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罪中得自由(傅格森)

從罪中得自由(傅格森)

你會發現,古代都有類似的說法,在完全相同的語境中,我認為這就是保羅用這種表達營造出的氛圍。這是新約中完全獨特的表達方式。因此,我們不能說:「他在這裡的用法和其他地方的用法是一樣的。」我們要試著從這段經文中找出他的用意。在我看來,這裡的意思是:我們已經脫離罪,得了自由,以便我們可以向神而活。

這裡的整個上下文實際上並不是關於稱義的,而是關於我們如何從罪的統治下被釋放。我認為這在幾個方面得到了證實。其一是在第六章第18節,他說:「我們已經從罪中得了自由(脫離了罪)。」他說:「我們已經從罪中得了自由(脫離了罪)。」這裡他使用了一個完全不同的動詞「eleutheróō」,這是「釋放奴隸」常用的動詞。因此,他這裡所說的,不是對罪的愧疚,而是關於罪的統治。我們真的脫離了罪,所以我們從罪疚中得了自由。

但他在這裡說的是福音的雙重治癒:我們不僅脫離罪疚得了自由,更是脫離罪的統治得了自由。儘管現在我們還沒有完全脫離罪的存在,我們需要明白這一點。保羅確實明白這一點,並繼續說道。但有一個榮耀的真理:作為基督徒,我不再在罪的權勢之下,我已經脫離了罪,得了自由。

認識這一點很重要,因為我們還會繼續犯罪,不是嗎?有時候當我們犯了罪,就很容易聽信了那惡者的話。牠說:「你根本沒有脫離罪,因此我要對你的稱義提出質疑。」保羅並不是說罪已經不存在了,他是在說我們擺脫了罪的權勢。這是我們能夠處理內心罪惡唯一的原因。

如果我們沒有脫離罪的權勢,我們就別無選擇,只能犯罪。但如果知道我們已經脫離了罪的權勢,知道我們是這種身份,這就會讓我們自由。我記得小時候有人教我:「我們站在勝利的一邊,因為我們是與主耶穌基督聯合的。」

點我收看完整影片:從罪中得自由(傅格森)

保羅寫給羅馬人的書信的第六章論述了在神恩典的光中的基督徒與罪的關係這一重要主 題。在上一課中,傅格森博士介紹了保羅對於稱他是反律法主義者的指控的兩點回應。在本課中,傅格森博士將通過研究保羅在《羅馬書》第六章中對教會的闡述、說明以及勸勉,繼續探討保羅對這一問題的回應。對於當時的羅馬人和我們今天的每一個人來說,保羅的信息是明確的:不要再讓罪掌權,要過屬基督的新生活。

這是傅格森博士在《與基督聯合》系列中第八篇信息。

辛克萊·傅格森

1948年生於蘇格蘭,是當今英語世界中享有盛名的歸正神學家及牧者。傅博士畢業於蘇格蘭阿伯丁大學,先後於英美兩地多間教會牧會,並且二十多年來一直擔任西敏神學院(Westminster Theological Seminary)專任教授,以及其他多個歸正神學院之榮譽或客座教授。傅博士是個多產的作家,他繼承了清教徒優良的屬靈傳統,其著作深至學術作品,淺至兒童讀物,種類繁多,內容精湛,許多已屬當代經典之作。最難能可貴的是,傅博士雖為造詣匪淺的神學家,但他定意以一般信徒作為他服事對象,他大多數的作品都是寫給一般信徒的。傅博士以他教學不忘牧養,牧會不離神學的事奉風格見稱。他的講道不僅能把人的心靈提昇到敬拜中,更能把上帝敬虔而豐富的奧秘解開,讓人的思想得到光照;而他的教學不僅能夠啟發學生領會艱深的神學課題,更能把他們帶入敬拜之中。凡上過傅博士課的學生都會告訴你,最令他們難忘的不止是傅博士淵博的學問,更是他每堂課開課前的禱告。他總是能夠把要講的課題化成人對上帝的敬拜與生命的回應。有的學生乾脆在他禱告時就悄悄地作筆記,把他的禱詞一一記錄下來,甚至常有人反應說,有些西敏神學院畢業的學生,禱告時都帶點蘇格蘭腔。傅博士就是以這種教、牧兼備的作風從事他一切的事奉。讀者在他每篇講章和每部著作中,都不難發現這一點。

點我購買《傅格森博士其他中文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