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在後現代世界的至高主權 - (1小時3分鐘) - 一、序幕(大衛魏爾斯)
基督在後現代世界的至高主權
第一部分
約翰 非常的感謝你
謝謝你對我的介紹詞
受邀來到這裡是我莫大的榮幸
看到大家聚集在這裡思考這樣
宏偉又重要的主題,使我深受感動
這重要的主題正是教會存續之基礎
在過去的十幾年裡
我不斷反思我們現在所居住的世界
並且盡我所能來理解它
也同樣重要的就是
我們必須了解自己內心的運作方式
我可以告訴你今天我來到這裡
來講關於至高的基督
是何等的喜樂
我甚至會說是一種安慰
現在就由我來揭開本大會的序幕
這表示我要講的範圍,
就是在我之後講員會講到的
既然我先講了
所以我對他們就不用客氣了
在這第一晚我想要做的是
我知道你們有很多人是從遠道而來的
有些人甚至跨越不同時區
所以我會盡量簡潔直接了當
來講解至高的基督的主題
在1793年
威廉凱利飄洋過海到印度傳福音
在這當中我們有100年的宣教
在20世紀初
就是在這100年的宣教之後
仍然有90%的新教基督徒是住在西方的
所以有一些人就會誤認為
基督教是歐洲的產物
或者是西方的產物
或者是白人文化的產物
如果你接觸過中國文化的話
你就會知道他們說這是洋鬼子的東西
但不再是這樣了
今晚
我們活在基督教信仰劇烈改變的時代
不是信仰本質上的改變
因為這個改變不會過於上帝所能夠改變的
而是信徒分佈地的轉移
信徒分佈在更多地方
若我們放眼全球來觀察
我們會發現移轉的趨勢:
基督教正移往地球的南部
如拉丁美洲 非洲
並且往東邊移動
移往亞洲人口眾多的國家
現今中國的基督徒人口
可能比美國還多
甚至在印度,基督徒的人口
也正在蓬勃的發展
在西方
以數據上來講
基督教快要不能生存
在美國是有點例外
但是在歐洲基督教幾乎是完全被除名了
基督教只剩空空的教會與大教堂
在加拿大也是如此
在澳洲也是如此
紐西蘭也是這樣
就在這個禮拜日
在紐西蘭只有2%的人有去教會
與這強烈對比的是
幾個月前我人在非洲
那時我在尚比亞 馬拉威 肯亞
在這些國家有80%的人會去做禮拜
我說他們去教會,
有些人可能在樹下、或是在某個屋簷下聚會
這你們應該能明白
事實就是:比起西方,
在西方之外的世界有更多的信徒
基督教正在「除西方化」
我不知道這個字你們要怎麼比手語
除–西方化
但我確定你們一定很專業
所以我們的信仰發生什麼轉變?
這信仰其實就是包含了
來自各群體的信徒
只要是在這世界上的民族
他們認信並且敬拜基督
承認基督是至高的那一位
以這觀點來看這與伊斯蘭截然不同
伊斯蘭有一個以地理為中心的地方
在沙烏地阿拉伯,特別是在麥加聖地
所有的穆斯林朝著聖地的方向禱告
須以特定語言禱告
無論你原本是講哪一種語言
所有的穆斯林都必須要用阿拉伯文祈禱
虔誠的穆斯林也不相信
可蘭經可以被翻譯成其他的語言
但是基督教的信仰並沒有一個地理中心
信徒沒有特定的種族
也不需要特定語言來表達
也沒有一個特定的文化為基礎
沒有特定的地點、種族、方言、文化
能夠成為這一切的中心
沒有
我們是以那一位為中心
他不僅是這個宗教的創始者
他是道成肉身死而復活並且掌權的基督
他的死
是我們得赦免唯一的根基
他的復活
就是他即將除滅邪惡、更新宇宙的序幕
這世界有一些偉人
比如查理大帝
亞歷山大大帝
大教宗利奧一世
我們也可以說邱吉爾是一個偉大的人
但耶穌基督不僅是偉大的那一位
他是舉世無雙的那一位
他自己獨成一格
他獨一無二
你要怎麼形容他呢
他是道成肉身的上帝
他背負了我們的罪孽
他從死裡中復活
現在他全然掌權
