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福音有多種樣貌
聖經沒有給人一種「標準的」福音大綱
約翰和符類福音的作者們,他們呈現福音時,使用的方式略有不同。當我們檢視使徒保羅,又會發現他強調另外一套不同的重點。當保羅使用「天國」和「生命」這類措辭,他關注的焦點,比較側重稱義的概念。所以這是一套不同的福音嗎?不是。只是保羅強調「法庭」這個貫穿聖經各部書卷的主題。耶穌承擔了律法的咒詛,法律對罪的刑罰,以至於我們可以領受因為祂的順服所帶來的祝福(加三13~14)。蓋思樂闡明,符類福音作者、約翰、保羅,他們之間其實沒有任何衝突矛盾。“神在基督裡用自己代替了我們,也代表我們付清了罪債(可十45;約十二20~36;提前二6);擊敗了邪惡的權勢(西二15;約壹三8);祂擔當了咒詛與神的憤怒(太二十七45;加三13;約壹二2,四10);藉著恩典,而非我們的善行,使我們獲得拯救(弗二8~9;提後一9);甚至成為我們的榜樣(提前一16;來十二2;彼前二21)。聖經所有作者的神學核心,都在於透過代死而救贖。
福音必須透過「處境化」
福音不是一套簡單劃一的信息。我們明白這件事,因為它透過聖經中不同的主題呈現出來的樣貌,無比深邃而豐富。不過,我們明白這件事,還有第二個原因:人性也是複雜多樣的,無論就它完美的設計、或是就它墮落的罪性而言皆是如此。福音有超自然的豐富變化,足以對付每一種文化和每一個人特殊的盼望、恐懼及偶像。這件事向我們指出福音進行處境化的需要。聽眾的能力和信念,塑造保羅呈現、論述福音的方式,觀察他的做法,教導我們很多功課。雖然是同樣的福音信息,不同文化的聽眾,會對不同的呈現方式和手法,產生回響。福音的處境化是一個龐大的主題,需要周全的觀照。因此,本書將在第三部中詳加探討。此處只需指出,福音不會永遠只用一種相同的形式來呈現,其中一個原因,除了聖經資料本身無比多樣豐富、具有許多跨越經卷的主題之外,在於人性也同樣多姿多采、不盡相同。保羅本身也用不同方式呈現福音內容——針對不同文化,運用不同的次序、論證、著重點等等。我們也應當這樣。福音是如此豐富,每一種情境都可以找到某種形式來加以表達。它是單一完整的一則信息,但不是可以單純只用一種方式表達的信息。p.54-55
這個時代並不缺乏討論教會的書,但是過往相關作品若不是偏向系統神學的教會論類型,就是強調特定成功教會經驗的事工與增長模式,少有成功整合兩者的著作。偏偏,眼前的世界,又是個越走越極端的世界,不只是氣候走偏鋒,政治上的動盪、貧富間的差距,再再激化了人跟人之間的對立。只有結合神學反思與事工實踐,教會作為基督在這世上的代表,才有可能提出足夠的解方,讓世人看見神國度的大能。
提摩太‧凱勒這本《21世紀教會成長學》,正是嘗試在紛亂與極端的時代,為教會指出下一個階段成長與前進方向。他發現,社會上走極端的傾向,也同樣侵蝕了教會,今天的教會,不是太抗拒文化,就是被文化牽著跑;不是太宗教,就是太世俗;不是過度僵化,就是太有彈性而沒有原則。這種極端的教會觀點,雖然可能帶來一時的復興,時日一久卻會發現,當中的問題依然層出不窮,復興難以持續。
為了擺脫極端,步上正軌,凱勒牧師提出了「中心教會」的神學異象,他以「福音.城市.運動」作為三個支點,分別回應「宗教vs世俗」、「抗拒文化vs被文化同化」、「體制僵化vs彈性失序」這三個困擾著二十一世紀信徒的大問題。成效如何?從凱勒牧師能夠在紐約這個全世界最世俗化的地方,成功開拓出每週都有數千人來聚會的「救贖主長老教會」,以及透過「救贖主城市宣教網」,協助全球各地城市建立了數百間以福音為中心的教會,我們可以知道,「中心教會」的神學異象確實是今日普世教會需要的幫助。
在這個越來越多人意識到「永續經營」的年代,《21世紀教會成長學》無疑為過去數十年全球教會發展提出了一個嶄新的願景,透過神學反思與敏銳的文化詮釋,本書將幫助每一個關心基督教會的肢體,錘鍊出合乎自身處境的獨特事工,忠心又有智慧地服事神所託付他們的城市與群體,讓教會的復興之火,不再只是暫時的,而是可以不斷持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