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明白聖經(史普羅) - 10 - 明白聖經10-平行句(史普羅)

386 views

展開中文逐字稿

平行句
我記得我讀過一篇神學文章
是我的導師G.C. 柏寇華寫的
標題是:
〈聖經的先驗〉
所謂的「先驗」
指的是一個很基礎、很根本的原則
這種原則是不容許違反的
柏寇華這篇文章的重點是
聖經有個很基本的原則
就是我們絕對不該把任何邪惡的事歸因於上帝
這是基督教的原則
也就是說,上帝從來都不是邪惡的始作俑者
祂完完全全不能行惡
但你翻開聖經
英文欽定本(KJV)
翻開到以賽亞書45章
第7節
上帝說了一段話:
我造光
又造暗
我造平安
又創造邪惡
造作這一切的是我─耶和華
上次聚會的時候
我提到說我們要
以顯明的經文去解釋隱蔽的經文含意
但這段經文豈不是很明確地指出
上帝說:我創造邪惡
這句話的意思很明顯
祂很直白地說祂創造邪惡,不是嗎?
那我們的神學怎麼能說上帝從來不創造邪惡呢?
聖經都這麼直截了當地說了
上帝創造邪惡
這要怎麼解釋呢?
其實,只要我們能夠認出
這節經文獨特的文體
那麼,這個問題的解答就很單純了
這節經文的文體是屬於平行句的一種
這種文體
在希伯來文中十分常見
在整本聖經中也都能常常看到
但我們說英文的人不太習慣這種修辭
因為這是古代的猶太人所慣用的
所以我們時常沒有認出這種修辭
我們被這種問題弄得不知所措
都是因為我們沒能認出這種平行句來
所以在我回答這個創造邪惡的問題之前
我想先花點時間來定義一下平行句的修辭
這樣,我們之後就能認出平行句了
首先,關於「平行句」
最困難的部分就是它的拼法
我猜很多老師可能會用有獎徵答的方式說:
有誰能正確拼出這個單字呢?
如果你拼得出來的話,我向你致敬
因為我每次要拼這個字的時候,都得先查字典
看看到底有幾個L,要放在哪裡
「平行句」的拼法是:Parallelism
平行句,它的意思正如它名稱所指的
就是以相似、對稱的形式來排列幾節經文
比較棘手的地方是
平行句有好幾種不同的形式
有所謂的綜合平行句
同義平行句
對立平行句
還有其他種類的平行句
每一種都有各自的解釋規則
我們從最簡單的開始
就是同義平行句
所謂的同義平行句
就是你的兩節經文或兩句話
都是在表達同一個概念
只是在表達的方式上有些微的不同
請翻到箴言書
箴言書19:5,是同義平行句的一個例子
作假見證的,必不免受罰
吐出謊言的,終不能逃脫
有沒有發現,這兩句話都各自有兩小段
第一小段是:作假見證的,必不免受罰
作假見證的,必不免受罰
第二小段說:
吐出謊言的
這個吐出謊言的是誰呢?
吐出謊言的,就是作假見證的呀
吐出謊言的,終不能逃脫
也就是說,這兩節經文都是在表達同一個意思
作假見證的,必不免受罰
吐出謊言的,終不能逃脫
所以,同義平行句
就是用兩個稍微不同的句子,表達同一個概念
我之前有提過
許多人讀到主禱文時,總是快速讀過
當我們以主禱文禱告時
不叫我們遇見試探
救我們脫離邪惡
這也是同義平行句
這兩句話的內容本質上是一樣的
如果我們明白這點的話
就不會困擾於許多因誤解主禱文而生的問題了
我們先來看一下另外一種平行句
也就是對立平行句
又稱為對比平行句
也就是兩個平行的句子是互為對比的
請看箴言書第13章
第10節
驕傲只啟爭競
聽勸言的,卻有智慧
也就是說:驕傲帶來麻煩
聽勸言的,也就是謙卑,則帶來好處
這就是把善與惡排列在平行句中
在舊約的詩歌文學中,這種手法特別常見
就是我們所說的智慧文學
箴言、詩篇、約伯記等等
不過這種手法並不只出現在智慧文學裡
在先知書中也很常見
另一種平行句
就是綜合平行句
它的語義是逐漸加強的
一層敘述堆疊在另一層敘述上
我們可以在詩篇第92篇看到它
詩篇92:9
耶和華啊!你的仇敵必滅亡
你的仇敵必定滅亡
所有作孽的都必被分散
你卻高舉了我的角,像野牛的角
你用新油膏抹我
這裡可以看到,對惡人的懲罰是逐漸加強的
而義人的結局是完全相反的
這些經文是互相堆疊的
另一個例子是在馬太福音第7章
新約
第7節
這段經文非常有名,來自登山寶訓
你們應該都讀過