你無法比擬在任何人身上
在新約聖經當中最強調這一點的
就是希伯來書
這麼簡短的時間內我盡量解釋清楚
我現在要來做一個簡單的介紹
在希伯來書的前十章所發現的論點中
我只舉一個例子
之後我會把注意力
集中在希伯來書第十一章
當我們在思考至高基督的時候
有一些事實我們必須了解
所以我現在要花一些時間來作序言
之後我會把注意力放在兩段平行經文之上
就是建立在這前十章的論點
第一段經文是在第二章的8-9節
這給我們看見一幅榮美的圖像
使我們看見基督在宇宙中掌權
使整個受造界恢復其受造的目的
第二段經文是來自希伯來書第十章
這裡形容基督坐在他一切的仇敵之上
把他們都踩在腳下
這兩段經文構成我們
思想至高基督主題的框架
所以第一點
讓我簡短介紹
因為我們時間不多
所以我只能提示前十章中的重點
當然,希伯來書是一封
寫給猶太人信徒的書信
他們的危險就是被引誘要
回歸到倚靠好行為
這些猶太人從小被教育要
珍惜上帝在歷史上中所為他們成就的事
他們是承接上帝神諭的器皿
上帝差遣先知到他們當中
先知通常是在死後才被記念
祂賜給他們傑出的領袖如同摩西
他們的歷史就是無數救贖的神蹟奇事
他們珍惜這一切
這也成為他們身份的一部分
但是他們現在所面臨的
是一個非常不愉快的狀況
現在面臨逼迫
羅馬的反對勢力漸漸強大
他們受到宗教領袖追捕
四面楚歌
內憂外患
所以他們就想乾脆歸回
他們原有的猶太信仰
但是
你如果要回去
你就必須要忽略基督的卓越性
並基督所成就的一切
所以在這書信當中一次又一次地對比
在舊約與在基督裡中所成就的
我只能跟你舉一個例子
這經文來自第一章
也許你已經在今晚的禱告中聽過了
我們來看作者怎麼樣說
「上帝既在古時藉著眾先知
多次多方的曉諭列祖
就在這末世藉著他兒子曉諭我們」
我們在此可以看到連貫性
上帝既在古時曉諭列祖
現在同樣一位上帝藉他的兒子曉諭我們
這不是沒有連貫性的
這是同樣一位上帝在說話
當然藉著這個對比就會突顯出
祂在過去說話 「但是」
現在是藉著兒子對我們說話
過去對我們的列祖說話
這邊一點點、那邊一點點
用這種方式、用那種方式
一部分的啟示給了摩西,一部分給了大衛
一部分給以賽亞
但他們沒有一個得到這個啟示:
現在在末後的日子
祂的兒子降臨
上帝道成了肉身
從來未曾發生過的事
獨一無二的事件
在他裡面隱藏著
所有一切豐盛
把這些先知這些偉大的先知
他們雖然偉大
但他們只不過是帶訊息的人
基督是一切訊息的總結
是他帶來上帝在歷史中
最終 最完美 最絕對的總結
沒有其他人能夠如此
接下來作者所描述的可能是
基督位格與工作最精華的部分
他是誰?
在第三節說
他是上帝榮耀所發的光輝,
是上帝本體的真像
也就是說他有上帝一切的屬性
他擁有上帝一切的完美
一切的本質跟一切的榮耀
上帝所擁有的一切都是他的
因此他在他的生命當中說
你們看見了我,就是看見父
這就是他
接下來作者又說他做了些什麼
他做了什麼?
在第二節:
上帝藉著他創造諸世界
你可以得到結論說:創造
「藉著他創造諸世界」
末世論:
「早已立他為承受萬有的」
護理,在第三節,「創造諸世界…
常用他權能的命令托住萬有」
救贖,在第三節
他洗淨了我們的罪
首先,復活是包含在內的
雖然沒有提到
最後他的升天
在第三節:「坐在高天至大者的右邊」
創造論 末世論 護理
十字架上的功勞 復活 升天
連天使都沒有辦法跟他相比
這就是第一章接下來的論述
那麼,為什麼
作者在第二章的開頭這樣問
為什麼這些猶太信徒隨流失去
遠離如此的獨一無二的一位
遠離他獨一無二的工作
他們為何捨獨一無二者而就世俗?
為何捨完全者而就殘缺?
為何捨完全榮耀光輝者
而就黯淡?
他們為何如此?
