上帝的應許來向祂禱告。各位不常在禱告會裡聽到這種禱告,對不對?我們常常只聚焦在我們自以為重要的事情上。你很少看到現代人走進禱告會裡說:「主啊,我們為這事向祢祈求,因為這是祢應許要成就的事情,因此我們仰望祢實現祢的應許。父啊,我們就像小孩來到爸爸身邊說:『爸爸,這是祢答應過的,所以我們要緊抓著祢直到祢實現祢的應許』」。現在各位要注意的是,我們在禱告中所必須祈求的一些事情。顯然,我們該求的事情有好幾個,第一個就是我們每天的需求「我們日用的飲食,今日賜給我們」。我們都會在教會裡念主禱文,每個禮拜天都會念。我不曉得各位對這句話有何感想,畢竟我們日用的飲食都已經存放在自家冰箱或冷凍庫裡了,或放在雜貨店裡,這樣還要禱告嗎?背後的原因其實不是因為耶穌那個時代的人沒有能力取得飲食,而是因為耶穌明白你所吃的食物並沒有任何效果,除非上帝將食物分別為聖藉此餵養你。這個禱告有很廣泛的應用層面,對吧?這個禱告是在祈求上帝賜福我們的日常所需,使我們能夠得到餵養以致我們能夠為祂的榮耀而活。舉個例子,你可以將這個禱告應用於你所服用的每一匙藥物。吃藥幫不了你,除非上帝憑祂的至高主權將那藥物分別為聖。這是你知道的,所以我們必須學習每一天都仰賴上帝。此外,我們也需要祈求赦免,我們需要求上帝免我們的債,如同我們免了人的債。有發現這背後的邏輯嗎?你有沒有想過這句話究竟是在祈求什麼?你這是在放膽對上帝說:「上帝啊,請找別人替我還債」,因為這債必須得還。你其實就跟詩篇第五十一篇的大衛一樣,大衛祈求說:「上帝啊,沒有祭物能夠除掉我這個罪,請祢賜下別的祭物吧」基本上你就是在對上帝說:「上帝啊,請差遣祢兒子來死在十字架上,好讓我不必死在永恆的地獄裡。」所以這是一個驚人的禱告。當我們明白這一點的時候,我們也就明白了為什麼我們也要禱告說:「因為我們也赦免凡虧欠我們的人。」當我們意識到祂為了赦免我們的罪而做成的事情時,我們怎麼可能不願意饒恕別人呢?下一句禱告就是:「不叫我們遇見試探,」求祢不要叫我遇見我所無法承受的試探,因為我深知自己的軟弱,我也知道祢必救我脫離兇惡。我剛信主的時候曾讀過一本書,作者是一名挪威醫生,他的名字好像叫奧萊‧哈勒斯比,他一開頭就寫道:「禱告就是軟弱。」禱告就是軟弱,我親愛的朋友,這就是西方教會最大的問題。我們沒有意識到我們有多軟弱,因此我們很少禱告。這也是我身為基督徒的一個問題,我自以為有能力,所以我很少禱告。只有當我意識到我有多需要倚靠祂的時候,我才會學著禱告。所以我們要說:「主啊,請教導我如何禱告。」

Tags: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