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宗歷史神學」方面的研究在華人神學領域中相當的陌生。即使是在保守改革宗的學術圈子裡也乏人問津。然而,近年來有一些看重學派交流的學者們開始對其有了興趣。這新興學術支流對於華人改革宗教會的發展,尤其是在敬虔的傳統上,是利或弊仍有待觀察。當筆者決定選寫這一題目時,心裡深深地知道絕大多數的人對此議題興趣不大;而對於那些有意想要多瞭解的人又感覺他們會無所適從。為了能夠適當引導和激起讀者們的興趣,筆者認為最好的方式就是直接介紹一本適合作為「改革宗歷史神學研究」的入門書一——這本書在論述和研究方法上也應該盡可能忠實地呈現改革宗的信仰傳統。基於資源有限的現實考量,雖然市面上有許多非常有價值且值得翻譯推廣的著作,筆者在此文著筆前,決定優先選擇一本,對華人改革宗歷史神學領域發展最具「可行效益」的著作。經一番考量後,便推薦荷蘭歷史神學家威廉·范·阿賽爾特(Willem Van Asselt)於1998 以荷蘭文出版,後於2011年翻譯成英文的這本書 Inleiding in de gereformeerde scholastiek(Intro-duction to Reformed Scholasticism ㆍ中譯:改革宗經院主義簡介)。不管是在荷蘭改革宗學術圈子,或是在英語世界,此書都曾被廣泛使用來介紹和促進對改革宗歷史神學研究的醒覺。
然而,為何不是華人世界呢?作者阿賽爾特於1988年在荷蘭的烏特勒支大學(University of Utrecht)獲得他的神學博士學位;之後由他所隸屬的荷蘭改革宗教會任命成為該大學的歷史神學教授,直到他2014年離世。阿賽爾特這段從求學到成為歷史神學教授的歷程,也正好是保守改革宗經院主義(Reformed Scholasti-cism)舊新學派交替的階段(1990先後)。十九世紀以降,改革宗歷史神學家們都在辯論,到底改革宗神學系統是基於哪個或哪幾個教義來建構的。有者主張預定的教義,另一些主張聖約神學,還有一些認為是神論和基督論。辯論還在持續進行。來到了二十世紀末,也就是阿賽爾特還是學生的時期,這種以某個核心教義來建構神學系統的思維假設無可避免的遇到了窘境。尤其,在面對當時從改革宗內部新興學者們而來的各種有關改教時期與後改教時期神學立場協調性的質疑時,這舊學派就顯得無力招架了。這促使了當時包括理查·穆勒(Richard Muller)和阿賽爾特在內的一些改革宗歷史神學家們重新反思改革宗學術研究進路的問題。阿賽爾特在此書所談到的內容,可算是這批「新保守派」的改革宗歷史神學家們不斷反思所結出來精華所在。…
文末,讓我們來思考以上阿賽爾特的論點,如何幫助我們對於改革宗教義發展有更成熟和恰當的認知。許多信徒往往假設改革宗是個大量引用世俗哲學來建構屬靈信仰的基督教派。筆者經常聽到有人說:「你們為什麼不單單讀聖經就好,為何要講那麼多哲學?」阿賽爾特將「正統」(Orthodoxy)和「經院主義」(Scholasticism)加以區分的觀點提醒了我們,使用某種溝通的語言或做研究的方法來論述信仰不等於就是受到其背後思想所主導。對阿賽爾特而言,「經院主義」以及其所陳述出來的神學觀點只是其中一種呈現信仰的方式。改革宗信徒也用信條、要理問答、聖經註釋、講道、聖詩和個人信仰日記等方式來論述信仰的。現今的人們也會用各種現代的方式來思考和論述(例如:科學驗證法、歸納式查經法、架構性的寫作格式、電腦搜尋技術等)。
然而,這不等於因此就改變了聖經所曉喻的真理。換言之,方法和結論不一定有直接對等的關係。其次,阿賽爾特也反對正統改革宗教義是人文主義和啟蒙運動的產物這種說法。雖然人文主義的興起影響了神學家們更多選擇用理性和回到原著ad fonte來思辨神學,但這並非把信仰理性化,或把理性看得比人性的其他部分更優越。基督教神學不是在一個屬靈真空裡打造出來的。每一個時代的神學發展都反映出了當代的社會意識形態。改革宗神學往往也被人誤解為是一個以理性為主而貶低情感、意志價值的神學體系。確實,若人在不知覺中過份強調理性,則必須悔改!然而,以理性辯證方式來陳述信仰並不等於推崇理性主義。抗衡理性至上的方法不是反智主義,而是把理性放回到適當的位子上!第三,阿賽爾特反對以某個中心思想(預定論或因信稱義)作為理解整個龐大神學系統的主觀說法。這誤解主要是因為「系統主義」(Systematisms )的迷思所導致。人們過份的假設自古以來,神學家們都是清清楚楚想好了一個他們看重的主題,然後才開始圍繞著它來選寫神學系統的。這或許在某一些神學著作中是如此,但並非總是如此!一些喜愛改革宗神學的信徒往往會過份天真的假設改革宗是一個在大小細節上都有一致共識的正統。因有這種對於正統的迷思,他們往往很容易就批判那些與他們認知有出入的看法。
