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對加給我們傷害的厭惡必須總要合情合理,絕不可急躁動怒(馬太亨利完整聖經註釋--約翰福音)

不可急躁動怒(馬太亨利)

我們對加給我們傷害的厭惡必須總要合情合理,絕不可急躁動怒(馬太亨利完整聖經註釋--約翰福音)

James Tissot (French, 1836-1902). Maltreatments in the House of Caiaphas (Les mauvais traitements chez Caïphe), 1886-1894. Brooklyn Museum.

V.審判官審訊祂的時候,旁邊站著的僕人們在虐待祂

耶穌說了這話,旁邊站著的一個差役用手掌打他,說:「你這樣回答大祭司嗎?」耶穌說:「我若說的不是,你可以指證那不是。我若說得是,你為什麼打我呢?」(約18:22–23)

1.其中一位差役對祂發出卑劣的冒犯;雖然祂說話,帶著極大的平靜和有說服力的證據,但這個蠻橫無理的傢伙用手掌打祂,很有可能是打了祂頭或臉的一邊,說道,「你這樣回答大祭司嗎?」彷彿祂對法庭行事傲慢。

(1.)他打祂,edoke rhapisma—他給了祂一擊。一些人認為這指的是用棍或棒(出自rhabdos這個詞)擊打,或者用那是象徵他職分的杖擊打。現在聖經應驗了(賽50:6),「人拔我腮頰的鬍鬚,我由他拔(eis rhapismata,七十士譯本如此作);」這是這裡所用的詞。以及彌5:1,仇敵要用杖擊打以色列審判者的臉;預表應驗了(伯16:10),「他們打我的臉羞辱我。」打一個沒有說錯話,做錯事的人,這是不義;一位卑微的僕人擊打一位人承認是很重要的人,這是無禮;擊打一位手被捆綁起來的人,這是懦夫的舉動;擊打一位受審的囚犯,這是野蠻。這裡是當著法庭的面破壞和睦,然而法官卻縱容此事。狼狽丟臉,這是我們當得的;但是基督在這裡親自取了加以承受:「咒詛、羞恥歸到我身上。」

(2.)他用高傲蠻橫的作風制止祂:「你這樣回答大祭司嗎?」彷彿配得稱頌的耶穌不夠好,不能對他的主人說話,或者不夠聰明,不知道怎樣對他說話,而是像一位粗魯無知的囚犯,一定要被獄卒控制,受獄卒教訓怎樣做人。一些古人認為這位差役就是馬勒古,全虧了基督,他耳朵才得醫治,頭顱才被保全下來,然而卻向祂作出如此惡報。但無論這人是誰,這是為取悅大祭司而作的,為要巴結他;因為他說的話,暗示出為大祭司的尊嚴大發熱心。邪惡的長官不會缺乏邪惡的僕人,這些僕人對他們主人逼迫的人加害過分。這位大祭司的一位繼任人,命令站在旁邊的人打保羅的嘴,徒23:2。一些人認為,這位差役認為基督把祂的教訓訴諸於祂身旁的人,讓他們作判斷,彷彿祂斷定要他作證人,就認為自己受了冒犯;也許他是其中一位那曾說祂好話的差役(約7:46),為免他現在會被人以為他是祂秘密的朋友,就這樣顯為是一位仇敵。

2.基督用令人驚歎的溫柔和忍耐承受這冒犯(約18:23):「我剛才說的,我若說得不是,你可以指證那不是;向法庭指出,讓他們判斷,他們是本來作審判的;但我若說得是,我這樣說是合適的,你為什麼打我呢?」基督本可以用一個彰顯忿怒的神蹟回應他,本可以擊打他,讓他成為啞巴或死掉,或者讓那舉起來打祂的手枯乾。但這是祂忍耐受苦的日子,祂用智慧的溫柔回答他,為要教導我們不自己伸冤,不以辱駡還辱駡,而是要承受傷害,馴良像鴿子;甚至像我們的救主一樣,我們要靈巧像蛇,表明他們的不義,把和他們有關的事訴諸於長官。基督在這裡沒有把另一邊臉轉過來,以此表明那條原則(太5:39),不應當按字義理解;一個人可能會把另一邊臉轉過來讓人打,心裡卻仍充滿怨恨;但是我們把基督的命令和祂的榜樣作比較,就學會,(1.)在這樣的情形裡,我們絕不可自己伸冤,作自己案情的判官。我們而是一定要接受,而不是發出第二次打擊,這打擊是產生紛爭的;神容許我們自衛,但不是自己給自己伸冤:民事長官(如有必要保守公眾和睦,約束和震懾作惡之人)要作那伸冤的(羅13:4)。(2.)我們對加給我們傷害的厭惡必須總要合情合理,絕不可急躁動怒;在這裡基督對此的恨惡就是這樣;祂受害,講道理,但不說威嚇的話。祂心平氣和地告誡傷害祂的那人,我們也當如此。(3.)當我們蒙召出來受苦,就一定要讓自己遷就受苦光景帶來的不便,滿有忍耐,因著對我們所作的一樣侮辱,就預備好接受另外一樣,極力忍受。

VI.僕人們正如此虐待祂時,彼得進一步不認祂(約18:25–27)。這是令人難過的故事,絲毫不亞於基督受苦給人帶來的傷心。

馬太·亨利. (2018). 馬太亨利完整聖經註釋: 約翰福音(繁體) (D. Liang, 翻譯員; 約 18:13–27). Faithlife.

延伸閱讀

禱告的方法 (馬太.亨利)

聖經和禱告是屬靈生命力的兩個主要源頭。在本書中,馬太‧亨利教導我們,這兩者應結合在一起。屬靈的禱告深植於聖經的教導、甚至聖經的語言。作者提供許多禱告的範例,涵蓋了所有重要的聖經真理,並將其放入禱告中。《禱告的方法》不是談如何禱告,而是其本身就是禱告。使用本書最好的方式,就是用它的內容來禱告,也就是學習使用聖經的語言來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