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百年前,柴斯特頓 (G. K. Chesterton)聲稱,憑人類的聰明才智,根本無法發明一個新的異端。看來他說得沒錯,而且這個道理仍值得我們在今日認真地關注。異端會穿上最新潮的文化外衣出現,它們會改頭換面並使用iPod作作為武器,如同最先進、最聰明的流行事物一樣;現在的許多異端(就像之前的異端一樣)經常是換湯不換藥。而這正是本書要面對的情況。
然而,我們不應當稱這種情況為「異端」,因為目前這個詞彙的意思已經到了嚴重模糊的程度,而且充滿了謾罵的火藥味。「異端」這個詞實在是很難用在一本想要冷靜分析的作品裡。因此,我們會用「非正統」這個詞來取代,我們兩人都認為這個詞更加準確,也顯得不會那麼火爆。
「正統」的意思就是正確的教義,它們被視為教會的信仰告白,為了教導的緣故而被一一條列出來。「非正統」的意思就是任何偏離這種標準的思想,而我們現在要試著反駁的正是一種「非正統」的思想。
我們能否說整個基督教會確實擁有一套正統教義呢?有些人會說沒有,但我們認為有。這套正統教義可以在教會的信經和信條中找到,在教會的詩歌和敬拜形式中找到,並在教會所認可的神學作品中找到。那麼這套正統教義的範圍是否延伸到所有教會的一切教義呢?答案是否定的。例如,關於教會和神職人員的本質及權柄,關於聖禮的數目和如何執行,以及關於聖經作為信仰和生活準則所具有的功能等教義,在羅馬天主教和東正教眼中視為正統的思想,對基督教福音派的信徒來說,比較不是正統或不正統的問題。而且基督教本身也在一些次要的事情上有不同的看法,例如,神到底有沒有規定我們要為信徒的嬰兒施洗?本書的兩位作者(一位是年老的加拿大聖公會信徒,另一位是中年的美南浸信會信徒)對這主題就有不同的看法。但是在最重要的事情上,例如三位一體和道成肉身的真理:所有人類都需要從罪惡過犯和罪的權勢中被拯救出來;主耶穌基督如今在天上施行統治,將來會明顯可見地降臨;得救之道是透過信心,而且唯獨是透過相信基督。我們都認為對方是正統教義的標準捍衛者。我們現在所要對抗的思想,就是因為它挑戰了真正大公性和福音性的教義系統,而這教義系統是我們都認同的。
目前沒有一個既定名稱可以用來代表我們現在所要討論的非正統思想,所以我們要為它命名。由於已經有另外兩個名稱可作為範本,一個是「反三位一體論」(anti-Trinitarianism),大家對這名稱相當熟悉,意思也很清楚:另一個是「反道成肉身論」(anti-incarnationalsim),這個名稱較不常見,但意思仍然很清楚;因此,我們想為我們所對抗的錯誤思想命名為「反救贖論」(anti-redemptionism)。這種思想的本質是在忽視、有時甚至是在否認耶穌基督為我們成就的救贖大工,它不強調耶穌完成了一切必要做的事來拯救我們脫離地獄的刑罰,反而只強調耶穌是我們的教師、模範和敬虔的先驅等概念。就方法而言,他們用基督的先知性話語來打壓基督的祭司工作,這使我們看見古代希羅文化的諾斯底主義和現代西方基督教的自由派攜手合作(我們甚至可以說他們志同道合、相談甚歡)。雖然這兩者的文化背景有很大的差異,它們採用這方法所帶出的結果也非常不同;但是,這種不合乎聖經的作法,在本質上既是非正統的,而且也是這兩者所共同使用的。最近在西方自由派的非正統思想裡有一種扭曲的說法,他們說一切關於基督在十字架上成就救贖大工的論述,必須被判定為不道德的,因為暴力本身永遠都是不道德的,而既然「代替受罰」的教義明確地把耶穌所遭受的暴力歸因於聖父的旨意,那麼「代替受罰」的教義就是最不道德的論述。藉著這種方式,道此受到文化影響的反救贖論思想,一個接一個地刺激人們不斷批判正統教義。
有人說護衛任何教義的最好方法就是具有啟發性地聞述這些教義。這就是我們遵循的方向,也是我們盼望在這本書達到的目的。除了作者序和結語是我們共同合著的以外,本書其他文章都是由我們其中一位或鄧肯寫成的,這些文章已經獲得了不少肯定,而且我們認為這些文章共同將這主題閘述得更為清楚。巴刻的〈重溫代替受罰論〉(Penal Substitution Revisited)曾以較短的形式刊登在2007年七月的《英國大學校園團契雜誌》裡(NB: News)。〈福音的核心〉是巴刻所寫的《認識神》(1973年)中的第十八章。《十字架成就了什麼事?代替受罰的道理》第一次是刊登在《丁道爾學報》裡(Dndale Bullerin 25, 1974, pp.3-45)。〈藉主寶血我蒙救贖〉的寫作是要介紹歐文在1958年的再版作品《基督之死帶來死亡之死》(1648年),這篇文章現在收錄在《追尋敬虔》(4 Quest for Godliness, 在英國的書名為 AmongGod’s Giants)的第八章。狄馬可的〈唯獨基督的寶〉(Nothing but the Blood)曾經刊登在2006年五月的《今日基督教》雜誌裡。我們獻上的這本書不是一本論文,而是一個見證、一本為這時代而合撰的小書。我們新求神會使用這本書來幫助祂的兒女,分辨那些與真理不同的思想,並使他們更加完全地立定在基督的真理之上。
這是一本「必讀」的作品,一本切合這時代的著作,呼籲基督徒以聖經為本、以基督為中心、相信並理解贖罪的意義,以及成為愛慕神的人。這是巴刻及其年輕朋友們獻上的極品之作。〈十字架成就了什麼事?〉是一篇具有份量卻較不為人所知的文章,而光是這一篇就讓你值回票價。除此之外,其他文章也相當精彩。福音的寶藏極其豐富、而《祂替我受刑罰》正確標示出這份寶藏的埋藏地點、快開始挖吧!
——傅格森 (Sinclair B. Ferguson )
南卡羅來納州哥倫比亞第一長老會 主任牧師
巴刻所寫的這些文章,是我所讀過最重要的一些文章。我很高興看到它們集結成一本作品,並且有其他出色的文章和對這重要主題的研究作為補充。若你想要傳講能使人真正悔改和改變生命的道,你就應該精通這本書對十字架所作的陳述。
——提姆 •凱樂 (Tim Keller)
紐約救贖主長老教會 主任牧師
今日有許多人再次質疑聖經有關贖罪的教導,他們不相信基督的受死和復活為我們成就的一切。因此,我非常高興看到這四篇文章再次出版,事實證明每—篇文章都為讀者們帶來巨大的益處。把這四篇文章集結在一本書裡,實在是非常聰明的作法。我衷心地推薦眾信徒一同來閱讀此書。
——卡森 (D.A. Carson)
三一神學院 新約研究教授
現代有許多福音派人士反對聖經對贖罪的理解,因此我非常高興看到巴刻的這些經典文章再次出版,這本書也包括狄馬可的一篇新文章,以及「同心為福音」機構的四位幕後推手的強力推薦。今日自稱為福音派的人士,對贖罪的看法盡是些幼稚、無益的空話,凡對此感到厭煩的人,將會發現這本書猶如乾旱沙漠中的綠洲。
——卡爾•楚門(Carl R. Trueman)
費城西敏神學院 教務長和歷史神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