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神:認識與知識(巴刻)

認識神:認識與知識(巴刻)

第一部分 我認識主
第二章

認識與知識


這一刻,我們必須坦誠面對自己。我們也許是正統的福音派信徒。我們可以清楚講出福音,可以從老遠便察覺有問題的教義。若是被問到如何能認識神,我們即時便可提供正確的公式:透過主耶穌基督,藉著祂的十字架和中保,按照祂話語的應許,靠著聖靈的能力,再加上個人的信心,便能認識神。然而,因認識神而表現出喜樂、良善和心中一無掛慮的人,在我們中間卻很罕見,甚至在不太清楚或全面認識福音真理的基督徒圈子中,也沒有那麼罕見。因此,它再次證明在後的將要在前,在前的將要在後。對神有一點兒認識,也勝過對祂擁有大量的知識。

我想再就這點,進一步說明兩件事:

1.人即使對神擁有大量的知識,也不等於真正認識神。我相信很少人能真正領悟這點。我們發覺自己對神學興趣濃厚(它當然是最有趣和最令人神往的科目,它在十七世紀更是紳士們的消閒嗜好),喜歡閱讀神學釋經書和護教作品,鑽研基督教歷史和信條,學會釋經的方法。別人欣賞我們對這些事情的興趣,開始邀請我們就某某基督教問題公開發表意見帶領小組查經、發表文章、撰寫專題研究,全職或義務;承擔眾多職責、成為教師,並在所屬宗派的圈子裡成為監督。

別人會說我們的貢獻是何等寶貴,這激發我們進一步探求神的真理,以致能應付各方面對我們的要求。這一切都是好的;可是,對神學和對神的知識感興趣,且有能力清晰思考及講述基督教的題目,並不等同認識神。我們可以像加爾文一般,掌握很多神的知識,事實上,只要我們努力鑽研他的著作,遲早也能及得上他。然而,我們終其一生,卻不會像加爾文那樣認識神。

2.人即使對敬虔生活很有經驗,也不等於真正認識神。對敬虔生活的認識在乎人所聽的道、所看的書和所交的朋友。在這個重視分析和科技的年代,教會書室不乏這類書籍,講台也不乏這類教導,當中包括如何禱告、做見證、讀經、什一奉獻、成為好信徒、過喜樂及聖潔生活、領人歸主、領受聖靈的洗(或分析此現象)、說方言(或如何辯解五旬節的現象),以及處理一切與信徒生活有關的問題。此外,也不乏值得細讀的基督徒先賢的傳記。


結果之一,就是信徒可透過這類二手途徑,詳盡認識基督教的實踐方法。再者,我們若擁有豐富的知識,又能運用這些知識幫助情緒受困擾的基督徒,使他們重新站起來;那麼,我們將為自己贏得「成功牧者」的美譽。可是我們可以擁有這一切,卻並不證明我們認識神。

於是,我們再回到起點。問題不在於我們是否通曉神學,是否能以「平衡」的態度去處理基督徒生活的問題。問題乃在於我們能否直接而坦誠地說:我們已認識神,因此不再介懷生活上的不快,或未能享受快樂。我們若真正認識神,便能夠說出這句話;我們若說不出這句話,那便是一個訊號,提醒我們更要認真面對認識神和知道神兩者之間的差距。p.28-30

點我購買《認識神(巴刻)》

詹姆斯‧巴刻(James Innell Packer,1926年7月22日-2020年7月17日)是英國出生、後來成為加拿大公民的福音派神學家、牧師和作家,屬於聖公會中比較傾向低教會(Low Church)和加爾文主義的傳統。他被認為是北美最有影響力的福音派領袖之一。巴刻最出名的是他在1973年出版的暢銷書《認識神》(Knowing God),以及他擔任英文標準譯本聖經(ESV)的總編輯。他也是1978年《芝加哥聖經無誤宣言》的重要簽署人之一,還擔任《聖經中的男女角色理事會》(Council on Biblical Manhood and Womanhood)的顧問團成員。1994年,他也參與撰寫了具有跨宗派意義的書籍《福音派與天主教徒同行》(Evangelicals and Catholics Together)。他最後的教職是在加拿大卑詩省溫哥華的維真學院(Regent College)擔任神學教授(由校董會任命),從1996年任教直到2016年因視力衰退而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