你們祈求,就給你們
尋找,就尋見
叩門,就給你們開門
這裡有3個概念
祈求,尋找,叩門
這是不同概念的結合
結合成一種漸進式的表達
都在表達同一件事
幾乎可說是同義平行句了
我們讀到平行句的時候,要能夠認出來
要知道這是屬於詩歌的形式
要謹慎地意識到這是屬於詩歌的結構
以免對它產生誤解
不只如此
只要我們認得平行句
然後遇到一段含意不明的經文時
剛好這段經文含有兩個句子
表達的是同一個概念
我們如果不懂後半部分的意思
那我們可以藉由前半部來去解讀後半部的意思
舉個例子
翻回我一開始說的以賽亞書第45章
造作這一切的上帝說:
我造光,又造暗
這是甚麼意思?
我造光,又造暗
光與暗,是兩個對比的元素
我造光
又造暗
光與暗示互相對比的
接著,下一句話說:
我施平安,又創造邪惡
這是反義平行句
先是光與暗之間的對比
再來是平安與邪惡的對比
如果我要你們拿出一張紙
寫下「光」的對立概念
你會寫甚麼?
冷的相反,是熱
和平的相反是甚麼?是戰爭
邪惡的相反是甚麼?是善良、公義
但經文卻說:我施平安,又創造邪惡
這兩個概念並沒有互相對比,是不是?
開頭的光與暗,很明顯是互相對比的
但後面的「我施平安,又創造邪惡」
卻與我們預期的不一樣
沒有同樣以對立平行句的形式出現
之所以如此
單純只是因為
翻譯人員在翻譯這段希伯來文時,沒有翻好
在舊約聖經中,有許多不同的詞可用來指邪惡
因為猶太人對邪惡的理解,有很多不同的版本
地震、颱風、戰敗,這些災禍都很糟糕
你會說:我有個「壞」消息
有個大風暴要來了
颱風要來了
整個城市都會遭殃
這個消息很「壞」
但這個「壞」不是指「遇到壞人」的「壞」
壞人的壞,是我們所說的罪惡
我們不會說一個颱風很壞、很邪惡
不會說這場龍捲風充滿罪惡
洪水也是一樣
對吧?
猶太人認為這些臨到人們的災難都很「壞」
是壞消息的那種壞,不是壞人的那種壞
所以比較現代的譯本,都把這節經文翻成:
我造光,又造暗
我施平安,又降災禍
或翻成:我降福,也降禍
欽定本翻成:我創造邪惡
這會讓人誤以為說上帝從起初
就在人心中種下了邪惡、敗壞的種子
整本聖經都否定這種想法
你看,只要我們能認出這裡是平行句的形式
那麼,就算我們不懂希伯來文
我們也能察覺出這裡有不對勁的地方
也就是平安的對立概念不應該是邪惡
上帝這句話的意思是說:
我是上帝
我降福分
也降災禍
我使一國興起
也使一國傾覆
我降幅給義人,降災給惡人
造作這一切的是我
上帝確實會以降災的方式作為審判
但這並不是說上帝創造了邪惡
我希望你們能分辨得出平行句
我認為我只要
像這樣概略地帶你們看過一次就夠了
因為你們會開始發現聖經幾乎每頁都有平行句
它在聖經中非常常見
有了這個了解
你們在解讀聖經時應該能得到不少幫助
含義不明的部分,能以含義清楚的部分來解讀
有許多棘手的問題,可以用這種方式解決
好,我們已經看過一些詩歌文學了
一些智慧文學
我們舉了幾節箴言書的經文當例子
關於如何解讀箴言,我現在要再補充一下
這些都是我們在
解釋聖經律法、原則、訓誡時該注意的事
首先我們要能夠區分出聖經中不同種類的律法
聖經中的律法有很多種
不過我只挑3種來講
它們是依據出現的形式來分類的
分別是:決疑法律
明文法律
以及箴言
決疑法律
Casuistic
我待會寫下來給你們
決疑法律
簡單來說,就是判例法
它的形式,會包含案例
通常是以「如果… 就要…」的形式出現
你翻舊約聖經就會看到類似這樣的經文
如果你的牛踏壞了你鄰舍種的玫瑰花
那麼你就要賠償你的鄰舍
判例法的重點
就是要設立一個範例、原則
因為如果每一種社會活動都詳加規範的話
聖經就會比我們所有的法典加在一起還要厚
你知道我們現在有多少法典嗎?
這些法典的資訊加起來,是史無前例地龐大
所以聖經設立的是個總原則
換句話說
如果不是我的牛踏壞了你種的玫瑰
而是我的驢子踏壞了你種的菊花
我無法從聖經中找到有關這個案例的詳細規定
但根據聖經給的總原則,我可以知道該怎麼做
因為我從判例法的結構中可以找到類似的案例
如果A,就要B
這就是判例法
也稱為先例法
還有另一種律法
叫做明文法律
Apodictic
這種律法的形式
通常都是寫說:
你應當…

