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聖經中的七大審判
第一種審判──「人對自己的審判」
唐崇榮牧師主講
聖經告訴我們人犯罪是應當受審的,如果上帝沒有審判人的罪惡,人就會為所欲為,越來越偏離上帝。如果上帝沒有審判罪惡,世界就沒有按公義原則的治理。上帝以公義審判世界,顯出祂的國度是以「公義」作為治理的原則,顯出上帝國度的榮耀;上帝的仇敵──魔鬼是以「罪惡」作為治理世界的原則。當人在義中過生活,他就是在上帝管理的原則下度盡他的年日。罪人卻不是如此。罪人因為犯罪、服從魔鬼的原則,罪就在他的生命裡管理他的生活。世上有罪人與義人的分別,救恩是使人從罪人的地位改變成義人的地位。第一個被上帝稱義的就是亞伯拉罕,他憑信心蒙上帝悅納。「亞伯拉罕的信,就算為他的義」(羅 4:9),這是聖經的總原則。人的罪一定要受上帝的審判,犯罪的人一定會死,因為罪的工價就是死。罪人如何蒙上帝的悅納?我們所犯的罪都是得罪上帝,罪人不能憑自己蒙上帝悅納,他要用信心回到上帝的面前。聖經告訴我們:「人非有信,就不能得上帝的喜悅」(參:來 11:6),這是因信稱義的道理。那些沒有被上帝稱義的人乃是活在上帝的審判之下。
▪️ 第一類的審判──人類自己審判自己。
聖經中有許多審判,我們從這週開始傳講「聖經中的七大審判」。上帝以什麼作為審判的原則?從個人審判自己到基督再來時的最後的審判,這期間有許多不同的審判,第一種上帝的審判,就是「人對自己的審判」。人會自己審判自己,但天使、動物不會自己責怪自己,自己定罪自己,自己審判自己。你有看過老虎懊悔自己所犯的錯而悔改嗎?沒有這樣的事情。你有看過一隻牛、馬、狗看到自己罪孽深重而改過嗎?這功能在動物界是沒有的,在天使中是不清楚的,但這個特點在人身上顯明出來──做對事,會自我安慰;做錯事,會自我譴責;犯罪過後,會有罪惡感在內心譴責自己,不停地審判。這是第一類的審判──人類自己審判自己。
▪️ 良心的自省功用:自我存在與對我存在的相對回應
為什麼人會有這種審判自我的功能?上帝創造人的時候,把一個自我對存的相對性放在人裡面──我在我裡面存在,我也在我外面對我的存在產生回應。自我存在與對我存在具有分開的功用,但卻是一體的存在,是一個存在個體的兩方面的相對性。你還記得自己每天晚上會回想今天做了什麼事情,於是產生自己審判自己的經驗嗎?「我剛才那樣講不對,那樣講會傷了別人的心,以後不可以再那樣講。」這樣的功用是人特有的,因為上帝是這樣創造人的,因此人有自我存在與對我存在的相對回應。中國的范仲淹(范文正公)每晚睡前回想自己今日是否得罪天或得罪人,若有,則心中不安;若無,則心安理得,安然入睡。范仲淹提到自省的功夫。這自省的功夫從何而來?絕對不是進化的結果,從起初就是創造人的上帝放在人裡面的功用。
▪️ 人的靈是耶和華的燈──良心功用
人責備自己的功用從何而來?這是人心的一大特點。「人的靈是耶和華的燈,鑒察人的心腹。」(箴 20:27)你內心有一盞燈,這盞燈照明你內心的情形,使你看見你內心的情況。光有顯明的功用,「一切能顯明的就是光」(參:弗 5:13)。有光照明,你能看見何處有骯髒;光一消失,骯髒就隱匿在黑暗之中。你一進房間,第一件事是開燈,讓光照亮房間各處,使你在其中行動自如,一旦關了燈,你就很難看得清楚。人的靈是耶和華的燈──良心功用,這是上帝置於人心的功用。人是唯一有良心功用的活物,聖經將人類的尊嚴、價值、道德責任提出來了。
▪️ 孟子──人有惻隱之心、羞惡之心、恭敬之心(辭讓之心)、是非之心
對人性的尊嚴講得最清楚的是中國的孟子,他有四句話指出人性的尊嚴與良心的功用──「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我對中國文化是很尊重的,特別是孟子在這方面給我們的思想。人有「惻隱之心」,看見別人受苦、貧窮、跌倒、生病,我們有一個同情的心,很想去幫助他,這顆心是誰放進去的?這顆心為什麼在動物中沒有呢?這顆心是上帝造人的時候放在人的裡面;除此之外,人心還有「羞惡之心」。當你有了過錯,你會感到很羞恥,為什麼我做這樣不對的事情,我這樣做很不好,我這樣做很害羞,對自己的過錯產生害羞的感受,也是動物所沒有的。「謙讓之心」,人皆有之。當你在路上行走的時候看見年長者行動緩慢,你會讓步給他們;當你在戲院看戲的時候,看見那裡有老人,你會自己站起來,說:「伯伯,請你坐」。年輕人不懂尊重長輩,不懂讓老人先坐,只顧自己,是非常沒有道德的。我們在公共場所看到一些年輕人讓位給老人、殘疾人士,我們會非常歡喜見到這樣的景象,因為這是美德、謙讓,即孟子所說的辭讓之心。「他(聖子)本有上帝的形像,不以自己與神同等為強奪的。」(參:腓 2:6)耶穌基督不爭奪,他有謙讓的心,是因為他沒有權柄嗎?