希望你們記下這一點
等一下我們會回來討論
這論點延伸了前面十章
在第一章說,
他是比天使更好的那一位
第三章,他是比摩西更好的那一位
從第四到第十章論到他的獻祭
他作祭司的職份
他是最崇高的那一位
他成全並總結了舊約
在第十一章是談到在牧養上
如何應用前述觀念
在前面有一些應用
但在這裡是真正的重點
在第十一章是一個非常榮美的章節
有非常多舊約人物的縮影
以及他們卓越的信仰
但是對我們而言這些是獨立無關的經文
我們常常沒有辦法看見這些經文
與之前所發生的有關聯
但是這書信的作者說
他認為這裡有一個非常清楚的平行
就是在舊約當中上帝的百姓
他們迂迴曲折的不信
他寫給這些猶太的信徒
他們想要回到舊約信仰當中
想要離開基督
對作者而言,這裡有一個非常清楚的對比
那麼在舊約當中,
上帝的百姓的問題是什麼?
他在三章第19節指出這個問題來:
「這樣看來,他們不能進入安息
是因為不信的緣故了」
他們不能進入安息
是因為不信的緣故
他們已經來到應許之地的邊緣了
但是他們認為進去實在是太危險了
那裡面的民眾一定是
比我們高大、兇悍、人數又多
我們一定無法對抗
因此他們膽怯了 他們退後了
他們無法看見在這交戰中
他們有上帝就夠了
在他們的幻想當中他們看見巨人
他們所看到的是無法攻下的城堡
非常堅固的城堡
是他們無法藉著上帝攻下的
現在同樣的問題重蹈覆轍
面對羅馬帝國敵人
宗教領袖的敵人時
這些基督徒現在充滿不安
他們膽怯、想要退後
他們想要離開基督
被趕出猶太會堂怎麼辦?
他們不就失去了
對他們而言是珍貴的一切嗎?
若事情是這樣的
上帝要如何繼續供應他們的
他們被猶太人棄絕怎麼辦?
這事實上發生了
這不就與摩西、大衛、和以賽亞無分了嗎?
在這第十一章當中
作者說你們必須明白:
如果你憑信心而行
不管你在不在猶太會堂或猶太教當中
若你就憑著信心而行
你就是與這些歷世歷代領袖們一起同行
你什麼都不會失去
因為他們的共通點就是
無論他們是君王、平民、或者是殉道者
他們的共同點就是在
第十一章1節中所說的
「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實底,是未見之事的確據」
因這對未見之事的確據的信念
而能面對前路無所畏懼
心中堅信、仰望上帝的良善
祂的性情、祂的偉大
雖然眼不能見
但是這樣的仰望卻不是無知
不是無知的
他們內心的眼睛看見了
他們就信靠
他們就行動
這些都是有信心的人
他們有從內心來的確據
這就是我們在受苦的時候
剛強壯膽的緣由
使他們能夠承受難以承受的失望
殘酷的逆境
有時要承受摧人心志的背叛
有時要受人尖酸的苦待
我們來看這一章的結尾
第35節的後半段
「又有人忍受嚴刑,不肯苟且得釋放,
為要得著更美的復活。」
「又有人忍受戲弄、鞭打、
捆鎖、監禁、各等的磨煉,」
「被石頭打死,被鋸鋸死,
受試探,被刀殺,
披著綿羊山羊的皮各處奔跑,
受窮乏、患難、苦害,
在曠野、山嶺、山洞、地穴,
飄流無定,本是世界不配有的人。」
這也許不是西方世界的經歷
這是我們必須明白在世界上其他的地方
以上的敘述是現在進行式
上次我去奈及利亞的時候
在我們的孤兒院當中
那裡的宣教士指出有5位孤兒
他們現在會在孤兒院,這裡是因為在不久之前
他們跟爸爸媽媽去教會做禮拜
有一些穆斯林等他們禮拜結束出來
屠殺了很多人
所以這些小孩子就失去了父母親
這就是信仰路程的一部分
但你看作者接下來還說了什麼
但是還有另外一方面
記在33節
這些是有信心的人「制伏了敵國,
行了公義,得了應許,堵了獅子的口,」
「滅了烈火的猛勢,脫了刀劍的鋒刃;
軟弱變為剛強,爭戰顯出勇敢,打退外邦的全軍。」
這是猶太人信心倒退的緣故
其實就是信心的問題
是因為他們心中沒有那看不見的確據
信心在這時軟弱了
這些問題永遠都是與信心有關
對這些猶太人初信者而言
