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守真道
第四章 上帝
在這一章,我要探討「神的命運」。或許這聽起來比我所要表達的誇張多了。實際上,我並不為神擔心。我要探討的其實是我們自身的命運。上帝在我們的心中、在我們靈魂裡、以及我們的社會中到底發生了什麼變化?這個問題與「神本身發生了什麼變化」是截然不同的。
後現代的作者一直都在談論宇宙的虛空,他們認為宇宙沒有中心,因此,我們所在的世界就沒有中心意義可言,這是我們每天都會經歷到的觀點。當我們不斷面對一個似乎沒有中心的混亂世界時,我們對神的理解會出現什麼變化呢?相反地,聖經作者宣告說,有生命和盼望的唯一理由,就是因為有一個中心存在,這中心在三位一體的神裡面,就是那位萬有的創造者和保守者,我們藉著聖子 可以與祂和好。當我們認識祂時,人生才開始有意義,我們也會對人生的結局充滿盼望。
這就是本章所要探討的兩個觀點。但我們要先記得一個要點,就是文化並沒有賦予教會「行程表」,它僅僅提供教會一個處境。教會的信仰與使命來自神的道,而不是文化,也不受文化的吸引或離間。決定教會屬性的並不是文化,有資格引導教會如何思考的也不(後現代)文化。這裡的原則乃是「唯獨聖經」(sola Scriptura),而不是「唯獨文化」(sola cultura)。至少,情況本該如此。但正如我先前所說的,教會的實踐卻常常偏離這個原則。有太多時候,我們所注意的是「唯獨文化」而不是「唯獨聖經」。
我們看到教會,尤其是行銷型教會和新興教會大張旗鼓地去適應所處的時代文化。他們理所當然的以為,除非接受後現代的思想方式,否則無法與後現代的人溝通。甚至在關乎神的事上也是如此;或者說,特別是關乎神的事,更是如此。
我懇求大家要分辨「「聖經」和「文化」。對教會來說,最重要的並非要去仿效文化,而是要照神的旨意去思考。神的子民在地上乃是要學會如何以祂為本,正如往日一樣;學會照祂實際的位分來看祂、來敬拜祂,並天天活在祂面前。並不因為我們身處後現代,就可以隨心所欲地照自己想像出來的方式生活,我們乃是要照祂的「所是」活在祂面前。這才是教會在自己的時代和處境該走的的道路—實際上也是唯一的道路。
那麼,在後現代處境中,情況會是什麼樣子呢?我需要先來思考我們的處境,也要先弄清楚西方為什麼失去了自己的中心,這是我的第一個主題。我的第二個主題是:
如果我們以這位統管生命的「創造主——救贖主」為中心的話,我們生命會是什麼樣子呢?p.124-125
2024/11/25-2024/12/25從感恩節到聖誕節
記得在歲末年終,表達對「鄰舍」的感謝! 改革宗出版社出版書籍 全面8折
勇守真道
本書濃縮了威爾斯集15年的神學教學精髓,貫穿了五個重要的教義:如何面對真理、上帝、自我、基督和教會。文中,作者告訴我們,福音派基督徒的意義、我們要持守的信念、價值觀與行為上該有的取捨。若要成為一位真正的福音派基督徒,最重要的是勇氣–跟隨主的勇氣。在本書中,我首先、也是最重要的,要將自己視為「本於聖經的基督徒」,與歷世歷代那些相信同樣真理並跟隨同一位主的基督徒一脈相承。在歷史上,這真理最具活力、最能給人豐盛靈命的,就是宗教改革時期。因此,我將要把自己視為宗教改革派(reformational)的基督徒,因為我接受它的「唯獨」精神:「唯獨聖經」能給我們神的權威性真理;「唯獨基督」能給我們救恩;「唯獨恩典」能使我們得救;「唯獨(透過)信心」能得著這救恩;唯有在肯定這些之後,我們才可以說,救恩從始至終「榮耀唯獨歸給神」。這些宣告不是孤立、互不相關的,而是認識整全的聖經真理之關鍵。這真理能使我們在這個世界上站穩地位,據此我們才能理解我們是誰?上帝的旨意是什麼?我們的將來會怎樣?這就是歷史性基督徒所相信的,也是我所屬的那一種。這就是我認為能給我們後現代世界帶來真正希望的東西。不僅如此,它同樣也會給處在今天這受傷、衰落狀態中的福音派世界帶來最大幫助。我不曉得福音派的將來會怎樣,但我肯定福音派不會有美好的將來,除非它重新找到這個方向。持守這種立場需要有一定的勇氣!邁向未來的關鍵,不是像行銷型教會(marketers)和新興教會(emergents)那樣向世界投降,而是勇氣。這種勇氣──實踐忠於聖經的基督教信仰──幾百年來屹立不搖。因此,讓我們一起探索這真理對我們今天來說有何意義。(《勇守真道》, p. 40)
大衛‧魏爾斯
倫敦大學道學學士三一福音神學院神學碩士曼徹斯特大學博士耶魯大學神學院博士後研究員
魏爾斯曾擔任三一福音神學院系統神學部的首席教授,1979年之後於哥頓康韋爾神學院教授歷史與系統神學。在教學之外,他也擔任拉飛奇基金會(Rafiki Foundation)的董事,洛桑世界福音會議的神學工作坊成員,以及馬尼拉洛桑大會的籌備委員,幫助第三世界的傳道人獲得神學教育與講道資源。
塑造靈魂的福音現實:採訪大衛‧魏爾斯
魏爾斯:針對教會內部生命景況的每一項研究都表明,信徒受到的聖經教導越來越少。這樣一來,我們對於文化是如何侵襲靈魂這個問題的判斷能力就越來越差。教會變得僅僅是在模仿文化,而不再是給人提供一個合乎聖經的選擇,這樣的教會終將隱入塵煙。事實上,這種情況在許多西方國家已經發生了,星期天早上去教會的人只有2%到5%。今天的歐洲可能就是我們未來幾年的景況。
點我觀看:基督在後現代世界的至高主權
史普羅:幾年前,有個來自北波士頓哥頓康維爾神學院的教授名字叫魏爾斯,他出版了一本書,這本書像顆重磅炸彈一樣震驚了全國的神學家,這本書的書名叫作《無地容真理》。它還有個意義深遠的副標,叫作「福音派神學到底怎麼了?」在這本令福音派圈子產生不小騷動的書中,魏爾斯博士提到他非常擔心宣認的神學正在當今的教會生活中逐漸消失。我想簡短地讀一段魏爾斯博士這本書的內容作為本系列課程的開頭,他是這樣說的:
「神學在現今的教會生活中不再可見某些教會領袖,甚至刻意讓這種情況發生,這是有目共睹的,卻不知為何難以證明,舉例來說,你很難不發現大部分福音派教會的敬拜都很空洞,敬拜的對象從上帝變成自己,信仰的主要焦點也是如此,講道也變成了心理學演講,教會的信念逐漸失喪,實用主義成了主流,無法以敏銳的思想去剖析文化,而且還沉浸在荒謬不合理的事當中。」
我最近去費城參加了某個組織的董事會議,這個組織的縮寫是ACE,也就是認信福音聯盟,這個組織的成立主要是受到,魏爾斯博士這本書的刺激而促成的這個組織的理念,就是要幫助教會重拾宣認的基礎,並了解基督教確實擁有
自己的神學。
改革宗神學是什麼?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