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也看到,祂實在是一位憂愁的先知,祂揭露了將要背叛祂的人的身分,然後,如我所說,當時的氣氛發生了變化,猶大離開了房間。在生活中,我們都有過類似的經歷,有人離開了我們身邊,我們就鬆了一口氣。我太太有一天跟我說起,她某次在旅途中的經歷,當時她在英國一列火車,的小包廂裡,當時,現場有一位女士,她認為自己無所不知,並且四處找人高談闊論,想讓現場每人都知道她無所不知,所以,當她在某一站下車的時候,彷彿有一道曙光劃破了黑暗,乘客們紛紛鬆了口氣,相視而笑,因為這個人終於離開了,所以,這是一個很生活化的場景。
我相信門徒們一定感受到了,耶穌此刻正經歷著某種變化,幾分鐘前,祂還非常憂愁,而現在祂卻說,人子要得榮耀了。在我們的經歷中,這就好像,你所擔心的事情終於發生了,你十分清楚它正在發生,已經沒有回頭路了,這時候,你肩上的擔子反而輕了一些。此時,現場的氛圍也是一樣,現場留下的,都是耶穌可以信任的人,有一些秘密,耶穌不會託付給那些,不願意把自己託付給祂的人,此時的祂已向世人隱藏了,但是那個叛徒還在現場,於是祂把那個叛徒驅逐了出去,現在我們可以說,耶穌終於能夠敞開心扉了。
祂對門徒說了這樣驚人的話:如今時候到了,人子得榮耀的時候到了。
如果我們從頭開始讀約翰福音,在某種意義上,我們會意識到,這就是我們從第一章起,就一直在等待的時刻。還記得,約翰在第一章是怎麼說的嗎?道成了肉身…我們也見過祂的榮光。後來,在福音書中,耶穌變水為酒,約翰告訴我們,此時他們窺見了耶穌的榮光,接著在第七章,約翰曾說過,耶穌應許說,聖靈會在五旬節那天降臨,但當時聖靈還沒有那樣降臨,因為耶穌還沒有得到榮耀,然後當拉撒路死的時候,耶穌提到說,拉撒路的死,是耶穌得榮耀的催化劑,然後我們就明白了,這不僅意味著,祂將通過使拉撒路復活,來彰顯自己的榮耀,而且拉撒路的復活本身,也是另一種催化劑,加速了宗教領袖對耶穌的憎恨,並在最終,導致了祂被釘在十字架上。
不過,在約翰福音中,祂被釘死,並不是結局,釘十字架反而是祂榮耀的開始,正是通過在十字架上被高舉,祂才吸引了萬人歸向祂,被釘死在十字架上,是耶穌被高舉的至關重要的一步。此時耶穌的處境,就像凱撒大帝在跨越盧比肯河時,所說的:孤注一擲、破釜沈舟,現在已經沒有回頭路了。在不久之後,當耶穌喊出,「我的神,為什麼離棄我?」,的時候,那份榮耀和它的意義,已經暫時離開了祂,但在耶穌被釘死之前,祂經歷了一些蒙父恩賜的時刻,祂在當中能感受到,榮耀的曙光,即將出現在祂的生命中。接著,我們看到了這段令人驚奇的內容:耶穌得了榮耀,然後是一段令人憂心的內容:耶穌即將,被祂最寵愛的門徒之一否認,這意味著什麼?耶穌是如何得到榮耀的?這值得我們深思。
被否認,卻得尊榮
猶大離開馬可樓之後,房間內被污染的氛圍發生了變化。耶穌終於可以更自由地向剩下的門徒敞開心扉,分享祂的計劃。約翰福音第一章14節所期待的時刻已經到來。人子已經得到了祂的榮耀,國度也將因此而擴張。然而,正如傅格森博士在課程中所說明的,降卑走向十字架的路就是高升走向榮耀的路。他還明確指出,受難不僅是一個值得同情或悲傷的時刻,更是一個勝利的時刻。但門徒們不明白,彼得自己的無知將導致他否認榮耀的救主。這樣,約翰福音第十三章就在一窺基督的榮耀和門徒的失敗中結束了。
這是傅格森博士在《與主共度的奇妙五小時》系列中第四篇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