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永恆的恩贖計劃
一、羅馬書八章二十八至三十節
萬事都互相效力
我們曉得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上帝的人得益處,就是按祂旨意被召的人。因為祂預先所知道的人,就預先定下效法祂兒子的模樣,使祂兒子在許多弟兄中作長子。預先所定下的人又召他們來;所召來的人又稱他們為義;所稱為義的人又叫他們得榮耀。(羅馬書八28-30節)
我們在後面會再次回到這些經節上,但在這裹,我想先點出這幾節經文的精義所在。首先,很明顯,上帝的救贖計劃,或用保羅的話——上帝的「旨意」乃是帶給上帝兒女巨大鼓舞的源頭。「神旨」、「預知」、「預定」、「呼召」、「稱義」、「得榮」這些含意淵深的神學術語,不可能出自一個視神學為兒戲之人的口的。正如一首優美的音樂,是不可能隨意用縱橫交雜的文字遊戲堆砌出來的。而保羅用這一系列詞句所編寫出來的,乃是一篇樂章,而這樂章裏還夾帶著一首進行曲的節奏呢!因此,如果你認為聖經經文不過是供給神學家爭論用的而已,那你對聖經的認識就大錯特錯了。
就讓我們回頭來再看看這幾些詞彙的意思吧。大致而言,這此詞彙告訴我們,沒有任何一件事是在上帝為祂子民所定的計劃之外的。事實上,所有發生在我們身上的事情,非但沒有任何一件足以叫上帝詫異,反之更準確地說,則是上帝為了使我們蒙福而主動地安排了一切事,好叫萬事互相效力。就好像一個紡織工人,他把各種顏色的紡線匯集在一起,一針一線地編織出一幅交錯複雜的圖案,若不等到整件衣服編織完畢,圖案是看不出來的。若你能明白這一點,就能夠在最灰心、最幽暗的日子裏,仍然得著安慰了。
保羅在此似乎是想解釋上帝意旨背後的目的究竟是什麼,上帝何以要叫萬事互相效力呢?答案很明顯——因為上帝最終極的旨意是要叫我們像基督。祂的目標乃是要在祂的兒女身上完完全全地恢復祂自己的形像。這項工程之巨大,以至祂要動用到宇宙所有可動用的資源,使之互相效力,為要讓我們最終得以呈現基督的品格。也許你會問:「問題是我們難成大器呀!以我們這種料子,上帝;怎麼能保證最終會生產出榮耀的作品呢?」保羅的答案是:基督的門徒雖然各有不同,但有一些地方他們是一致的。他們都是為上帝所預知的,上帝早就預定了他們。他們是蒙上帝呼召進入祂的國度,並且蒙祂稱他們為義的正是這樣的一批人,將要在得榮耀的那日,披戴基督的形像。
保羅的這段話,提到靈程中幾個關鍵的時刻。他所說的,適用於每一個信徒(即「愛上帝的人」)。這些人所共有的特點是,他們都是上帝本著自己的先見所預知、所預定、所呼召、所稱義、所榮耀的人。保羅在此乃是從不同的層面,向我們全面地展示了上帝的救贖之恩。我們透過認識上帝的救贖計劃,便能更加清楚地認識到整個浩瀚宏恩。上帝對我們的愛乃始於創世以前,並且一直延展到世界末了之後!
誰能叫我們與主基督離別?
誰能使我們與祂的愛隔絕?
又誰有能力來斷裂
接連天地之間的慈繩愛鍊?
困苦啊,興起吧!
驚嚇啊,擊來吧!
黑暗啊,降臨吧!
在主裹,一切的危難啊!
我蔑視你!我戰勝你!
是生、是死、是地極、是陰間,
還是歲月摧毀我身的那一天,
都不能抹去我名於祂心田,
也不能把祂的大愛淹沒!
如此幽美、意味深長的詩句所表達出來的信心,若非建立在對上帝恩贖計劃的把握之上,又怎能寫得出來呢?p31-33
磐石之上–掌握救恩要義.穩健屬靈生命 (傅格森)
如果拿一張三足鼎峙的凳子來比喻,基督徒生命的三條腿凳,第一條是上帝的道(即教義),第二條是信徒切身的經歷,最後一條是信仰的實踐。人若想在靈程路上站立得穩,這三根支柱,缺一不可。然而,不少信徒的靈命並沒有全面地具備這三方面,他們不是只注重教義,就是只追求個人經驗,再不然就是只講求信仰的實踐。
此書的主旨就在這裡:人必須重新回到聖經中所談到的,關乎真生命的源頭、真生命的本質和真生命的外在表現等等基要真理上。基督徒信仰與生活的根基,若不是建立於聖經的教義,則是將房子蓋在沙土上。唯有藉著聽道、知道、行道, 將房子蓋在磐石之上,信仰才能經得起考驗。《磐石之上》強調真知力行,毫無空洞理論。讀時能讓腦中清晰,心中火熱。
在今日「信仰與生活脫節,追求靈恩卻忽視救恩」的後現代,傅博士的名著《磐石之上》是「歸回聖經,向下扎根,向上結果」的實踐指南。信徒追求靈命更新與成長的最佳用書!推薦教會小組、信徒造就班、讀書會研讀。
聖靈是誰?辛克萊.傅格森
許多基督徒都聽過這麼一句話:「聖靈是三位一體中被遺忘的位格。」在這個系列課程中,傅格森博士將通過探討聖靈的身分、聖靈的性情與本質等問題,以及探討我們作為基督徒如何認識祂並與祂相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