你不可…
這種律法是甚麼情形呢?
這種律法不是個別的案例
而是通用的原則
也是判例法賴以建立的基礎性原則
就像我們憲法所設立的基本原則
國會必須遵照這些原則來去制定法律
在舊約聖經中,最合適的例子就是十誡
不可偷盜
不可殺人
不可姦淫
不可貪戀
這種「不可…」或「當…」的形式
你要盡心、盡性、盡力愛耶和華─你的上帝
這就是明文法律
判例法和明文法律是很容易區分的
從它們被記錄下來的方式就可以分辨了
不過,還有另一種原則很容易引起混淆
就是箴言
我們該怎麼處理箴言呢?
要怎麼把箴言當作你生活的道德原則呢?
這不是件容易的事
我們再看一次箴言書第26章
箴言書26:4
不要照愚昧人的愚妄話回答他
恐怕你與他一樣
這節箴言告訴了我們甚麼呢?
不要照愚昧人的愚妄話回答他
不然你就會變得跟他一樣
好,這麼說有道理
接著我們看第5節
要照愚昧人的愚妄話回答他
免得他自以為有智慧
這兩節連在一起的經文
很明顯是互相矛盾的
前一節說不要照愚昧人的愚妄話回答他
後一節又馬上說要照愚昧人的愚妄話回答他
這兩節經文到底要怎麼理解呢?
如果這兩節經文是絕對的律法
那這個矛盾就無解了
但它們並不是明文法律
而是箴言
是生活洞見、實用智慧
在舊約中,你會找到許多這種生活洞見
它們有些是看似互相牴觸的
我們不用對這個現象感到驚訝
因為我們英文的諺語也有這種狀況
舉例來說
我想到兩個我們文化中常見的諺語
一個是「三思而後行」
這是第1個
第2個是
猶豫不決者必然失敗
如果你提升這兩句簡短的諺語到另一個層次
把它們當作絕對的律法
會怎麼樣呢?
我就會遇到這樣的情況:
我有絕對的義務,要三思而後行
但同時律法又說猶豫不決者必然失敗
那我該怎麼做?
我該不該猶豫一下,三思而後行?
還是我應該想也不要想,直接行動?
這兩句話明顯是互相矛盾的
為什麼呢?
這很好理解,對吧?
因為我們在生活中會遇到各式各樣的情境
有時候,謹慎小心才是有智慧的
有智慧的人不該在沒有通盤計畫之下
貿然行事
一個深思熟慮、謹慎又有遠見的智慧人
會先檢視整個情況,而不是魯莽行動
他會三思而後行
以免陷自己於困境之中
但另一方面
生活中也有另一些時候
我們必須當下就做出決定
沒有時間去仔細分析
情況非常緊急
必須馬上行動
此時能夠果斷行動的人,才算是有智慧
我想,有時候你會遇到一種情況
就是你不知道究竟該適用哪一個諺語
我就有一個親身經歷
這個經歷並沒有讓我感到光榮
我在讀高中的時候
有次清晨3點,我在老家附近的街上閒晃
一般人不會清晨3點的時候在街上閒晃