我們確實有足夠多的共識使我們走在一起(不僅僅有幾項福音的DNA),但仍然還有許多的課題是我們需要繼續交流的。如阿賽爾特所主張,改革宗的信仰即沒有完全從中世紀經院主義絕對區分出來;後期的改革宗神學也沒有一味的延續了宗教改革的傳統。每一個世代,神學家們都在揣摩如何將一次交付於神的教會的聖經真理,以更有效的方式來介紹給每個時代的信徒,盡己所能的使神的百姓能明白神的話,並委身在其中來生活!二十一世紀的教會不僅有聖經作為絕對信仰生活的權威依據,也有許多歷代教會傳統遺留下來的智慧。我們當學習從前的聖徒們如何按清潔的良心去明白、分辨和揣摩神的啟示,並認知他們的歷史處境去建構和牧養神當代的百姓。願神保守今天的華人教會,幫助我們更謙卑、更深思熟慮的來認識歷代先賢們的信仰,效法他們的腳蹤行,繼續忠實的事主、愛主!
「每一個世代,神學家們都在揣摩如何將一次交付於神的教會的聖經真理,以更有效的方式來介紹給每個時代的信徒,盡己所能的使神的百姓能明白神的話,並委身在其中來生活。」────這一期當中,錢慕恆牧師在主題文章中,藉著荷蘭歷史神學家威廉‧范‧阿賽爾特(Willem Van Asselt)的著作─《改革宗經院主義簡介》,帶我們初探改革宗歷史神學研究和其背景,盼望能夠引起華人世界及教會的覺醒。
本文歸納了三個重點:
(1) 改革宗信仰不僅僅是有聖經,還繼承了一些信仰傳統智慧(以奧古斯丁派為主)。
(2) 改革宗愛好者除了要讀懂聖經,也需學習這些傳統智慧,效法先賢們的牧養經驗,以便知道如何以最合宜的方式牧養當代神的群羊。
(3) 因應世代牧養的需求並非一昧地犧牲傳統,而是有智慧繼續發展傳統。這三個重點,值得我們深思。
🧡本期內容:
主題文章/一葉知秋─從威廉‧范‧阿賽爾特(Willem Van Asselt)看對改革宗歷史神學研究的醒覺
新學季預備/2023春學季課程時間表與簡介
其他內容/改革宗出版社好書推薦、清教徒改革宗神學院合作神碩課程、學院發展計畫最新進度報告。
🧡歡迎來信訂閱電子版(PDF):https://forms.office.com/r/C8zP9aiS1D
🧡線上閱讀(issuu):https://bit.ly/3YiPlTz
🧡紙本讀者將陸續收書。若有改址的需要,請電洽同工:02-27181110
🧡願耶和華與您同在,賜福與您!
錢慕恆牧師(Rev. Moh-Herng Chee)
—主授神學、實踐神學(每年教授2門或以上的課程)
- 美國北卡坎貝爾大學工學士2005(商業與電腦科系)
- 台灣台北改革宗神學院道學碩士2012
- 美國肯塔基州美南浸信會神學院神學碩士2015(主修基督教哲學與護教學)
- 美國密西根州清教徒改革宗神學院哲學博士撰寫論文中(主修歷史神學)
- 2012-2016 馬來西亞檳城佳音浸信教會傳道
- 2015-2016 馬來西亞浸信會神學院全職講師
- 2017- 改革宗神學院專任教師
- 2018- 按牧加入台灣改革宗長老會
文章:The Reception of Mystical Contemplation in Early Modern Puritan Faith and Experience Ph.D. diss., Puritan Reformed Theological Seminary.(博士論文完成中);There is a Meaning in the Text M.Div. diss., China Reformed Theological Seminary, 2012.(道碩畢業論文)。生命季刊2015:這時代需要聖經輔導嗎?改革宗神學院訊2016-2018:清教徒的良知與智慧、聖經之火,可以燎原—改革宗信仰與二十一世紀華人教會的契機。LOGOS中文部落格2019-2021:路德之前,你的教會在哪裡?、哪個中文聖經版本比較好?(上)&(下)、回歸研經的初心:評威爾斯比BE系列聖經註釋叢書、何謂一所好的華人神學院(上)&(下)、十個你應該讀聖經的理由—從詩篇一一九看不讀經的「不方便」、基督徒的屬靈敬虔(上)、基督徒的屬靈敬虔(下)、從巴文克學習做神學的素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