他們對基督的看法與了解被遮蔽了
因為他們只顧慮到自己的安危
他們不知道會再發生什麼事
他們不知道會再有什麼樣的凌虐
所以寧願膽怯也不願意陷入危險
在西方我們一點都不需要
擔心這樣子的問題
我們的問題有一點點不一樣
我們所擔心的不是人身安危的問題
我們的問題就是太多事物使我們分心
我們很難在我們的世界與生命中
專注在基督至高的權柄
我們在西方所思考的是福音所帶來的好處
我們的確也需要這樣子做
在十九世紀
人的平均壽命是49歲
今日平均年齡超過80歲
所以我們現在幾乎享有兩倍壽命
這不是益處嗎
幾乎其他的所有事情也是如此
我們知道的更多
我們溝通的更多
更快的溝通
更多的旅行
旅行得更頻繁、更遠
能買到更高品質
我們擁有更多
我們有自由
我們有更多的機會
這些都是之前的世代
不曾擁有過的
這些都是千真萬確的益處
我們也非常感恩
但其實是需要付出代價的
有時候這些代價是隱性的
他們就像影子緊緊的跟隨著益處
在這步調緊湊的世代中生存
不是件容易的事
競爭非常的激烈
產品上市的速度非常的快
在工作上的不安全感成為生活的常態
焦慮全時間的籠罩我們的生命
我們與外界的聯繫的張力緊繃
許多家庭支離破碎
我們不斷地遷移、流離
不在一個地方落地生根
當我在探訪第三世界的時候
印象最深的是
至少針對非洲而言
他們最需要的身體上的需要
他們需要食物
非常多人三餐不繼
他們需要治安
很多人活在非常動盪不安的社會中
他們也需要最基本的醫療護理
我覺得有一些小孩子唱的兒歌
我不太記得全部
這是我記得一些詞
他為我的麵包抹上奶油
他在我的茶中放糖,他為我繳納學費
你與我不會太擔憂這些問題
麵包跟糖不需要我們煩惱
學費也不是問題
對我們而言困難來自別的地方
比較是心理層面上的
是來自精神上的壓力
來自生活在這高壓力
高相對關係的社會當中
我們的世界觀、生活方式、宗教
全壓縮在一起,互相推擠
界線越來越模糊
使得基督教的信仰更難維持下去
這就是世界對我們內心世界的侵略
太多事物佔據我們的心思
太多立即需要處理的事情
太多東西一起發生
太多東西分散我們的注意
什麼都是現在就要
在當下的壓力中我們努力掙扎求生存
每個禮拜日
大家會把這一些帶進教會
這就是為什麼他們想要聽
如何處理焦慮的講道
要如何與岳母、婆婆相處
這些需求不可否認的都是真的
他們的感受真的就是如此
但是你的講道如果只針對這些問題的話
是無法起作用的
基督的充足性與基督的至高主權
不能在講道中消失
我們很多的教會
在信仰上不斷地在退步
待會我們再回來講這個問題
但我們一定要記住
我們對基督宏偉、重要性、
還有祂是獨一無二的信念
希伯來書的作者告訴我們說
這樣的信心可以制伏了敵國,
行了公義,得了應許
使我們能夠在受苦當中繼續生活
在最絕望的時候,克服嚴酷的困境
我剛剛講的都只是前言而已
但是這是一個很長的前言
第二點現在我們來講基督的至高主權
現在我們將兩段經文並列
讓你來詳細的思考
第一段經文來自第二章8-9節
由我來讀
其實第八節只是引述詩篇
講到創造
賜他榮耀尊貴
叫萬物都服在他的腳下
既叫萬物都服他,
就沒有剩下一樣不服他的
「只是如今」我們還不見萬物都服他
惟獨見那成為比天使小一點的耶穌
等等
這是第一段
第二段我稍後會讀,來自第十章
這兩段經文都是來自詩篇
第二章的經文是來自詩篇第八篇
這段詩篇的背景是來自
創世記一章28節的文化使命
這命令就是要生養眾多,
遍滿地面,治理這地
也要管理海裡的魚、空中的鳥,
和地上各樣行動的活物
就算人類墮落了,
這使命從來沒有被廢止過
問題是受造界已經脫序了
這羅馬書8章保羅告訴我們說
受造之物服在虛空之下
意思就是說受造物沒有達到
原本被造的目的
我們也經歷了這虛空與脫序
我們不在治理這世界
我們反而受其所害
有掠奪者
馬丁路得的觀察非常正確
他說如果你把一隻獅子與羊羔放在一起
