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光照耀》-819x1024.png)
神學是使人永遠蒙福的一門學問
《真光照耀》推薦序
珀金斯(William Perkins)將神學定義為「使人柏永遠愛的一門學問。為此,我們需要了解上帝的真理,也需要在此生有能力活出真理,並且期盼在新天新地得以完美實現。我們首先來看「真理」的議題。以偏向世俗的觀點來看,諾斯(John North,英國歷史學家)和福塞斯(RobForsyth)會以所謂的「甜菜根真理」和「公車真理」來區分真理的定義【編按:前者意謂,有人喜歡它、有人不喜歡它;或者有人小時候討厭它,長大後卻喜歡它。這代表某些「真理」是相對的、主觀的、會改變的。後者意謂,只要你朝著飛馳的公車衝出去,其結果必定是被輾在輪下,並不會因人而異。這代表某些真理是嚴肅的、不可妥協、也不可改變】。在現代西方社會中,幾乎每件事(除了種族主義、性傾向、以及菁英份子所稱的基要主義外)都歸類為「甜菜根真理」,這讓我們很難去定義甚麼是真理。
基督教十分慎重看待真理,以至於薛弗(Francis Schaeffer)不得不用「真正的真理」一詞,好讓讀者和聽眾都能明白他的意思。從各方面來看,聖經都是真的,完全純淨無瑕(詩十二6;箴三十5)。耶穌親口宣告,上帝的話就是真理(約十七17)。上帝所說的話盡是真理,這是源自於祂的屬性;神不可能說謊(多–2;來六18)。當彌賽亞(基督)來到世上時,祂稱自己為「真理」,並非百家爭鳴中的其中一種真理,而是那成了肉身的真理(約十四6)。聖靈(「另一位」幫助者、策士、或保惠師)就像基督一樣(約十四16),被稱為真理的聖靈(約十六13)。其他宗教和哲學裡有各式各樣的真理,而他們所說的並不完全是錯的;但是部份的真理,理當為人指向那完全的真理。
切斯特頓(GK. Chesterton)曾說,開放心靈的目的正如開口一樣,在得著真實的事物後,就要閉上。我們發現上帝的真理就是這樣,它使我們有知識,並且提供我們在地上生活與得救所必需的一切(申二十九29)。真理不僅能餵養我們的心靈,也能引導我們的生活;真理給我們知識,也改變我們。休斯(Thomas Hughes)是十九世紀英國的一位國會議員,同時也是律師兼作家,他向上帝呼籲:
真理的上帝!祢是我們所渴望的。
求祢垂聽我們的禱告,
求祢在我們心裡爭戰,
滅盡其中一切的虛假。
上帝的真理一點也不「輕鬆」、「安逸」。永生上帝的教會理當作「真理的柱石和根基」(提前三15)。我們的首要任務並非追求創新和實用,而是忠於上帝賜給我們的啟示。使徒約翰告訴我們,我們應當行真理(約壹一6)看見基督徒真實地「遵行真理」(約貳4;約參3),使他大大歡喜。實際上他說的是:「我聽見我的兒女們按真理而行,我的喜樂就沒有比這個大的。」(約參4)
追求相對的真理是一種孤獨、空虛和荒蕪的歷程。正如本書的標題《真光照耀——使人蒙福的真理》所表達的,真理很重要,會影響你的思想、情感、意志。保羅告訴羅馬教會,要心意更新而變化(羅十二2)。這過程可不像學習乘法表。賓克(Arthur Pink)說到:「錯誤乃是真理被扭曲,真理失去了原有的面貌。」每個人都需要生活的嚮導,幫助我們理解上帝的話。衣索匹亞的太監難以理解以賽亞書五十三章指著受苦僕人的預言。腓力問他說:「你所念的,你明白嗎?」(徒八30)衣索匹亞太監很高興能遇見一位嚮導,向他宣揚舊約裡關於耶穌的好消息(參徒八26-40)。我們要用上帝話語的真理來檢驗一切的真理(徒十七11),這正是此本小書的目的,但願《真光照耀》一書能幫助、引導每一位走在這條信仰道上的天路客,也願神學正如柏金斯所說的,成為「使人永遠蒙福的一門學問」。(P9-11)
巴恩斯
Peter Barnes

相關推薦講道:傅格森 – 珀金斯:平實的傳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