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默想哥林多前書二章1-5節
弟兄們,從前我到你們那裡去,並沒有用高言大智對你們宣傳神的奧祕。因為我曾定了主意,在你們中間不知道別的,只知道耶穌基督並他釘十字架。我在你們那裡,又軟弱,又懼怕,又甚戰兢。我說的話,講的道,不是用智慧委婉的言語,乃是用聖靈和大能的明證,叫你們的信不在乎人的智慧,只在乎神的大能。(哥林多前書二章1-5節)
保羅的文字能力在於福音神聖的邏輯,而不僅在於他句子中文字排列的順序。那麼,《哥林多前書》2:1-5 的邏輯是什麼呢?
這邏輯就是:福音的信息是以神為中心(「我對你們宣傳神的奧祕」,第一節),以基督為中心(「只知道耶穌基督並他釘十字架」,第二節)。

福音要求福音的宣講者深刻地體會到與基督在他死的形狀上聯合(「軟弱」「懼怕」「戰兢」,第三節)。因為,生在其他人身上發動,「死卻在我們身上發動」(林後 4:10-12;腓 3:10-12;西 1:24),保羅在其它地方更完整地解釋到這點。
這也說明我們的講道風格必須以把世界釘在十字架上為標誌,拒絕傳遞和十字架的內容不相符的福音信息(「叫你們的信不在乎人的智慧,不是用智慧委婉的言語」,第 1、4 節)。

這也帶來這樣一種結果:對福音做出回應的人的信心不是由傳講者天然的恩賜產生的(就算是這樣,這種信心也會在傳講者不在或者失敗的時候消失)。信心真的來源於聖靈的大能。

保羅的話語也部分反映了他特別的呼召和處境。然而,對於今天的傳道人來說,運用他的話語也非常地有挑戰性。其中的四種挑戰是:
- 「死在講台上」是會眾經歷新生命的必要條件。當然,講道的某些部分會變得越來越「容易」,但並不是「讓你死」的部分。「讓你死」的這一部分會一直持續到你離世為止。我有時希望教會中的每一個人都能講一次道,來體會「死在講台上」的感覺。這種感覺一定會引發人們為神話語的事工和工人更熱烈地禱告!
- 保羅並沒有避開基督和福音的說服力。畢竟,《哥林多前書》2:1-5 本身就是一段有很強說服力的章節。但是保羅在基督裡的說服力來源於他對福音及其應用的深刻理解。這說服力不是由人表明自己已經掌握了經文和熱愛講道者的位子而帶來的。不是這樣的,基督裡的說服力源於被經文所掌握和被牧者的愛點燃,他愛那些他所牧養的人。
- 不可能做到同時彰顯聖靈的能力和我自己的能力,無論是智慧、口才,還是性格。從這個程度講,詹姆士·丹尼那句經常被提到的話依然是正確的:「沒有人能夠給人這種印象,就是他自己很聰明,同時基督大有能力可以拯救我們。」
- 保羅的話語為我的講道提供了三種重要的測試手段:

- 我的會眾在多大程度上感受到我的講道主要是「關於神」(林前 2:1)?
- 我的會眾在多大程度上感受到「他在你們中間不知道別的,只知道耶穌基督並他釘十字架」(林前 2:2)?
- 我的會眾在多大程度上體會到「聖靈的能力」(林前 2:4)在我的講道中彰顯,並且他們的信心建立「在神的大能」(林前 2:5)的基礎之上?
文章出處:九標誌中文網站
譯:李謙軒;校:CCL。原文刊載於九標誌網站:Reflections on 1 Corinthians 2:1–5

