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二章 首先出現的愚昧人:以利戶(三十二~三十七)
第四部 聆聽有時
真實但毫不相關
以利戶認為這個問題簡單明瞭,根本不需要花心思去思考。約伯前面堅持五點:
- 一、神擁有至高主權。
- 二、神全然公平
- 三、約伯算為公義。
- 四、神關心祂的創造。
- 五、苦難真實臨到。
這五點不可能全都屬實,肯定有某一點必須刪除。那麼,問題出在哪裡呢?在以利戶看來,這不成問題,只要否定第三點,問題就迎刃而解。此外的其他辦法,不是褻瀆神就是瘋了。就像約伯的三個朋友一樣,當以利戶企圖否定約伯堅稱自己是公義的,他就是扭曲神的至高主權。這做法就像擠氣球一樣。以利戶很肯定氣球不只一個,而且他可以戳破稱約伯是公義的這個氣球。約伯則確信,這五項真理是一個福音的不同面向——約伯是對的。於是以利戶捲起袖子,展開長篇大論,接連四次講論,整整橫跨六章!他說的大部分都是真實的,但與目前的問題無關。

他就和眾多年輕熱心的人一樣,所說的大部分都是純正的教義。他堅持造物主與受造物之間的區別(三十三4);他十分明瞭「信徒皆祭司」(三十三5-6)的道理,並且他堅信自己所教導的是真理,不是倚靠自己的修辭技巧或魅力(三十三7)。他知道,神總在不同的時間、以不同的方式,透過話語將祂自己啟示給人(三十三13-15)。他堅稱神期盼領人悔改,看他們脫離地獄而得救(三十三16-18)。他甚至提出一種可能性:付贖價來拯救人免於神的審判(三十三23-25)。被贖之人的禱告蒙悅納,他們在會中宣告自己的救恩(三十三26-28)。神長久忍耐,多次拯救人免於下地獄(三十三29-30)——這一切都是真實的,卻與目前的問題無關。

以利戶扭曲了約伯的話(三十三9-11;三十五1-3)。他的邏輯迫使他必須認定:約伯一定做了令人髮指的事,只要列舉這些罪行,就能正確地指控約伯。在邏輯上是如此,實際上也必然成立。他稱約伯走在罪人的道路上(三十四8-9、34-37,三十六17),之所以會如此,是因為約伯認為人忠於主卻毫無所獲,不是嗎?在這主張裡,以利戶所教導的「正統教義」與撒但一開始的主張相同——人相信主是為了得到與主建立關係所帶來的今生好處。這種成功神學(prosperity theology)恨惡其他可能的替代性結果,彷彿那會讓神變得不公正;然而,約伯最終會興旺——這是真實的,卻與目前的問題無關。

以利戶的神如此崇高、超越,以至於人的罪惡或公義都不會影響到祂(三十五6-8)。以利戶試圖用自己的方式表達神的自存性(aseity)。我們頂多只能說:這是真實的,卻與目前的問題無關。神確實對惡人的呼求有所回應,但祂不會眷顧假信仰(三十五9-13)——這是真實的,卻與目前的問題無關。那不是問題所在。目前的問題在於:為什麼約伯會受苦,何況是如此大的苦難,為什麼一個義人會落到這種地步!顯然以利戶喜歡在神無所不知、無所不見這件事上大做文章(三十四21-25)。他喜歡講述神伸張公義,打倒那壓迫窮人的強者(三十四24-30)——這是真實的,卻與目前的問題無關。以利戶滔滔不絕地宣揚神的公義和祂對付惡人的能力(三十六5-6),祂喜悅給人悔改的機會,應許信徒得以興旺(三十六7、11)。以利戶的觀念類似於:忠於盟約是得盟約之福的條件。

以利戶對這些概念做了最好的詮釋——這是真實的,卻與目前的問題無關。最糟糕的是,以利戶證明撒但是對的。以利戶敬畏神,年輕時就歸向神。他不敢拒絕神要人悔改的呼召,因為他害怕面對其後果(三十六12-16)——這是真實的,卻與目前的問題無關。他認為,人想要與神爭辯或在話語中證明自己的清白,都是不對的。以利戶認為約伯的這種想法極為可恥,也證明約伯是個傲慢、邪惡的人(三十六18-23)。最後,以利戶開始激動地描述造物者的至高主權和榮耀,祂可能會從壯麗的雲彩中顯現(三十六24~三十七24),他彷彿是說:「約伯,你想親眼看見這一幕嗎?」最後,以利戶看見在場觀眾的表情不對勁,自己也歸於沉默。他們沒有說話、沒有給予掌聲。約伯和朋友沒有給他任何回應,似乎完全毫不在意以利戶的話。

