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同性吸引力繼續存在
在試探的慾火中遇見基督
檢疫和社交距離的指令似乎只是使持續寂寞的問題更加惡化,特別是受同性吸引的單身男女。對我來說,聽到「我很怕自己就這樣孤獨一生」變成稀鬆平常的事。雖然可以理解,但這種感受是基於一個錯誤的前提:單身意味著孤單。
這種誤解並不罕見。美國最高法院就認為,痛苦是未婚者的命運――尤其是那些受同性吸引的人。在5–4分水嶺判決中,合法化了所謂的同性婚姻,甘迺迪大法官漏洞百出的多數意見指出:若沒有婚姻的指望,人「注定要孤獨地活著」。
根據健康專家的說法,孤獨是個嚴重的問題,會導致早死,甚至比肥胖嚴重得多。近期的研究顯示,缺乏社交連繫等於一天抽十五支菸。對那些與同性吸引力爭戰的人來說,「對罪說不」往往意味著放大孤獨。
這種經歷會令人感到困惑,我們順服神為何會伴隨如此艱難的試煉――無論是孤獨、經歷持續的試探或其他的掙扎?最近,我從沙得拉、米煞、亞伯尼歌的故事裡找到了勇氣。三個人勇敢地說了「不」之後,兇猛的試煉就來了。當我面對我自己的試煉時,他們的經歷對我有提醒的作用。
雖然撒但可能打擊
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命令每個人都要向他所立的金像下拜,而不順服的刑罰就是死在在烈火的窯中。不出所料,巴比倫人針對沙得拉、米煞、亞伯尼歌,帶來惡意誹謗的報告,勃然大怒的暴君要求年輕的希伯來人立刻屈服,轉向偶像的試探往往是持續性的。
不動如山!這三個人勇敢面對當時遠古近東最有權力的統治者,並且宣告:「我們所事奉的神必能拯救我們」(但三17,新譯本)。值得注意的是,在巴比倫,沒有敬虔的父母在場教導他們要敬畏神,沒有祭司朗誦摩西的律法,沒有給亞伯拉罕子孫一同敬拜的聖殿。沙得拉、米煞、亞伯尼歌所擁有的,僅僅是被人從家裡強行帶走之前的記憶(但一3~4)。然而毫無疑問地,顯然他們認識自己的神。
無論我的境遇如何
更值得注意的是後面的話:「即或不然,王啊!你要知道,我們決不事奉你的神,也不向你所立的金像下拜」(但三18,新譯本)。相信一位掌權的神,並不表示人生會隨心所願。
無論沙得拉、米煞、亞伯尼歌是生是死,他們都不會拜金像。這些僅僅是青少年的人認識到,全能的神同時在勝利與悲劇中掌權。是的,主當然能把我們從慾火的試煉中解救出來,但我們能否像這三個人一樣有信心說「即或不然」呢?