辛克萊·傅格森
1948年生於蘇格蘭,是當今英語世界中享有盛名的歸正神學家及牧者。傅博士畢業於蘇格蘭阿伯丁大學,先後於英美兩地多間教會牧會,並且二十多年來一直擔任西敏神學院(Westminster Theological Seminary)專任教授,以及其他多個歸正神學院之榮譽或客座教授。傅博士是個多產的作家,他繼承了清教徒優良的屬靈傳統,其著作深至學術作品,淺至兒童讀物,種類繁多,內容精湛,許多已屬當代經典之作。最難能可貴的是,傅博士雖為造詣匪淺的神學家,但他定意以一般信徒作為他服事對象,他大多數的作品都是寫給一般信徒的。傅博士以他教學不忘牧養,牧會不離神學的事奉風格見稱。他的講道不僅能把人的心靈提昇到敬拜中,更能把上帝敬虔而豐富的奧秘解開,讓人的思想得到光照;而他的教學不僅能夠啟發學生領會艱深的神學課題,更能把他們帶入敬拜之中。凡上過傅博士課的學生都會告訴你,最令他們難忘的不止是傅博士淵博的學問,更是他每堂課開課前的禱告。他總是能夠把要講的課題化成人對上帝的敬拜與生命的回應。有的學生乾脆在他禱告時就悄悄地作筆記,把他的禱詞一一記錄下來,甚至常有人反應說,有些西敏神學院畢業的學生,禱告時都帶點蘇格蘭腔。傅博士就是以這種教、牧兼備的作風從事他一切的事奉。讀者在他每篇講章和每部著作中,都不難發現這一點。
點我購買《傅格森博士其他中文書籍》
點我收看《傅格森博士其他講座》
與基督聯合(傅格森)
此系列有附逐字稿與影片下載連結
以下是本台的VOD點播中文內嵌字幕版本,全球都可收看(含中國地區喔);適合用LINE、WhatsApp、WECHAT分享!使用手機時也支援Google Chromecast與Apple AirPlay電視投放功能喔!
15.基督徒生活的基礎
何謂基督徒?歸屬於教會意味著什麼?我們如何在恩典中成長?我們如何活出基督徒的生命並持守到底?我們對這些問題的回答,對於我們基督徒生命的進程有著重大的影響。在這個系列中,傅格森博士仔細解釋基督徒生活的基本要素,幫助我們了解什麼是基督徒,以及如何豐盛地活出榮耀上帝的生命。

什麼是九標誌事工?
使命
九標誌事工存在的目的是為了用聖經視野和實用資源裝備教會領袖,進而通過健康的教會向世界彰顯神的榮耀。
歷史
我們機構起源於狄馬可(Mark Dever)牧師和舒馬特(Matt Schmucker)長老在華盛頓特區國會山浸信會的牧養事工。在此之前,教會處於衰退的狀態長達數十年。從上個世紀90年代初期開始,狄馬可(牧師)和舒馬特(長老)開始更新這個教會。他們沒有從流行的教會增長讀物所推薦的那樣用問卷調查、發展新節目、或者培養合適的文化入手。相反,他們只是打開聖經,從中尋找智慧。根據聖經的教導,狄馬可牧師放膽講道,同時兩位領袖一起同工來重構教會。
出版物
在舒馬特長老的鼓勵下,狄馬可牧師寫下了原本只是自己印刷用的小冊子《健康教會九標誌》,幾年後由福音出版社(CrossWay)出版成書。越來越多的牧師發現由狄馬可和舒馬特開始的事工對他們很有幫助,所以九標誌事工機構在九零年代後期誕生了,並一點一點地成長直到現在。
機構
九標誌事工相信地方教會是上帝向這個世界展現祂榮耀的計劃之中的焦點,並且相信聖經有關教會生活的教導是非常充分的。作為一個機構,我們聚焦於教會、聚焦於聖經、聚焦於牧師。我們也將多樣化的聲音和風格視為我們志同道合的夥伴。我們希望在神的話語和如何將其應用在地方教會的知識上繼續成長。我們願意通過現有的場所、平台和機構去傳播我們的內容,而不是去開創新的渠道。
這九個標誌是:(1)釋經講道;(2)基於聖經的神學;(3)基於聖經的福音信息;(4)基於聖經的悔改歸主;(5)基於聖經的福音佈道;(6)基於聖經的教會成員制度;(7)基於聖經的教會紀律;(8)基於聖經的門徒造就;(9)基於聖經的教會帶領。這些標誌不是建立一個健康教會的全部必須,但卻是今日教會所忽略而又需要再一次被強調的九個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