你就必須不斷的補充羊羔
這世界有劇毒的蛇
有病毒
有使成千上萬人死亡的愛滋病
我們的農作物,因日照太強
有時會被太陽曬到枯萎
農作歉收,因雨水太多
或是雨來的不是時候
沒有
目前我們沒有看到一切都服在他之下
並且我們往內看我們自己
我們也會知道不是所有的事物
都服在我們之下
雖然「自助運動」已經幾十年了
還有這100年來的心理學
我們依然無法掌控自己
事實上,我們的生命分崩離析
生命變得模糊不清
我們的經歷通常都有一體兩面
一方面神已經命定其中的意義
另外一方面因為罪的緣故
我們便經驗到挫折感
用網際網路來舉例
他是一個可以跨越空間的絕佳工具
可以幾乎立即的將訊息
傳到地球上的任何一個角落
我們感謝上帝賜給我們這樣子的工具
使我們能與我們的宣教士溝通
但是網路也是罪犯用來
騷擾少女的工具
我們生命中的每一個層面
幾乎都存在這樣子的兩面性
我們無法治理這個世界
我們也無法掌控自己
但,我們看到耶穌
在第九節
因著上帝的恩,為人嘗了死味
他為我們嘗了死的味道
他代替我們受死
義人為罪人受死
承受的上帝公義的憤怒
這就是整本新約的主題
我來講幾段馬丁路德
對加拉太書的註解
他為基督的工作作了以下結論:
若耶穌成為有罪的
背負我們所犯的一切的過犯
那麼我們就能夠脫離
我們所有一切所犯的罪
不是藉著我們自己,不是藉著我們的功勞
而是唯獨藉著基督
是他勝過世界、罪惡
勝過死亡 、承受了上帝的憤怒
這不是任何受造物可以做到的事
這是全能上帝的作為
再一次的
為了抵擋這些好像大有能力的黑暗權勢
這些罪,死亡,與咒詛
這些掌握世界與受造界的勢力
有一個更高的勢力必須顯現
不是別的,乃是上帝自己的彰顯
而的確就是這樣
他為我們親嚐了死亡
拉開受造界次序重整的序幕
它曾經脫軌,現在要再次讓它上軌道
基督的工作並不限於
只在我們的靈魂中
我們榮幸他成為我們的救贖與救主
我們也必須這樣的認信
但是基督的征服是宇宙性的
是施行在整個宇宙中的
我們等一下再回來講這一點
現在我要講第二段平行經文
記載在第十章
第十章的第11到13節
凡祭司天天站著事奉上帝,
屢次獻上一樣的祭物,這祭物永不能除罪。
但基督獻了一次永遠的贖罪祭,
就在上帝的右邊坐下了。
從此,等候他仇敵成了他的腳凳
在這裡我們需要知道兩點
第一點就是祂與舊約當中的祭司的對比
在舊約當中祭司不可以坐下來
他們永遠是站著事奉
因為他們工作永遠沒有完成
但是基督卻坐下來
因為祂的工作已經完成了
一次總結了所有的工作
不用再反複的獻祭、無止境的獻祭
無論是在天上或者是在地上
不,祂坐下來
祂的工作已經完成了
這就是之前沒有完成的工作
跟現在已經完成的工作的對比:
祂一次獻上、永遠獻上
這裡所指出的第二點是
引用自13節
是出於詩篇第110篇
希伯來書的第二章是引用詩篇第八篇
而此處經文是出於詩篇第110篇
「從此,等候他仇敵成了他的腳凳」
這個圖像非常清楚
在古時代,當你征服仇敵、羞辱他的時候
就是將你的腳踩在他的脖子或是頭上
而基督就是如此將腳踩在
被打敗、被羞辱的仇敵上
這就是詩篇110篇的圖像
詩篇的這段經文
在新約聖經中被引用約二十次
新約的作者們被聖靈引導
當他們反覆思想基督的時候
他們就引用這段經文作為框架
如同先知以賽亞
在以賽亞書的四十章所看的
你若記得那段聖經
你就能看見上帝在一切事情上的掌權
祂掌管所有的國度
在整個宇宙中掌權
無論宇宙有多大
祂在一切的事上掌權
這就是新約對基督的看法
但是他們特別引用詩篇110篇
來描繪這圖像
希伯來書作者不是直接講基督的權能
而是用基督在仇敵上的權能來呈現
基督依如以往掌權,
從黑暗權勢的灰燼之下顯現
所以第四節是引用詩篇100篇的第一節
是指祭司而言
你是照著麥基洗德的等次
永遠為祭司(詩一一〇4)
因基督祭司的職分
確保祂掌權,並打敗一切邪惡
這是大勝利、大有榮耀的樂符
