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徒與政治(提摩太凱勒)

出走的先知 第十一章 我們與上帝世界的關係

基督徒與政治

約拿是逃離上帝而非為這個他所鄙視的城市求在屬靈上的益處。在政治和情感上,他是容讓自己過度地效忠於以色列的國安與利益。我們必須避免犯下相同的錯誤。但是在快速地看過上述列項之後,有些人會這樣回應:「若沒有基督徒參與在政治裡,那就會沒有效力於公眾利益的可能性。」的確如此,因此我們必須謹慎小心地達致平衡。

首先,我們絕對不能認為自己能夠超脫出政治、只要單單傳講福音就好。那些試圖避免討論政治或難免參與政治的基督徒,基本上就是把票投給了社會現狀。既然沒有一個人類社會能完美地反映上帝的正義和公義,那麼「沒有政治主張」的基督徒實際上就是在支持許多能上帝不悅的事,因此,無政治主張也是一種政治主張。在美國十九世紀初,那些因為覺得這樣做是在「走向政治化」,於是沒有公開反對奴隸制度的教會,它的保持沉默實際上就是在支持著當時的常態奴隸制度。

個體基督徒可以、也應該參與政治,這是一種愛鄰舍的方式。要談一個貧困社區能有更好的公立學校或是想讓一個國家的種族隔離制度被瓦解,都需要參與政治,基督徒們有在這麼做、也應該要繼續這麼做。只是雖然個體基督徒必須如此,然而也得要注意:教會不能把某套公共政策、某政黨認同成這就是基督教的政策或政黨。

……基督徒不能允許教會全盤的認同任何一個政黨的另一個原因是:要在「道德上照單全收」的問題。在今天,許多政黨組織會要求其成員們在每件事上都要堅守「通過許可」的立場,這樣一來,你就無法只在一件事上有共識,而是得全盤接受其它已經被核准的所有立場。這種強調「照單全收」的模式,對於要參與政治的基督徒來說是很有壓力的。例如:若是尊循聖經和早期教會的教導,基督徒就要致力於種族公平與救助窮人,但是同樣也要忠於「性只能存於婚姻裡」的這個理念。然而,這兩個觀點一個看來偏向自由派,另一個看來卻是壓迫般地保守,所以,基督徒這些「在面對社會各類問題時的各種立場」是與當代的政治派系分劃方式格格不入的。

這樣的結果就是基督徒被推向了兩種主要選項:一是放棄退出,試圖變得「無政治立場」;第二種的可能性是硬著頭皮地去融入,要完整並且毫無保留地接受其中一派的整體方案才能參與。政黨會給予基督教教會、組織和領袖極為方便能取得權力、支援、好處、保護等等的途徑,這一切都可以是他們的──只要你支持「整個」政治方案、對基督徒本該反對的事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而這種屬靈危險性是非常大的。

這兩個選項均不可取。在好撒馬利亞人的此喻中,耶穌命令我們要毫無保留地去幫助鄰舍;另一方面,若我們真的遭到排斥甚至被迫害(馬太福音五10),我們也可以確信仍然會有人是因著看見我們的「好行為而榮耀上帝」(彼得前書二11-12),我們在主裡面的勞苦永遠不會是徒然的(哥林多前書十五58)。事實上,如果我們只是一味地冒犯人或只是一味地吸引人,而非兩者兼俱,那麼我們就必定不是照著該有的樣子在過活。

福音給了我們能力與資源去愛那些拒絕我們的信念或者拒絕我們的人。去想想上帝是如何將你贏回來的──並不是仰仗權勢,而是靠著放下權力來服事你。上帝是如何拯救你的?祂來的時候,手裡不是握著劍而是被鐵釘所穿刺;祂來的時候不是帶來審判,而是為要承受審判。這就是為什麼讚美詩會這麼寫:

非藉刀劍的交鋒,非藉戰鼓聲隆,乃藉遵行主大愛,天國才能到來。《生命聖詩:永恆之君求前導》

好撒馬利亞人冒著生命危險、犧牲去愛的這個人,不只是個陌生人,還是來自被撒馬利亞人視為危險、甚至是為他們帶來許多苦難的族群。這名猶太人本該受的應是撒馬利亞人的怒火,但是他得到的卻是犧牲式的實際關愛,滿足了他在身體與物質上的所需。而這個比喻指向了「偉大的撒馬利亞人」──耶穌基督。我們除了祂的摒棄之外,什麼都不配得擁有,祂當然早就知道我們人類會置祂於死,祂不是只為我們冒了生命危險──他是獻上了生命,他為我們而死,以致我們得以存活。若我們沒有將耶穌視為是我們的「好撒馬利亞人」,那麼,我們對鄰舍的關愛就永遠無法達致犧牲的程度。p158-164

約拿的故事是聖經中最廣為人知的比喻,也是最常被誤解的。許多人熟知這個故事,但是它箇中的涵義似乎遠超過我們多數人所理解的。在《出走的先知》一書中,紐約時報暢銷作家提摩太.凱勒牧師解析了在約拿書中所隱藏的深度,闡述約拿是整卷聖經中最不成材的其中一位先知。但是約拿這個逆子卻與耶穌之間有著甚為顯著的關聯,耶穌甚至是在約拿身上看見自己的影子。這位在聖經中最桀驁不馴、最悖逆的先知,要如何與耶穌相比呢?在書中,作者對這個聖經比喻的離奇結論給一個答案──與我們分享位居約拿故事核心、令人震撼的基督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