青年與主
並非所有的以利戶都是年輕人。然而,身為年輕成人,想到自己能做自己想做的事,就令人非常興奮。感覺自己能改變世界,這不是幻想或虛榮。感謝神,這種感覺並沒有錯;感謝神,因為我們的世界需要改變。我這一代在二十世紀六〇、七〇年代進入成年,我們的人數遠超過「老一輩」,是戰後嬰兒潮世代。我們享有家園、繁榮、教育和機會——我們有能力改變世界;我們也確實改變了世界。我們的兒女活在我們這群「以利戶」所打造出來的世界。我們對抗富貴強權,十年後,我們也成為最富有、最有權勢的一代,熱心追求毫無意義的繁榮。我們是傳道書的世代,執著在一切事物中尋找意義。二十世紀六〇年代還有一位年輕的激進分子,名叫史帝文斯(Cat Stevens)。他唱的歌曲都是關於年輕望被聽見的心聲。他把希望都寄託在「和平列車」(也是他創作的一首歌)上,他後來也像許多理想主義者一樣,發現這一切不過是幻想。於是他轉而尋找神,並提出幾乎和以利戶一樣的神學觀點。他找到一位秉持「公正」統治世界的神,沒有恩典——恩典不合乎公正,施恩猶如褻瀆。如果你曾經試圖向穆斯林解釋神的恩典、耶穌基督的福音,你就會步入約伯記的戲碼中。

我們需要充滿熱忱的年輕人——是對恩典福音的熱忱,因為這種熱忱本身就是恩典的行動。有個熱心追求公義的年輕人來找耶穌,耶穌憐憫他。祂在這個年輕人身上看到了成功福音的影響力。這是個富有的年輕人,也是治理百姓的官。馬可告訴我們:「耶穌看著他,就愛他」(可十21)。於是耶穌告訴他真理,並給他一個除去虛假、得著真實盼望的機會。如果約伯相信以利戶的福音,撒但就得勝了。我們不能事奉神、又事奉金錢(參太六24;路十六13)。福音是關乎恩典的,唯有十字架的恩典才能真正帶來合乎公義的救贖。五項真理必須全都為真,否則全都不成立——因此約伯堅持到底。
你也願意堅持到底嗎?p.176-179.180-181

點我購買《舊約傳講福音」約伯記──向伸冤的神呼求 (大衛.傑克森)》
聖經(舊約和新約)是神前後一貫的啟示,其主題只有一個──就是基督。「舊約傳講福音」系列幫助讀者在舊約中看到福音,解明遍佈於舊約中關於基督的啟示。本書透過引人入勝的詮釋和精彩的故事,將約伯的經歷連結於福音,展現他對神恩典的盼望;這正是我們今日的盼望。在耶穌裡,我們的問題和困惑得到解答,我們的信仰得到證實,我們的痛苦得到拯救。「為什麼無故受苦?」作者本著他多年的牧養經歷,帶領我們踏上一段有趣的旅程,我們能與約伯一同體認神在基督裡對我們的深奧恩典──祂甘願忍受比約伯更大的痛苦,為要拯救我們脫離罪的殘害和轄制。

生長於澳洲新南威爾士州的威路比(Willoughby,NSW),曾在Broken Hill擔任高中教師,隨後前往費城的西敏神學院深造,並在那裡結識他的妻子派翠西亞(Patricia Schroede)。大衛與妻子有四名子女和十一名孫兒女。
他在雪梨西區的一所基督教學校擔任聖經研究部主任約25年,在這期間,他也完成了博士學位,研究的領域為「第二聖殿的猶太教」。回到澳洲後,在墨爾本的教會擔任了一年的助理牧師,隨後被派往雪梨外西區植堂。後來回到公立學校擔任教師,幫助有行為障礙的學生,成為一名特教老師,且從公立學校轉往基督教學校成立的特殊教育單位服事,學生有來自世界各地的難民或新移民,每一位都必須完成聖經研究的課程。與兒子Dan共同建立和撰寫網站:Training for Life Redeemed。
其他著作:Enochic Judaism(博士論文)Daily Notes on the Bible(一系列電子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