這是我們在整本新約當中所聽到的樂曲
基督已經被高舉
以弗所書一章
基督已經被高舉「遠遠超過一切執政的、
掌權的、有能的、主治的,和一切有名的」
彼得前書三章22節
「耶穌已經進入天堂,在上帝的右邊;
眾天使和有權柄的,並有能力的,都服從了他」
新約的作者們用盡各種方式表達這想法
祂已經征服所有有權柄的
全面勝過一切執政的、掌權的、黑暗的權勢
甚至征服死亡本身
是聖潔的上帝呼召祂受死
是出於上帝的恩惠賜下愛子
並且要祂親嘗死味
希伯來書第二章第九節
因為受死的苦,祂的勝利是有效的
在第十章,藉著基督親嘗死味
我們就看到這立即性的、往外展開的
上帝無法測度的愛,向罪人湧現
上帝愛那些不可愛的人
上帝將自己獻給
不願意把自己獻給祂的人
上帝赦免沒有理由赦免的人
而這救贖是上帝自己所預備的
在這時刻
在基督死亡並且戰勝的時刻
在十字架上的死,粉碎了邪惡的背脊
我們在西洋棋當中很容易看到
兩位對手互相競爭
對戰到一個時刻
這是其中一位對手
會離開桌子說:這一切都結束了
另外一位說還沒有結束啊
我還有一些棋步可走
得勝者說你怎麼走都沒用了
因為不管你往哪個方向動
你的結局永遠是一樣的
這盤棋已經結束了
在十字架上也是這樣
這結局已經定了
這結果不會有任何的改變
我們現在所看到的是
仇敵無謂的掙扎
無論他如何的掙扎
都無法改變加略山上的結果
所以在今晚我們一同慶賀
這不可思議的事實
就是基督在我們的世界和宇宙中掌權
接下來我要講三點結論
我有3點要講
第一點是
基督教的基督,是掌權的基督
沒有敵人能挑戰也沒有對手的基督
關於基督,我們沒有其他的訊息
慕道友與後現代主義者
不願意聽這樣的訊息
問題是我們沒有其他的訊息可以給他們
我們唯一的訊息就是基督是獨一無二的
祂是一切的中心
祂是無可取代
又是至高掌權的哪一位
當然我們需要一起討論
我也非常想要聆聽其他講員的意見
我們需要一起討論
一起思考
如何幫助這些在後現代主義的人
看見基督是一切的中心
看見祂的充足性
以及祂是至高掌權的那一位
最終我們的基督是同一位
無論是在後現代當中
或者是在其他的世代中
我剛才所講的那些論點,
對後現代主義者非常的不友善
為了要符合市場的需求
他們就開始傳所謂「瘦身」過的福音
不是哪一種我們會
直接拒絕的屬肉體的教導
這種是比較隱性的
比較不容易看見的
他們認為,那種論點
會成為教會成長的妨礙
我們要承擔這錯誤的決策的結果
在美國有45%的人說他們已經重生了
但只有9%的人,有最粗淺的聖經知識
以及基督徒生活的意義
只有9%的人可能知道「重生」是什麼
在今日的美國,「重生」這個字
已經不具任何的意義了
我相信我們已經自嚐惡果了
我的認知如果是正確的話
希伯來書作者所指出的問題
也是我們當代基督徒的問題
我們的信仰正在退縮
真正離開對聖經正統的了解
遠離基督的獨一無二
與重要性
他們退縮,是因為擔心自己的安危
我們的退縮,是出於無法獲得成功人生
撇開其他的問題不講
我認為這是非常嚴重的錯誤估算
不久之前,我對一本書很有興趣
作者是湯姆雷納
書名是“不去教會之人的深刻見解
與如何贏回他們”
我很懷疑怎麼贏回
他觀察到很有趣的一點
在1980到1990年代
所做的這一些市場調查
想要測試那些慕道友
觀察他們的接受程度
他們願意接受什麼、不喜歡什麼
他們無法接受什麼
他說這些調查對象,所謂的「客戶」
幾乎都不在教會中了
在這些市場調查中所有的客戶中
大部分甚至不曾去過教會
他說,最好只看以前去到的教會的模式
也就是說那些以前沒去過教會的人
因某些原因原而來到教會
問這些人為什麼要來教會
他們的回答是什麼呢
非常的有趣
有九成的人會說
我來教會是因為想聽講道
來教會是因為想要學習教義
你們相信嗎
他們想要知道我們是不是有信仰
他們想要知道
我們到底相信什麼
所以我們為什不敢大聲講呢?
