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福音?
當我們提到「福音」,究竟是指什麼?福音是一份信息,談及我們如何已經被拯救,脫離險境。「福音」這個字眼,原本的意思就是一則消息),報導某件生命改變的大事發生了。
1.福音是好消息,不是好主意
福音最主要的並不是指一種生活方式。它不是我們做的工作,而是已經為我們成就的工作,我們必須加以回應。
2.福音是好消息,宣布我們已經獲救
我們從何處獲救?我們脫離了什麼危險?瀏覽新約中描述福音的字眼,顯示我們獲救脫離了未世「將來的憤怒」(帖前一10)。但這憤怒並不是一股沒有位格的力量—那是神的憤怒。我們跟神之間斷絕了關係,不再相契相通。世界已經分崩離析,我們需要拯救。但這些問題的根源,並非來自那些「水平關係」,雖然這些往往是最顯而易見的;問題的根源,是我們與神之間的「垂直關係」。追根究柢,所有人類的問題,只是表面症狀,我們與神隔絕,才是病灶癥結。因此,任何救援人類的行動,其真正的焦點一一真正能夠拯救我們的要来—就是重新修復我們與神的關係。
3.福音是關於耶穌基督做了什麼,以及修復我們跟神的關係
成為基督徒,關係到身分的改變。約翰一書三章14節說我們「是已經出死入生了」(已經強調字為筆者所加),而非正在從死亡邁向生命。你如果不是「已經在基督裡」,就是「不在基督裡」;不是已蒙赦免和接納,就是未蒙赦免、未蒙收納;不是已得永生,就是沒有永生。
「福音」這個詞,指的是宣告耶穌基督為救我們做了哪些事。
福音有兩個「同樣強大」卻「恰好相反」的敵人
據說古代教會教父特土良(Tertullian)曾這麼說:「耶穌被釘在兩個強盜中間,同樣,福音也被釘在這兩種錯誤之間。」他所指的究竟是哪兩種錯誤?我通常稱之爲「宗教」與「無宗教)。神學的用語是「律法主義」與「道德廢棄論」。另一種描述的方式,可以稱為「道德主義」(moralism)和「相對主義」(或實用主義〔pragmatism])。這兩種錯誤一直鍥而不捨,企圖破壞福音信息,或者偷偷從我們身上奪走福音的大能。律法主義說,我們必須活出聖潔、良善的生活才能得救。道德廢棄論說,因為我們已經得救,我們根本不需要過聖潔良善的生活。這就是福音所處的「立錐」之地。聖靈那改變生命的能力要能自由運行,清晰分辨律法主義、道德廢棄論與福音這三者,往往是其中的關鍵。然而,只要我們所傳的道稍微偏頗,不論是有點貌似「你必須相信而且行為正確才能得救」,或者略帶「神愛每個人、接納每個人原本的樣子」的氣息,我們就會發現自己所傳的,無法帶來生命的改變。如果我們只傳空泛的教義和聖經裡頭的倫理,那並不是在傳福音。(福音是好消息,告訴人:神已經藉著基督為我們完成了救恩,使我們跟祂復正確的關係,最終從這世上除滅一切罪的後果。)
我們如何用這種方式向人傳講福音?
以下用一種「對話方式」來向人呈現福音,好像一個故事含有若干篇章。在聖經中,「福音」這個詞,指的是宣告耶穌基督為救我們做了哪些事。
1. 我們從何而來?
答案:神。有一位神。祂有無限的能力、良善、聖潔,同時又親切、慈愛,是一位透過聖經對我們說話的神。世界不是偶然,而是獨一神的創造(創一)。儘管神只有一位,在獨一神自身裡面,卻包含著三個位格—聖父、聖子、聖靈。我們從約翰福音十七章20~24節可知,三一神的三個位格彼此相愛,互相服事—祂們「以他人為導向」。神也造我們,要用同樣的方式生活。神為了把這種祂自身原本就瞭解的喜樂和愛分享出來,於是創造一個美好的世界,親自關顧,佈滿人類——他們蒙召要來敬拜、認識、服事的對象是神,而不是他們自己。
2. 事情為何演變到這麼糟糕?
