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但你們各人要快快地聽,慢慢地說,慢慢地動怒,20因為人的怒氣,並不成就神的義。(雅各書一章19b-20節)
聆聽神的道
第19節下及22節,都以一虛詞連接前面經文:第19節下用但;第22節用只是。這兩個虛詞將整段緊扣起來。雅各呼籲我們要謹記新生的真理(19節下),接著就提醒我們,基督徒切勿陷在幼稚階段。我們必須學習怎樣珍惜從天父而來的新生(19節上)。故此他說:「但你們各人要快快地聽。」第21節與22節間的聯繫也是相同的:我們必須領受那⋯⋯道(21節)。只是(22節)領受後要有果效,有一必要因素:行道,不要單單聽道。雅各提出的問題,就是我們怎樣由新生邁進新生命,這的確是關鍵問題。舊性情(14~15節)必要與新性(18節)相爭。雅各明白這一點;這可不是拉鋸戰,因為「各樣美善⋯⋯和⋯⋯全備的賞賜」是為我們預備的,新性情帶有莫大的支援。然而,怎樣可動用這些資源及屬靈力量,去對抗敵人呢?

答案很簡單:祂⋯⋯用真道生了我們(18節),⋯⋯你們各人要快快地聽(19節)。我們有了歸正經驗,會發覺一項關於自己的重要真理——福音的道正符合神在我們內裡所造新性情的奧祕,故此我們能聽、明白,又回應這道:真理觸發回應。歸正經驗毋須重複,它是一次且永遠地與神協約(例:弗一13~14)。然而這重要模式卻是繼續不斷的:我們必須不住聆聽那道,以符合神給我們的新性情,這樣就能逐漸進入新生命。
聽了賜人生命的道,新性情的力量就能激發為行動。這樣,我們就必須快快地聽。有人或者會奇怪,以雅各實際的性格,怎麼不繼而列出諸如每日讀經等作法?這些可都是傾聽神聲音的作法啊!可是他的確沒有這樣做,因他深知,若沒有專注的靈,什麼計畫時間表也沒有用。人可以很穩定地讀經,卻沒有得著什麼,只是將書籤往後移動位置:這樣的讀經就是缺乏專注的靈。道則是讀了而沒有聽。相反來說,要是我們培養了專注的靈,則會激發我們締造出適當條件——正確的讀經方法、作息有規律等——心靈聽了神的道,會感到滿足。
第19節下至20節,雅各的話似乎混合了怎樣與人、與神相處的思想。我們已看出快快地聽的命令,正與前面真道(18節)相連。相對於這靈程向上的勸勉,第20節也有勸阻:慢慢地動怒,因為人的怒氣,並不成就神的義(20節)有如馬太福音三章15節的精義,指神的義定意成就的一切事。

新性情從出生至靈性成熟的成長過程,是神為我們所定的公義旨意,只要我們繼續享受聆聽真道的福氣,這旨意就會實現。雅各就是這樣發展與神同行的思想。然而,禁戒動怒必是與人相處有關——這也就是命令慢慢地說的相關內容。

無可否認的是,我們與神的生活不是割裂的,只侷限在「靈修時候」,或又與人群生活隔絕。假若我們日常生活沒有聆聽的耳朶,則我們關上門、翻開聖經時也會一樣。我們要心思轉向神及祂的話語,就必須在生活各方面都培養好的品格與作法,這樣必使我們得益;特別要在實際社會生活關係及處境中,訓練自己隨時聆聽、控制言語,以及小心防怒。會說話的人通常不會聆聽,而怒氣沖昏了頭腦,耳朶就必閉塞。

雅各動怒的教導有點模稜兩可。一方面,正如慢慢地說不是指「永不說話」,而是「謹慎說話」,慢慢地動怒也並非「永不發怒」。另一方面,說人的怒氣不能成就神公義的目的,卻是十分清楚。保羅也印證相同的兩面看法:「生氣卻不要犯罪;不可含怒到日落。」(弗四26)兩位作者都暗示有一種怒氣是義怒;兩人都直接警告怒氣與罪相距不遠;兩者都勸戒人要留心。雅各的風格就是直率表達,不詳釋細節,不作修飾。故此他說出了人發怒的一般真理。它並非純潔的情緒;通常深深隱含罪惡——自大、自以為是、無寬容、頑固。我們大多數人都必須承認,我們還未能到達生出聖潔怒氣的成聖階段。pp75-77
點我購買《聖經信息系列——雅各書(莫德)》

J. A. Motyer(莫德/亞歷克.莫德)
莫德曾任英國布里斯托三一神學院的院長,退休之前也擔任過倫敦和伯恩茅斯的教區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