但是其實就算事情不是這樣子的
我們唯一要傳的基督,是新約聖經裡的基督
我們的訊息不僅是講耶穌
而是說明耶穌是道成肉身的上帝
擔當了我們一切的罪孽
祂從死裡復活戰勝死亡
祂擊斷邪惡者的背脊
有一天祂將會重整整個宇宙的秩序
這一位就是我們信仰中心的基督
我們不可膽怯退縮
現在我要來講第二點
我會講得越來越簡潔
我們活著的世代處於
已經命定而尚未成就中間
我們整個人已經被救贖出來
基督所成就的工作
已無法再加添什麼,也無法有任何減少
我們的救贖是完全的
但是我們知道,
我們還沒有完全被救贖
也就是說我們是活在
希伯來書十章章13節所說的:
「就在神的右邊坐下了。
從此,等候他仇敵成了他的腳凳」
這個景象還沒有在我們眼前發生
保羅在哥林多前書15章24節說:
在末後
「末期到了,那時基督既將一切執政的、掌權的、
有能的、都毀滅了,就把國交與父神。」
我們也可以繼續用我的比喻來做解讀
我們所處的時期,
就如西洋棋的終局已定之時
正處於最後一步棋
無謂的掙扎中
我們活在一個痛苦複雜的世界
充滿令人苦惱的殘暴行徑
偉大的清教徒理查巴克斯特觀察到這一點
我現在引用他的話:
人的渴望非常棘手
人的熱情令人苦惱
人的痛苦使人煎熬
有綿延不絕的軟弱
有來自惡人的敵意
有貧窮,也有照顧
有失去,也有前進
有羞愧,也有哀痛
有辛勞,也有學習
在這混亂世上有傷害也有奇觀
我們有面對死亡的恐懼
最終仍然不免死亡
這些都是真的
尤其是對我們所處的這個
高壓又艱辛的世界而言
但巴克斯特所認知的
不是真相的全貌
但真相,還有另一面
我們所經歷的這些痛苦
抓住我們整個視線
使我們耗盡心力,用盡全力應付
但沒有一樣困難能持續到最後
現在的苦楚若比起將來
要顯於我們的榮耀就不足介意了
這是保羅說的(羅八18)
就算是死亡,也不會是我們最終的結局
死啊!你的毒鉤在哪裡?
(林前十五55)
感謝上帝,使我們
藉著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得勝(林前十五57)
所以,把我們的困難
以一個更宏觀的角度來看
記住基督至高無上的主權
記住我們的應許已經命定
只是尚未成就
記住上帝、我們的天父
親自牽著我們的手
領我們到那應許之地
最後一點
我們要明白:
上帝喜悅人認識祂的愛子
知道祂是誰
因祂的至高無上而崇拜祂
我們現在崇拜祂
萬國也都將跪拜在祂面前
上帝喜悅我們敬拜祂的愛子
因為我們曾經是祂的仇敵
現在已經與祂和好了
我們曾經在遠方的
現在被帶來近處
我們曾是瞎眼的
如今卻能看見
我們存著敬畏、感恩的心
我們認識基督
知道祂是誰
這是我們天父所喜悅的事
當我們敬拜祂的愛子
我們就是恢復了起初我們被造的目的
阿們
希望幫助你了解
當我們最以祂為樂時,也就是神最得榮耀之時
渴慕神

下載點:基督在後現代世界的至高主權(2006渴慕神大會)(5集)

The Supremacy of Christ in a Postmodern World by David Wells
Desiring God 2006 National Conference
By John Piper. © Desiring God Foundation. Source: desiringGod.org
翻譯:MT
校稿:FF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