答案:罪。神創造我們來愛戴、侍奉祂,要彼此相愛。這樣生活,我們原本可以完全幸福快樂,享受一個完美的世界。然而人類卻背離神,違逆祂的權柄。我們不爲神和鄰舍而活,卻過著自我中心的生活。由於我們與神的關係破裂,其他所有的關係—與其他人類、與自己、與受造的世界—也都破裂。
3. 什麼能夠撥亂反正?
答案:基督。首先,耶穌基督藉著「道成肉身」把事情導正。耶穌的第二種導正方式,是透過代替。因爲我們有罪、已被定罪,公義的神不可能姑息縱容、輕輕放過。光是後悔難過並不夠。
4. 我要如何才能回到正路?
答案:信心。耶穌為我們的罪而死,並且從墳墓裡復活。藉著相信祂,我們的罪可以被赦免;我們可以確信,將會與神永遠同活同在,有一天將像耶穌一樣從死裡復活。相信基督,並不代表我們過去的罪被赦免、人生有了新的開始之後,接著就必須靠自己更努力,活得比以前更好。如果這是你的心態,你還是把信心放在自己身上。你是你自己的救主。你在仰賴自己的道德修為與諸般本領,讓自己站在神面前。但這絕對行不通。沒有人活得出完美的一生。即使是你最好的行為,都受到自私、不純的動機所玷污。福音首先是「宣告好消息」。這消息能創造充滿愛的生命,但充滿愛的生命,本身並不等於福音。不是我們相信、從事、講說的所有東西,都是福音。我們必須瞭解,福音主要是好消息,這消息主要不在於我們必須做什麼,而在於神已經為我們做了什麼。福音最重要是告訴我們,基督為我們做了什麼工作——救恩已經完成。所以它才稱為恩典的福音。p.32-33.37.40-41.43-45.48
這個時代並不缺乏討論教會的書,但是過往相關作品若不是偏向系統神學的教會論類型,就是強調特定成功教會經驗的事工與增長模式,少有成功整合兩者的著作。偏偏,眼前的世界,又是個越走越極端的世界,不只是氣候走偏鋒,政治上的動盪、貧富間的差距,再再激化了人跟人之間的對立。只有結合神學反思與事工實踐,教會作為基督在這世上的代表,才有可能提出足夠的解方,讓世人看見神國度的大能。
提摩太‧凱勒這本《21世紀教會成長學》,正是嘗試在紛亂與極端的時代,為教會指出下一個階段成長與前進方向。他發現,社會上走極端的傾向,也同樣侵蝕了教會,今天的教會,不是太抗拒文化,就是被文化牽著跑;不是太宗教,就是太世俗;不是過度僵化,就是太有彈性而沒有原則。這種極端的教會觀點,雖然可能帶來一時的復興,時日一久卻會發現,當中的問題依然層出不窮,復興難以持續。
為了擺脫極端,步上正軌,凱勒牧師提出了「中心教會」的神學異象,他以「福音.城市.運動」作為三個支點,分別回應「宗教vs世俗」、「抗拒文化vs被文化同化」、「體制僵化vs彈性失序」這三個困擾著二十一世紀信徒的大問題。成效如何?從凱勒牧師能夠在紐約這個全世界最世俗化的地方,成功開拓出每週都有數千人來聚會的「救贖主長老教會」,以及透過「救贖主城市宣教網」,協助全球各地城市建立了數百間以福音為中心的教會,我們可以知道,「中心教會」的神學異象確實是今日普世教會需要的幫助。
在這個越來越多人意識到「永續經營」的年代,《21世紀教會成長學》無疑為過去數十年全球教會發展提出了一個嶄新的願景,透過神學反思與敏銳的文化詮釋,本書將幫助每一個關心基督教會的肢體,錘鍊出合乎自身處境的獨特事工,忠心又有智慧地服事神所託付他們的城市與群體,讓教會的復興之火,不再只是暫時的,而是可以不斷持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