不是的,聖父聖子、聖靈三位一體的上帝各位格之間原是同等的。當聖子願意道成肉身到世上做人的時候,他不堅持自己與神同等的地位,乃是願意謙讓自己,降卑為人,過一個受限的生活。耶穌到地上做人的時候,完全放棄他原有的權利,這是謙讓美德最好的榜樣。我們要效法耶穌基督道成肉身給我們的榜樣。當你要做一件事情,你說這個對、這個對,這樣做可以,那樣做不行,這是誰教你的?誰讓你心中有這樣的分別?這種分辨的力量從何而來,是神按自己的形象造成的,我們可以分辨什麼是對的,什麼是不對的,這是孟子所說的「是非之心」。歷史上把良心功用講得最清楚的,不是希臘人,而是中國人。中國文化相當偉大、善良、深奧與尊貴,中國優良的文化是應當承傳下來的。上帝造人時把一盞燈放在人裡面,顯明人內心的情況,這盞燈把孟子所說的四大功用──惻隱之心、羞惡之心、惻隱之心、是非之心──顯明出來。這四件事的總合,就是良心。當人照著這些原則去做,他一定成為更善良的人。
▪️ 舊約記載良心的功用──以亞當與掃羅為例
聖經怎麼講「良心」這個詞呢?「良心」這個詞在舊約幾乎沒有出現,在新約則出現了二十幾次。舊約是用希伯來文寫的,良心這個詞並不清楚,但舊約許多經文顯明良心的功用。例如:亞當犯罪後,他內心感到害怕,因為他知道他做錯事。亞當做錯什麼事?他吃了上帝吩咐他不可吃的禁果。亞當的自由是自由自在、不必負責的自由嗎?不是。當他吃了禁果之後,馬上感到害怕。上帝問:「亞當,你在哪裡?」亞當說:「我聽見你的聲音,就懼怕。」為什麼亞當吃了禁果會感到害怕?這就是舊約雖然沒有提到良心這個詞,但把良心的功用提出來了。掃羅在追殺大衛的途中,走到了大衛藏身的洞穴。掃羅蹲下大解,大衛見狀,用刀將掃羅的衣襟割下一角,掃羅卻完全沒有發現。當掃羅出了洞穴走遠了,大衛對掃羅說:「掃羅,我手中這塊布是什麼?」掃羅見狀,馬上覺悟剛才割下他衣服的是大衛,就是他所要追殺的青年。大衛可以殺死掃羅,但他沒有這麼做。想到這件事,掃羅就知道大衛的心太好了,自己的心太惡了。當掃羅把大衛的善良與自己的邪惡相較之下,深深感到自己的罪惡,掃羅覺悟了,「我兒大衛,我有罪了」。掃羅要殺死一個善良的人,這個人有機會殺他卻沒有殺他,掃羅的良心就很不平安。這是舊約人有良心功用的重要經文。雖然舊約聖經沒有明顯地提出良心這個詞,但舊約表現良心功能的經文有許多。亞當犯了罪,良心起了作用;掃羅犯了罪,良心控告他。舊約用人的靈是耶和華的燈來代表良心的功用。
▪️ 新約多處提到良心這詞
新約二十多次提到良心這個詞,比舊約更明顯地啟示上帝的話語。良心的希臘文是συνείδηση,意即:一同知道,與我一同知道的那一位。你以為你犯罪只有你知道,沒有別人知道,聖經說你犯罪不但你知道,在你裡面的良心與你一同知道你所犯的罪。你能欺騙別人,瞞過家人,但沒有人能瞞過自己的良心,遮掩自己所犯的錯。良心是上帝的代表,是上帝的燈。當良心光照一個人的內心時,他不但看見自己所犯的罪,他的良心也與他一同知道他所犯的罪。良心是共知者,良心是與我一同知道的那一位,這就是希臘文 συνείδηση的意思。良心的存在成為上帝的代表來審判罪人,這是聖經提到的第一種審判。我們做人不太自由、不太順利,因為我們處處被自己的良心控告。我們對良心說:「為什麼你成天盯著我?為什麼你從不放過我?」良心說:「我是上帝派來審判你的代表。」我們做人不太自由,我們的行動不太方便,我們的良心與我們作對,我們的良心不肯放過我們。自己責備自己,自己審判自己,這是做人困難的地方,這是聖經中的第一種審判。
從這週開始我們要把聖經中的七大審判一一提出來,第一種審判是良心的審判,最後一個審判,是世界末日耶穌再來時白色大寶座的審判,沒有人可以隨意犯罪而逃脫這些審判。我們好好聽這些重要的信息,更明白上帝的權能、公義、聖潔以及祂審判人的主權。聽這些道的人有福氣了。
- 聖經中的七大審判(1)唐崇榮
https://rtv.org.tw/seven-judgement-tong-1/ - 聖經中的七大審判(2)唐崇榮
https://rtv.org.tw/seven-judgement-tong-2/ - 聖經中的七大審判(3)唐崇榮
https://rtv.org.tw/seven-judgement-tong-3/ - 聖經中的七大審判(4)唐崇榮
https://rtv.org.tw/seven-judgement-tong-4/
內文:編自印尼歸正福音教會主日信息20220814,未經講員過目。
📡《聖經中各種審判》- 唐崇榮牧師主講
直播與重播網址
www.youtube.com/ReformedInjili
直播:雅加達上午 07:30 / 中港台新馬 08:30
重播:雅加達下午 16:00 / 中港台新馬 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