這樣一個順服的偉大行動,肯定會獲得即刻的平安與安慰,對嗎?慈愛的神會讓生活變得更糟嗎?不會吧?尼布甲尼撒卻變得更加憤怒了,吩咐人把窯燒得比平時更熱七倍(但三19)。當我們做對事情時,我們的生活往往在變得更好之前變得更糟。
然而在這三個人落入窯中後,異教的王注意到第四個人與他們同在,那人「樣貌好像神子」(但三25,新譯本)。道成肉身前的基督早已與沙得拉、米煞、亞伯尼歌同在了,直到他們進入熊熊烈火的中心他才出現,以馬內利在火中與他們同行。
無論你是否因為「選擇神而捨棄罪的慾望」受人嘲笑或逼迫,無論仇敵是否因為你落入試探而設法在你心中堆積過度的罪惡感與羞恥感,無論孤獨的痛苦是否使你的心靈不得安寧,請記得我們的救贖主活著,他向被救贖的人應許:他永遠不會撇下我們為孤兒(約十四18),「看哪,我就天天都與你們同在」(太28:20,中文標準譯本)。再熱的火、再猛烈的暴風雨、再劇烈的試探,都不能使我們的救主遠離。
我不再忍受
在聖經的希伯來文裡,重申就像戲劇中打在主角身上的聚光燈一樣,重複兩次可能是偶發的,重複出現三次肯定是故意的。然而,重複說四次則是強而有力、有挑釁意味的。
當窯燒得比平時更熱七倍之後,幾個壯士把沙得拉、米煞和亞伯尼歌綁了起來(但三20),這幾個希伯來的年輕人是穿著所有的衣服被綁起來的(但三21)。因為猛烈的火焰燒死了壯士,這三個被綁著的人就落入了烈火的窯中(但三23)。感到驚奇的尼布甲尼撒表示:「我們綁起來扔在火裡的,不是三個人嗎?」(但三24,新譯本)
為何重複強調四次?答案從異教徒獨裁者的口中說了出來:「我見有四個人,並沒有綁著,在火中走來走去,也沒有受傷」(但三25)「未綑綁」這個字也可以翻成「被解放」或「得自由」,因為火的緣故,沙得拉、米煞和亞伯尼歌竟然獲得了自由。火焰沒有接觸他們的身體、他們的頭髮或他們的衣服――他們身上甚至沒有類似火的氣味(但三27),神唯一讓火焚毀的,就是綑綁他們的繩索。
為何慈愛又掌權的神允許我們經歷火燒,甚至是在我們聽從他的命令之後?也許他允許我們忍受苦難,是為了使我們得自由,「基督釋放了我們,為了要使我們得自由」(加五1)。
我們跟肉體進行的這場持續性的爭戰,是多樣化又普遍存在的(彼前四12)。但我們確信,以馬內利在苦難中間會繼續與我們同在,他必定能同情我們的軟弱(來四15)。透過慾火,我們的救主也許會用它來使我們得自由。
讓這幸福的確據來掌控
就像許多基督徒單身漢一樣,我並沒有選擇單身,其實也很渴望結婚,但是神還沒有給我一個妻子。單身並不表示我「注定要活在孤獨中」,我認識幾個已婚人士,他們卻仍舊孤獨得可憐。婚姻不是消除寂寞的良方,耶穌才是。就像在火裡的第四個人,他在每個試煉與苦難中與我們同行。
此外,耶穌還為我們作了「單身卻不孤單是什麼樣子」的榜樣,在他三年的傳道生涯中,耶穌很少獨自一人。事實上,耶穌來是為了創建一個全新的「弟兄姊妹」共同體,在與他的關係中合一。鑒於舊約強調的是以肉體血緣關係(部落、家族、家室)為首,新約強調的是以基督血緣為主,一個全新、永恆的家庭,甚至婚姻也是這個世代的暫時配備。
作為家庭的教會證實,一起生活對所有的人來說都是必須且有益的――無論是單身還是已婚,無論感受的是天生的還是同性的吸引力。我們在一起彼此提醒,我們急需罪性的唯一解藥:基督和他的身體、教會。
所以,我害怕自己孤獨一生嗎?在基督裡、與基督的身體相連,我知道無論火勢有多猛烈,我永遠不會孤單。
- 作者:袁幼軒(Christopher Yuan)
- 譯者:楊忠道
- 原文刊載於渴慕神英文網站(連結)
作者介紹(渴慕神網站):
袁幼軒博士在穆迪聖經學院教授聖經超過十年,他關於信仰與性傾向的演講事工已經遍及五大洲。他在會議、大學校園和教會中演講。他和他的母親合著了他們的回憶錄(現在有七種語言版本):《不再是我――同性戀兒子與心碎母親的歸家之路》(校園出版),他也是《為無聲者發聲》(Giving a Voice to the Voiceless)的作者。袁幼軒畢業於穆迪聖經學院、惠頓學院研究所,並在伯特利神學院(Bethel Seminary)獲得教牧學博士學位。他最近的著作是《聖潔性戀――性戀沒有灰色地帶》(道聲出版)。
相關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