我的老家在郊區
我前一天在通宵營業的餐廳裡待了整個晚上
到了清晨3點,就開始在街上散步
我當然不希望被警察看到
我沒有做壞事,沒有搶劫或惹事生非
但我確實是在不尋常的時間點上逛大街
我走一走,突然有車輛的燈照過來
我心想,萬一是警察怎麼辦?
我知道,如果是警察發現我清晨3點走在街上
他們會把我帶上警車,帶我回家去
我父母就會質問我幹嘛在清晨到處亂晃
我想要避開這個麻煩
警車開了過來
我一看到車燈
就立刻躲在別人家院子裡的樹叢中
希望沒有人會發現我
但警察有看到我的動作
於是,照明燈瞬間打開,照向樹叢
警車疾駛靠近,接著是警察下車追逐
他們推開院子的門,向我跑了過來
我把他們惹毛了,我可不想被抓
所以我拔腿就跑
那時是清晨3點,一片漆黑
我一口氣跑過了好幾戶人家的院子
撞倒了好幾個垃圾桶
有兩個警察使勁地追在我後面
試圖要包圍我
我又跑過一戶人家
然後突然遇上一大片籬笆
我完全不知道這道籬笆後面是甚麼
但我知道我後面有甚麼
就是正在逼近我的警察
我當時有戴眼鏡
我沒得選擇,只能放手一搏
我不能猶豫
如果我猶豫的話,我就會被抓
我無法三思而後行
所以我就跳進那片籬笆
以臉著地
原來是兒童的沙池
我的眼鏡碎了一地
我的頭髮裡有沙子,衣服裡有沙子
到處都是沙子
不過幸好是沙子,而不是石頭
我拍一拍衣服,站了起來,繼續跑
被吵醒的人紛紛開燈查看
我的逃亡造成了不小的騷動
最後我成功逃脫了
警察沒有抓到我
有可能他們從那時起就對我發出通緝了
總之,在那個當下
我得選擇,究竟是要三思而後行
還是要猶豫,然後失敗
所以讀經時要小心
你讀箴言或者其他智慧文學的時候
要看清楚它是甚麼
它是實用的智慧
是你日常生活中各種處境的原則
是來自於上帝的智慧
但請不要把箴言當作絕對的律法
箴言本來就不是絕對的律法
箴言與十誡不一樣
箴言的解釋方式,與十誡的解釋方式不同
我們要認清楚這點
好,下一次聚會的時候
我要來探討現代解經學者認為
最困難的問題之一
就是,如何處理新約經文與當時文化的關聯?
聖經是不是有一些教導並不適用於現在的教會?
或者,現在的教會仍然有義務
遵守聖經所寫的一切?
這是個複雜又困難的問題
下次聚會,我們就要來設立一些原則與標準
幫助我們了解究竟怎樣才是正確的


授權

Ligonier Ministries
https://www.ligonier.org/


翻譯:易漢倫 / RTV

Tags: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