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斷通常是虔誠基督徒的惡行我們需認出那是罪(畢哲思)

「細微」的罪(畢哲思)

「細微」的罪

恩典作王|畢哲思

這些「微小」的罪是甚麼呢?我檢視自己的生命,頭一個浮現腦際的是論斷他人的傾向,而且公開在人前語帶批評地談論這些人。這個罪立即浮現,著實叫我驚訝,因為我不覺得自己是個好批評論斷的人。或許這正是問題所在。這似乎是信徒可以容忍的惡,除非是惡名昭彰——而且總在別人身上,否則我們幾乎無法辨認的惡。耶穌在馬太福音七章3節警告要留意批評論斷的精神:「為甚麼看見你弟兄眼中有刺,卻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我們必須嚴陣以待。我們必須學習停止論斷,讓神來評論,就像使徒保羅指示我們的,他說:「你是誰,竟論斷別人的僕人呢?他或站住,或跌倒,自有他的主人在;而且他也必要站住,因為主能使他站住」(羅馬書十四 4)。論斷的精神通常是一個虔誠基督徒的惡行。我們需要認出那的確是個罪。論斷的精神通常會在批評人的言語中顯現出來。幾個月前我發現這點,感到很沮喪,得開始用大衛的禱告祈求:耶和華啊,求祢禁止我的口,把守我的嘴。(詩篇一四一3)聖靈開始在我身上作工之後,我才發現自己多常批評主內的弟兄姊妹,太讓我訝異了。跟論斷的言語相近的就是閒話,不停地講述傳遞別人的過犯和不幸,我們似乎得到反常的樂趣,樂於做個盛裝別人醜事的囊袋。關於說閒話,所羅門警告我們說:遮蓋人過犯的,是尋求慈愛;重提舊帳的,使同伴分離。(箴言十七9);到處搬弄是非的,洩露祕密;口無遮攔的人,不可與他結交。(箴言二十19)

我們是否認真看待所羅門的話?或者說得更確切一點,我們是否認真看待聖靈?因為,畢竟,所羅門是在聖靈的感動和引導下寫的。使徒保羅寫道:「污穢的言語,一句不可出口,只要隨事說造就人的好話,叫聽見的人得益處」(以弗所書四29)。這種不健康的話包括所有拆毀別——對那個人說,或是說到那個人——的話。而保羅絕對禁止這種負面的話:「污穢的言語,一句都不可出口,只要說造就別人的好話」。如果有人道樣說:「嗯,我絕對不是賊,不過偶爾偷一下。」或說:「我不是姦夫,不過偶爾有外遇。」我們會怎麼回答呢?我們發現信徒覺得這種態度既可笑又難以接受。我們知道神絕對禁止偷竊和姦淫。然而我們對自己所說的話,卻常常採取這種想法。雖然我們不希望自己以講閒話和好批評聞名,但我們忙著說三道四,批評論斷。聖經不容許任何閒話或批評;就算我們說的是實話,也不容許說有害身心的話。我們就是不該說任何不想讓那個人聽到的話。即使有話必須要對某個人講,只能懷著對那個人有益的目的而說。絕對不能帶著不耐煩或憤怒的心情,或想要貶低那人的慾望而說。唯有誠實謙卑地從愛心發出來的批評,才稱得上是建造那個人的話。p39-41

恩典作王(畢哲思)

本書簡介

在追求聖潔上,神的角色與我們的角色。在基督徒的靈命成長上,神的角色與你的角色有何差異?兩者有何關係?本書幫助你在追求聖潔生活的同時,安息在基督 裡。在這個主題上,基督徒往往趨向極端,本書卻極度平衡。必讀之書。 《恩典作王》的要點是:探究神與信徒在追求聖潔或成聖過程中的共同責任。被轉化為基督的樣式是個漫長而艱難的過程,也不是神單獨做成的。相反地,神賜給我 們能力來追求聖潔,並且幫助我們達到這個目標。神的恩典與個人的操練必須攜手合作,必須平衡。要記得:你的日子再差,也絕不會差到神的恩典觸摸不到的地步。而你最好的日子再好,也絕不會好到不需要神的恩典。
我們都知道自己需要恩典。沒有恩典,我們絕不會到耶穌這裡。但成為基督徒不僅是到耶穌這裡,還要成長,更像耶穌—追求聖潔。追求聖潔是艱難的功課,我們就是在這裡從恩典轉向操練,而且往往犯了大錯。
我們很容易犯兩種錯誤中的一個。第一就是專注在我們外在的表現,而且變得像法利賽人一樣驕傲。第二個錯誤是挫敗和內疚。我們認為神不喜悅我們,我們也不期 待祂賜福我們。畢竟,我們不配得到祂的恩惠。我們每日的基督徒經歷都應當是關乎神的經歷,而且單單是因著祂恩典的緣故。我們不僅每天靠恩典得救,我們也靠 恩典過生活。畢哲思在本書中探討帶我們相信基督的恩典,也同樣在基督裡作王掌管我們的生命,教導我們學習在倚靠、委身、信念、抉擇、警醒、與敵對等領域之 操練自己。

作者介绍

畢哲思

畢哲思是今日最知名且最令人信任的基督徒作家之一。他畢生教導人如何對神有深入而有意義的認識,以及這樣的認識如何轉化他們的生活。畢 哲思曾任導航會(Navigators)的公共事務副總裁,目前仍在導航會事奉,主要是參與聖經教導事奉,服事大學生與眾教會。他也在若干神學院擔任客座 講師,並且在美國與海外的許多特會和退修會講道。他寫了多本書籍,譯成中文的有《操練敬虔》(宣道)、《聖潔讓你想得不一樣》(校園)、與《高尚的罪》 (油燈書舍)。他的文筆始終清晰、簡潔、浸淫於聖經經文、且非常能造就人。